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

杜充做了決定,幕僚們都準備告辭了,杜充又提出另一個問題。

他斟酌再三,問道:“你們說,呼延庚攻打河間,肯定千夫所指。本撫以安撫使名義率軍去河間,騙開城門,以安撫司名義將他拿下問罪,可不可行?”

杜充要去拿下呼延庚。幕僚們面面相覷,道:“咱們去河間,可得路過大名。”

“無妨,走黃河,金賊攔不住。”杜充轉來轉去,反覆考慮可行性。他的直覺告訴他,成功的可能性六成以上,畢竟現在還是大宋天下,就是呼延庚的下屬,誰敢真正對抗朝廷?

幕僚們都被杜充說服了:“大人虎威,呼延庚一定束手就擒。”

“束手就擒?萬一他不束手就擒呢?他提了銀鐗,來硬的。”杜充思量再三,“還是先看看朝廷處置吧。”

呼延庚的表章,張彥橘的表章,杜充的表章,還有京東東路安撫使劉豫代轉的王淵的表章,都送到了樞密院。樞密院又將這些表章轉到了都堂。滿朝譁然。

亂兵殺安撫使呀。現在是兩種說法,一種是說張益謙被王淵的亂兵所殺,另一種是呼延庚親自統兵攻城,殺了安撫使。宋代的信息傳送慢,信息傳遞的過程中也有大量的走形,在沒有河間的人員到場的情況下,汴梁根本弄不清楚誰殺了張益謙。

無論如何,兵將殺了安撫使這件事跑不脫。

御史中丞李回,發動了狂風暴雨般的彈章,指責李綱的“河北建藩”政策。

“前有宰相建藩,後有武臣叛亂,五代藩鎮之禍,復現於今日……”李綱面對這樣的攻擊,只得暫時閉門思過。

當少宰何慄代理宰相之後,文官對呼延庚的攻擊才真正開始。

“五代紛擾,郡縣目成仇讎,天下騷然一甲子餘。幸天降聖人,懲武夫亂國之禍,以文馭之而定天下,此誠皇宋之家法也!……祖宗家法豈可廢哉?”

“北虜乃癬芥之疾,效先聖故事,遺之以金帛,鎮之以靜,百年可解;私兵乃腹心之禍,祖宗成法猶在,不可稍縱。臣不敢避死,請出藩鎮而戮亂首,去寄奴而定國本!”

在這如同暴風驟雨的彈章之中,都堂居然沒有一個保護呼延庚的聲音。而到現在爲止,到底滄州——河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汴梁還沒有一個人弄清楚。

睿思殿,童穆剛剛向朱鳳璉彙報了關於呼延庚的一系列“傳聞”。童穆很清楚,在朱鳳璉這裡,消息就三種:“金賊打進汴梁城了”,“關於呼延庚的”和“太后懶得知道的”。

聽到有一百多道彈章彈劾呼延庚,朱鳳璉“嗤”的一聲,倒吸一口冷氣,隨後淡淡的說:“給哀家取張帕子來,哀家紮了手了。”

身後的宮女趕緊過來,將太后手中的刺繡針線接過來,又用手帕將朱鳳璉的手指包住,童穆朝門外吩咐說:“快傳太醫。”

朱鳳璉道:“不必了。”她看着自己手指上包着的手帕,問童穆“這麼多彈章,李相公作何表示?”

“李相公避罪停職了。”

“什麼?胡鬧?宰相避罪,這麼大的事情,都不讓哀家知道,你們還有沒有我這個太后?”

這種誅心之言一出,睿思殿內所有的內侍宮女統統跪下了。

“去找皇帝來。”

童穆都不用去見趙諶。太后發脾氣,趙諶立即就得到了消息,立刻坐着龍輦趕來。

“李相避罪你可知道?”

“兒臣知道。”

“爲什麼不慰留?”

趙諶把御史彈劾李綱的事情講了,“宰相逢人彈劾,無論真僞,需閉門思過。此乃大宋祖制,兒臣是想等李相躲過了這一輪風潮,再將李相請回來。”

朱鳳璉心想,兒呀,你太老實了,宰相遇到彈劾,就要閉門思過,這是爲了防止相權過大,給從宰相那裡收權一個理由。現在明顯不需要,你慰留不就行了嘛?

朱鳳璉忘了,她剛剛監國的時候,也鬧過宰相被彈劾避罪的事情,還是靠侍御史張所纔將局面扭轉過來。她對趙諶說:“那百道彈章彈劾呼延庚,都堂是個什麼處置。”

“何相還未表態,孫中書讓兒臣下詔,將呼延庚召回汴梁,黃左丞願意副署詔書。”

“皇帝是怎麼做的?”

“兒臣以爲,眼下河北大戰,召回呼將軍肯定不妥,故而想先查清楚,再作處置。”

唉,這孩子還算明事理。朱鳳璉鬆了口氣,稱讚了趙諶幾句。

趙諶卻面露難色:“只是有人說,寧亡於虜,不亡於武。”

朱鳳璉臉色冷了下來:“這是誰說的混賬話?”

“兒臣只是聽到些傳言,說胡人不過百年運,當年契丹逞兇,現在契丹都亡了,我大宋還好好的,這都是太祖太宗以文馭武的遺澤。李相建藩之論,實乃禍亂之源。此次無論呼將軍有無過錯,都先召回汴梁爲妙。”

“還有什麼?”

“還有宗室說,若是亡於胡人,宗室尚可活下去,若是亡於武夫,唐、後梁、後唐、後晉、後漢五朝宗室,可都被殺得乾淨。”

“一派胡言,汴梁圍城,索虜取帝姬宗女爲質,宗女嚎哭於天清寺之慘狀,猶歷歷在目,吾兒忘乎。我母子流落郊野,食馬肉野果爲生,吾兒忘乎?”

趙諶喏喏不敢答,心中卻在腹誹:“呼延庚救了我,我也給過他封賞,已經報答過了,何必反覆提起。”

朱鳳璉見趙諶一副俯首聽教的樣子,心中氣消了些:“吾兒所言,先查明真相,不知是要派何人去河間?”

“尚書右丞,河防使張愨可當此任。”

張愨?張誠伯?朱鳳蓮知道,在趙構擔任河北兵馬大元帥進京勤王之前,就是張誠伯爲趙構籌集了五十萬貫軍資。看來他是趙構夾人中的人,而且還很有能力,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去查呼延庚呢?

“此人不妥,可派顯文閣侍講張崇前去。”張崇,呼延庚的大舅子,朱鳳璉提議此人,也就表明了態度。

趙諶看了一眼童穆:“童內室也建議用張崇。”

喔?朱鳳璉讚賞的看了童穆一眼。“可是張崇說他和呼延庚是姻親,當避嫌,正是張崇推薦的張誠伯。”

是這樣?朱鳳璉有點拿不準了,問童穆:“童穆,你怎麼看?”

“軍國大事,奴婢不敢多言。不過奴婢只知道,張右丞一向與黃左丞,康王相善,若是他前去,無論什麼樣的結論,黃左丞都說不出什麼話來。”

對呀,既然張誠伯是康王一系的人,那他的調查結果,趙構得認呀。而張崇也沒有要坑自己妹夫的理由,他推薦張誠伯也該有點把握吧。

“官家,”朱鳳璉的口氣柔和了些,“就派張誠伯到河間查一個水落石出。”

“兒臣遵旨。另外,兒臣也要召王淵到汴梁對質。他圍攻滄州,定要論罪。”

朱鳳璉擺擺手:“官家用心去做吧,這江山終歸是你的。”

張誠伯就要出發了,衆宰執和樞密在都堂議事。

“誠伯,你此次去河間,當小心處置,真定、大名俱已失守,河間是河北僅存的支柱。萬事以抗敵爲大,切不可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少宰何慄,給出了現實的建議。

“何相公此言不妥,胡虜不過百年運,金賊已經耗光了銳氣,難成大患。可武臣作亂,便害了大宋的國本。誠伯,你定要徹查此事,將罪魁禍首捉拿回京問罪。”

“黃左丞,到底誰殺的張益謙還沒確定呢,就說拿捕問罪,未免心急。”

“我只說拿捕罪魁禍首,又沒說罪魁禍首是誰?何相公稍安勿躁。”

何慄不再理會黃潛善,而是對張誠伯道:“誠伯,萬萬不可自毀萬里長城呀。”

同籤樞密院事許翰卻見不得這話,他速來剛正,眼裡揉不得沙子:“呼延庚當不致作亂,但他肯定難逃跋扈之譏,難道除了呼延庚,便無人可抵禦金賊了?”

張叔夜有些着急,你許翰到底是哪邊的?

許翰這時拿出一份軍報來:“看看,河東解州、河西陝州、京西峽州,李彥仙大捷。不是離了呼延庚就不能打仗。”

張誠伯帶着一堆矛盾的建議出發了,

當天晚上,黃潛善來到康王府,面見康王趙構。將李彥仙大捷消息轉告給了河北大元帥康王趙構:“完顏婁室悉兵自蒲、解大入,彥仙伏兵中條山擊之,金兵大潰,婁宿僅以身免。”

趙構大喜:“近知彥仙與金人戰,再三獲捷,孤王喜而不寐。”

別看趙構口頭叫得親熱,他根本沒見過李彥仙,但立即以大元帥的名義頒下了封賞:即命知峽州兼河南安撫使,遷武節郎、閣門宣贊舍人。

黃潛善立刻就明白了趙構的用意:趙構的武將班底裡,楊惟忠已死,王淵現在處於漩渦之中,趙構急需一個大將來給自己撐門面。這下,他繞開都堂和樞密院,以大元帥印任命李彥仙爲安撫使。

這麼做有點不合體例,但黃潛善已經上了趙構的船,只得儘量幫趙構完成此事。李綱不是提出建藩之策嗎,那就讓李彥仙在陝豫交界處建藩吧。

求收藏,求月票

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二節 圍解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五十節 青眼虎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三節 真相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八節 金慄山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十一節 獎懲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十節 復耕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十九節 束伍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四十節 賽跑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二十節 練兵第四十節 賽跑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二十節 練兵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十八節 收稅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四十節 打探第四十節 賽跑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七十七節 失蹤
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二節 圍解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五十節 青眼虎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三節 真相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八節 金慄山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十一節 獎懲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十節 復耕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十九節 束伍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四十節 賽跑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二十節 練兵第四十節 賽跑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二十節 練兵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十八節 收稅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四十節 打探第四十節 賽跑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七十七節 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