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快速炮擊

由於雷區的“示範”效應,鬼子主力在龍口地區登陸後,沒有像三島大隊一樣急着向前推進,反而是“鞏固”了灘頭陣地,一方面從運輸艦上卸載各類重武器、物資、彈藥、補給品,另一方面則讓經過了三四天海上顛簸的陸軍恢復元氣,以利於進攻。

爲了防止國防軍趁黑夜前來“偷襲”,鬼子在灘頭陣地附近準備了相對嚴密的防禦攻勢,佈下了重重兵力,艦炮也經常有一搭沒一搭地往灘頭陣地縱深地帶進行零星射擊,妄圖用火力封鎖住國防軍進軍的通道。按照兩棲作戰的基本理論,登陸後最危險的時刻便是剛剛佔領灘頭陣地之時,此時進攻方的秩序和調度處於最混亂的時候,各單位建制和火力也處於相對無序的狀態,如果守軍此時發動出人意料的反衝擊,很容易將登陸部隊衝下海去。

但反過來說,倘若進攻方能夠佔據比較開闊的登陸場,並且能利用一段時間進行整訓,則登陸作戰已基本成功了大半。在優勢艦炮火力和較強防禦公司的掩護下,登陸方通常遊刃有餘。拿破崙戰爭以來,兩棲作戰的樣式已經發生了很多改變,但其基本精髓卻並未過時——登陸之後的12個小時是最危險的時刻。

那麼,作爲帝國指揮佼佼者的王士珍和蔣方震難道不知道這個麼?

非也!在討論作戰方案地時刻,針對鬼子在龍口地區登陸的可能應對。有參謀提出了“灘頭反擊”法的方案,但爲王、蔣等人一致否認。理由只有兩點:第一,鬼子有艦炮火力掩護,國防軍在火力上並不是對手,強行執行灘頭反擊,很容易遭到敵人優勢火力的殺傷;第二,由於在寬大的防禦正面佈置了雷區,國防軍雖然留出了秘密行進通道,但同樣比較狹窄。大部隊要想進攻就必須通過雷區,狹窄的行進通道既不利於快速進攻也不利於集中優勢兵力,敵人可以從容應對。

所以,整整一個晚上過去。鬼子繃緊了弦,國防軍卻毫無動靜,彷彿任由對方登陸、警戒、巡邏一般。到了天色微明之時,堅持了整整一個晚上的鬼子終於熬不住了。反正已經渡過了最危險的時刻,便連以謹慎著稱的神尾,在和身邊地參謀軍官熬夜研究了一夜的作戰御案之後,此刻禁不住睡意的襲擊而沉沉睡去……

可是。雷計劃來了……

當炮彈帶着尖厲的呼嘯破空而來之時,原本相對慵懶地鬼子們開始着急了。他們或是躺在了沒有多少屏障的野戰帳篷中,或者是剛剛從遮蔽陣地出來。準備用早飯。沒曾想。還沒有看到清晨的太陽。卻迎來了飽含國防軍怒火的炮彈……

“轟隆隆……”炮彈在炸響。

“呼啦啦……”彈片在飛舞。

“哇呀呀……”鬼子在慘叫。

正睡得迷迷糊糊地神尾被陣陣炮聲所驚醒,起先睡眼蒙朧的他以爲又是軍艦在開火。但仔細側耳一聽,根本就不是那回事——炮彈不是在灘頭的縱深,而是直接在灘頭炸響,而且,任何有經驗的人都可以聽出炮彈地呼嘯聲是從內陸而非海上而來。

“支那人進攻了?”神尾臉色大變,瞌睡蟲都被趕跑,“八嘎……還擊……”

少頃之後,在海邊待命的日軍軍艦發現了灘頭陣地的異樣,趕緊彙報給同樣睡眼惺忪地加藤。

“混蛋,艦炮火力壓制、壓制……”

壓制可不是胡亂開火,先得測定彈道,然後計算諸元,最後才能進行壓制,否則就只是浪費彈藥。

可是此時專業軍士大都在用早餐,等他們扔掉手中只嚥了幾口地飯糰,連一口味噌湯都顧不上喝就噔噔噔趕赴作戰崗位,開始了緊張地作業計算。這麼一耽擱,灘頭陣地上至少已經落下45輪炮擊。

最最要命的是,登陸地鬼子陸軍由於重武器搬運不已,火炮尚未完全來得及展開,更迥論構築陣地,完全陷於不設防的情況。

“報告,從目前的彈道情況來看,支那人用了至少三種口徑的火炮,包括75MM的速射炮,105MM的中型榴彈炮和

11000處……

“嗯?”由於神尾營地已經深入灘頭陣地逾5000,雖然加藤艦隊離海岸極近,但直線距離也在營地的7000開外,換而言之,若是想對國防軍進行炮火壓制,至少需要動用射程在18000米以上的艦炮,驅逐艦這些100MM,127MM口徑的艦炮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雖然203MM以上口徑的艦炮一般射程都在20000以上,但按照艦隊的慣常佈置,一般都是驅逐艦在前,戰列艦、巡洋艦等大艦靠後佈置。強行以最大射程射擊,準頭不高不說,說不定還會發生事故,當然那些305MM以上口徑的火炮不在此限。但這些火炮射速低下,單純由他們進行壓制顯然並不可靠。

所以,饒是日軍的反應飛快,計算射擊諸元需要時間,調整炮口角度需要時間,進行陣位調整也需要時間,雖然加藤在接到報告的第一時間就下令開火。但除了各艦零星的反擊之外,在20餘分鐘之內並無有組織、有準頭的炮擊,倒更像是一番鬧劇。

20多分鐘,足夠了!

硬碰硬和鬼子幹炮仗不是明智之舉:艦炮火力猛、射程遠、位置調整方便,國防軍的炮位又不像青島要塞那樣有厚實的混凝土防護,若是對幹,肯定吃虧。

但是,困難嚇不倒有準備、有志氣、有勇氣的中國軍人,前敵指揮部經過商議,認爲通過周密部署和準備,國防軍搶在鬼子反應過來之前進行30分鐘的疾速火力覆蓋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

說是可能,因爲30分鐘的炮火足夠打掉至少3基數以上的彈藥(速射炮足足可以打掉10個),說是可行,那是因爲前指對鬼子~距離、方位事先都經過了周密的測量,用不着臨時校射,而鬼子登陸後的兵力分佈與相應部署在偵察機的眼皮底下亦是一覽無遺,所有座標方位測定起來可是太方便了。所以,經過反覆討論,最終認爲要給鬼子一點顏色看看,硬拼不行,智取總可以吧?

炮彈依然在一發接着一發的落下,但密度已經較開始時有所下降。隨着日軍反擊炮火的日漸犀利,國防軍的大口徑火炮已經撤出了陣地,向着安全的地點轉移。先是150MM重型榴彈炮,然後是105MM中型榴彈炮,接着是75MM速射炮……

等到鬼子火力終於測準了位置,進行鋪天蓋地的反擊時,炮兵陣地早已成爲一片空地,無非是讓鬼子炮彈多鑽幾個洞罷了!望着空無一人的地方被炸成一片廢墟,所有的帝國官兵都有說不出的欣慰與自豪。

就在加藤、神尾等人爲本方火力完全佔據壓倒性優勢、國防軍炮擊戛然而止而歡欣鼓舞,他們想當然的以爲,國防軍的炮兵陣地在這樣密集的火力覆蓋下,必然已經喪失殆盡,那麼即便剛纔遭受了不少損失,但也不至於虧輸地太多。甚至加藤還自作聰明的認爲,按照慣例,炮兵陣地一般在步兵陣地之後,那麼縮短距離進行覆蓋便能打擊國防軍的防禦工事——他哪裡想得到,爲了最大限度的掩蓋自己的作戰意圖,國防軍會採用預設炮兵陣地,打了就跑的策略呢?

還沒等鬼子從沾沾自喜間回神過來,一陣低沉的轟鳴聲出現在了頭頂。自從前幾次接觸國防軍的飛機後,日軍便深深爲之頭疼——要麼掃射、要麼偵察,總之讓人疲於奔命。爲了反擊,日軍士兵自發地豎起高桶,裝上機槍用來防空,雖然沒有能夠擊落哪怕一架飛機,但效果看上去還是可以的,只要下面一開火,華軍的飛機便會快速拉開並飛快地從防區頭頂掠過而不造成實質性危害。

只是今天這樣的架勢,着實有些古怪。由於方纔的炮擊在營地中造成了巨大的混亂,等到日軍反應過來要進行防空時,他們根本就來不及進行展開和應對——很多準備得當的高桶都毀於炮火,急得鬼子軍官直上火。

晚了!說什麼都晚了!

第9章 進退失據第8章 海雷神威第35章 額外插曲第22章 怒不可遏第5章 錯綜複雜第45章 若有所思第94章 虛晃一槍第11章 雷霆萬鈞第17章 鞠躬盡瘁第17章 戰術轉型第51章 積極穩妥第70章 飯館說書第34章 排除干擾第65章 心有靈犀第54章 驚弓之鳥第13章 暗藏殺機第39章 平地驚雷第94章 趁勢改革第12章 快速炮擊第36章 大義凜然第80章 深度介入第14章 各懷鬼胎第52章 維新重寶第68章 規劃編成第47章 過於輕敵第71章 利益交換第39章 曉之以理第24章 走出陰影第62章 悲情訴說第23章 商討對策第31章 半推半就第89章 最後攤牌第97章 圖窮匕見第7章 真才實學第6章 折戟炮戰第11章 憲政精髓第21章 另闢蹊徑第48章 沉着應戰第39章 生死一線第77章 暗雲飛舞第72章 校場展示第22章 怒不可遏第64章 痛下決心第75章 禁衛軍容第52章 狗急跳牆第1章 辯論之光第8章 改弦易轍第57章 御案九件第46章 幕後操縱第5章 建章立制第30章 原來如此第42章 五體投地第46章 幕後操縱第62章 悲情訴說第40章 雷霆震怒第28章 深謀遠慮第53章 帝國國會第37章 爭吵不休第57章 推心置腹第71章 國造機槍第89章 最後攤牌第68章 規劃編成第26章 冠冕堂皇第17章 鞠躬盡瘁第37章 頭頭是道第46章 置身事外第56章 中外同理第54章 國會大廈第28章 深謀遠慮第21章 雙管齊下第16章 夜襲得手第20章 出人意料第15章 惴惴不安第23章 商討對策第69章 軍工事業第20章 咬牙堅持第70章 臺前幕後第24章 兩全其美第10章 變亂紛呈第38章 動之以情第17章 戰術轉型第59章 錦囊妙計第36章 自求多福第85章 軍歌嘹亮第97章 深入調整第68章 彌留之際第71章 國造機槍第27章 暗度陳倉第15章 步步進逼第7章 真才實學第60章 五權制衡第57章 推心置腹第76章 校閱大典第39章 平地驚雷第14章 百感交集第57章 推心置腹第33章 各顯神通第98章 最後關頭第82章 劍指廣州第91章 強力彈壓
第9章 進退失據第8章 海雷神威第35章 額外插曲第22章 怒不可遏第5章 錯綜複雜第45章 若有所思第94章 虛晃一槍第11章 雷霆萬鈞第17章 鞠躬盡瘁第17章 戰術轉型第51章 積極穩妥第70章 飯館說書第34章 排除干擾第65章 心有靈犀第54章 驚弓之鳥第13章 暗藏殺機第39章 平地驚雷第94章 趁勢改革第12章 快速炮擊第36章 大義凜然第80章 深度介入第14章 各懷鬼胎第52章 維新重寶第68章 規劃編成第47章 過於輕敵第71章 利益交換第39章 曉之以理第24章 走出陰影第62章 悲情訴說第23章 商討對策第31章 半推半就第89章 最後攤牌第97章 圖窮匕見第7章 真才實學第6章 折戟炮戰第11章 憲政精髓第21章 另闢蹊徑第48章 沉着應戰第39章 生死一線第77章 暗雲飛舞第72章 校場展示第22章 怒不可遏第64章 痛下決心第75章 禁衛軍容第52章 狗急跳牆第1章 辯論之光第8章 改弦易轍第57章 御案九件第46章 幕後操縱第5章 建章立制第30章 原來如此第42章 五體投地第46章 幕後操縱第62章 悲情訴說第40章 雷霆震怒第28章 深謀遠慮第53章 帝國國會第37章 爭吵不休第57章 推心置腹第71章 國造機槍第89章 最後攤牌第68章 規劃編成第26章 冠冕堂皇第17章 鞠躬盡瘁第37章 頭頭是道第46章 置身事外第56章 中外同理第54章 國會大廈第28章 深謀遠慮第21章 雙管齊下第16章 夜襲得手第20章 出人意料第15章 惴惴不安第23章 商討對策第69章 軍工事業第20章 咬牙堅持第70章 臺前幕後第24章 兩全其美第10章 變亂紛呈第38章 動之以情第17章 戰術轉型第59章 錦囊妙計第36章 自求多福第85章 軍歌嘹亮第97章 深入調整第68章 彌留之際第71章 國造機槍第27章 暗度陳倉第15章 步步進逼第7章 真才實學第60章 五權制衡第57章 推心置腹第76章 校閱大典第39章 平地驚雷第14章 百感交集第57章 推心置腹第33章 各顯神通第98章 最後關頭第82章 劍指廣州第91章 強力彈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