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

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

回到櫟陽,景監督促所有吏員,按照衛鞅吩咐,三日之內將所有的公文清理完畢並分類歸案。衛鞅則埋頭書房,就着燎爐火盆,整整忙碌了一夜半日。次日晌午,衛鞅匆匆忙忙地吃了幾口飯,又寫了一信,派荊南送去渭風客棧,自己倒頭睡了兩個時辰。

傍晚時分,衛鞅醒來,略事梳洗信步向景監府走來。

屈指數年,櫟陽街市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店鋪林立,夜市已經很熱鬧了。想起初入秦國時櫟陽的冷清窮困,衛鞅不禁感慨中來,在樹蔭裡遙望燈火闌珊的夜市,兩行熱淚不禁悄悄地流到臉頰。景監住的那條熟悉的小巷也今非昔比了,街中鋪成了整齊的青石路面,兩邊也蓋滿了青磚瓦房,道中車馬轔轔,民居燈火明亮,一片小康安樂的氣氛無處不在。

“大哥,在這兒!”一個綠衫少女在街邊向衛鞅高興地招手。

“啊,小令狐!我都認不出了。這是你家?很氣派嘛。”

“門房和院子大了些,也叫氣派麼?大哥,快進來!”

衛鞅走進門廳,繞過影壁,見院中整潔乾淨,燈火明亮,簡直讓人想象不出這個小院子幾年前家徒四壁的冷清困窘。景監聞聲迎出,也是一身夾袍風采奕奕,拱手笑道:“鞅兄啊,我說教你好好找找,也看看櫟陽民居的變化。令狐偏說不能讓你着急,要出去等你。來,上房就座。”

“若非小令狐接我,還真難找到也。不想幾年之間,櫟陽竟是殷實小康之境了。”衛鞅走進屋中,四顧感慨,“不錯嘛,像個家了。”

“大哥啊,沒有變法,哪有今日?”小令狐端着銅盤輕盈走進,在燈下白皙豐滿,滿面紅光,任誰也想不到她就是幾年前那個黝黑細瘦的小女孩子。

“小令狐,長成大姑娘了。”衛鞅笑嘆。

“還說呢,整個秦國都變了,小妹能不爭氣?”小令狐噘起了嘴巴。

衛鞅不禁大笑:“啊,小令狐是爲變法爭氣,才美起來的?好!再過幾年更美!”

“那是自然,老百姓都知道。”

“噢?老百姓也知道小令狐日後更美?”

“哪兒啊?大哥沒聽近日的櫟陽童謠?”

衛鞅搖搖頭:“說說,童謠如何?”

小令狐斟好茶,肅然站立,輕聲唸誦道:“山塬兩川,十年三變。五年河西,六年崤函。泱泱大都,歲在十三。”唸完紅着臉笑了,“我也不懂說的甚,反正秦國要變,還要變。”

景監笑道:“我也是剛聽說的,揣摩不來後幾句何意。”

衛鞅沉默思忖有頃,笑道:“我不大通占卜讖語這些陰陽之學,大約是小令狐說的,秦國還要變。哎,景監兄,今晚我來,是要飲喜酒的也。”

“喜酒?”景監一怔,臉色泛紅,“還是,日後再提此事吧。”

小令狐聞言,已經跑到廚下忙去了。衛鞅慨然嘆道:“景兄啊,小令狐的心志我最瞭解。她從來都沒有認你是義父,而將你做兄長看待。十幾年了,她對你的一片深情沒有絲毫改變。你要將此等尷尬維持到何年何月?君上不知詳情,其他人也不好拆解這件事。只有我對你和令狐姑娘知之甚深,我倆又是患難至交,我來爲你們辦這件事最合適。景兄,不要再拖了。”

景監不無難堪地笑道:“道理如此,總覺得問心有愧一般。”

“景兄啊,不要迂腐了。都像儒家那樣對待女人與情事,不知要淹沒世間多少美好。你在孤身一人的艱難時刻,高風大義,撫養了一個朋友的遺孤。這個遺孤在風雨坎坷的歲月裡,對你深情無改,能僅僅說她是知恩圖報麼?若景兄堅執拒絕這歲月磨鍊的純真情義,曠達之士該說你沽名釣譽了。衛鞅以爲,景兄與令狐姑娘成婚,深情相守,忠貞白頭,就是景兄義舉的最好歸宿,也是對朋友亡靈的最好告慰。景兄以爲然否?”

虛掩的門外,有小令狐的哽咽哭聲。

景監慨然拱手:“好吧,但憑鞅兄做主。”

突然響起了敲門聲。聽見小令狐不情願地慢慢去開門,衛鞅笑了。

“請問,你是令狐妹妹麼?”院中傳來白雪的聲音。

“你,你是何人?”

“我是衛鞅的義妹,你們的朋友。”

衛鞅和景監已經來到院中,衛鞅笑道:“景兄,她是我的未婚妻,白雪姑娘。雪妹,這是景監兄。”景監與白雪相互見禮,各自想起安邑往事,不禁大笑一陣。景監高興異常道:“咳,想不到你們倆到了一起,上天有眼啊!令狐,快快見過嫂夫人!”小令狐擦擦眼淚高興得忙不迭走來:“令狐見過嫂夫人,願大哥嫂嫂百年好合。”白雪笑道:“令狐姑娘純情嬌美,景監兄果真豔福也。”一片笑聲中,白雪向外面招招手,“擡進來。”但見梅姑推開大門,街中停着一輛牛車,兩名僕人已經將車上的三個大木箱擡到門口。梅姑指點着小心翼翼地將大箱搬進院中,吩咐兩個僕人趕着牛車走了。

“這是做甚?”景監驚訝。

“做甚?”衛鞅模仿着景監的秦音笑道,“今晚就給你倆完婚。”

景監更加驚訝:“鞅兄,莫非你你想,……走?”

衛鞅哈哈大笑:“哪裡話來?我欠你太多,難道辦不得一件好事麼?”

小令狐扯扯景監衣袖,低聲嬌嗔道:“大哥一片好心,還不領情!”

景監無可奈何地笑笑:“好好好,但憑兄嫂做主了。”

白雪笑着吩咐:“梅姑,將荊南也喚進來,一起收拾。景兄你倆說話,順便教鞅兄將你收拾一番。我來打扮新娘。”

梅姑將守在門外的荊南叫了進來,打開木箱,快捷利落地佈置起來。雖然也是年輕姑娘,梅姑卻是從小經受過嚴格訓練的女管家之才,又在安邑白氏府中操持過許多大場面,對這種臨時應急的喜慶自然極有章法。她指點着荊南,不消半個時辰,景監庭院變了一個模樣,張燈結綵,洞房花燭,洋溢出一片濃濃的喜慶氣氛。然後又將一個大箱擡到廚下,一個人有條不紊地忙碌起來。

月上中天,衛鞅在正廳廊下高聲宣道:“子時開元,婚典伊始——”

梅姑操琴,荊南吹起一隻陶壎,舒緩祥和的雅樂瀰漫在紅燈高照的庭院。一身雪白長裙的白雪攙扶着一身大紅吉服的新娘從廊下緩步而來。頭戴玉冠,斜披大紅喜帶的景監在正廳門口拱手相迎,拉起新娘的手,走向院中設置好犧牲的香案前。

“大拜上天——明月證婚——”

一對相濡以沫十幾年的“義父孤女”,深深叩頭,禱告上蒼賦予他們新的生命。小令狐一叩之下,伏地大哭……白雪看着這對從禮儀羈絆中掙脫的情人,兩行淚水不禁盈眶涌出。

拜完天地,景監與令狐堅執省去了洞房之禮。小令狐抹着笑意盈盈的淚水,脫去長裙,利落地與梅姑一起擺置小宴,要大家一起痛飲。白雪也破例地大爵飲酒,天亮時分,四個人都醉了。梅姑看着白雪臉上兩行細細的淚痕,不禁抱住了醉昏過去的白雪。

衛鞅醒來時,已經是第二天傍晚了。

府中吏員難得見衛鞅大睡一次,奔走相告,沒有一個人來打擾。景監午後來過一次,吩咐所有的公務都推到明日,讓左庶長歇個透。吏員們第一次沒有了夜間公務,高興地早早回

了家,左庶長府難得地清靜起來。一覺醒來,衛鞅渾身充滿了輕鬆後的疲倦。月亮爬上城頭時,他喝了一鼎濃濃的胡羊羹,便在幽靜的庭院中漫步。看着熟悉的院落,他油然想起這座院子還是招賢館時的破舊和熱鬧,想起初入秦國時的種種風波。光陰荏苒,世事難料,自己就要離開這主宰了幾年的左庶長府了,一絲輕鬆,一片惆悵。既然已經決定和心愛的人一起隱居,卻爲何心中如此的煩亂?這已經是幾個月來的深思熟慮了,難道你衛鞅也是那種拿得起放不下的人麼?連在秦國唯一的一個朋友的情誼債都還了,還有何事迷茫惆悵?衛鞅嘲笑着自己,頓時清醒起來,幾日之內還有許多事要對各方交代,如何有此優哉遊哉的時光?你衛鞅以後有的是閒暇歲月,這幾天還是先忙也。

大步走向書房,卻聽見一聲輕輕的嘆息。白雪?衛鞅輕步走進,果然是白雪熟悉的背影。她還是昨夜那身雪白的長裙,長長的黑髮用白絲帶在腦後隨意地束起,顯得淡素高雅。她跪坐案前,撫摩着書案上歸置整齊的象徵權力的銅鏽斑駁的鎮秦劍、晶瑩圓潤的白玉圭、銅匣鎖就的左庶長大印、摺疊整齊的繡金斗篷。最後,她的手停留在一卷已經封好的《辭官書》上。衛鞅看見,她的身體微微顫抖着。

“你,想好了?”白雪沒有回頭。

“是也,想好了。”衛鞅平靜地回答。

“爲何不與我事先商議?”

“當爲則爲,莫非你不贊同麼?”衛鞅努力輕鬆地笑着。

“鞅,我是來向你道別的。我不贊同你這樣做。”白雪異乎尋常地平靜。

“不贊同?爲,爲何?”衛鞅感到意外的驚訝。

“鞅,你太輕率,沒有權衡,缺乏深思。”

“豈有此理!”衛鞅驟然發作,“維護至真的情愛也需要權衡?力行心中的誓言也需要深思?相愛十年,積累一朝,也算輕率?小妹,情愛不是商事,不需要斤斤計較精打細算,它需要激情,需要忠誠,需要敢於拋開一切身外之物的勇氣!十年前守陵時,我第一次看見你顯出女兒本色,就知道我生命中不能沒有你。如今,我已經在秦國展示了我的爲政信念,完成了我的治國志向,變法已經走上了正軌。我還有什麼不能捨棄?我還需要權衡何來?深思何來?三個月前,我的心意就已經決然,我就開始爲告退做謀劃了,難道徘徊延誤直至陷入尷尬,才叫深思熟慮麼……不要胡思亂想了,你那是關心則亂。準備吧,我們將再也不會分開了!”衛鞅慷慨激昂,語氣凌厲,擲地有聲的宣言中有一種難以名狀的火氣。

白雪靜靜地聽着,始終看着火氣十足的衛鞅,明亮的眼睛中溢滿愛意與寬容,彷彿一個母親看着暴躁地發泄委屈的兒子。她從案前站起,輕輕地將衛鞅扶着坐到長案前,又給他斟了一盞濃釅的苦茶,跪坐在衛鞅對面:“鞅,我們的至真情愛,我從來沒有絲毫動搖過。然則,我們面臨的不是會不會失去愛,而是愛該當有一個何等樣的歸宿?鞅,我們面臨的是婚嫁的挑戰,而不是情愛的危機。情愛需要激情與勇氣,婚姻則需要權衡與深思。”

“婚嫁是情愛的歸宿。只有大婚,情愛才是完滿的。”

“鞅,婚嫁是情愛的歸宿,然卻不是唯一的歸宿。當情愛不能與婚嫁並立之時,情愛反而會更加純真美豔,驚世駭俗。”

衛鞅又一次深深地驚訝:“你?你想,將情愛與婚嫁分開?匪夷所思!”

白雪嫣然一笑:“鞅,你不是尋常士子,你所遇到的婚嫁,也不是一場尋常的婚嫁。而你,卻選擇了尋常士子處理尋常婚嫁的路徑。這就是沒有權衡,沒有深思。”

“小妹,只要走得通,簡單尋常有何不好?”

“不。你是在逃避自己,最終毀滅自己。”

衛鞅哈哈大笑:“小妹啊,你這是何苦來哉!危言聳聽了……”

“鞅,不要逃避靈魂的本色。假若我們真的退隱山林,我就會失去你的靈魂,而只擁有你的生命與肉身。那樣的事,白雪可不想做。”一絲不苟的話語中沒有一點兒笑意。

“癡人說夢!”衛鞅揶揄地冷冷一笑。

突然,白雪也對着衛鞅輕輕一笑,低頭默默不語。過得片刻,白雪擡起頭來平靜地看着衛鞅:“莫要躁氣,你我之間,無須辯白,也無須迴避。你一定要耐下性子,聽聽我的心裡話。可好?”

衛鞅點點頭。

“鞅,我比你更懂得你的心。我用生命與靈魂在撫摸它,用我的癡愛之心在感知它,熟悉它的一溝一壑一平一凹。鞅,你是天生的鐵腕執政家。你的意志,你的靈魂,你的秉性,你的智慧,都是爲政爲治而生的。你的血液中奔流着有爲權臣的無盡激情,你的內心深處涌動着強烈的權力慾望,你可以爲了自己的治國信念去做犧牲,而無怨無悔。你的超人品性,註定了你更適合於創造烈烈偉業,而不是隱居田園,去譜寫生生死死如歌如泣的情愛奇蹟。你不是陶朱公范蠡,你缺乏散淡超脫。你規整、嚴厲,追求生命的每一刻都有實際價值。所有這些,都是蕪雜散漫的田園情愛所無法給予你的。沒有了權力,沒有了運用權力創造國家秩序的機會,你的生命價值就會失去最燦爛的光彩,你的靈魂就會不由自主地沉淪。當我們隱居田園,泛舟湖海,開始了那平淡漫長的二人之旅時,你會慢慢地感到空虛無聊,寂寞難耐。並非你不愛我了,而是你最堅實的生命根基已經化成了流沙。你可能變成一個狂夫,變成一個放蕩任性的遊俠,去尋找新的生命刺激。你也可能變成一個酒徒,變成一個行吟詩人,將自己獻給朝陽、落日、山海、林濤。一個生機勃勃的政壇巨星,必然要在平凡瑣細的消磨中隕落。那時候,你只有一具或狂放或墮落的生命之軀,你的靈魂,將無可挽回地漂泊失落。而我,也只有更加痛苦。我所深愛的那個人已經不復存在,我寄託在他身上的人生情懷,也永遠地化成了泡影。那時候,我們的田園生活,我們的詩情畫意,還會有麼?”

衛鞅陷入了深深的沉默,白雪的深徹,又一次擊中了他靈魂深處的根基。細細想來,自己在做出抉擇後的惆悵煩亂,不正是這種朦朧隱約的取捨衝突麼?他雖然不止一次地感受到白雪的才智與清醒,但還是爲她在如此重大的抉擇面前,竟然有如此深遠的思慮和人生智慧感到震驚。人生有知音若此,夫復何憾?

衛鞅慨然一嘆:“小妹,我們成婚,我也不走,如何?”

“鞅,你知道吳起爲何要離開魏國麼?”

“魏武侯嫉賢妒能,奪吳起兵權,吳起憤然離魏。此事天下皆知。”

白雪輕輕搖頭:“魏武侯並非昏庸之君,吳起更是大才槃槃。這裡有一個鮮爲人知的秘密。”

“秘密?我在魏國數年,如何不知?”

白雪微笑着:“鞅,胸有大志者眼光往往粗疏。若你等之人,看此等之事,往往拘泥正道得失,忽略權力場中情感人生的糾纏對大政的左右。有時即或知道了,也不屑一顧,不做深思。多少大才就是這樣被莫名其妙地逐出了中樞,多少庸才也是這樣莫名其妙地常居高位。前者如吳起,後者如公子卬。”

“噫,吳起究竟是如何離開魏國的?”

白雪淡淡緩緩地講了一個宮廷陰謀的故事——

魏文侯死後,太子魏擊即位,也就是魏武侯。此時

吳起是魏國上將軍,其赫赫戰功與傑出的治國才能,使他在魏國乃至天下諸侯中享有極高威望。在魏文侯時期,吳起率領魏軍與天下諸侯大戰七十六次,全勝六十四次,戰和十二次。魏國的疆土在吳起的鐵騎下伸展了一倍還多,魏國成爲最強大的戰國。諸侯戰國懼怕他,魏國朝野崇敬他。由於變法大師李悝隱居,吳起成了魏國舉足輕重的權臣柱石。魏武侯時當盛年,想依靠吳起繼續變法,創造更爲輝煌的霸業,又怕吳起這樣的元勳功臣萬一生變,就要把自己的小妹妹嫁給吳起爲妻,以圖和吳起結成鞏固的君臣聯盟。

吳起早年在魯國時,有朝臣懷疑吳起的妻子不是魯國人,攛掇國君不用吳起爲將。吳妻得訊,憤然自殺。自此,吳起身背“殺妻求將”的惡名離開魯國,一直沒有正妻。正因爲如此,魏國一些佞臣不斷吹風,說吳起這樣連家小也不想有的人,如何能在魏國長久?遲早要逃走。此時魏武侯要將公主嫁與吳起,正是君臣結盟的大好時機。大婚告成,吳起就會成爲丞相兼上將軍,出將入相,充分施展其超凡才華。

誰知就在此時,一個小小的陰謀,改變了這一切。

那時候,魏國的丞相是公叔侖,他的妻子是魏武侯的大妹妹。公叔侖生怕吳起根基穩固後自己丟掉丞相權力,和妻子秘密商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圈套。

有一天,吳起被鄭重邀請來到公叔府“商討軍國急務”。奇怪的是,大公主竟然以主人身份迎接他,陪伴他。公叔丞相則謹小慎微地坐在下手,不斷地瞄着公主的臉色,對吳起說話反倒是有一搭沒一搭的。酒宴開始,公主以主人身份開鼎敬酒。公叔侖一時緊張,將酒嗆進了喉嚨,滿臉通紅連連咳嗽。公主鄙夷怒視,一掌打到公叔臉上。公叔驚愕不已,顯得大是難堪,但卻沒有一聲辯駁,竟是默默忍受了。吳起深鎖眉頭,內心大大地不以爲然。

公主移座吳起身旁,熱烈地訴說自己對吳起的敬佩,又命令公叔給吳起斟酒。公叔慌亂斟酒,卻不防跌倒,將跪坐的公主壓翻在地。公主大怒,厲聲叱罵:“公叔老小子,別說你是丞相,還不是我魏家的臣奴一個!跪那兒,自己打十個嘴巴!”公叔竟然賠着笑臉,端端正正跪好,真的打起了自己的臉。

吳起驚訝了,也憤怒了,霍然起身告辭。公主賠笑挽留:“上將軍莫要見笑,我已經沒有火氣了。若是我小妹,還不知如何折騰這老小子也。請將軍留步,小妹即刻就到了。”吳起正色道:“請公主自重。大臣,不是臣奴。”大袖一拂,昂然而去。

幾天後,魏武侯向吳起正式提起將公主嫁給吳起。吳起婉言謝絕了,說自己在魯國已經再娶了妻子。魏武侯自然不信,反覆說服,吳起始終沉默。魏武侯終於嘆息一聲,教吳起走了。

衛鞅久久沉默,故事的結局他自然明白,不禁長長地嘆息一聲。

白雪道:“這件事很小,進不了史家的春秋之筆,但它卻釀成了一代雄才的悲愴結局。公叔夫婦的齷齪陰謀,使吳起誤以爲小公主也是悍婦,拒絕了與國君的婚姻結盟。魏武侯又因此誤以爲吳起有了逃魏之心,奪了吳起的統帥大權。吳起,又誤以爲國君嫉妒功臣,要加害自己,逃到楚國去了。六年後吳起慘死楚國,終究沒有完成變法大業。”

“秦公是秦公,絕不是魏武侯。”衛鞅有一種莫名氣惱。

白雪搖頭道:“鞅,人莫不在變化。秦國的世族元老,與你原本就是冰炭不能同器,太子勢力與公子虔軍中勢力,已經成了你的敵人。若再拒絕公主婚事,太后與公主又將成爲你的敵人。秦國朝野,變法新人之力量,尚遠遠不足以支撐如此多的壓力與衝擊。若沒有秦公對你的撐持,朝野敵對勢力隨時可能將你等淹沒。在秦國,你和秦公的結盟,就是變法成功的根本。”

“我與秦公,生死相扶。這是誓言。”

“鞅,你真的相信君臣盟誓?切莫忘記,時也勢也。在秦國這樣的諸侯戰國,與公主成婚,遠遠勝過千萬條盟誓。這種婚嫁,意味着一個人進入了亙古不變的血親勢力範圍。它將使你的變法權力生出神聖的光環,震懾敵人,使他們對你、對變法,都要退避三舍。否則,你將進退維谷,權力受制,功業流產。”

“那我們到中原去,齊國或趙國。來得及,我至少還有三十年時光。”

“普天之下,不會有秦公這般雄才大略的君主了。”

衛鞅沉默。白雪說出的,是他內心最爲深刻的感受,如何能否認?一想到要離開秦國,離開秦孝公,他的心就隱隱作痛。對各國變法做過深入勘研的衛鞅,確信天下將不會再有秦公與他這樣的君臣遇合。

良久,他嘆息一聲:“小妹,教我想想,也許還有兩全之法。”

白雪搖頭:“鞅,不要猶豫,你必須與公主成婚。我已經讓侯嬴兄回秦公,說你已經答應了。”

“爲何?”衛鞅霍然站起,氣得團團亂轉,“你怎麼可以……可以,如此胡鬧!”

“鞅,你不是我白雪一個人的,你屬於天下財富,屬於秦國庶民。你愛我,願意隨我而去,白雪足矣。白雪從愛你的第一天起,便立下誓言,願意犧牲一切,成就你的偉業,包括捨棄做你的妻子……我,只是沒有想到,它來得這麼快,這麼突然……”驟然,熱淚奪眶而出,白雪再也說不下去了。

衛鞅緊緊抱住白雪:“雪妹,衛鞅今生來世,永遠都是你的……”

朦朧的月光下,倆人走出左庶長府,回到了白雪寧靜的小庭院。

第二天晚上,當衛鞅如約來到時,小庭院已經沒有了燈光,寢室門上懸掛着一幅白布大字:“我去也,君自保重。”衛鞅一下子癱在院中,卻又立即躍起,出門馳馬飛出櫟陽!他不解白雪爲何突然離去?原本答應他的,至少在櫟陽再住一個月,看看事情有無新的變化。爲何突然就走了,竟然還不告而別。此刻衛鞅只有一個念頭,追上白雪,至少送她一程。

白雪是午後悄悄走的。她和梅姑又恢復了男裝士子的扮相,一輛篷車轔轔而去。她心裡很清楚,只要她在櫟陽一天,衛鞅就不會安心。雖然她相信衛鞅的定力,但情之所至,難保不會出現他因心緒激切而生出事端,最終陷於尷尬困境。只有她斷然離開,使他痛定思痛,慢慢恢復,纔是唯一的方法。她走得很急,而且出城不遠就棄車換馬,從崤山小道向大河而來。

當深秋的太陽涌出大河地平線時,兩騎快馬來到大河西岸。白雪立馬山頭,遙望對岸葦草茫茫的茅津渡,不禁潸然淚下。正待下馬登船,卻聽身後馬蹄聲疾,梅姑驚喜叫喊:“侯大哥來了!侯大哥,在這兒——”

侯嬴飛身下馬:“白姑娘,你,就這樣離開秦國了?”

白雪凝視着侯嬴,下馬深深一躬:“侯兄,待衛鞅成婚後,相機告訴他,我,已經有他的孩子了……幾年之後,我才能見他。望他保重自己,善待公主……侯兄,後會有期了。”說完,頭也不回地向岸邊小船走去。

當那隻小船悠悠離開河岸時,飛馳一夜的衛鞅終於趕到了河邊。

寬闊的河面在秋陽下滾滾滔滔,小船悠悠北去,一條火紅的長裙在小船上緩緩揮舞,那是她向他做最後的告別。漸漸地,小船紅裙與波濤霞光終於消融在了一起。

衛鞅頹然坐在高高的山頭,一任淚水將自己淹沒。

(本章完)

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六 幽幽梁山 乃見狂且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秦風_秦軍兵種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一 天人亂象 三策應對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五 戰地風雪 大將之心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諸子百家_墨家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五 媚上荒政殺無赦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二 多頭並立的楚軍楚政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五 清一色的少壯將士使秦國大軍煥然一新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五 華陽夫人憋出了一字策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六 韓楚故地的驚人秘密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五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徭役賦稅之歷史分析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諸子百家_墨家第七章 大成合縱_四 烈士暮年的最後決策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二 六國聯軍的統帥部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諸子百家_道家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一 新人新謀棄霸統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四章 鏖兵中原_四 河外大開打 初帥刁猛狠楔子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五 碧藍的湖畔 搶工決水的烈焰轟然激發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二 三晉合謀易上黨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三 蒙面來客與神秘預言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五 信人奮士 爍爍其華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十章 偏安亡齊_六 戰國之世而能偏安忘戰 異數也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三 《韓非子》深深震撼了年輕的秦王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
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六 幽幽梁山 乃見狂且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秦風_秦軍兵種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一 天人亂象 三策應對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五 戰地風雪 大將之心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諸子百家_墨家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五 媚上荒政殺無赦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二 多頭並立的楚軍楚政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五 清一色的少壯將士使秦國大軍煥然一新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五 華陽夫人憋出了一字策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六 韓楚故地的驚人秘密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五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徭役賦稅之歷史分析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諸子百家_墨家第七章 大成合縱_四 烈士暮年的最後決策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二 六國聯軍的統帥部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諸子百家_道家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一 新人新謀棄霸統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四章 鏖兵中原_四 河外大開打 初帥刁猛狠楔子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五 碧藍的湖畔 搶工決水的烈焰轟然激發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二 三晉合謀易上黨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三 蒙面來客與神秘預言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五 信人奮士 爍爍其華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十章 偏安亡齊_六 戰國之世而能偏安忘戰 異數也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三 《韓非子》深深震撼了年輕的秦王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