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

無獨有偶。

朱由檢藉着此次錢謙益謀殺君王的案子繼續打擊着大鄉紳和大官僚的勢力。

此時的河南歸德侯府還是一片寧靜。

已被罷職的兵部尚書侯恂並不知道他侯府末日的臨近。

作爲歸德府最大的地主,且在朝中做官這麼多年,侯恂也深刻知道大明現在到底有多麼腐朽,而這天下遲早都會從新改朝換代。

所以,侯恂也在做着投降滿清或者闖賊的準備,不過大明皇帝南撤的消息也讓他有些猶豫,使得他還不能確定這天下以後到底歸於誰。

所以,侯恂也就沒有明顯直接表達出自己的政治動向。

侯恂甚至還想着去接洽左良玉,並幫助左良玉成爲亂世梟雄,到時候他還能得個從龍之功。

但左良玉的身體是每況愈下,這讓侯恂也不得不放棄做亂世張良的想法。

不過,隨着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屢戰屢敗,侯恂也有些着急煩悶起來。

河南歸德乃他侯家之根基所在,整個歸德府數十萬畝良田都是他侯家田產。

如今,李自成不停地向西向南撤退,大有重回河南之勢。

而侯恂則不知道是該投降李自成還是該幫着建奴消滅李自成,以除賊之功投降建奴,或者是聽從大明皇帝陛下崇禎的旨意,招撫李自成部,組織鄉兵抵抗建奴。

“老爺,歸德府知府又來要銀子了,說是府庫因賑濟流民已無半兩積蓄,而歸德府城亟需翻修禦敵因而希望老爺您能捐一筆銀子。”

就在侯恂煩悶時,其管家則急急忙忙跑來稟報消息。

侯恂一直在糾結是該投降建奴還是該南投到左良玉的地盤去,所以對於歸德府的防守並不在意,如今聽歸德府知府又來要銀子,直接大喝一聲:“就說我病了,謝絕會客!”

侯恂話剛一落,便聽見馬匹的嘶鳴聲,嚇得他立即問道:“這是戰馬的聲音,聽這聲音,當不在一百騎之下,外面發生什麼事了!”

說着,侯恂就急急忙忙地往前院跑來,他很懷疑是不是建奴的八旗勁旅打過來了。

驚慌失措的他忙大聲吩咐僕人將自己書房裡奉給建奴攝政王多爾袞的投誠檄文拿來。

侯恂整了整衣冠,就吩咐人開門,但一開門,他正要下跪時,卻看見來的不是建奴騎兵,而是不久前剛升爲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的馬士英和他麾下的標兵。

“是你,鳳陽總督馬士英!”

侯恂屬於東林黨,而馬士英屬於閹黨,兩人從來就不對付。

因而,現在侯恂見了馬士英也沒什麼好心情,甚至連官場上基本的客套都懶得打。

畢竟,曾經東林黨和閹黨可是水火不容的,互相瞧不起對方。

不過,馬士英倒是一副春風得意的樣子,一點也沒有與侯恂計較的樣子,笑着說道:

“侯部堂,你應該現在稱本官一聲馬閣老,鄙人已於十日前,承蒙陛下隆恩眷顧,入值內閣掌兵部尚書印。”

馬士英說後就吩咐道:“將侯府圍起來,不得放走一人,有膽敢反抗者,格殺勿論!”

“是!”

馬士英麾下五百騎兵立即分成兩翼從左右分奔而去,其餘三千步兵也迅速朝兩邊包抄而來。

馬士英則怡然自得地下了馬。

他今日就是奉命來查抄侯府的。

侯方域參與錢謙益謀反案,其父侯恂自然是不能置身事外的。

儘管,侯方域父親乃是左良玉之前的頂頭上司,於左良玉有恩。

但朱由檢作爲皇帝,也並沒有要懼怕左良玉的必要,甚至他也要藉着動侯恂的契機向左良玉表表態。

朱由檢要以此告訴給左良玉,自己這個皇帝並不畏懼他左良玉。

而他左良玉也最好是老老實實地待在湖北聽從朝廷調令,否則侯恂之今日就是你左良玉的明日。

馬士英很慶幸自己當初在得知李邦華領高傑與劉芳亮兩路大軍以劉良佐殘害百姓、不聽朝廷詔令,私結外虜的理由進剿劉良佐時而選擇出賣劉良佐,並果斷聽從朱由檢旨意來到河南督師。

否則的話,馬士英覺得自己的下場不會比現在的侯恂好多少,自然也就不可能有機會入內閣,還執掌兵部。

朱由檢在詔令馬士英到南京執掌兵部的同時也下了一道旨意讓他順便抄沒了侯恂的家,並就地處決侯府要犯,帶侯府家產到南京充作兵部庫銀。

作爲崇禎大帝的朱由檢讓閹黨馬士英抄沒東林黨巨頭侯恂並殺其本人自然是要加深他和東林黨之間的仇恨,以此達到馬士英徹底倚靠自己的目的。

而馬士英自然也能猜到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目的,且也能猜到陛下到南京後爲控制朝政大權肯定要對尾大不掉的東林黨下手,而自己這種非東林黨且與東林黨仇深似海的閹黨成員自然是很有希望被重用的,要不然也不會直接入內閣,執掌權柄甚重的兵部。

馬士英也沒打算對侯恂手下留情,他要讓崇禎帝朱由檢滿意,只能比朱由檢所想的還要狠,這樣他才能給崇禎帝交上一份有分量的投名狀。

“你居然成了內閣大學士,還執掌兵部!”

侯恂不可思議地指着馬士英,但旋即大叫了一聲:

“天啊,陛下啊陛下,您爲何讓一當年依附權閹魏忠賢的奸佞小人做內閣大學士,還讓他執掌兵部,大明亡國不遠,亡國不遠啊!”

馬士英沒有因爲侯恂罵自己是奸佞小人而生氣,反而依舊還是心平氣和地說話:

“侯部堂,我馬某忝居內閣,執掌兵部,會不會讓大明國破家亡且不論,但至少我馬士英不會造陛下的反,我馬士英此身唯以陛下馬首是瞻,而不像某些人不但朝秦暮楚,還無君無父,甚至還教出一個意圖弒殺君父的不孝子!”

侯恂聽這馬士英的話裡有話,忙問道:“你說什麼,誰造陛下的反,誰的兒子是不孝子?”

馬士英見侯恂問起來,便吩咐人將侯方域的人頭提過來,並丟在侯恂面前:

“侯部堂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啊,看看吧,令子侯方域參與錢謙益謀反一案,企圖在丹徒鑿沉御舟,但好在陛下洪福齊天,僥倖躲過,並偶然抓獲令子之兇行。”

侯恂一眼就認出了自己兒子的頭顱,嚇得忙退了幾步,情緒激動之下,且不由得吐出了一口血來。

多謝書友六禍蒼龍100書幣打賞、書友歲月無聲100書幣打賞

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十一章 南撤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
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十一章 南撤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