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 束伍

爲了保護自己的財產,柴進很識相,張彥橘還和他約定,夏稅和秋稅都繳糧食,按一千五百蚊一石的價格折算成稅收。

呼延庚現在是官身,用流民逼迫大戶的事情,只能依靠和他不相干的公孫勝去幹。他已經想好,轉運司收上來的糧食,以招撫判官的名義全部截留,用來安撫流民。和張彥橘交代清楚之後,張彥橘就退出了書房。

爲了保護自己的財產,柴進很識相,張彥橘還和他約定,夏稅和秋稅都繳糧食,按一千五百蚊一石的價格折算成稅收。

呼延庚現在是官身,用流民逼迫大戶的事情,只能依靠和他不相干的公孫勝去幹。他已經想好,轉運司收上來的糧食,以招撫判官的名義全部截留,用來安撫流民。和張彥橘交代清楚之後,張彥橘就退出了書房。

現在張彥橘纔是滄州的主官,呼延庚也沒必要每次都要佔着人家的大堂。他每天都在州衙後的書房辦公。

就在七月份呼延庚和張彥橘談完夏稅和秋稅的事情之後,邱穆陵仲廉進來了,呼延庚問:“上次和你說的那個林沖,你們把人拉進來了嗎?”

“史進已經和林沖認了師兄弟,林沖也被聘爲宣撫司的教頭。”

“只是個教頭?”

“給了個大使臣的武階,已經上報給宣撫司了,估計問題不大。”

“總之,林沖已經是咱們的人了?”

“是的。”

“那好,給他一封調令,調往平州,擔任練兵指揮使,給我練出五千可用的戰兵,才準回來。”

“是!”

“他可以帶家眷去。你和史進也去。”

“我?”

呼延庚給邱穆陵仲廉寫了一副告身,以宣撫司走馬承受和平盧鎮撫使的名義,任命邱穆陵仲廉爲權行平盧鎮撫使司事兼鎮撫使司都督軍事,代表呼延庚行使鎮撫使的職權。隨後把鎮撫使的印信交給邱穆陵仲廉。

“你代我掌印信,平盧境內,你就是我。都督軍事本朝已不常置,故而這個職位只是我的私屬,只要對我負責。”

“謝少兄的信任。”邱穆陵仲廉拜倒在地。

“你我兄弟,不必多說。史進爲平州府兵馬鈐轄兼提舉平盧團練公事,把楊三生換回來,楊三生在咱們隊伍裡資歷淺,暫時坐不住鈐轄的位置。”

呼延庚又把史進叫進來:“以你爲平州府兵馬鈐轄,平州的那五千新兵,你要給我帶出來,一個月之內能夠成伍上陣,識金鼓。你可以帶你自己本部一指揮老兵過去做種子,還要什麼條件另說。”。

他想了想,接着說:“咱們這五千新兵,都是朝廷編制外的,只能以編練團練的名義,以朱武、陳達、楊春、傅慈爲提舉團練公事。”

這等於是把史進一個指揮擴充了五千人。

因爲王進在發鳩山——盤秀山之戰的功勞,可以蔭一子,而王進沒有後人,這個蔭官就落到了史進身上,加上史進本身立的功勞在此基礎上計算,現在史進已經是武功大夫了。以這個官階來帶領五千人的軍隊,也算合理。

而朱武、陳達等人汴梁之戰後朝廷亦有封賞,這次跟着史進又進了一大步。

不知道金兵什麼時候會打過來,先讓新兵能夠列陣而不逃跑,一個月時間已經非常緊張。

史進是陝西人,但在西軍與平州都沒有根基,只能依靠呼延庚的支持,他脫離不了呼延庚。

隨後,呼延庚又把宣贊叫了進來,自己的兩河宣撫司右軍,以宣贊爲坐營都指揮使,管理全軍。右軍本部在攻下河間後都有些鬆懈,汴梁也送了一部分家眷過來,整體上軍紀有些散漫。

“從明日起,全軍進入備戰,十五日內,要能出戰。”

呼延庚在安排自己麾下的軍隊備戰,他認爲大約一個月之內,戰爭就會再次開始。但燕京城裡,金國的進度比他預想的要慢得多

因爲完顏斡離不死了,打馬球中暑死了。

金國的繼位制度非常奇葩,兄終弟及。完顏阿骨打、完顏吳乞買、完顏斜乜爲一撥,等這三兄弟轉完了,就該輪到完顏斡離不、完顏訛裡朵、完顏兀朮、完顏蒲魯虎這一撥了。

完顏斡離不雍容大度,威望卓著,加上阿骨打的嫡長子早死,而且沒有親生兒子,故而早被定爲完顏家皇位繼承人的第二代第一人。

而且完顏阿骨打系的王子們,內部自有打算,藉着完顏斡離不接過皇位的良機,把皇位就在阿骨打系內部傳下去,而不再傳給吳乞買的子孫。

但這個打算醞釀的時間太久,以至於被完顏吳乞買的兒子們感覺了出來,嫡長子完顏蒲魯虎就希望直接繼承父親的皇位,不再經過堂兄們的手了。

完顏阿骨打和完顏吳乞買兩系的矛盾已經非常明顯,現在只是老一輩的斜乜等人還未去世,矛盾暫時被壓制住了。

而且以完顏斡離不的威望,完顏阿骨打系的人認爲拿到皇位十拿九穩,也不急於在現在動手。

但完顏斡離不突然死了。

完顏斡裡不的死打破了整個金國的政治平衡,除去繼承人之爭以外,完顏斡離不擔任着南京路都統,控制着遼國治下最富庶的南京道,他的突然死去,使得南京道的爭奪也變成了矛盾爆發的起爆器。

完顏阿骨打、完顏吳乞買兩系的金國貴族誰都明白,哪一系拿到了南京路都統,就能在接下來的儲位之爭中獲得優勢。

而南京路都統的位置,非要現在的金國皇帝完顏吳乞買親自任命才能服衆,爲此完顏訛裡朵親自前往上京會寧府,與完顏阿骨打的庶長子完顏斡本商議後,再同完顏吳乞買一同召集諸位勃極烈商議,他還帶走了完顏斡離不的心腹劉彥宗爲自己出謀劃策。

同樣,完顏蒲魯虎也早已帶着兄弟和謀士往上京去。

而與繼位問題全無關係的完顏粘罕,完顏撻懶等勃極烈也往會寧去,一來參加勃極烈會議,二來看有沒機會左右逢源佔些好處。在燕京,只剩下名義上的都統國王完顏闍母,他既沒有行政經驗,也無隨機應變得能力,更加指揮不動其他孛堇的猛安。

他在燕京留守的任務就變成了一個:“別把燕京丟了,待吾等回來再與宋人算賬。”

因此,無論是王稟攻克真定,楊惟忠收復雄州,還是呼延庚奪取平州,燕京的金兵都沒有什麼反應。

王稟已經率軍撤回了京畿,而剛剛官復原職的高陽關路安撫使楊惟忠,則率領近十萬人與金兵隔着白溝河相持。數十萬大軍面對面不發一箭一矢,史稱“靜坐戰爭”。

呼延庚不知道金國的這些變化,他只專心的在河間督促三件事:“屯糧、練兵、造船。”

呼延庚將楊可發、魯智深、關力原、熊大白四人召入自己的書房。

在太原的時候,楊可發和魯智深比呼延庚的品級和資歷都要高,但現在卻成了呼延庚的下屬。

因此呼延庚對楊可發與魯智深非常尊重,以兄長事之。

現在這四個人,經過汴梁之戰後受過封賞,官階都不低。楊可發已經踏入橫行諸司的行列,魯智深是橫行副司,還在大相國寺掛單,關力原和熊大白也都是大使臣。

呼延庚對衆人說:“咱們橫海團練使司要辦團練。”

啊,四個人都愣住了,團練使不是虛職嗎,什麼時候需要真的辦團練了?

“我要以團練使司的名義招兵,也是以你們各自指揮爲種子,每人再加兩千新兵,一個月內,要能上陣,識金鼓。”在決定招撫流民的時候,呼延庚就決定把軍隊的規模擴大。

楊可發當即明白,以團練之名,領了呼延庚的私兵。

楊可發一言不發,他的兩位從兄,楊可世和楊可勝,都是西軍中有名的猛將,都已經爲國捐軀,他楊可發難道可以例外嗎?只要能殺北虜,手下有兵,多多益善,管他是官軍還是團練呢。

魯智深雙手合十:“我彌陀佛,善哉善哉,將主,你嚇着大師了,大師只好殺兩個人壓壓驚。”

熊大白和關力原都是大喜過望。他們倆以前不過都頭押正,自從跟着呼延庚,官階和差遣不停的往上跳,看今天這意思,自己已經快追平楊可發這樣的世襲將門了。

經過這麼久的並肩作戰,呼延庚認爲關力原和熊大白都是肝膽相照的好漢子,值得信任。

於是呼延庚頒下命令,任命楊可發、魯智深、關力原、熊大白爲團練司提舉團練公事。

他們各自的本部指揮中,本身就有官階的,被提拔出來,擔任指揮使、虞侯、都頭、副都頭。其餘的按照資歷深淺,以往功勞大小等,分別擔任押正和伍長。目前招募的新兵分作二十個指揮。將編成四個廂,魯智深爲第三廂行軍司馬,關力原爲第四廂行軍司馬。楊可發爲第五廂行軍司馬,熊大白爲第六廂行軍司馬。第一第二的番號,呼延庚留給了盧龍軍。

呼延庚定下一個規矩,這二十個指揮在一個月後,將進行練兵大考校。排名前四的指揮使,將加上行軍長史的頭銜,協助管理本廂。

由這些指揮使在二十名指揮虞侯中挑選自己的搭檔,因爲呼延庚將把軍隊快速擴充,因此,這二十名指揮虞侯很有可能在短期之內提拔成指揮使。

在兩人一組的指揮使——指揮虞侯的搭檔確定以後,再由指揮使和指揮虞侯挑選自己的都頭和副都頭。

求月票、評論、收藏

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七節 馬場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二節 大名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七十節 奪權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五節 河間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三節 郭永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九節 阻擊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七節 魯達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十三節 塘沽第七十節 壓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八節 金慄山第一百節 解難第四節 村落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三十節 沁水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十五節 夜驚第十二節 宣贊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五節 河間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十六節 平州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八節 突圍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
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七節 馬場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二節 大名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七十節 奪權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五節 河間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三節 郭永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九節 阻擊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七節 魯達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十三節 塘沽第七十節 壓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八節 金慄山第一百節 解難第四節 村落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三十節 沁水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十五節 夜驚第十二節 宣贊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五節 河間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十六節 平州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八節 突圍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