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

“杜充不知罪。”看着主坐上的張誠伯,杜充昂然回答。

“你?焚燬輜重,臨陣脫逃,潰兵劫掠地方……你還不知罪嗎?”

“相公曾有言,若不掘河,若朝廷責罰,則一身當之。相公可是要反悔嗎?”

“你?不讓爾等掘河,爾便燒糧而走,真是豈有此理。”

“相公這麼說,是要反悔,不當責任了。”杜充道,“只怕也由不得相公,已經上書朝廷,讓朝廷來評判是非吧。”

這裡已經是鄭縣,距離汴梁一日之內可以往返,杜充先到一天,想來已經將表章送到朝堂之上。

在朝廷的眼皮底下,張誠伯就不想留一個跋扈的名聲。他恨恨的說:“好,待吾上書朝廷,讓朝廷處置。”

朝廷已經收到了三份表章:一份是呼延庚轉來的張所彈劾杜充擅挖黃河的彈章,一份是杜充彈劾張誠伯干涉軍務,致使相州失守,還有一份是最後到的,是張誠伯參劾杜充臨陣脫逃,要處分他。

張所是侍御史,他的彈章走御史臺,直遞御前,趙諶最先看到的就是這封彈章。他在學習當皇帝,先把這封彈章留中不發。

到了早朝那一天,趙諶先不動聲色,等待羣臣奏事。諸位宰執們還是將不痛不癢的幾件事奏上去,等待皇帝的御批。

趙諶見既沒有人提杜充,也沒人提張誠伯,趙諶忍耐了一個多時辰,終於忍不住技癢,開口說道:“河北西路招撫使、殿中侍御史張所參劾相衛安撫使杜充,衆卿家可知道原委。”

聽到這話,黃潛善擡頭望向李綱。

他們在收到張誠伯和杜充相互攻擊的表章之後,黃潛善犯了難。

張誠伯曾擔任河北兩路度都轉運使,杜充先任職滄州,後逃到大名,他們與汪伯彥黃潛善一起,在靖康圍城期間,匯聚到康王趙構旗下,都是河北大元帥府的謀臣,都算廣義的康黨。

無論是推薦杜充繼任宗澤任安撫使,還是舉薦張誠伯擔任提舉大河守禦使,並前往河間代天巡狩,都是黃潛善爲壯大河北幫力量所做的努力。在黃潛善看來,宰執中有自己和張誠伯,河北前線有杜充張益謙,南方財賦之地有汪伯彥,一個密切勾連的“河北幫”已經成型。

待張誠伯借巡查的機會剷除了呼延庚,那從中書到地方,從文臣到武將,河北幫都成爲不可侮的力量。

但沒想到,張誠伯遞上來的表章,不是彈劾呼延庚,而是與杜充的內訌。

張誠伯與杜充的表章是通過銀臺司遞往都堂,在京的四位宰執幾乎是一起看到這兩份表章。李綱在看到這兩份表章的時候,就想起了呼延庚送來的彙報。他問黃潛善:“黃左丞,你看此事孰是孰非?”

黃潛善一時語塞,半晌才道:“李相公,借一步說話。”

兩人到了外面,黃潛善說:“張右丞,杜安撫,都是股肱之臣,他們必要誤會,吾當勸他們相忍爲國。”

李綱道:“張右丞能在一月之內,籌集五十萬貫,是公認的能臣,杜安撫可未必呀,先失大名,又棄相州……”

“相公,”黃潛善幾乎是哀求了,“河北西路盡失,全靠杜充支撐,無論孰是孰非,都不宜將杜公美召回汴梁。”

“那黃左丞的意見是?”

“讓河北東西路各盡職守,大家相忍爲國。”黃潛善提到河北東路,意思就是張益謙的事他也不追究了,讓呼延庚和杜充一起糊弄過去算啦。

李綱想了想,眼下河北帥臣不可輕易變動,他答應黃潛善,這次先壓制下來,待金兵退去,再做計較。

隨後,李綱又徵得了何慄與孫傅的同意,這兩封表章暫時留在都堂。如果幾位宰執誰也不提,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但沒想到,趙諶在朝堂上提起。

李綱見黃潛善望着自己,便站出來坦然道:“杜充欲掘河而水淹金兵,確有其事,以爲右丞張愨所阻。”

“張執政爲什麼要阻攔呢?”

“在相州掘河,能淹到多少金兵不好說,黃河兩岸的百姓都會流離失所。”

“按照李相所說,掘河之策,會損害多少百姓呢?”

“大河兩岸,百姓盡受其害。”

“盡受其害?是多少人?”趙諶認真了。這本是少年天子不熟悉政務,隨口一問,卻把李綱難住了。

李綱是名臣,但他出名和受人敬仰的原因,卻是他的氣節和剛正,並非他的政務能力。挖開黃河會導致多少百姓流離失所?這是一個工程學問題,遠超宋朝的“庶務”所能達到的水平。

見李綱居然被問住了,趙諶這下來了精神:“若是在相州掘河,能淹死多少金兵?相公沒有問過嗎?”

黃潛善感覺到是個機會:“臣有諫言。”

趙諶扭過頭來:“愛卿請說。”

“臣以爲,引水攻敵,古已有之。雖然殺敵和百姓受害之數都不清楚,但水淹七軍成例在此,當可行。可讓杜充速速查明。”

“若是掘河,百姓必受其害。”李剛怒道,“黃左丞豈可用這不仁之計。”

“李相公,水淹七軍者乃關雲長,賢者贊曰,關雲長有春秋之義,這樣大仁大義的人用出來的計策,怎麼會不仁呢?”

李綱還在爭辯,趙諶道:“李相公,朕以爲這是條妙計。”趙諶臉上放着光:“李相公可以讓京畿道去訪查一番,看有多少百姓受害,然後將他們遷走。”

黃潛善道:“陛下仁德,只是讓百姓遷走,會走漏風聲。”

“那執政以爲如何?”

“杜充表章中有言,‘要以無數無名的關雲長,成就一個有名的關雲長’。”

“此事不妥。”趙諶喝止住黃潛善。

李綱以爲事情有轉機,順手拍了一記馬屁:“陛下聖明。”

趙諶道:“關羽畢竟是臣子,豈可沽名?當是‘以無數無名之關雲長,成就一個有名的劉玄德’。”說到這裡,趙諶站起身來:“當年,漢武帝有馬邑之謀,未能成功,若是朕初次點兵,就能水淹七軍,那功業就遠超漢武帝了。”

李綱發現情況不對,不是說張誠伯與杜充互相彈劾的事情麼?怎麼成了要施行掘河的計策了?李綱勸道:“掘河此舉不仁,一旦施行,將大失民心”

李剛沒有注意到近期趙諶的變化,趙諶滿腦子都是效仿漢武帝,報九世之仇,至於百姓,“李相公多慮了,漢武帝時家家養馬,生子則殺,現如今百姓只記得封狼居胥。只要朕真的消滅了金賊,百姓也只會記得朕水淹金兵的妙策。”

趙家皇帝,前幾代不論,從神宗趙瑣開始,都有輕忽的毛病,他們並非不關心百姓生死,而是在心中有了更重要的目標的時候,根本意識不到對百姓的影響。比如趙佶的花石綱,他不過以爲是一些無用的石頭,對誰也不會造成損害而已,絕非有心的指使朱緬逼迫百姓傾家蕩產。

同樣,趙諶被“超越漢武”的功業迷住了,他根本無暇考慮百姓的問題。總而言之,北宋後期的諸位皇帝,是因爲行政經驗的缺乏,而做出一些有害的決定,根源是在某一方面的“蠢”,而不是真的壞。

作爲一個十四歲的少年,他對挖開黃河所造成的影響,對百姓的傷害沒有概念,不在乎。李綱不能不在乎,他若是不攔着,罵名就要流傳八百年,直到出現另一次影響範圍更廣,死人更多的挖黃河出現開始。

李綱苦諫。趙諶道:“中書制詞吧。”

孫傅是中書侍郎,他可不敢讓皇帝挖黃河,於是封還詞頭。中書不制詞,程序就沒法往下走。趙諶大怒,正準備將宰執們罵一個狗血碰頭,但看看李綱面沉似水站在下面,又畏縮起來。

這件事終歸沒有結果,散朝了。黃潛善先行離開,坐着轎子走了一段又返回去,在宮門求見皇帝。

趙諶召見了黃潛善,開口就道:“李相公不思如何殺退金賊,金說些迂腐之言。金賊不退,百姓不滅於水,也要滅於虜。”

“皇上聖明,不過相公也是仁德之言。”黃潛善幫李綱說話。

“李相平日對愛卿多有擠兌,愛卿不計前嫌,相反幫李相說話,正人也。”

“皇上聖明,微臣不過是不敢因私怨而損公事。”

“愛卿謙遜,以往怠慢愛卿了。”

“微臣不敢。”謙遜了一番之後,黃潛善開始說正題:“陛下,臣以爲掘河滅虜可行。”

趙諶一撇嘴,你和我說有什麼用,“惜乎中書不擬旨。各個都只在乎自個的名聲,無心國事。”

“此事中書不可擬旨呀。”黃潛善又爲孫傅分辯,“若是掘開大河,或多或少,總有百姓受害,若命令出自中書,則人人都知道是陛下的主意,此怨歸於皇上也。”

“那愛卿以爲該怎麼辦?”

“請陛下用私印,出一則手書,臣讓杜充去辦。事成之後,功勞歸於陛下,而怨歸於杜充。”

“既然如此,那何必寫手書呢,愛卿直接告訴杜充不就好了嗎?”

“只怕迂腐之臣壞事,故而要以陛下手書斥退他們。”

“那他們泄露了是朕的命令怎麼辦?”趙諶還是有點害怕留下惡名。

“量他們也沒這膽。人臣豈可誹謗君主?”

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四十節 定製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四節 棣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十六節 林銘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八節 突圍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二節 圍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十一節 獎懲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十八節 收稅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
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四十節 定製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四節 棣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十六節 林銘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八節 突圍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二節 圍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十一節 獎懲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十八節 收稅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