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三 蒙面來客與神秘預言

三 蒙面來客與神秘預言

太子嬴駟目下只有一件事,埋頭閱覽秦國的法令典章。

雖說公父明令他與商君共攝國政,但嬴駟心裡十分清楚,這是公父教自己跟着商君熟悉並修習國務。他長期遠離權力中心,對法令、人事、政令推行方式等基本事務都非常陌生,事實上也無從共攝,只能跟商鞅做學生。爲了儘快進入狀態,嬴駟主動請求用一個月時間,讀完國藏的全部法令典章以及變法以來的國史記載。商鞅完全贊同嬴駟的想法,認爲這是熟悉國務不可或缺的一環,熟悉得越早越好,越徹底越好。商鞅制定了一個進度:每三日從典籍庫給太子府送去一車竹簡,一個月十車,大體可以披閱完全部法令、典章與國史。秦國缺乏文治傳統,往昔素來不注重積累國家資料,國史記載也特別簡略。商鞅執政後大幅度改變了這種狀況,非但對國史進行了全面的重輯編修,而且將所有的法令、典章、人口、賦稅等政務文本都分爲正本、副本兩套建館收藏。正本非秦孝公、商君調閱不能出館,副本則供各官署與學士隨時查閱。給太子嬴駟看的自然是正本,所以太史令府吏就格外地緊張忙碌。出館點驗,派兵押送,回收點驗,逐卷歸位,生怕出了差錯。太子嬴駟也分外刻苦,除了每天休憩兩個時辰,其餘時間全部沉浸在書房。

天寒夜長,嬴駟書房的大燎爐幾乎沒有熄滅的時候。木炭燒得再幹淨,也總有絲絲縷縷的白煙與炭氣,天天薰烘,嬴駟的臉微微發黃,還有些輕微的咳嗽。儘管如此,嬴駟依然天天守在案頭,真有些秦孝公年輕即位時的勤奮氣象。

這天已是二更時分,嬴駟正在全神貫注地翻檢披閱,年輕的內侍進來稟報說,一個楚國商人求見。嬴駟驚訝地擡起頭來:“楚國商人與我何干?不見。”

內侍低聲道:“他說受太子故交之託,前來送一件物事。”

嬴駟大爲疑惑,如果說他有故交,那就是“放逐”生活中結識的村野交誼,可那些人誰能知道他是太子?又如何能託人找到這裡?思忖有頃,他不動聲色道:“既是故交所託,請在外書房等候,我片刻就來。”內侍走後,嬴駟又沉思一陣,收拾好案頭,輕步走到隔門前打開一個小孔向外端詳。

外書房站着一個身着華貴皮裘者,從一身華麗的黃色看,的確是楚國商人的習慣服飾。但這個人手中空無一物,臉上還垂着一方黑沉沉的面紗,透出幾分不尋常的神秘氣息。

嬴駟拉開門,冷冰冰地盯着這個蒙面者,一句話也不說。

蒙面人深深一躬:“楚國商人辛必功,參見太子。”

嬴駟沉默佇立,依舊一言不發。蒙面人拱手道:“敢問太子,可曾認識一個叫黑矛的山民否?”嬴駟面無表情,既不搖頭,也不點頭。蒙面人又道:“黑矛委託在下給太子帶來一件薄禮。”嬴駟冷冷道:“請先生摘下面紗,再開口。”蒙面人道:“非是在下不以真面目示人,實是在下天生醜陋,恐驚嚇了太子。”嬴駟冷笑沉默。蒙面人右手一擡,面紗落地,一張紅髮碧眼闊嘴大牙連鬢虯髯的面孔赫然現出,在燈下顯得特別可怖。

嬴駟平淡淡道:“先生如此異相,何自感難堪?”

商人拱手作禮道:“太子膽識過人,在下欽佩之至。”

嬴駟彷彿沒有聽見,淡然道:“黑矛何許人也?本太子素不相識。”

“黑矛言他與一,個叫秦庶的士人交好,找到太子府可找到秦庶先生。”

“秦庶乃我書吏,公差在外。”嬴駟毫無表情地回答。

www⊕ ttκa n⊕ ¢ 〇

“如此恕在下魯莽。告辭。”

“且慢。黑矛找秦庶何事?太子府可代爲轉達。”

黃衣商人:“可否容在下遮面?卑相實在有傷大雅。”

嬴駟點點頭。商人撿起黑紗掛好,恭敬道:“稟報太子,三年前在下商旅,路過商山遇大雨阻隔,幸得黑矛兄容留旬日,是以結爲好友。從此,來往路過必有盤桓。黑矛兄行走不便,故此委託在下尋覓故交,原無他故。”

嬴駟似乎漫不經心道:“這個黑矛,何以行動不便?”

“稟報太子,黑矛兄從軍次年從馬上摔下,一腿傷殘,但立功心切,堅持留在炊兵營。十載過去,未斬敵首,未得爵位。老兵還鄉,淒涼不堪。”蒙面商人聲音嘶啞,語帶哽咽。

“新法之下,何得淒涼?”嬴駟聽得很認真。

“黑矛兄父親被刑殺,母親自殺,舉村進山自救,唯留黑矛兄一人漂泊乞討。”

“如何……刑殺?自殺?自救?你詳細道來。”嬴駟大爲驚訝。

蒙面商人緩緩道:“在下聽黑矛兄言說,黑林溝大旱三年,遭了年饉。商於縣令用官糧賑災,被商君制止,當場斬首了商於縣令和黑矛兄的父親——里正黑九;又派出兵士,威逼舉村老少進山,任其自生自滅。黑矛兄老孃親悲痛過分,跳崖身死。黑矛兄傷殘無依,無力謀生,又怕被官府當做疲民治罪,白日在楚國邊界的山村乞討,晚上趕回老屋落腳……”

嬴駟面色陰沉得可怕,轉過身去良久沉默。

“稟報太子,這是黑矛兄託我轉交秦庶的禮物。”

嬴駟轉身,赫然一塊黑布包裹的物事立在面前。蒙面商人道:“黑茅兄言說,這是秦庶的心。他只教我給秦庶帶一句話:那座墳沒有了,是商君下令挖掉的。”

嬴駟努力平靜自己,淡漠地接過黑布包:“你可走了。”

“秦庶先生若有口信帶給黑矛兄,請他到楚天客棧找我。”

嬴駟默默點頭。蒙面商人深深一躬,大步去了。

回到書房,嬴駟心亂如麻。看着那塊紫黑的枯樹墓刻,他禁不住熱淚盈眶。那個美麗的紅色身影從眼前飄過,那悲愴激越的歌聲縈繞在耳旁,那個姑娘深深地愛着自己,爲自己義無反顧殉情死了。那是第一次結結實實撞開嬴駟心扉的火熱戀情。嬴駟在峽谷裡痛不欲生的時候,已經明白,原來自己也深深地愛着這個美麗的村姑。假如他不是被“放逐”,假如他不是秦國太子,他一定會將她帶回來,一定會娶她。他離開黑林溝的時候,心中就立下誓言,有朝一日一定要接她娶她,可是他當時不能說啊。沒有想到,他冷冰冰的拒絕不但沒有使姑娘知難而退,反而使姑娘爲他獻身了。多少年來,嬴駟每想起那個美麗的身影,心就疼得滴血,一種深深的屈辱感折磨得他寢食不安。姑娘留給他的,只有那一抔黃土一隻玉壎,那是他魂牽夢繞的一抔黃土啊。如今,連他親手給姑娘蓋上的這一抔黃土也被剷除了,黑九夫婦也死了,黑矛兄弟也淪爲乞丐了,唯一在嬴駟冰涼的少年時代留下的一片淳樸友誼,就這樣被無情地抹去了……上蒼啊上蒼,你何其不公!

嬴駟一夜未眠,木然坐到天亮。宮中內侍來傳宣他時,他剛剛上榻不到一個時辰。嬴駟本來想大睡一覺,清醒清醒,避免自己沿着綿綿思緒滑下去。可是上榻後怎麼也不能入眠,反倒更爲清醒了。驀然,他心海一閃,想到那個猙獰可怖的蒙面商人,覺得此人此事大爲蹊蹺。那個商人是先問自己是否認識黑矛的,此一問,可見他知道“秦庶”就是面前的太子。看自己默然不答,他才說黑矛委託他到太子府找“秦庶”的。若黑矛果真淪落爲難以求生的乞丐,如何能知道“秦庶”在太子府?美麗山妹殉情於荒山絕谷,黑矛如何能知曉?商君縱然經常出巡,又如何能到得那人跡罕至的地方去毀墓?果真商君認爲有人假冒嬴駟損害公室聲譽而毀墓,能不稟報公父?公父能不詢問自己?商君執法固然無情,但卻從來沒有逾越法度雷池半步,他能如此濫殺大名赫赫的造士里正黑九麼?秦國新軍軍法昭彰,軍中傷殘,縱然不斬敵首,亦在退役時賜金安置,如何能淪爲乞丐?

心頭一亮,嬴駟想到了自己在荒山絕谷醒來時的奇蹟——斷指接上了,傷口包紮了,身上蓋了一件白布衫,手邊還

放了一塊熟肉。仔細想來,當時顯然有人發現了自己,從墓刻上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才救了自己,但卻沒有露面。反覆思忖,泄露身份的可能唯有這一次。知道“秦庶”就是嬴駟的,也只有那個荒山絕谷救過自己的那個神秘人物。這個人是誰?難道……猛然,嬴駟一個激靈,那個人肯定就是昨晚的楚國商人!

嬴駟猛然坐了起來,望着映得窗戶一片淡紅的早霞,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來人。請家老前來。”

不消片刻,一個老內侍匆匆走進寢室。嬴駟低聲吩咐了幾句,倒頭便睡,鼾聲大起。

紅日已上半山,宮中內侍來宣。嬴駟雖則只睡了半個時辰,卻一點兒不顯疲憊之色。到得宮中,公父剛剛梳洗完畢,正在前庭緩緩舞劍。嬴駟上前恭敬見禮:“公父康復,兒臣不勝欣喜。”孝公收劍笑道:“駟兒,今日陪我去南山如何?”

“兒臣遵命。”嬴駟欣然領命。

出得宮門,嬴駟見只有十多名甲士和公父的一輛軺車,便知道新母后不去,也不多問,翻身上馬走在軺車旁邊,出了咸陽直奔南山。

這是冬日少有的無風天氣,陽光和煦,蒼松長綠,頗有幾分小陽春光景。到得山下,沿着一條小河進山,蒼松翠柏的谷地中露出一片青磚綠瓦的院落,在蕭疏的冬野倍顯寧靜曠遠。孝公遙指山谷院落問:“駟兒,來過此處麼?”嬴駟知道公父問的是放逐期間是否來過,搖搖頭道:“此處沒有民戶,兒臣尚未來過。”孝公指點道:“你看,這條山水叫田峪川。東南那座山,就是餓死伯夷、叔齊的首陽山。那片院落啊,可是大大有名的一個人物留下來的。”嬴駟恍然大悟:“兒臣想起來了,莫非是老子書館?”

孝公微笑點頭,吩咐車馬慢行,沿着山道向谷地院落而去。

到得谷地,院落反而隱沒在松柏林中無從得見了。穿過小河邊一片松林,面前豁然開朗,一座藍田白玉築起的高大石坊巍然矗立在松林草地,石坊正中四個斗大的黑字——道法天地。進得石坊一箭之地,便見樸實無華的院落大門。孝公吩咐停車駐馬。

車馬方停,嬴駟就見公父的貼身老僕兼內侍總事黑伯從大門匆匆走出。黑伯來到孝公車前,扶孝公下車,拱手稟報道:“按照君上吩咐,一切妥當。”

孝公吩咐道:“黑伯,兩個時辰後,我到上善池。你稍後到系牛亭找我。”黑伯答應一聲,吩咐車馬侍從隨他從偏門進院去了。

孝公向嬴駟一招手,從正門進入,直向院落深處而去。嬴駟一路留心,發現這座外觀很不起眼的院落,內中竟大有氣象。水流亭臺錯落有致,松林小道迴環周折,地勢緩上成坡,宛若咸陽北阪。這種山坡,任何大雨山洪都停留不住,直涌門外的田峪川。房屋亭臺分明是山石磚瓦粗糙堆砌起來,偏偏卻顯出一種質樸本色與渾然野趣,令人大爲悅目。到得半坡一處石亭下,孝公肅然向亭外的一株老柏躬身一拜。嬴駟也連忙跟着一拜。

進得石亭,嬴駟發現石案上已經擺好了茶具山果,便知這是預先安排,公父今日定有大事要對他說,不由得神情肅然地爲公父斟了一盞熱茶,肅立一旁。孝公飲了一口熱茶,招招手教兒子坐在對面石礅上。

陽光下,秦孝公的面色焦黃憔悴。嬴駟心中涌上一股酸楚道:“兒臣無以爲公父分憂,慚愧之至。”秦孝公笑着擺擺手道:“莫說這些。可知今日你我父子到此的原委?”

嬴駟搖搖頭道:“兒臣不知。”

秦孝公喟然一嘆:“嬴駟啊,你也算曆經風霜,對世情人事有自己的見識了。無須瞞你,公父的日子,已經不多了,你也一定能看出來。”

“公父……”嬴駟哽咽一聲,撲拜在地。

孝公豁達地笑了:“起來吧。人生壽夭,原在天算,何須傷懷?你我既生於公室之家,國事便是至大。公父對你今日要說的,是一宗國事之密。你大父定的規矩,國君臨死,方可將這秘密傳給繼位者。我就是在你大父臨終時才知道的。可是,公父沒有時日了,清醒時說比糊塗時說要好。”

嬴駟站起來坐在對面石礅上,發現黑伯遠遠站在路口,方纔悟到公父今日的周密用心。

秦孝公緩慢地說着,太子嬴駟認真地聽着——

幾千年來,嬴秦部族一直流傳着兩則神秘的預言。一則是部族公開流傳的,一則是在嫡系公族中秘密單傳的。公開流傳的預言,是舜帝當初賜給嬴氏“秦”之封號封地時的一則預言——茲爾秦族,後必大出天下。在立國前的沉浮掙扎中,這則預言是嬴秦部族的精神火把,是嬴秦部族精誠凝聚的紐帶。四百多年前,嬴秦部族成爲諸侯國之後,這則預言漸漸成了流傳在老秦人中的古老故事,那像彗星一樣激勵人心的光芒便漸漸消失了。在通常庶民的心目中,一個半農半牧的偏遠部族成爲中原諸侯大國,也就算大大的“大出”了,還想如何呢?這則遙遠的預言,便在嬴秦部族貧乏的想象中漸漸乾涸了。

這則預言是國史載明的,嬴駟自然很熟悉,本不是甚秘密。

另一則秘密預言,則發生在嬴秦部族立國四百餘年之後,時日很近,並且要具體得多。但這則預言卻只在嫡系一脈的國君與儲君之間單傳,嚴厲禁止流傳民間。秦孝公要對嬴駟說的,正是這一則預言。

這則預言,是當年西入流沙的老子對秦國國運的推算。

六十多年前,秦獻公即位的第十一年春天,接到一個消息,曾在洛陽周室做過柱下史的老聃要到秦國來了。秦獻公不禁大喜過望。在東方諸侯卑秦,天下士子視秦國爲蠻夷之邦而拒絕入秦的年代,一個聲名遠播就連孔子也要向他求教的泰斗人物要到秦國來,豈是等閒小事?秦獻公請出了一個酷愛和學問家交往的人物來接待老子。這個人,就是曾經做過函谷關令的尹喜。尹喜精心準備,周密籌劃,將一切都部署得妥帖之極。

是年四月,不知高年幾許的老聃騎着一頭青牛優哉遊哉地進了函谷關。雖然那時候函谷關還被魏國佔領着,但尹喜派出的斥候早就發現了這個走遍天下也不會錯認的老人,立即飛馬報回櫟陽。尹喜多與名士交往,知道像老聃這樣的泰山北斗,絕不會刻意到秦國都城歇腳,一定要找山清水秀的勝境獨居,便對秦獻公稟明自己的想法,商議好了對策。

果然,老聃的青牛悠悠地飄過了櫟陽,向着南山去了。進入莽莽蒼蒼的南山北麓,老聃和隨行小童卻被布衣牛車的兩個“士子”攔住,不斷求教學問。老聃頗是喜歡這兩個坦誠質樸的“士子”,在他們的山莊歇息了下來。一連盤桓數天,倆人對老子提出了數不清的難題,老子都一一解疑,談天說地般娓娓道來,胸懷心海間彷彿埋藏着無窮無盡的學問。

一個布衣“士子”整日陪着老子閒步深山,牛走曠野,粗茶淡飯卻又極盡恭敬地侍奉着這位窮通天地的老人。夏夜星空下,這個布衣“士子”提出,請老子寫一卷天地文章給秦人“開塞”。老子大笑一番,終不忍拒絕其虔誠請求,慢慢地寫了起來。就像那撲嗒撲嗒的青牛腳步,老子寫得慢極了,遠遠趕不上那個布衣“士子”的刻簡。

一月之後,老子終於寫完了五千言的“開塞”大書。那日晚上,另一個布衣“士子”單獨走進了老子的小院。夏夜的一輪明月下,老子正坐在院中高臺上仰望蒼穹,點頭搖頭,兀自嘆息感慨。

猛然,老子身後響起一個聲音:“敢請前輩教我。”

老子沒有回身,嘆息一聲:“秦公何其聰睿,寧誤老聃耶?”

布衣士子撲拜不起:“前輩既知我身,請爲嬴師隰解惑。嬴秦日衰,秦人多困,嬴師隰寢食難安。”

老子依然沒有轉身,仰望蒼穹,一陣思忖後喟然嘆息:“秦公謹記:老聃之言,只傳儲君,若有泄露,自罪於天。”

“嬴師隰恪守前輩之言。”

老子

緩慢低沉地說出了一段話:“老聃昔年遊宿巫山神女峰,細察天象:秦周同源,均起西陲;秦爲諸侯,而秦周分離;離五百年,而大合於秦;合十七年,則霸王出。”

秦獻公請老子拆解,老子卻搖頭不語。

後來,老子留在南山麓收了數十名弟子,教導三年,卻莫名其妙地失蹤了。有人說,老子去了大漠流沙。有人說,老子去了陰山草原。也有人說,老子進南山修身成仙去了……這個神秘老人留給世人的,唯有那一卷五千言的天地文章和那一則神秘久遠的預言

“嬴駟,老子預言不能見諸國史,你記下了?”秦孝公肅然問。

“記下了。”嬴駟正色回答。

“你背一遍,我聽。”

嬴駟一字一頓念道:“秦周同源,均起西陲;秦爲諸侯,而秦周分離;離五百年,而大合於秦;合十七年,則霸王出。”

聽嬴駟背得一字不差,秦孝公意味深長地笑了:“你,信不信老子的國運預言?”

嬴駟一時沉吟,不知如何應對。他的第一感覺是驚訝與震撼,老子的預言豈不是給了秦國一個新的精神火把?分五百年而合,現下秦已立國四百二十多年,那豈不是說再有百年上下秦國就將與“周”大合?老子是周王室的史官,他說的這個“周”,自然囊括了天下諸侯,而絕不僅僅是龜縮於三川一隅事實上比尋常小諸侯還要窩囊的“周王城”;直到今日七大戰國,也依然在口頭上承認周王室爲“天下共主”。如此說,與“周”合,就是與“天下合”,“大合於秦”,就是秦將代替周統一天下!而百年上下,也就是兩三代人的歲月,相比於舜帝預言實現的兩千多年,何其短也。有了如此輝煌的前程,秦人自然倍加奮發,比國君的任何激勵之書都要有威力。幾千年來,“天”的暗示對於庶民國人是無比神聖的,他們承認服從“受命於天”的大人,心甘情願地爲他們流血拼命,成就天命大業。別的不說,舜帝的預言就長期支撐了嬴秦部族的浴血奮戰,能說這種國運預言的威力不大麼?春秋戰國以來,多少新老貴族都在權力爭奪中假託“天命”以聚攏人心,老子的“合秦”預言豈非求之不得的天命之書?既然如此,大父、公父爲何都秘而不宣呢?果真是忌諱“泄露天機”之罪麼?天機若果然不可泄露,老子何敢明言?

看來,大父、公父一定還有埋藏很深的想法沒有說出。嬴駟的沉吟正在這裡,他正襟危坐,謹慎回道:“公父,兒臣對陰陽天命之學素來陌生,不知從何談起。”

“如此說吧。”秦孝公道,“若是神明占卜,說秦將爲天下霸主,子何以待之?”

嬴駟沒有猶豫:“縱然天命所歸,亦需人事努力。兒臣當似有若無。”

“好!”秦孝公拍案而起,“公父要的,就是這‘人事努力,似有若無’。”他在亭中緩緩踱步,字字斟酌道,“你大父臨終時說,他之所以沒有將這個預言早日告我,就是怕我恃天命而驕,反倒自絕於天命。駟兒啊,要知道,一個君主,沉溺於天象、占卜、童謠、讖語之類,非但荒唐,而且喪志。往遠說,三皇五帝可算天命攸歸了。然則,舜帝卻囚禁了堯帝而當權,大禹囚禁了舜帝而當權,天命何在?往近說,周室天子哪一代不是聰慧英武?偏偏卻癡信天命,在大爭之世龜縮自保,而今只留下了洛陽城週三四百里,何其悽慘也。如此天命,有同於無。再往近說,楚宣王癡信星象,竟因彗星徑天而亂了陣腳,用土地城池收買魏國齊國,要滅我秦國。最後如何,丟了城池,窮了國家,還沒有結成滅秦同盟。你須牢牢記住,天命星象從來不會垂憐弱者,它永遠都只是強者的光環!”

“公父之言,鞭辟入裡,兒臣永生銘記。”

“嬴駟,秦國縱可一統天下,也要一步一步一代一代地去苦做,去奮爭。萬不可亂了心志,走入歧途啊。”秦孝公語重心長。

“公父,秦國正道,乃堅持公父與商君創立的法制,而不是坐待天命攸歸。兒臣深知,沒有新法,就沒有強秦;沒有新法,就沒有庶民國人的真誠擁戴。秦國前途縱有千難萬險,兒臣亦無所畏懼。”嬴駟慷慨激昂。

“好。”秦孝公拍拍兒子的肩膀,欣然而又親切道,“駟兒,你長成了。有此等精堅心志,公父也就不多說了。走,我們去看太后和姑姑。”

“太后、姑姑也來了?”嬴駟感到驚訝,又立即高興起來。

老太后住在這裡已經幾個月了。她對富麗堂皇的咸陽宮一點兒也不喜歡,倒是對雍城、櫟陽多有留戀,時常唸叨。秦孝公突然病倒,老太后莫名其妙地說咸陽宮“空陰”太重,要兒子和她一起搬到櫟陽去養病。秦孝公知道母親老了,喜歡那種擡腳可見的小城堡小庭院。與玄奇大婚後,秦孝公就有意陪母親到南山遊了一趟,老太后見到秦獻公爲老子書館立的石坊,睹物思情,便在這裡住了下來。孝公其實正是此意,便將太后寢宮的僕從物事幾乎全部搬了過來,教老太后在這田園書院裡安度暮年。老太后選了上善池邊的一座空閒小院落,在這裡悠然地住了下來。熒玉康復後正想去崤山一趟,親自見見白雪,回來後再去南山陪母親。正在此時,卻接到秦孝公派黑伯送來的一條密簡,便將兩件事顛倒了順序,先到了南山來陪母親了。

秦孝公和嬴駟到來時,熒玉正給老太后彈奏秦箏。箏與琴相似,卻比琴長大粗獷,是秦人的獨創樂器,天下呼之爲“秦箏”。這時的秦箏只有八根弦,儘管比後來的秦箏少了幾弦,

但還是比琴音域廣闊,彈奏起來深沉曠遠蒼涼激越,秦人莫不喜愛有加。熒玉奏的是《秦風·蒹葭》,這是一首在秦地廣爲流傳百餘年的情歌,熒玉邊奏邊唱,老太后微閉雙目深深沉浸在對往昔年華的追憶中。

秦孝公停下腳步,凝神傾聽,覺得深沉遼遠的箏音中隱隱有一絲憂鬱,使這首美麗的情歌顯得有幾分憂傷,不禁若有所思。箏音一落,秦孝公拍掌笑道:“好啊,彈得好,唱得也好。”嬴駟連忙上前給老太后和姑姑行禮。老太后高興地拉着孫兒說長道短。熒玉吩咐侍女置座上茶,親自扶二哥坐在鋪着綿墊兒的石礅上。

時當正午,山窪谷地向陽無風,小院子暖和得沒有一點兒寒冬蕭瑟之氣。熒玉吩咐上飯,長大石案頓時擺上了一片野味山菜和兩壇清酒。嬴秦嫡系的三代人,就在這簡樸幽靜的黃土小院裡開始了二十多年來的第一次共餐。老太后精神大好一,再教兒子和孫子多飲幾碗清酒。秦孝公飲了一碗,額頭上生出了涔涔虛汗,便不再飲了。熒玉和嬴駟見孝公不飲了,也停了下來品嚐燉得酥爛的山兔野羊。

孝公笑問:“母后,要不要搬回咸陽?”

老太后連連搖頭:“不不不,就南山好。咸陽,太空了。”

“可是,母后一個人住,我如何放心得下?”

“渠樑啊,”老太后嘆息一聲,“娘沒事,山清水秀,我蠻舒坦,倒是娘放心不下你。秦國勢大了,你也累垮了。要娘說,你不妨將國事交給鞅和駟兒,和玄奇一起住到這兒來,身子自會慢慢康復的了。”

“好。明春一過,我與玄奇搬來。”秦孝公爽快答應,回身道,“駟兒,你想不想陪祖母幾日?”

嬴駟心中詫異,公父不是教自己與商鞅攝政麼,如何卻生出教自己留在南山的意思?一時困惑,沉吟道:“但憑公父安排。”

秦孝公道:“三五日,祖母會讓你長許多見識也。”

嬴駟拱手領命,老太后高興得滿臉笑容。

飯後,太后吩咐嬴駟陪自己在院中轉轉,說有幾個地方還沒去過。院中只留下孝公和熒玉兄妹。秦孝公道:“小妹,隨我進山一趟。”熒玉也不多問,出門上馬,就隨秦孝公飛馳進了南山深處。二人返回時,已經是夕陽將落。簡單的晚飯後,秦孝公與熒玉向太后告辭,登車回了咸陽。

(本章完)

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五 天方艱難 曰喪厥國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五 蘇秦佩起了六國相印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一 白起方略第一次被放棄第一章 鐵腕平亂_四 咸陽老世族的最後時刻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二 司馬錯講述的軍旅故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五 張儀第一次遭遇挑釁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第六章 風雲再起_六 秋霧迷離的張氏陵園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五 蘇秦佩起了六國相印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一 秦國朝野發力 謀定對趙新方略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一章 鐵腕平亂_四 咸陽老世族的最後時刻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七章 大成合縱_四 烈士暮年的最後決策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秦風_秦國兵器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名將_蒙恬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五章 天地再造_四 戰國亂象大演繹戰國七雄_魏國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楔子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二 化周有長策 大軍撼山東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三 新朝人事 幾多風雨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六章 秦軍悲歌_四 秦趙楚大勢各異 項羽軍殺將暴起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四 天齊淵波瀾詭譎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五 碧藍的湖畔 搶工決水的烈焰轟然激發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一 義渠大牛首接受了羊皮血契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五章 天地再造_三 亙古奇書陰符經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三 南國雄傑圖再起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五 天方艱難 曰喪厥國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五 借得恩仇大周旋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秦風_秦軍服飾第八章 失才亡魏_六 緩賢忘士者 天亡之國也第八章 風雨如晦_四 繁難國葬 學問騰挪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
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五 天方艱難 曰喪厥國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五 蘇秦佩起了六國相印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一 白起方略第一次被放棄第一章 鐵腕平亂_四 咸陽老世族的最後時刻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二 司馬錯講述的軍旅故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五 張儀第一次遭遇挑釁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第六章 風雲再起_六 秋霧迷離的張氏陵園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五 蘇秦佩起了六國相印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一 秦國朝野發力 謀定對趙新方略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一章 鐵腕平亂_四 咸陽老世族的最後時刻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七章 大成合縱_四 烈士暮年的最後決策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秦風_秦國兵器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名將_蒙恬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五章 天地再造_四 戰國亂象大演繹戰國七雄_魏國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楔子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二 化周有長策 大軍撼山東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三 新朝人事 幾多風雨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六章 秦軍悲歌_四 秦趙楚大勢各異 項羽軍殺將暴起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四 天齊淵波瀾詭譎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五 碧藍的湖畔 搶工決水的烈焰轟然激發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一 義渠大牛首接受了羊皮血契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五章 天地再造_三 亙古奇書陰符經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三 南國雄傑圖再起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五 天方艱難 曰喪厥國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五 借得恩仇大周旋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秦風_秦軍服飾第八章 失才亡魏_六 緩賢忘士者 天亡之國也第八章 風雨如晦_四 繁難國葬 學問騰挪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