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危機初現

秦三德託人帶話,叫蘇天成到宮裡去一趟。

秦三德的辦公和住宿的地方,都在南京的皇城裡面,當然是在外城。南臼城的結構,與廄差不多,只不過規模方面,不可同日而語,廄畢竟是後來才興建的,再說了,這裡也不是皇帝呆的地方,按照皇家的規矩,太子一般都是呆在南京的,可惜這條規矩,也是名存實亡了。

蘇天成急匆匆的趕往了皇城。

出任江寧縣知縣以後,他與秦三德的接觸,並不是很多,孝敬是少不了的,秦三德也給予了他極大的幫助,是他最有力的靠山之一,但這種關係,不能夠過分的公開,更不能夠炫耀,否則,帶來的全部是負面效果。

不管是官場,還是民間,對魏忠賢都是深惡痛絕的,認爲宦官掌權,就是大逆不道,就是國家即將敗亡的象徵。其實歷朝歷代,對太監的看法,都不是很好,明朝更加的突出,這得益於臭名昭彰的東廠和西廠。

說起來,太監不過是皇上的奴才,命運是捏在皇帝手裡的,說他們是皇上的狗腿子,一點都不過分,在皇上的面前,他們沒有尊嚴,卑躬屈膝,心理扭曲的厲害,加之本人的身體殘缺,令他們特別的敏感,一旦掌握了權力,就找到了發泄的途徑了。

真正的太監禍國殃民的情況,出現在唐朝的後期,那個時候,太監甚至可以廢立皇帝。明朝的太監,沒有翻起來多大的浪。如同鄭和這樣的太監,還是名垂千古的。

蘇天成對太監的看法,一分爲二,太監不一定都是壞人,他們雖然說心理有些扭曲,敏感、自卑,又特別的自高自大,顯得喜怒無常。令人不敢恭維,但健全人,未嘗沒有心理問題,有些甚至更加的厲害。

這都問題,是要依靠自身來控制的,控制好了,太監一樣可以發揮不一般的作用。

秦三德笑眯眯的看着蘇天成。

這個蘇天成。他是非常滿意的,司禮監的大太監王承恩,好幾次帶話來了,蘇天成做事情不錯,很是令皇上高興,得益於他的鼎力支持。這邪的意思。就是即將升遷的前奏,在南京好好幹幾年,風風光光的回到廄去,進入司禮監,掌握更大的權力。

“蘇大人。咱家好長時間,沒有看見你了。都有些想念了。”

蘇天成心裡嘀咕了一下,尼瑪的,你想我幹什麼,找我到皇宮裡面來,一定是有事情的,還不如痛痛快快將事情說出來。

他臉上帶着微笑,開口了。

“下官這段時間,忙於秋收的事情,實在是有虛不開身,沒有能夠及時來拜訪公公,還請公公一定諒解啊。”

“蘇大人一心爲公,咱家是看在眼裡的,敬佩不已啊,江寧縣今年大豐收了,包括整個的南直隸,都是很不錯的,這是祥瑞啊,皇上一定是非常高興的。”

蘇天成臉上帶着微笑,看着秦三德,沒有說話,他知道,接下來就要說到主題了。

“蘇大人,咱家聽說,江寧縣縣衙收購了不少的糧食啊。”

“是這樣的,江寧縣計劃收購一百萬石糧食,包括稻米、玉蜀黍和甘薯,以稻米爲主,縣衙收購這麼多的糧食,主要是預防出現災害的,若是遇見年份不好,糧食歉收,縣衙可以及時予以救濟的。”

秦三德點點頭,雖然臉上還帶着微笑,但明顯是不相信蘇天成的解釋的。

蘇天成自己也知道,這樣的解釋,說不通,就算是遭遇災荒了,也不需要屯聚那麼多的糧食啊,一百萬石糧食,全縣人均有一石多的糧食了,如此巨大的儲備量,任何的地方,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當然,下官還有一屑慮,如今流寇肆掠,後金虎視眈眈,侵擾我大明,下官雖然在江寧縣,遠離北方,但也要爲朝廷考慮的,儘量多的存儲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啊。”

“蘇大人忠心可鑑,咱家沒有什麼說的,這地方上的政務,咱家也不能夠過多的干涉了。”

聽見秦三德這樣說,蘇天成知道,自己需要表明態度了,秦三德在廄這麼多年,要說沒有心機,那是不可能的,大凡太監,說話是不會那麼直接的,轉彎抹角,有邪語,甚至要你去猜測意思,頗似幾百年之後的官話。

“公公萬不可這樣說,下官無地自容了,江寧縣有賴於公公的支持,才能夠取得些許的成績,公公但有什麼吩咐,儘管安排,下官一定全力而爲。”

“咯,蘇大人真的是會說話啊,既然這樣,咱家就不客氣了。”

秦三德輕搖蒲扇,看了看蘇天成。

“有幾個經營糧食的商賈,找到咱家了,說是今年江寧縣糧食大豐收了,可他們收購不到很多的糧食,特別是稻米,他們說了,一輩子都是經營糧食的,做這個生意的,趁着年份好,多收購一些糧食,若是將來發生什麼災荒了,他們也可以幫着縣衙出力的,咱家是不相信他們的這些鬼話的,無奸不商啊。”

蘇天成明白意思了,一定是有商賈,想方設法找到了秦三德訴苦了,說是難以收購到很多的糧食,當然,這些商賈,想着見到秦三德,肯定是花費了代價的,秦三德愛財,這一點,蘇天成很是清楚。

蘇平陽曾經統計過,江寧縣的商賈,每年吞吐的糧食,可以達到百萬石以上,若是在江寧縣不能夠收購到那麼多的糧食,他們會轉戰應天府其他各縣,甚至到南直隸所屬的其他府州縣,最遠甚至跑到浙江去,收購糧食。

江寧縣的商賈,一般情況下,不會在本地交易糧食,這些糧食,被他們運送到北方,或者是運送到朵甘都司一帶,幾番轉手,可以獲取巨大的利潤,比如在朵甘都司,糧價可以達到一兩銀子一石,在饑荒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一兩黃金一石的價格。

縣衙收購了大量的稻米,無疑是斷了他們的財路。

秦三德既然這樣說了,意思也是很明確的,想着江寧縣能夠放寬一下尺度,讓商賈多買一些糧食,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江寧縣的府庫,能夠存儲到三十萬石的糧食,就算是天文數字了。

不過蘇天成不打算讓步,這件事情,是他精心策劃的,如此簡單的就讓步了,豈不是擺滿貨一場了,再說了,他內心也有着小九九,萬一自己離開江寧縣了,到了一個窮苦的地方去了,手裡無糧食,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

可秦三德說出來這件事情,他必須要給予答覆,目前的情況下,他需要得到秦三德繼續的支持。

“公公說的是這件事情啊,下官想過,專門找到了江寧縣商會的會長萬成貴商議,今日機會難得,下官專門給公公稟報一下情況。”

秦三德臉上帶着笑容,顯得很是舒坦,蘇天成的態度,令他感覺到舒心,不僅時常送來金銀,而且對自己說的事情,也是格外重視的。他不關心商賈的情況,只不過收下了人家的金銀,總是要幫着說句話的。

“蘇大人可不要說稟報的事情,咱家就是聽聽情況,看看是怎麼回事,免得那些商賈,璐安嚼舌根子。”

“公公,江寧縣有一百四十萬畝耕地,其中農民種植的有六十萬畝耕地,官田三十萬畝,預計今年可以收穫糧食三百萬石以上的,縣衙就是根據這個基礎,收購了一百萬石,不足三分之一,下官預計,餘留的口糧,至少需要一百萬石,剩餘的糧食,都是可以拿來交易的,有一百萬石之多,江寧縣的商賈,每年交易的糧食,也就是這個數量了。”

秦三德沒有說話,他可不是傻瓜,剩餘的五十萬畝耕地,究竟是什麼情況,他是非常清楚的,這些耕地,一般人是不敢動的,也是不能夠動的。

“下官的考慮,縣衙準備出面協調一下,找到本縣的士紳富戶,鼓勵他們交易糧食,其實這糧食,存的多了,也不是很好,士紳富戶,畢竟不能夠和官府比較,若是陳了多年的糧食,拿出來也沒有人愛吃了,基於這樣的考慮,下官才決定了,縣衙收購一百萬石的糧食。”

秦三德沉默了一下,慢吞吞開口了。

“咱家算是聽明白了,蘇大人這樣的想法,是很不錯的,只是效果究竟如何,不敢保證啊,江寧縣免去了今年的田賦,這糧食的交易,自然是火爆了,應天府所轄的其他各縣,都達不到這樣的標準,商賈收購糧食,自然是有些難度的,他們本來想着,在江寧縣多收購一些糧食的啊。”

“公公,下官已經想好了辦法了。”

“哦,那你說說,是什麼好的辦法。”

“下官決定稟報朝廷,免去江寧縣明年的田賦。”

秦三德的身體輕微的顫抖了一下,迅疾明白了,這的確是好辦法,所謂物以稀爲貴,免去了明年的田賦,農民不着急了,留下了足夠的口糧,購買的糧食,自然減少,這樣一來,江寧縣的士紳富戶,繼續留下大批量的糧食,沒有必要了,須知積壓的糧食,也是銀子啊。(未完待續。

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481章 準備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880章 對決(2)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881章 對決(3)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1296章 尊嚴之戰(15)第820章 面對面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268章 敵情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22章 眉姑娘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127章 密旨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418章 造勢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57章 下狠手(2)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70章 發榜(2)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239章 故人來(1)第700章 提醒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291章 尊嚴之戰(10)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915章 朝貢第1118章 硬骨頭(3)第1188章 行動(5)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387章 小手腕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
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481章 準備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880章 對決(2)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881章 對決(3)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1296章 尊嚴之戰(15)第820章 面對面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268章 敵情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22章 眉姑娘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127章 密旨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418章 造勢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57章 下狠手(2)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70章 發榜(2)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239章 故人來(1)第700章 提醒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291章 尊嚴之戰(10)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915章 朝貢第1118章 硬骨頭(3)第1188章 行動(5)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387章 小手腕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