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

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

秋分時節,蔡澤又一次被秘密召進了章臺。

一到書房廊下,老給事中低聲叮囑:“漏刻兩格,不得延時,綱成君在心了。”蔡澤頓時心下一沉。這漏刻兩格,說的是銅壺滴漏下的箭桿刻度,一格爲一刻,一日一夜一百刻,漏刻兩格是兩刻,大約也就是頓飯時光,說得清楚甚事?然從老給事中的神情看,顯然是老秦王已經耐不得長時論事,也是無可奈何。心下思忖着簡潔敘說的腹稿,點點頭搖了進去。

聽得腳步,半臥長榻的秦昭王突然白眉一聳睜開了眼睛,緩緩一招手沒有說話。蔡澤心下明白,立即快步到了榻側早已安置好的繡墩旁,正要開口稟報,卻見老秦王又是擡手緩緩一搖,便肅然躬身道:“老臣恭聽王命。”

秦昭王蒼老的聲音飄蕩着:“綱成君,考校王孫得法,賜金百鎰。”蔡澤正要說話,蒼老的聲音又飄蕩起來,“嬴異人,邦交之道不通,好自爲之。”蔡澤精神一振,實在祈望老秦王能就異人事多說幾句,以使他能夠揣摩個大體尺度。僅此一句,只說了不能如何,卻不說可以如何,豈非大大棘手?正在思謀該不該問時,蒼老的聲音又飄蕩起來,“呂不韋,才具尚可,似有備而來,慎之慎之。”一聲喘息,兩道雪白的長眉鬆鬆地攏在了一起。

蔡澤一陣默然,想稟報一番,分明老秦王並不需要再知道甚事了,想請命幾句,分明老秦王對三件事都有了口詔,且旁邊大案前還有長史筆錄,請命還能問甚?身後響動,驀然回頭,筆錄的長史桓礫已經收拾起筆墨走了。蔡澤恍然大悟,對着長榻深深一躬,說聲老臣告退,轉身搖出了書房。

回程一路秋風,蔡澤卻燥熱得心煩意亂。身爲計然名士,挾長策入秦爲相,蔡澤一門心思都在開府治國之上,何嘗想到過今日這般尷尬——高爵開府卻疏離國務,竟做了專職周旋宮廷權謀的人物。歷來名士,皆長於理國而短於權謀,商鞅若此,張儀若此,魏冄若此,連最是機變的范雎,最後也對權謀之爭拙於應對了。入秦之前,蔡澤素無官場閱歷,除了對國計民生有實學之外,對官場應對很是生疏。模棱兩可的話聽不懂,需要揣摩的事不會做。譬如方纔,除了賞賜自己百金是明明白白之外,後兩件最要緊的大事始終是朦朧一片,他實在拿不準可否請老秦王明確示下:能不能派出黑冰臺幹員入趙密查?能不能動用府庫重金賄賂趙國權臣?還有呂不韋,老秦王如何就斷他“似有備而來”?可有確切依據?備謀何方?如何“慎之”?是要驅趕此人?疏遠此人?抑或有限制地任用此人?說不清,實在是說不清。

暮色時分進入咸陽,蔡澤一聲吩咐,輜車拐進了長陽道。

“綱成君何其匆匆?”呂不韋驚訝地笑着迎了上來。

“一團亂麻。”蔡澤嘟噥一句笑了,“酒酒酒,餓癟人也。”

“上酒。”呂不韋笑道,“今日請飲呂氏家酒,老母所釀,決然上口。”

須臾,酒菜搬到亭下,蔡澤一陣猛吃猛喝,擡起頭說聲好酒好菜,便哈哈大笑起來。呂不韋只慢條斯理地品咂着微笑着,有一搭沒一搭只問些秋日寒暖之類的話。磨得一陣,蔡澤“當”的一叩石案:“不韋!也不問老夫前來何事麼?”呂不韋不禁笑道:“綱成君位居廟堂,一身機密,當言則言,不韋何能聒噪?”“也是一說。”蔡澤釋然一笑,“你那考校,攪得太子府上下熙熙攘攘,你卻消閒也。”呂不韋道:“原是臨機幫得綱成君一忙,想他何來?”蔡澤冷冷一笑:“幫老夫一忙?只怕是要將自己幫進去罷了。”呂不韋一陣大笑:“綱成君,你縱不來,我也要向你辭行也。”蔡澤大是驚訝:“如何如何,你要走了?”呂不韋道:“三日之後,南下陳城。”蔡澤一對燕山大眼睜得溜圓:“咸陽天下大市,你不在此做商?”呂不韋笑道:“行商行商,說的便是個來往奔走,決住一城,經個何商也?”蔡澤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笑道:“不韋才具,做個商人當真可惜也!”呂不韋笑道:“交友盡義,算不得甚個才具了。”蔡澤歉疚笑道:“不韋入秦幾月,老夫一無所助便要匆匆離去,實在慚愧也。”“綱成君見外也!”呂不韋又是一陣大笑,“當年不韋暗助田單魯仲連,也與今日一般,君幸勿介懷也。”

蔡澤思忖一陣,突然笑道:“一王孫官師,偶對老夫丟下兩句話,可想知之?”

“第一句?”

“嬴異人,邦交之道不通,好自爲之。”

“第二句?”

“呂不韋,才具尚可,似有備而來,慎之慎之。”

片刻默然,呂不韋拍案笑道:“說得好!綱成君只依這兩句話行事,斷無差錯。”

“噫!”蔡澤驚訝了,“懵懂兩句,讖語一般,如何據以行事?”

“綱成君差矣!”呂不韋笑道,“譬如這第一句,首說邦交之道不通,是要你莫指望通過邦交途徑解此難題。此中又有兩點深意:其一,邦交索討人質,秦趙兩廂爲難;其二,嬴異人在趙國不會出事,果真出事,或許正是老秦王所期待也……”

“豈有此理!”蔡澤拍案打斷,“老秦王期望自己孫兒出事麼?”

呂不韋微微一笑:“綱成君只想,秦趙血仇似海,何以一個人質卻安然無恙?二十餘年來秦國常居強勢,想討回人質有何艱難?卻偏偏閉口不提,所爲何來?趙國儘管恨秦入骨,殺掉人質也是易如反掌,卻偏偏不殺,所爲何來?在秦,是明丟一個‘國餌’,待你趙國上鉤,而後大舉伐趙便是正正之旗。在趙,心知肚明絕不上當,既不吞餌,也不放餌,偏是看你秦國如何處置?王孫人質果成棄兒,秦國便是無情無義禽獸之道招天下唾罵。秦國若討人質,趙國便是一宗絕大生意。如此糾結,秦王趙王俱各明白,只綱成君以尋常骨肉之情忖度國事利害,懵懂一時也。”

“不可思議!”蔡澤倒吸了一口涼氣,“好自爲之呢?”

“要你相機行事,酌情處置,莫將事情搞得不可收拾。”

“哼!”蔡澤冷笑,“八個字容易,你說,如何個相機行事?”

呂不韋大笑道:“此等事意會可也,言說卻難,不敢班門弄斧。”

蔡澤揶揄一笑:“說說第二句,是否中你要害了?”

“如此斷語,見仁見智也。”呂不韋淡淡笑道,“以說話者之意,分明是要提醒綱成君對不韋要有所戒備。然細加揣測,此話卻非實指不韋,而是實指趙國。也就是說,要綱成君提防呂不韋是趙國斥候,或爲趙國所用。”

“啊!說你有備而來,是此意麼?”蔡澤驚訝得鬍子都翹了起來。

“邦交如兵,皆詭道也。綱成君小心便是。”

“鳥!”蔡澤突然罵得一句又哈哈大笑,“走時知會,老夫送你!”

三更時分,呂不韋將蔡澤送出櫟陽客寓,回到書房喚來家老吩咐:明日開始善後,三日後離開咸陽。西門老總事大是不解,張張嘴想說話終是點了點頭。呂不韋皺着眉頭道:“沒住夠預定日期,金錢交足店家。”老總事搖頭道:“此等小事,無須先生操心。老朽只是疑惑,大事方見端倪,離去豈非可惜?”呂不韋恍然笑道:“謀事須得臨機而變,何能守株待兔?我走,西門老爹卻要留下。”西門老總事驚訝莫名,木然愣怔着不說話。呂不韋道:“西門老爹,你留咸陽兩件大事:其一,選擇咸陽城外隱秘處建一莊園,以爲日後在秦根基。其二,照應兩隻大船,保得其人其物隨時可用。若有難處,我請荊雲義士過來助你。”老總事又點頭又搖頭:“只要有事,便無難處。老朽不在,荊雲義士正好助先生一臂之力,來咸陽大材小用了。”

正在此時,庭院一陣輕微急促的腳步聲,一身利落的越劍無大步走進書房:“稟報先生:方纔有一人影倏忽來去,我沒追上,查看庭院,留下此物。”說着捧過來一支細長的泥封竹管。呂不韋接過便要打開,西門老總事說聲先生且慢,一伸手拿了過去,反覆打量片刻,方用竹刀颳去泥封擰開管蓋抽出一卷羊皮紙遞過。

呂不韋展開一看,寥寥兩行大字:

敢請足下,明日巳時到豐京谷口一晤,毋帶從人。

赴約與否,但憑君斷。

一陣默然,呂不韋笑道:“二位以爲如何?”西門老總事鎖着一雙白眉只是沉吟搖頭:“此事大有蹊蹺,不妨靜觀幾日。”越劍無慨然拱手道:“信使身手不凡,主使者必有劍道高士,不帶從人不行。”呂不韋思忖片刻道:“好,容我想想,天亮再說。”

次日清晨,呂不韋梳洗完畢將老總事喚來叮囑一陣,然後吩咐備車。正在此時,越劍無大步匆匆趕來,堅執要換下馭手自己駕車。西門老總事笑道:“天下成例,馭手不爲從人,越執事不爲違約也。”呂不韋無奈點頭,登上廂窗密閉的輜車轔轔去了。

出得咸陽南門,過得橫臥渭水的白石大橋直插西南,行得半個時辰便是滔滔灃水。灃水南岸,一片松林莽莽蒼蒼覆蓋了一道山塬。這道山塬實則是湮滅了五百餘年的西周豐京廢墟,老秦人呼爲松林塬。灃水流經松林塬,恰恰沖刷得一道深深峽谷,灃水涌進,積成了碧綠的深潭,兩岸山塬松柏森森,廢墟城堡倒映水中,虎嘯猿啼飛鳥啁啾,幽靜得令人心顫。

輜車沿着灃水南岸到得豐京谷口,呂不韋下車打量,空山幽幽人跡全無。正在疑惑,一聲悠長的呼哨,一隻小舟從碧綠的水面如飛掠來,隱隱喊聲隨着山鳴谷應飄蕩過來:“岸邊可是修莊先生?”呂不韋遙遙回得一聲:“正是。”

應答落點,小舟已經飛到,恰到好處地停泊在一方巨石之前。舟頭一黑衣壯漢打量着兩三丈外的輜車與虎視眈眈的越劍無,皺着眉頭一拱手:“先生帶從人赴約,請回程。”呂不韋一拱手笑道:“馭手不做從人,天下通例也。東道主焉得不明此理?”黑衣壯漢略一思忖笑道:“也是。請先生登舟。”越劍無猛然咳嗽一聲,呂不韋轉身嚴厲地盯了一眼,傳出的聲音淡淡柔和:“執事回去,我自拜客。”回身上了巨石,穩穩地躍上了小舟。

又是一聲呼哨,小舟輕盈轉身,悠悠然漂進了潭水深處。行得片刻,峽谷漸窄潭水漸淺,松柏虯枝與嵯峨古牆已經伸手可及。黑衣壯漢一揚手,一支響箭帶着尖銳的呼嘯飛上了東岸山頭,小舟也應聲停泊在了一段黑黝黝的古牆下。黑衣壯漢拱手說聲請,跨上了古牆下淹在水中的一道石條。呂不韋隨上,見這石條竟是拾級而上的一道山梯,上得二十餘級是一片平臺,松林掩映,一座古老的城門赫然橫在眼前。

呂不韋正在饒有興致地打量古門,卻見城門洞大步出來一位吏員模樣的黑衣中年人,與黑衣壯漢低聲說得兩句,對呂不韋深深一躬:“先生請隨我來。”領着呂不韋進了城門。一路上坡,腳下古磚小徑,兩邊松柏參天,時有爬滿山藤的斷垣殘壁突兀而起,旁邊大石上有斗大的紅字——易臺、文王殿、兵室、虎苑、寢宮等等不一而足。一路看來,呂不韋滿腹滄桑,全然沉浸到亙古皇皇的廢墟古堡裡去了。

“先生稍候。”黑衣中年人一個躬身,匆匆進了又一座古老的城門。

呂不韋恍然醒轉,方見已經到了山頂,松柏林中幾排茅屋隱隱可見,面前城門正中兩個火痕斑駁的殷商古金文大字——王道,不禁又是一陣感慨中來。早周豐京廢墟尚是如此氣象,那隔水相望的大鎬京廢墟卻當何等令人神往!

“多勞先生,本夫人在此賠禮了。”

呂不韋驀然醒悟,卻見眼前一個白皙豐滿的綠裙女子,分明是那日在太子府突兀攔路者,拱手一禮道:“在下呂不韋,敢請夫人名號。”

“華月夫人,可曉得了?”女子笑得清亮可人。

“夫人見諒,不韋未嘗聞也。”

“你去過太子府,可曉得太子夫人名號?”

呂不韋微笑着搖搖頭:“夫人見諒,未嘗聞也。”

“喲!就會一句未嘗聞也?”華月夫人笑得潑辣又親切,“說了無妨,太子妻華陽夫人,是我小妹,曉得了?”

呂不韋一躬:“夫人居於王道之地,在下景仰不及。”

“王道之地?”華月夫人咯咯一笑,“一片廢墟,建幾座茅屋清淨罷了,先生如何做得王道樂土看了?”

“非是在下私度。”呂不韋一指斷垣殘壁的古城門,“夫人請看,這‘王道’二字雖經烈火風雨,依然鑿鑿在目。在下不敢唐突,此地便是天下向往的王道古聖境。”

“喲!”華月夫人長長地驚歎了一聲,一雙大眼頓時熱辣辣的光彩,“先生好學問,竟識得如此老古字!你不說只怕我老死也毋曉得頭頂‘王道’兩字呢,當真慚愧!”

呂不韋一拱手道:“夫人率直古風,在下服膺。此乃殷商老金文也。文王之前,鎬京未建,周都豐京,其時文字便是這殷商金文。周得天下,方有了周金文,卻是好認多了。”

“喲!你說,此地風水如何?我住得麼?”

“風水之說,原在心證。但能敬天尊古,不損先人蹤跡,自得上天庇護也。”

wWW⊙ тTk án⊙ C○

“好!”華月夫人開心地笑了,“此地一草一木我都未敢動,幾座茅屋還建在沒有廢墟的空地上。我只覺看着這些燒焦的城門宮殿又酸楚又舒坦,請了秦王一千金,修葺了兩三年。原本這裡狼蟲虎豹滿山林,誰個敢來?”

“夫人功德,與天地不朽也。”呂不韋深深一躬。

“喲喲喲!”華月夫人連忙笑盈盈扶住,“先生原本那般作勢,睬都不睬我,不想卻在這破爛廢墟上誇讚於我,不是天意麼?此事一定成!”

“夫人貴胄,在下商旅,不知何事示下?”

“不管何事,能在這裡說了?先生隨我來。”華月夫人說罷,領着呂不韋進了王道古門,穿過一片密匝匝松林,到了一座四面無遮攔的茅屋庭院。庭院前一座大亭,亭頂茅草雖有風雨痕跡,卻也能看出是三兩年之物,亭柱亭基與亭底石板及亭中石案石礅,俱各黝黑如漆,傷痕斑駁,分明豐京古亭。

“蓋茅屋時,這裡一片空地,只有這座孤零零的石亭。”華月夫人一邊指點,一邊將呂不韋讓進了古亭,轉身吩咐一聲上茶,坐到了呂不韋對面。

“庭院無牆,夫人不怕山林猛獸?”呂不韋一番打量頗有疑惑。

“先生毋曉得,豐京谷的虎豹狼蟲只在山外吼嘯遊蕩,從來不進松林廢墟。”

“天念周德,存恤之心也!”呂不韋不禁感慨一嘆。

“湘楚之地,先生可熟?”華月夫人突兀一問。

“不韋生於濮陽,卻久居陳城經商,於湘楚尚熟。”

“可知湘楚人秉性?”

“口不欺心,辣言辣行。”

華月夫人的笑容倏忽消失:“今日相請,卻無難事,只要聽先生真話而已。”

“夫人但問,不韋無虛。”呂不韋莊容一答。

“來,先飲了這盞震澤綠茶。”華月夫人舉起精美的白玉碗,“我有小妹生於吳地,酷好綠茶。我也覺香得可人,比秦茶強多了,先生以爲如何?”

“蘭陵酒,震澤茶,天下佳物也。”呂不韋品得一口驀然笑道,“然夫人此茶,卻是兩年前藏品,清醇香氣業已大減。”

“喲!”華月夫人驚訝笑道,“先生果然知楚呢。然你只想,秦楚千里之遙,又時常交惡,如何能年年有新茶?小妹去年送來一籮,先生包涵了。”

“物得行家鍾愛爲貴。”呂不韋慨然拍案,“自後年年三月,不韋奉夫人新茶一籮!”

“好也好也!”華月夫人大是開心,“我收,只是無以回報了。”

“好說。夫人得茶,付半兩一籮便了。”

“喲!好辦法,一籮半兩一籮茶,兩不欠。”

“人各無愧,事便可爲。也是商旅之道,夫人見諒。”

“先生有見識!”華月夫人讚歎一句,默然片刻又是突兀一問,“先生眼光,那日臨考諸王子,有無可造之才?”

“……”呂不韋默默搖頭。

“先生從趙國來,可曾聽說公子異人?”

呂不韋心下怦然一動,靜神思忖一陣道:“曾在兩處無意聽到公子異人名字。一次,是在平原君府中結交官金,遇到一寒素公子報名請見平原君,始知此人乃秦國質公子異人。另次,與趙國隱士薛公、毛公飲酒,聽兩人議論,又聞公子之名。此外,似乎邯鄲坊間尚有公子傳聞,惜乎沒有留意。”

“兩公議論之言,還能記得麼?”

“毛公稱讚公子異人久困守節,頗具良臣風範。薛公說,公子異人聰慧睿智,腹有經緯……實在記不得許多也。”

“先生說公子寒素,是如何境況?”

“想起來也!”呂不韋拍案一笑,“薛公說得一事:長平大戰後公子初見平原君,瘦削蒼白,黑衣破舊,短而寬大,着身空空蕩蕩。廳中吏員哂笑。公子則說,此乃秦制楚服,何笑之有?平原君責難曰:秦便秦,楚便楚,秦制楚服,不合國禮也!公子答:吾居他邦,思念父母,吾父秦人,吾母楚人,秦色楚服,外不忘父,內不忘母,天地大禮也!一番對答,舉座肅然。平原君方以使節禮待公子。”

華月夫人沉思片刻,離座深深一躬:“謝過先生,兩日後我當回拜。”

呂不韋連忙也是一躬:“不韋三日後離秦,明晚離開修莊上船處置商事,若蒙夫人不棄草莽,敢請夫人到我商船一晤。”

“喲!船上好,便是這般。”華月夫人開心地笑了。

(本章完)

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二 第一國王與第一丞相《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大秦帝國第六部《帝國烽煙》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戰國七雄_楚國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一 奇兵破宜陽 千夫長嶄露頭角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一 燕山氣象 赫然大邦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五 大節有堅貞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五 張儀第一次遭遇挑釁第二章 艱危咸陽_四 撲朔迷離起雷霆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七 項梁戰死定陶 復辟惡潮驟然頹勢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四章 談兵致禍_四 雲夢澤訪出了逃隱名將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二 神農大山的墨家城堡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一 宏圖憂患兩嘆嗟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七章 大成合縱_四 烈士暮年的最後決策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戰國七雄_秦國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二 六國聯軍的統帥部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第七章 流火迷離_六 冠禮之夜的兩代儲君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斷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七 冬雷暴雪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五 借得恩仇大周旋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經典大戰_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之戰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一 茫茫大雪裡嬴政皇帝踽踽獨行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戰國七雄_楚國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諸子百家_名家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三 南國雄傑圖再起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秦風_秦國兵器七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專制說之歷史分析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五 霜霧迷離 宮闈權臣竟託一人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二 老墨子憤怒了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楔子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
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二 第一國王與第一丞相《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大秦帝國第六部《帝國烽煙》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戰國七雄_楚國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一 奇兵破宜陽 千夫長嶄露頭角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一 燕山氣象 赫然大邦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五 大節有堅貞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五 張儀第一次遭遇挑釁第二章 艱危咸陽_四 撲朔迷離起雷霆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七 項梁戰死定陶 復辟惡潮驟然頹勢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四章 談兵致禍_四 雲夢澤訪出了逃隱名將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二 神農大山的墨家城堡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一 宏圖憂患兩嘆嗟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七章 大成合縱_四 烈士暮年的最後決策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戰國七雄_秦國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二 六國聯軍的統帥部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第七章 流火迷離_六 冠禮之夜的兩代儲君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斷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七 冬雷暴雪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五 借得恩仇大周旋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經典大戰_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之戰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一 茫茫大雪裡嬴政皇帝踽踽獨行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戰國七雄_楚國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諸子百家_名家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三 南國雄傑圖再起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秦風_秦國兵器七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專制說之歷史分析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五 霜霧迷離 宮闈權臣竟託一人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二 老墨子憤怒了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楔子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