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

杜充要殺岳飛,堂上諸將都跪下求情。

在杜充剛剛上任的時候,自以爲曉暢軍事,“帥臣不得坐運帷幄,當以冒矢石爲事。”在楊惟忠戰死以後,他又驚慌失措,一路逃遁到相州。

岳飛已經闖下他“嶽無敵”之名,而杜充手下並無大將可用,故而杜充也不是真的要斬岳飛,見有人求情,便喝道:“把那佃戶拉回來。”

岳飛回來以後,杜充道:“念在你是相州子弟,留爾項上頭顱,出去反省一番。”

岳飛道:“飛頭顱事小,百姓流離失所事大,請安撫三思。”

杜充怒道:“若是不決河,如何擋得住索虜,你說,你說。若說不出辦法,本官先斬了你。”

岳飛道:“河北東路北洋安撫使呼延庚,兵精糧足,驍勇善戰,素有威名,安撫何不向呼安撫求救?”

杜充佯怒道:“本官以爲什麼妙計,原來是去求呼延庚這個反賊,他殺了上官,朝廷要辦他,你不知道麼?還去與他勾結。”

岳飛道:“呼將主和張安撫之間的是非曲直,末將不敢亂說,可眼下大敵當前,不若向北洋軍請援。”

杜充道:“鵬舉呀,呼延庚嫌疑在身,本官豈可求救於他?”

岳飛聽話聽音,立刻就明白的杜充的意思:“此去向北洋請援,飛一力擔之。”

杜充罵到:“你要作死,便由着你去,若是朝廷追究起來,休怪本官不保你。”杜充早有心找呼延庚求援,但呼延庚對他一直不冷不熱,又揹着殺張益謙的嫌疑,朝廷如何處置也還爲落定。

故而杜充讓岳飛去求援,獲救的是杜充自己,功勞是杜充調度有方。若呼延庚事發牽連起來,那也是岳飛私自行動。

岳飛領下了任務,便派湯懷向呼延庚求援,臨行之前,岳飛叮囑道:“只怕呼將主與杜安撫之間有些芥蒂,你見了呼將主,只說救相州百姓。”

湯懷充分領會精神,道呼延庚這裡求救,便來了一句:“杜安撫要決黃河。”。

呼延庚問明情形,讓湯懷先下去休息。自己和親信們商量。

邱穆陵仲廉有些困惑,“挖黃河?不至於吧。杜安撫使是相州人,掘開黃河,最先淹的不是他家麼?”

“不要以常理去猜度杜安撫使。”呼延庚知道在另一個時空,杜充就挖了黃河,當時他還在大名。現在的情形對杜充而言更惡劣,家鄉人的性命阻擋不了杜充。要知道,杜充在知滄州的時候,把燕京逃過來得流民殺光了。

“要阻止杜安撫使挖黃河,至少要幫他把河北的金兵都解決了,以我們目前的兵力,還不到與金兵決戰的時候。”

“從霸州、河間、樂陵三路出擊,牽制金兵,幫杜安撫使減輕下壓力,我們能做的,也就這些了。”

呼延庚看着自己的下屬們商議,心裡很矛盾。按說要杜充掘河,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把河北的金兵打退了,這一點現在根本就做不到。而且相州是杜充建藩的地方,他有守土之責,也有徵糧徵稅的權限。把自個的藩鎮淹了,這叫什麼事呢?

張彥橘道:“除去用兵去救援,還可以請朝廷下令斥責。”

這倒是個思路,杜充現在還是大宋的安撫使,總得聽朝廷命令。只是現在去朝廷請令,來得及嗎?而且呼延庚與杜充同爲藩鎮,然道要呼延庚上表彈劾杜充嗎?

呼延庚突然靈機一動:“現在河間,既有執政,也有御史,都能入列都堂,請他們兩位下文呢?”

張彥橘是文官,對朝廷體例更瞭解些,他猶豫着:“朝廷從無此例。”

“不管他,我去找他們兩人。爲生民立命,爲萬事開太平。張招撫和張右丞如果連黃河邊的百姓都救不了,談什麼爲萬事開太平。”

河北西路招撫使張所遷來河間之後,一直在協調新來的流民安置的事務,他本人還頂着殿中侍御史的本官。

呼延庚很順利的從張所那裡取來了對杜充的彈劾,如果在汴梁,這樣的彈劾就會被送到皇帝面前,皇帝藉助着這彈劾,如果心裡正好想找被彈劾者的麻煩,就會把這道彈劾轉給都堂,同時被彈劾者要停職避罪。

提舉河防使張愨張誠伯本官是尚書右丞,身爲欽差,是代天巡狩,在河間。他的決定就是都堂的態度。

呼延庚將張所得彈章送到了張誠伯府上,張伯誠請呼延庚落座,纔看了看張所得彈章。

讀完以後,張誠伯把彈章放到案几上:“這樣的彈章,即使要上達天聽,張御史只要派出一個小廝,送到銀臺司就行了。呼將主以安撫使之尊,親自送過來,很關心相州掘河啊。”

“救民如救火,若是朝廷的斥責晚了一步,杜安撫使把黃河挖開了,可就來不及了。”

張誠伯嘿嘿一笑:“御史的彈章當交給聖上裁決,豈有直接交給都堂的道理?”

“張右丞,現在不是在汴梁,爲救百姓,只得從權。”

從權?像你一樣從權,殺了張益謙嗎?他沉默了一會:“呼安撫使,本官知道了,且讓本相想想,你請回吧。”

呼延庚本想追加一句:“求求大人了,救救相州的百姓。”但他什麼都沒說,就告辭了。

張誠伯將他的副手耿延禧叫進書房,與耿延禧商議。

耿延禧冷笑一聲:“呼延庚真是跋扈,他也不過是一個安撫使,卻唆使御史去彈劾另一個安撫使。相公,這是呼延庚剷除異己的陰謀,您千萬不要上當。”

張誠伯笑道:“一封御史的彈章,就能讓藩鎮避罪去職,他能這樣對付杜充,我就能這麼對付他,延禧,你也有御史的加銜吧。”

“相公明鑑。不過呼延庚是個莽夫,他會因爲彈章避罪嗎?”如果呼延庚公開屈服於一份彈章,那張誠伯讓他去汴梁辯解,呼延庚也推脫不得。但如果呼延庚真的這麼好說話,那張誠伯不是早就能把他帶回汴梁嗎?

“本官看過呼延庚以前行事,他要招撫流民,規規矩矩在三省走過一遍,而他鐗打王時雍,也是藉口聖旨沒有門下省得書行。任命的團練司馬,也不與朝廷的各項任命衝突。他不會公然違反朝廷制度。”張誠伯下判斷。

“可是,杜安撫使避罪,相州誰來主持?”

“無妨,本官只是要阻止杜公美掘河,並不真的需要他停職避罪。”

張誠伯的本心,絕不願意黃河決口,災民流離失所,何況相州掘河還有可能影響到汴梁呢。在呼延庚和他說起此事,他已經決定要阻止杜充掘河。但他是來查辦呼延庚殺張益謙一事的欽差,在沒有得到都堂許可的情況下,他真的有權力去阻止杜充嗎?他擅自離開防地纔是有罪。

因此,張誠伯找了個理由,呼延庚從不在明面上破壞朝廷制度。只要借杜充這事把御史彈劾,藩鎮就要避罪的體例落實下來,說不定呼延庚礙於自己的信譽,真的老老實實和張誠伯回汴梁呢。

就這樣,張誠伯下了決心。

“敢請相公一紙公文,延禧願去相州走一遭。”

張誠伯想了想:“這彈劾並非出自京中,也沒有讓聖上過目,難以讓杜公美心服口服。只能我帶着彈章,親自去相州走一遭。”他囑咐耿延禧:“你留在河間,搜撿不法,待呼延庚被我勸回汴梁,與他對質的時候用得着。”

待耿延禧離去,張誠伯才露出焦急地面容來:“杜公美不知受了何人蠱惑,想出這等愚行。”他展開筆墨,給朝廷寫了一封表章,把今日的事情說清楚,並以時間緊急,來不及等待朝廷的命令,只得從權先去相州。他長嘆一聲:“天下大亂,只怕‘從權’之事越來越多。”

呼延庚在離開張誠伯府上之後,也給京中寫了兩封信,一封是向李綱和張叔夜彙報,杜充要掘河的事情,讓朝廷早做準備。另一封信則是發給自己的大舅子張崇,讓他以顯文閣侍講的身份,在皇帝面前提一提此事。

當然,爲杜充減輕壓力的事情已不能不做,邱穆陵仲廉、歩鹿孤樂平、普六茹伯盛三人,分別帶領一支部隊,從霸州、河間、樂陵出發,分三路進攻河北的金兵,做出大舉反攻的架勢,希望能將金兵吸引過來。

呼延庚做完這樣一番佈置,但仍舊覺得心中不託底。雖然做出了一些佈置,但杜充在另一個時空是掘了河的,在呼延庚看來,另一個時空的杜充就是個厚顏無恥的神經病,誰能保證他在本時空會好一點呢?

第二天一早,張誠伯帶了自己的衛兵,乘船前往相州。金兵不擅水戰,水路應該比較安全。在船上,張誠伯帶齊了全部儀仗。

當初宗澤去世的時候,繼任尚書右丞的人選有三四個,除了他張誠伯,杜充也是其中之一。也就是在張誠伯當上尚書右丞之前,杜充的官位並不比張誠伯差,張誠伯此次的差遣,又是查辦河北東路的事情,管不到杜充頭上。

張誠伯決心以私人的友誼勸說杜充,但萬不得已,也只得請出欽差的儀仗,壓服杜充了。

對情節在做一些調整,更新比較慢,但還會保證每天更,謝謝大家支持。

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八節 激進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八十六節 團練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十四節 議和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二十節 驚雷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四十節 賽跑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九節 紅巾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十三節 塘沽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十五節 崩盤第十三節 張灝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五節 平靜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十四節 灤州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一百節 解難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五節 河間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十三節 塘沽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七十節 壓力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八節 金慄山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十七節 中計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四十節 賽跑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十八節 收稅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
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八節 激進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八十六節 團練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十四節 議和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二十節 驚雷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四十節 賽跑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九節 紅巾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十三節 塘沽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十五節 崩盤第十三節 張灝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五節 平靜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十四節 灤州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一百節 解難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五節 河間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十三節 塘沽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七十節 壓力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八節 金慄山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十七節 中計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四十節 賽跑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十八節 收稅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