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

“吏部不操心,幸好我把退伍兵和銳士的管理放在了光祿寺,保甲的管理放在了衛尉寺,與吏部戶部不沾邊。”

呼延庚要重建朝廷體例,底層的官吏大致有三個來源:退伍的銳士,裁汰後向着新朝廷積極靠攏的舊官吏,仍舊留在汴梁的太學生。

但除了銳士以外,其他兩類人都需要改造,而呼延庚並沒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系統,即使有,也沒有合格的教師。

因此,呼延庚現在設定的這個體制,必定會變形走樣,成爲唐宋以來宰執體系的一個變種,這也算曆史的車輪,不可違坳吧。

少府寺掌央行,太府寺行商務,光祿寺統領銳士和退伍兵,衛尉寺執掌保甲兵、動員兵,太常寺執掌軒轅道及三教九流,太僕寺掌均輸馬政道路,司農寺掌農林牧漁,大理寺一直是司法機關,鴻臚寺則是交通四藩。

新任鴻臚寺少卿謝思索騎在馬上,帶着十餘名衛士迤邐東向。他是九寺中少有的有實權的少卿之一。

他們要到萊州去登船,然後在盧龍上岸,隨後從東到西,拜訪高麗和蒙兀,並看看能不能聯絡上遼國的遺族。

呼延庚現在基本穩定了汴梁,並對河北的金兵佔據一定的優勢。但隨着控制地域和兵力的增長,下屬的軍隊不再是如臂使指,提拔的銳士也變得良莠不齊。

龐大的兵力進攻河北,既可能是泰山壓頂,也可能被金兵各個擊破。

因此,呼延庚在休養生息整頓軍務的同時,派遣鴻臚寺少卿北上,聯絡蒙兀,順帶探查高麗的反應,以希望對金兵實行南北夾擊之勢。

至於合不勒時期的蒙兀會不會變成鐵木真時的蒙古,那只是一百年後的憂患,只要呼延庚能夠統一全國,蒙兀就不足爲患。

謝思索在萊州登船之前,給他送行的萊州刺史黃信憂心忡忡的說:“前次派遣馬宣帥父子去訂立海上之盟,引來好大一場禍患。今次又要去訂海上之盟,平章以爲……”

謝思索笑道:“當年的海上之盟也不能說錯,要害在自家紮緊籬笆,備好刀槍,不讓盜賊有機可乘。”

謝思索無暇與黃信多做解釋,說過這句,就登上海船漂洋過海而去。

鴻臚寺少卿北上去訂立海上之盟的消息,也被登在了《順天時報》上,一時之間,官宦士人們議論紛紛。

張叔夜匆匆趕到呼延庚府上加以勸諫。

“平章,海上之盟前車之鑑,北虜都是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啊。”

“樞密,當年僞昏德公,就是道君皇帝派遣馬擴父子前去與女直聯繫,朝廷中是如何說法?”

“忠直之臣都道是引狼入室,唯有蔡賊等奸臣才稱頌是妙計,道君皇帝……僞昏德公聽信了奸臣,纔有後來的靖康之圍。”

當年支持聯絡女直的都是奸臣,反對的都是忠臣?只怕未必吧。呼延庚也不說破,接着問:“樞密以爲,若沒有海上之盟,女直便攻不破遼國了?”

“這倒未必,但完顏阿骨打只是與遼國有仇,不至於……”

“女直南下侵我大宋的,然到是完顏吳乞買與我大宋有仇不成?漢時的匈奴,晉代五胡,隋唐時的突厥,莫不是中原百姓結仇在先?”

呼延庚接着說道,夷狄就像是餓狼,只要未服王化,就一定會入侵中原。

“讓夷狄歸服王化?”

“正是如此,我們先聯絡蒙兀人,南北夾擊金人,在慢慢讓蒙兀人信奉軒轅道,歸併保甲,假以時日,這些蒙兀人都會變成朝廷的子民。”

“平章,只怕有些一廂情願了。”張叔夜是四相公之一,算是呼延庚的師長一輩,話可以直說。

“相公,此事雖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並非無例可循。”說到這裡,呼延庚確是一頓,草原上的保甲制,不就是哥薩克嗎?但和張叔夜還不好解釋,只好含含混混糊弄過關。

時間慢慢推進到了九月,朝廷的恩科在汴梁舉辦,此次恩科名義上由禮部主辦,但出題判卷卻是由太常寺大祭酒一應主持,擔任大祭酒的,正是五臺山智真長老,而太常寺卿,則是公孫勝。

看着莘莘學子們用蘆葦杆硬筆奮筆疾書,公孫勝默默背誦着標準答案,也不知呼延庚是如何學得這好用的一招,稱作填鴨式教學法。就算你不信,但翻來覆去的背誦三個月,卻將經義牢牢記住,有時自然而然的便以軒轅道的觀點來看待問題。

公孫勝本是神棍,對蠱惑人心頗有心得,但也對這套硬灌的手段佩服不已。他現在已經收斂了自立山頭自爲豪傑的心思,要專注於做一代宗師了。

一個月之後,開始放榜。因爲是取守闕銳士而不是取進士,也就沒有什麼狀元榜眼探花。大家領了守闕銳士的資格證,就以無品校尉的身份,開始了集中培訓。

三個月的集中培訓是軍隊化的,除了接受軍隊訓練,還要學習民事管理的技能,如何丈田,如何理訟,如何書寫和閱讀文書……

眼看紹興二年就在寧靜中過去了,到年底的時候,這一干守闕銳士們拿了新的聘書,先回家去探望家人,接着就要到新崗位去報到了。

“第一批恩科收取的守闕銳士五百人,人雖然不多,但卻開闢了吸納人才的方法,依照此法,以半年爲界,再加大考試的規模,每年就有四五千守闕銳士可用。加上軍隊中退伍的,則三五年內,平章以銳士充斥官府的設想,便可實現。”

到那時,我纔算有一個可靠的隊伍可用。呼延庚一揮手,讓彙報的人退下。隨即向後院走去。

妻子們都在後院,等他回來用飯,因爲呼延庚事忙,已經好久沒有全家聚在一起吃飯了。,

“什麼菜?”

“都是些家常菜,高夫人下廚做的呢。”王彥淑推薦道。

“家常菜好。”呼延庚笑。

臘月裡一個平靜的傍晚,一次平靜的晚餐,紹興二年,真的就這樣風平浪靜的過去了。

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六節 成軍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五節 潰兵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三十節 襄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二十六節 奪財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五節 平靜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六節 滄州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十四節 議和第四節 村落第四十節 定製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十七節 中計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六節 滄州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六十七節 劫收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十二節 南山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二節 大名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四節 村落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十九節 陣地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四節 村落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四十六節 旋風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
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六節 成軍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五節 潰兵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三十節 襄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二十六節 奪財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五節 平靜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六節 滄州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十四節 議和第四節 村落第四十節 定製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十七節 中計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六節 滄州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六十七節 劫收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十二節 南山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二節 大名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四節 村落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十九節 陣地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四節 村落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四十六節 旋風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