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

整編?張浚望着手上的抄文,有些哭笑不得:“呼延庚這就把麟府軍和鄜延軍給吞併了?”

折彥質、呼延庚聯名送往汴梁的奏章也給西河訪察使張灝,兩河宣撫判官張浚抄送了一份。這是奏摺,因此張浚也就只能看看,不便發表意見。

“鄜延、麟府兩軍整編,加上北洋安撫使在河北氣候已成,只怕往後北洋尾大不掉。宣判何不上奏朝廷,阻止兩軍整編。”

“在汴梁監國的那位,對呼延庚極爲信重,我上書反對,只怕難逃嫉賢妒能之譏。”

“何不派信使將奏摺送往揚州。皇上斷不能容忍北方精兵歸於一人之手。”

張浚撫須思量:“有道理,王庶被送往揚州待罪,也不知結果如何,這樣,師爺,勞煩你親自跑一趟,代我送一封奏摺去揚州,併爲我打聽揚州風向。”

“學生定不辱命。”

這個師爺向南行,從武關進入蜀中,隨後沿江東下,到達揚州的時候,已經是建炎四年的三月了。他在揚州城外棄船登岸,路過揚州西門的時候,看見一個高大的漢子被關在站籠中,周圍圍着百姓指指點點。

“這是怎麼回事。站籠中的是誰?”

“這廝是禁軍的都統制王淵,”一個老百姓見讀書人居然向他請教,得意的搖頭晃腦解釋起來,“王淵在淮南作戰,誣稱老百姓是叛賊陳通的餘黨,將好幾個村子屠滅了,搜刮的金銀財寶堆積如山。被屠滅的村子裡,有個小媳婦兒逃過一劫,在行在前面滾釘板喊冤,皇上聖明,讓李相公懲治。”

“屠滅村莊,真是死有餘辜。”

“是啊,李相公罰他在站籠中三日,再行處斬,以儆效尤。”

張浚的師爺暗暗搖頭:“這賊將,殺了也就殺了,在站籠中羞辱卻是讓其他軍漢心寒。”

“王淵屠滅村戶,死有餘辜,末將恨不能手刃此賊。爲百姓報仇””戚方,本是王淵的部將,現在是一軍統制,他對前來安撫軍將的文官表明態度

來的使者是韓贗胄,他嘆了口氣:“王都統制雖有不當之處,但罪當其罰也就是了,豈可關在站籠當中,讓泥腿子羞辱。”

戚方聽出話語不對,擡起頭來,看了一眼面前的宰相子弟:“相公,王將軍冤枉呀,去年壽州大戰,王將軍帶領我等捨命相博,才讓陛下逃出生天,相公們就不念一點功勞嗎?”

戚方的確是個草莽武夫,韓贗胄幾句話就套出他的真實想法。

兔死狐悲。韓贗胄很滿意戚方的表現:“有些事,還需請太后主持公道呀。”

太后?戚方有些糊塗,太后好似非常支持李綱爲首的宰執,欽差大人怎麼會冒出這樣一句話來呢?但他也懶得往深了想,只是唯唯是諾。

韓贗胄道:“戚將軍,若是聽到太后的旨意,你會怎麼做?”

戚方拍着胸口:“只有有太后的懿旨,末將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斷不皺一下眉頭。”

“戚將軍果然是忠臣。王淵真是可惜了。”

“王淵死有餘辜。當懸首示衆。”李綱痛斥孫傅,“執政何必要爲此等人收斂屍骨。”

孫傅訕訕而退,公事房的衙役進來通報:“苗劉二位將軍已經等了小半個時辰,現在就請他們上來嗎?”

“好,叫他們來。”

苗傅和劉正彥到了公堂,他們本是王淵的部將,李綱和何慄以害民之罪斬了王淵,就把王淵的部衆交給苗劉二人統帶,今天李綱面見他們勉勵一番。

孫傅離開公堂,悶悶不樂。他上了轎子,囑咐轎伕:“去望江樓。”他到了酒樓裡,和小二打了個招呼,小二就把他領到一間廂房中。汪伯彥、韓肖胄、李回等人早就到了,還有揚州本地的幾個士紳。

李綱何慄在揚州強行逼捐,早已惹得當地士紳物議鼎沸,而宗室官紳從汴梁闔家南逃,也出了一大筆血。與大宋以來歷朝歷代不同,以往百官士紳對宰相不滿,可以上彈章,乞骸骨。但現在皇帝親征,監國太后遠在汴梁,百官的彈章都不知道往哪遞。

在這樣的情勢下,揚州暗流涌動。汪伯彥等人,想請康王趙構站出來主持大局,趙構一直未置可否。但宗室官員士紳,已經慢慢勾連起來。

“康王不點頭,終究是難辦。”韓肖胄輕聲嘆道。

這時,坐在桌上的一個宗室子弟剔着牙,含混不清的說道:“當年在陳橋驛,太祖也沒有點頭呀。”

在座衆人面面相覷,韓肖胄一拍桌子:“趙鼎,孟浪。”

趙鼎做了個鬼臉,不再說話。

但他提到當年陳橋兵變,趙匡胤也沒有明示,算是把窗戶紙捅破了。

汪伯彥轉口提起不相干的事情:“當年仁宗病危,託孤忠獻公,忠獻公略施小計,就讓劉太后撤簾,這等忠心,這等機巧,真是令人敬佩。人人都說,韓公行事,有忠獻公之風。”這是說,韓肖胄做事和他祖先韓琦一樣,暗示韓肖胄也可以幫助皇帝親政。也許稍有不同,是幫助親王攝政。

韓肖胄低着頭,慢慢的喝茶,他早有此心,派他的弟弟去宣慰前線諸軍,打探諸軍的態度。但他現在不表態,要看康王拿出什麼樣的價錢來交易。

“韓家乃歷朝股弘之臣,康王早已舉薦韓公爲宰相,奈何陛下不能納諫。”

價錢開出來了,一個宰相的位子。韓肖胄說了個笑話,旁顧左右而言他,不置可否。

又過了幾天,戚方營中又來了一位客人。戚方一見,大叫:“哥哥,你不是守運河嗎,怎的到此,莫非王殿帥有軍令?”

來者乃是張俊,他和戚方在壽州之戰中逃走,也算患難之交。張俊又得了揚州城內的暗示,得知要帶着戚方一同行動,便來找他。

張俊道:“非是王殿帥的軍令,而是來自汴梁的旨意,爲兄要找個靠得住的人,兄弟,你靠得住嗎。”

戚方感到一種危險的氣息,但他硬着頭皮說:“哥哥儘管放心。”心想萬一不對,便在自己營中將張俊拿下便好。

張俊身材高大,而且身材結實,他視線下垂,盯着戚方說道:“戚兄弟,聽說你對太后的懿旨,絕無二話,我現在有旨意,要你帶兵跟着我走。你可願意?”

“太后的旨意?”戚方一愣。太后怎麼會直接下旨給張俊,更不會下給他。

現在突然間太后就有了旨意,還是交給武官張俊的旨意。這不能不讓戚方感到極爲意外。他心生疑,卻也不能直接質疑。想了想,戚方說道:“大哥,這是怎麼回事,你抱上了宮裡貴人的粗腿?”

張俊哈哈大笑:“以後你自然知曉,有一場大富貴送給你。”

說完,張俊從懷掏出了一份詔書平舉在手,用莊重的聲音說道:“戚方聽旨!”

戚方愣住了,他怎麼也不相信張俊這個草莽能夠直接拿到太后的懿旨。

“戚方,你不相信這是太后的懿旨麼?”張俊語氣森然的說道,“若不是太后的懿旨,我敢這麼不顧生死的擅離職守到你軍麼?”

“這……”戚方被張俊身上的那股氣勢所震懾,沉默了一陣,戚方終於跪下說道:“臣戚方接旨!”

接過張俊手的詔書,戚方打開一看,他一個字也不認識,但是詔書落款,是一個大大的飛鳳印章,看起來絕不像假的。

戚方恭恭敬敬的給詔書磕了個頭,激動的說道:“懿旨我也看不懂,大哥,你怎麼說,我怎麼辦。”

“好,那你就整頓兵馬跟我走吧,只帶你最親信的軍士。”

“那剩下好幾千人,就這麼扔在這裡,被金賊偷襲了怎麼辦?”

“傻啊,辦成這件大事,朝廷還不是任你招兵,幾千人算什麼。讓他們繼續在這裡紮營,別驚動了王稟。”

“什麼?王殿帥不知道?”

“廢話,太后密旨,怎麼能讓王稟知道。”

戚方感覺這話有點問題,但現在也顧不得了。

第二天一早,戚方立刻挑選出他的鐵桿部隊兩千餘人,其他數千兵馬先由副將帶領就地駐守。

走出三十里地,和張俊的部隊匯合,兩人加起來大約有五千人。

部隊登岸後直奔揚州城北門方向,走到半路就有人接應。戚方等人打着別的部隊旗號,大搖大擺的直奔南邊,終於幾天後的天黑時分抵達揚州城的北門外。

張俊這纔將所有部將召集起來:“奉太后懿旨,進城誅賊。”

“賊人爲誰?”

“宰相李綱、何慄,圖謀篡位,奉太后懿旨,入城誅賊。”

五千人馬列着整齊的隊列向着揚州城北門直撲而去。在夜色,北門緊密。然而隨着這支部隊的接近,高大的城門先是震動了一下,接着緩緩打開。等戚方與張俊帶兵到了大門口的時候,城門已經完全向這支部隊敞開了。

城門洞裡面黑黢黢的,戚方忍不住打了個大大的哆嗦。

張俊喝道:“點火!”

身後的部隊拎着火把的官兵立刻點燃了手的火把,火光照亮了周圍,戚方見到整個北門也沒有任何把守的人。

“走!”張俊拔出長劍,帶頭衝過揚州城門,直奔城內殺去。

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十四節 富平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九節 阻擊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十八節 守營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六節 滄州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三十三節 白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七十四節 忻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十五節 盧龍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二節 圍解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十四節 議和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四十節 定製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六節 成軍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
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十四節 富平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九節 阻擊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十八節 守營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六節 滄州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三十三節 白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七十四節 忻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十五節 盧龍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二節 圍解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十四節 議和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四十節 定製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六節 成軍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