第698章 大遷移

既然想着將登州和萊州打造成爲真正的基地,那就需要做出來詳細的安排,之前蘇天成在江寧縣和河南府,以及陝西的時候,都存在一些具體的問題,譬如說江寧縣,屬於應天府直接管轄,比較富裕的地區,也是朝廷較爲重視的地方,至於河南府與陝西省,當時都屬於非常貧窮的地區,時常還有流寇作亂,暫時也想不到作爲基地來打造。

登州和萊州的情況,算是比較成熟的,這裡有着很不錯的區位優勢,曾經是朝廷特別關注的地方,登州府城還曾經是火炮訓練基地,陸路和海路的交通都是很發達的,崇禎五年,孔有德叛亂,整個的登州和萊州陷入到巨大的恐慌之中,那一次的叛亂,對登州和萊州的打擊比較大,加之戰亂之後,後金侵襲的重點,開始轉移到了大同、寧夏一帶,這裡慢慢被朝廷放棄了,多年都沒有能夠恢復,老百姓掙扎在死亡線上,但這裡的私鹽猖獗,好多的鹽梟在這裡賺錢了,能夠維持這裡的基本發展。

多爾袞率領後金軍士,這一次的屠殺,對登州和萊州是毀滅性的的打擊,不管是官吏、衛所軍隊、鹽梟,還是佔地爲王的土匪,都被後金軍士無情的剿滅了,逃脫的不多,多爾袞入侵登州和萊州,想法就是徹底毀掉這裡,這是出乎那些鹽梟和土匪預料的。

蘇天成來到這裡的時候,算是在一張浸滿了鮮血的白紙上面作畫。

登州和萊州的基礎條件還是存在的,不管怎麼說,交通優勢無法抹殺,經過多爾袞毀滅性的的破壞,這裡被朝廷徹底的放棄了。從朝廷建議蘇天成舉薦知府,就能夠看出來,所以在這裡發展,完完全全培植自身的勢力,是可以做到的。

儘管說江寧營將士進駐了登州和萊州,儘管說山東的官吏知道了這一切。但還是沒有誰會主動到登州和萊州,也沒有誰關心這裡的情況,到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做官,那是擺明要吃苦的,不要說撈油水,自己身上的油水不掉就算是不錯了。

蘇天成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他決定仔細的打理登州和萊州,讓這裡迅速富裕起來,讓自己的心腹駐紮在這裡。

鄧輝和藍橋正到這裡來擔任知府。也是蘇天成仔細考慮過的,鄧輝的忠心是不用說的,藍橋正以前是王府長史司的官員,清楚自己和朱審烜之間的關係,肯定是全力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兩人到登州和萊州,在朝廷裡面,也不會引發太多的議論。他們畢竟不是蘇天成的家人,不會遭遇到那麼多的猜忌。

而且這樣的安排。將朱審烜也拉進來了。

所以說,等待朝廷聖旨的時候,蘇天成已經下了命令,在河南府的江寧營將士家眷,大規模的遷移到登州和萊州。

這些將士的家眷,家裡的日子是不錯的。在如今的大明,算得上是殷實大戶了,每家都存有一定的銀兩和糧食,他們來到登州和萊州,可以減少官府的救濟。而且這一次,他們來到登州和萊州,可以得到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都劃歸到個人的名下了,這對於進一步凝聚江寧營將士的忠心,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到了九月上旬,大量的江寧營將士家人,開始陸續進入到登州和萊州。

所有來到登州和萊州的將士家人,都被重新登記註冊,按照家庭人口的多少,劃分土地,同時,孫傳庭、羅昌、劉鐵漢、馬華彪等人,負責親自接待這些將士的家人,直截了當的提出來相關的要求,按照地域的規模,開始劃分土地。

土地丈量的工作,早就完成了,羅昌和馬華彪帶領一萬江寧營將士趕到之後,加入了丈量耕地的工作之中,工作進度明顯加快,不長時間就完成了。

在這個過程中,蘇天浩、徐繼禮、顧興鬆等人,以及從江寧營之中選拔的一些千戶,先後來到了登州和萊州,出任知縣、知州等職務,其中蘇天浩出任了平度州知州,徐繼禮出任了膠州縣知縣,顧興鬆出任了文登縣知縣。這三個地方都是很重要的,膠州和文登,分別控制有兩個港口地方,文登州在萊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也是山東比較有名的地方。

這一次遷移到登州和萊州的江寧營將士家眷,接近十萬人,這些人的安置事宜,可不是那麼簡單的。

隨着這些人來到登州和萊州,關寧錦部分軍屯戶,也來到了登州和萊州。

其實先前就有一部分的軍屯戶來到登州和萊州,這些軍屯戶的主要任務,就是修建城池,朝廷撥付的兩百萬兩白銀,主要用來修建登州府城和萊州府城,按照蘇天成的要求,重新修建的兩座府城,規模是以前的一倍多,城池不注重城牆的修建,重點在於府衙、府城內部道路的修建,嚴格做好相關的規劃。

這樣一來,省下了不少的銀兩,而剛剛搬遷來的軍屯戶,也拿到了銀子,分到了土地,可以在這裡安家落戶了,他們的身份,也悄然發生改變,來到登州和萊州,悉數重新登記,以前的軍戶勝負,被無聲無息的註銷,至於說兵部註銷的事情,蘇天成早就考慮好了,請楊嗣昌幫忙,楊嗣昌絕對是滿口答應的。

遷移到登州和萊州的,還有一個特殊的羣體,那就是投奔到大明的漢人。

蘇天成攻下了黑山之後,投奔過來的漢人更加的多了,一度超過二十萬人了,大淩河到山海關的四百里範圍,承受能力是有限的,關鍵是那一帶的土地有些貧瘠,加之氣候不是很好,一時間難以容納那麼多的漢人,所以,在經過仔細甄別之後,十萬漢人被遷移到登州和萊州了。

接近三十萬人遷移到登州和萊州,加上原有的人口,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登州和萊州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人口的增加,特別是江寧營將士家眷遷往登州和萊州,引發了江寧縣、河南府、陝西省商賈的注意,這些商賈,生來就會把我機會,看見如此多的人口遷移到登州和萊州,敏感的注意到了商機,於是,從九月下旬開始,一些商賈開始前往登州和萊州,準備在這裡租賃店鋪,或者乾脆買下地皮,自己修建店鋪。

局勢的發展速度,超出了蘇天成的預料。

原來她準備一個月之後,返回寧遠的,但是登州和萊州的發展速度,令他感覺到驚喜,一個計劃涌現出來了,他終於提出來,在登州修建督師府。

這是有着先見之明的,蘇天成決意在這裡修建督師府,已經不僅僅是考慮到後金的問題了,他的眼光,轉向了大海,大海的那邊,有着廣袤的土地,等待着徹底穩定之後的大明去征服。

修建督師府的任務,直接交給了羅昌。

負責登州和萊州總體防務的羅昌,根本就不會耽誤時間,馬上組織了以前的軍屯戶,他一次性召集了三千人,要求在兩個月時間之內,修建好督師府。

登州和萊州的一系列舉措,首先引發了山東巡撫的注意,他當然不能夠干涉,也不敢幹涉,但他可以將這些情況,稟報給朝廷。

九月下旬,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來到了登州。

楊嗣昌出任內閣首輔的消息,有少數人知道了,譬如說內閣次輔唐世濟,蘇天成也是知道的,所以說,非常熱情的接待了楊嗣昌。

楊嗣昌對待蘇天成的態度,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很清楚,自己能夠出任內閣首輔,這裡面有蘇天成的功勞,如此的情況下,自己還是要投桃報李的。

楊嗣昌來到登州之後,蘇天成詳細介紹了登州和萊州存在的困難。

一路上,楊嗣昌也看到了,到處都是滿目瘡痍,登州和萊州遭受到得到破壞,確實是毀滅性的,儘管說蘇天成遷移了大量的人口過來,但想要搞好登州和萊州,恐怕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到了登州,看見正在修復之中的登州府城,楊嗣昌很是感慨,連聲說朝廷還要予以大力的支持,蘇大人能夠做到這一步,非常的不簡單了。

蘇天成需要留給楊嗣昌這樣的印象,從孫承宗的來信得知,開年之後,內閣首輔就是楊嗣昌了,如今的楊嗣昌,已經進入內閣,主管戶部和兵部的事宜,孫承宗在慢慢的淡出,皇上很是信任楊嗣昌,對楊嗣昌的表現也很是滿意的。

楊嗣昌在登州和萊州視察了四天的時間,自始至終,蘇天成都陪着。

楊嗣昌同樣關心大淩河城、錦州、寧遠和山海關的情況,幾個月時間過去,邊關非常的安寧,沒有發生任何的事情,後金韃子沒有劫掠,彷彿一夜之間老實了,駐守大淩河城的江寧營將士和邊軍,也嚴格按照要求,巡查距離大淩河城十里地左右的地界,不超過這個界限,雙方彷彿是商議過,各自遵守規矩。

皇上曾經奇怪,後來終於明白,後金的皇太極,是真正有些畏懼大明的江寧營和邊軍了,不敢隨意的發動進攻,須知大淩河城距離瀋陽不過四百里的距離,若是後金韃子大規模的出動了,瀋陽怎麼辦。

第60章 震動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823章 準備(2)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669章 心結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448章 誓師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912章 失意人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596章 怪異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846章 慘敗(4)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202章 商議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183章 定局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105章 自作孽(1)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53章 吳三桂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653章 預判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630章 山海關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136章 大調整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1101章 帝心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1297章 尊嚴之戰(16)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821章 廷議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493章 宿命論(2)第406章 募捐(2)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1165章 苦嶺關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424章 屠殺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773章 海戰(3)第391章 慘敗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448章 誓師第845章 慘敗(3)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285章 尊嚴之戰(2)
第60章 震動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823章 準備(2)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669章 心結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448章 誓師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912章 失意人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596章 怪異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846章 慘敗(4)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202章 商議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183章 定局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105章 自作孽(1)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53章 吳三桂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653章 預判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630章 山海關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136章 大調整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1101章 帝心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1297章 尊嚴之戰(16)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821章 廷議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493章 宿命論(2)第406章 募捐(2)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1165章 苦嶺關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424章 屠殺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773章 海戰(3)第391章 慘敗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448章 誓師第845章 慘敗(3)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285章 尊嚴之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