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呼延庚評價着前方狼奔豕突的金兵,“半夜爬壕攻城的,都是腦子進水。”

在金兵退回黑石溝以南後,石家奴命令打起火把,好讓金兵休整。但他卻不知道,就在黑石溝一里之外的羣山之後,高寵的騎兵正在等待。見到火把燃起,己方不會有敵暗我明的危險,他也令騎軍打起火把,從山後殺出來。

一條火龍迅速衝進金兵的隊列裡,而金兵剛剛從黑石溝潰退下來,還未回過神來,就被高寵補了一刀。

石家奴再也收不攏隊伍,籤軍一鬨而散,契丹人、渤海人、奚人、草原諸部爭先恐後的逃走。兩千金兵全軍而潰。此戰斬首四百,俘虜三百。俘虜多半是掉到壕溝裡摔傷的籤軍。

呼延庚先把俘虜中的女真人挑出來,只有寥寥幾個,呼延庚問了句:“你們寧死不降的了。”未等他們答話,便揮手拖下去砍了。

隨後,他對跪在面前的籤軍說道:“灑家從不殺俘,最敬慕寧死不降的好漢,你們若是不降,我就用白饃饃養着你們。但想來你們都是寧死不屈的了。”

籤軍跪在地上,紛紛大喊:“小人願降。”“小人是被金賊強徵來的。”“可算見着王師了。”

呼延庚下令將俘虜當做民夫,全軍往飛狐陘進發。他沒有留下守軍防守雁門關。一來忻州的金兵吃了這個大虧,再來之前肯定要先去太原求援,一來二去至少半個月。二來太原的金兵要來攻打,他留兵少了守不住,留兵多了則飛狐陘解圍的兵力未免不足,故而乾脆放棄雁門關。

整個北上支隊當天中午下雁門關,第二天到五臺縣城,呼延庚到達的時候,高寵和武松已經把五臺縣打了下來。全軍在五臺縣休整一晚,次日登船,沿着滹沱河直抵瓶形寨。

瓶形寨位於恆山、燕山和太行山三座山之間。太行山與燕山構成飛狐陘的東段,如同一個瓶頸,而恆山、燕山,太行山在飛狐陘的西面構成一個罐子般山谷,如同瓶身,瓶形寨就在瓶頸和瓶身交接的地方。

此寨如若駐軍,對東面瓶頸方向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對西面的瓶身,則是完全封住了北面恆山與燕山之間,西面太行山與恆山之間兩個出口。

軍漢們都在搶修廢棄已久的瓶形寨城。

“將主呢?”高寵問武松。

“將主在山上,說是要憑弔一番。”

高寵想了想:“瓶形寨雖說地勢險要,但遼軍金軍都沒打到過這裡來,有什麼好憑弔的。”

“不知道,將主非常人,非武二郎這等粗胚能夠猜度。”

這時,就見山上下來一名親兵:“武制使,將主讓你送一封信去黑風堡。”

黑風堡在飛狐陘東面入口處,馬擴趙邦傑等人就據守在那裡。大部隊在飛狐陘這種狹長地帶行軍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呼延庚讓武松就帶兩個伴當,去給馬擴送信。

武松穿了一件皮甲,將七葉錘背在背後,腰刀掛在腰間就出發了。

五天後,武松帶着馬擴、趙邦傑一行人回到了瓶形寨。呼延庚看到馬擴的麾下,頭腦裡蹦出來一個詞:悽慘!

當初和尚洞大會,馬擴趙邦傑二人麾下聚集河北河東豪傑,號稱十萬,五百家山寨,現在跟着馬擴到瓶形寨的,不過一千餘人,人人帶傷。

呼延庚讓馬擴的部屬到寨中歇息,和馬擴、趙邦傑等頭領落座,問起這一年來的情形。

馬擴等人以和尚洞爲根基,不斷襲擾定州、真定等地的金兵。金兵負責綏靖地方的,是完顏闍母所率的硬軍。這硬軍是完顏阿骨打的親衛爲老班底組成,打仗着實厲害,若是正面對戰,幾萬義軍也打不下來。馬擴等人一直仰仗地形周旋。

完顏闍母也是打老了仗的,從來不上兩次同樣的當。經過大半年的追剿,馬擴麾下戰死的,心灰意冷散去的越來越多,和尚洞老營也沒守住,最後不得不退到飛狐陘中來,千餘人以黑風堡據守。

馬擴嘆了口氣:“我等放棄黑風堡,之後不久,就見黑風堡濃煙四起,想來是被完顏闍母焚燬了。”

“待完顏闍母追來,定要在瓶形寨給他一個教訓。”

完顏闍母站在瓶形寨前方三裡遠的山上,向着瓶形寨眺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就是指這種地方。

也難怪遼軍中完全找不到沿着飛狐陘機動的戰例,宋軍卡死了瓶形寨,就完全堵住了飛狐陘。完顏闍母感到自己燒了黑風堡還不夠,一定要把瓶形寨夷爲平地。

他仔細觀察着瓶形寨的佈局,除了燕山和太行山之間的峽谷正當道有一座大寨以外,在兩側的山上還各有一段寨牆,幸好看起來宋軍放棄瓶形寨也有好幾十年,兩側山上的寨牆都坍塌了,只有一些殘垣斷壁。

飛狐陘中實在難走,金兵沒有帶任何器械,糧草運輸也慢,兩側都是山地,伐木也不方便,眼下可來不及打造七梢炮等攻城器械。

於是,只能靠硬軍士卒爬城強攻。幸好一萬硬軍,要麼是生女真,要麼是忠心耿耿勇悍難當的熟女真,要麼是從契丹渤海等剃髮改族的假女真,每個人都能以一當百,只要殺進寨牆去,不愁破不了寨子。

在寨子的前面,蜿蜒着六道壕溝,壕溝的開口特別狹小,而且互相錯開,要越過壕溝,就得在寨牆正面橫向跑動。

幾十名鐵浮屠爲前鋒,完顏闍母希望他們身上的鐵甲,能夠擋住宋軍的弓箭。

鐵浮屠們最先越過第一道壕溝,宋軍沒有動靜。着皮甲的金兵跟進。

鐵浮屠們繞過了第二道,第三道壕溝,宋軍還是沒有動靜。

鐵浮屠繞過了全部六道壕溝,壕溝間的通道上密密麻麻的擠滿了金兵。

宋軍的弓弦響了。

第六道壕溝距離瓶形寨的寨牆不過五十步,寨牆上射來的箭矢已經足以穿透鐵甲

而且不止正面,兩側的山上一時間也是箭如飛蝗。身經百戰的鐵浮屠們立即做出了判斷,正面的弓箭負責封鎖阻擋鐵浮屠們登城,而兩側的弓箭則負責對兩道壕溝之間進行覆蓋射擊。應該說,這個判斷已經基本接近甚至就是真相了。

從弓箭的密度來看,兩側的山上大約各有五百名以上的射手。而正面則有近千名射手。

和尚洞的反賊怎麼會有這麼多人?

能穿透鐵甲的長尾箭從各個方向飛來,見鬼的反賊們到底有多少神臂弓啊。

按照寨牆的寬度計算,如果每個垛口兩架神臂弓,整座城關上應當部署了不下三百架弓箭。即使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計,這三百架弓箭也應該最少能夠交換三百名名金兵的性命,

而現在頂在最前面的,是寶貴的鐵浮屠。

此刻前進,就可能會在攻城之前損失全軍半數以上的鐵浮屠,在未來的攻城戰中,這將極爲吃虧。

但是負責前鋒指揮的完顏扈左手高舉盾牌遮住自己,高聲大呼,催促前隊猛衝。

他這番思索花費了點功夫,後續的部隊已經很識趣地不在向前運動了,完顏闍母知道自己站的比較遠,無法直接指揮前面的部隊,因此並不在這個時候一味地派傳令兵催促進攻。

他相信自己家鐵浮屠的辨別力和判斷力,更相信這些精英的勇氣和智慧。

宋軍的弓矢還在繼續,隊伍中又是慘叫連連,不斷有人倒下,翻倒在壕溝裡。

宋軍的弓箭的確密集,但卻不是全無間隙,還是有機可乘的,完顏扈咬了咬牙,高舉着盾牌向前衝。

已經貼近寨牆了,盾牌幾乎被弓矢射散,完顏扈猛地躍起,衝到寨牆下,這時寨牆上射擊的死角,而兩側山上的弓箭則忙着收割壕溝之間的金兵生命。

沒有人能射中完顏扈。他沒有遇到任何弩箭的攻擊。但“咻”“咻”的弩箭射擊聲不斷響起。鐵浮屠們離寨牆都不遠了,宋軍的神臂弓如同頂着鐵浮屠的腦門發射一般,箭矢直接穿透盾牌,有的直接把鐵浮屠的手釘在盾牌上。

而沒有落在盾牌上的箭矢,則一定會收穫一個鐵浮屠的生命。

一個還比較年輕的鐵浮屠被射中了大腿,硬是咬着牙一路爬了過來,中間還被自己的隊友不小心踩了一腳,五臟內服有一種被踩碎了的感覺,不過踩到他的的那個鐵浮屠隊友下一刻便一聲不吭地栽進了壕溝中,相比之下,伏倒在地上的他已經很幸運了。

完顏扈想明白了自己該做點什麼,他打了個滾,身體半跪了起來,他現在絲毫不擔心正面會有弓箭射下來了他處於寨牆的死角。他摘下了背在背後的拓木弓,眼睛斜覷着城樓上那個不斷髮出弩弦嗡鳴的位置,伸手抽出了一支狼牙箭,一瞬間已然引滿了弓,兩指一鬆,箭矢發出一聲輕響,離弦激射而去。

宋軍都在寨牆後,這一箭只能干擾一下。

這時,終於有三十個鐵浮屠到達了寨牆下。

求宣傳,求月票。

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十六節 爭嫡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十一節 獎懲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二十節 驚雷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一百節 解難第三十節 襄垣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十五節 夜驚第一節 孤城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五十節 旁牌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五節 潰兵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八節 金慄山第十節 復耕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七十節 壓力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十八節 守營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四節 村落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九十二節 蕭牆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
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十六節 爭嫡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十一節 獎懲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二十節 驚雷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一百節 解難第三十節 襄垣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十五節 夜驚第一節 孤城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五十節 旁牌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五節 潰兵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八節 金慄山第十節 復耕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七十節 壓力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十八節 守營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四節 村落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九十二節 蕭牆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