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圍困(下)

明軍的進展相當的順利。遭到突然襲擊的蒙古八旗一開始就被打得暈頭轉向,明軍不但有熟悉地形的巨大優勢,而且還擁有三比一的兵力優勢,尤其是在各個關鍵地點,攻擊一方對防禦者的優勢都在十比一以上。

“我們可以從此戰中得到什麼教訓呢?”戰鬥展開一個時辰後,各條戰線上捷報頻傳,得知明軍已經控制住營地外圍而順治還沒有開始突圍後,鄧名對身旁的任堂開玩笑道:“以後無論多忙,我軍都得自己扎自己的營地。”

八千明軍披甲已經在營地的外圍形成了包圍圈,後續的輔兵也正在趕來,不過在黑夜中輔兵對戰鬥部隊的幫助不會很大。任堂向鄧名提議道:“讓部隊轉入防禦吧,我們沒有必要立刻進攻韃酋,天明後我們再攻擊,傷亡會小很多。如果我軍傷亡過大,江南那些督撫說不定又會起別的心思,說不定會主動攻擊我軍來向虜廷邀寵。”

“任少校說得不錯。”在鄧名的原計劃中,明軍會發起連續的攻擊,直到殺死順治爲止。但執行這個計劃的前提是順治嘗試突圍,這樣明軍就要攻擊皇帝的御前侍衛和中軍大營,牽制突圍清軍的兵力,同時儘快制服抵抗,讓局面變得簡單明瞭,以防順治金蟬脫殼。

既然現在清軍採用比較保守的戰術,鄧名也就傾向於穩紮穩打,以便減少明軍的損傷。江南的幾個督撫不過是與明軍合作,是敵人而不是盟友,唯一能夠阻止他們進攻明軍的就是實力的差距,鄧名對此非常清楚。

當明軍轉入防禦後,順治也感到壓力頓減,亂兵並沒有繼續向皇營進攻,給了御前侍衛從容部署的時間。

“堅持到天亮就好了。”不少御營的軍官都大聲地鼓舞着士氣,給那些初次上陣的御前侍衛打氣:“一旦到了天亮,周圍就會有大批的援兵趕來護駕!”

直到現在,順治的親衛們仍然認爲這是一場綠營的叛亂,雖然不知道是誰煽動的這場叛亂,但他們都深信叛將無法完全控制住軍隊。有的軍官還認爲,此時有一些叛軍可能受到矇蔽,還不知道他們正在攻打御營。只要等到天明,把順治的皇旗高高地豎起來,並宣佈對脅從既往不咎,給倒戈反正的官兵論功行賞,就可以動搖叛軍的士氣和戰鬥意志。

外圍的三千蒙古八旗被擊潰後,有一部分人向皇營靠攏,已經登上營牆開始防守的禁衛軍毫不猶豫地向他們射擊,阻止任何人靠近皇營的城牆。

“不許靠近,否則一概視爲亂黨。”禁衛軍軍官在牆頭向着潰兵大喊着:“如果你們是皇上的官兵,就轉身向外,爲皇上保衛營門,以證明自己的身份。”

在禁衛軍無情的攻擊下,潰散的蒙八旗不得已停止了腳步,轉身向着外圍,成爲皇營營牆外的第一道防線。幸好明軍並沒有尾隨追擊,這些人沒有受到持續的攻擊,混亂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不再叫嚷着繼續向皇營涌過來。

“皇上,”一個御前軍官跑過來向順治報喜:“御前戒備森嚴,亂黨無法趁虛而入。”

“好。”順治的心情此時也放鬆了一些,周圍的喊殺聲較之前已經小了很多,在他看來這是局面不斷轉好的徵兆。

即使是那些有戰鬥經驗的八旗軍官,大部分也因爲局面趨於平靜而喜悅,在他們看來敵人沒有混在亂軍中一起衝擊皇營,這是亂黨犯下的巨大失誤。不過也難怪,畢竟在一片漆黑中,亂黨也難以在短時間裡察覺皇營的位置;兵荒馬亂的時刻,再有本事的統帥也無法控制全軍,發起協同攻勢。

只有極個別的人有些不安。在正常的情況下,叛軍一定會盡快地發起對皇營的進攻,因爲皇帝的積威對於小兵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不能儘快地殲滅御營,那局面很容易發生逆轉。

“難道叛軍確信周圍不會有勤王軍嗎?”有一個人心裡忍不住冒出了這樣的念頭,但他沒有敢說出來。

另外還有一個軍官也心神不定,叛軍組織得不夠好是很正常的,不過叛軍領袖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強攻皇營,以造成既成事實,而不是在黑夜裡停下來整頓部隊。當然,這也可能是那個不知身份的叛軍統帥犯下的一個重大失誤。但本着料敵從寬的原則,這個御營軍官更擔心叛軍統帥另有圖謀——某個他現在還想不到的陰謀。

“皇上,”有這種憂慮的幾個御前軍官先後向順治進言,主張派出求援使者,讓高郵、揚州派出勤王部隊。這些派出去的使者還可以在路上收攏他們遇到的每一支清軍,讓他們趕來保衛皇帝。一個御前軍官回憶了一下營地周圍的地理,對順治說道:“奴才敢請皇上讓奴才突圍求援,外圍幾座營地之間都有空隙,叛賊趁黑而來,忙着攻打周圍的幾座營地,現在應該到處都是空隙。奴才現在突圍,天明後就能把高郵的勤王軍帶回來。”

“去吧。”順治想了一想,就答應了這些軍官的要求。

“喳。”臨危受命的禁衛軍軍官更不遲疑,紛紛離去,各自點了幾個騎術精湛的部下。把任務仔細交代過後,這些去找援兵的使者就來到營門前。在無數禁衛軍官兵緊張的注視中,營門被打開了一道縫,讓這些人全速出營。當營門在背後又一次關上時,這些禁衛軍軍官已經分頭衝開去,大喝着把周圍的蒙八旗潰兵逐散,向着夜色中急急奔去。

前往高郵的那個佐領一邊縱馬疾馳,一邊仔細地回憶着御營周圍的地理。從軍二十餘年讓他養成了不少習慣,今天傍晚紮營的時候,很多同僚忙着去吃飯,這個軍官卻一絲不苟地把整個御營都踩踏了一遍。對各個營寨、營地之間壕溝、鹿角的佈置大致做到了心中有數。

此刻,佐領帶着手下繞了兩個圈子,避開有火光和人聲的地方。外圍營地的營門、中軍帳等肯定是最吸引叛軍注意力的地方,但營地與營地之間的空隙卻很容易被忽視。

深冬的黑夜,讓人幾乎看不到一丈外的東西,佐領一馬當先跑在最前領路,護衛只有緊跟在他身後纔不至於掉隊。不過這樣的夜色對於突圍者來說也是很好的掩護,十幾個騎兵不會發出很大的響動,不會引起叛軍大部隊的注意。

“就是這裡。”佐領心中默唸着。他大致記得前方是一處空曠的平地,沒有壕溝和鹿角,距離兩側營地的位置也很遠,更不靠近諸如營門之類的重要目標,只要衝過去就可以踏上去高郵縣城的大道。

已經把馬速提到了最高,即使附近還有叛軍士兵,他們也來不及阻擋,更不用說呼喊周圍的叛軍來堵截——等他們趕到時,這十幾個騎兵早已經衝過險境。佐領這時忍不住開始感激自己多年來的軍旅生活,正是因爲這些豐富的經歷,纔會讓他在今天這種看似旅遊一般的行軍途中,仍然認真踩踏地形,在關鍵時刻幫了他的大忙。

突然間,胯下的坐騎好像失去了平衡,戰馬長嘶聲中,佐領身不由己地向前飛了出去,飛撲向前方漆黑的大地。

一頭撞在了堅硬冰冷的地面上,佐領癱在地上動彈不得,全身的骨頭好像都被震鬆了。背後傳來連續的驚呼和馬嘶聲,跟着他的十幾個騎兵都已經人仰馬翻。

“絆馬索嗎?”佐領搖了搖發脹的腦袋,心中驚駭不已:“叛軍居然察覺到這種空隙,還有餘力來部署絆馬索!”

四周傳來了鏗鏘的鎧甲摩擦聲和急促的腳步聲。佐領奮起餘勇,從地上一躍而起,抽出腰刀就向前撲去。他知道這個時候絕對耽誤不得,更顧不了那些部下了,只盼望敵人兵力有限,自己的部下也能爭取一點時間,讓他有機會跑出去完成任務。

眼前突然閃起了一道火光,佐領知道這是敵人正在擦燃火折。

“快跑,馬上就要有一支火把亮起來了,接着可能還有。”佐領不顧身上的疼痛,悶頭向前跑去。

但出乎佐領預料的是,一大團火光驟然出現,把四周一下子照得通明。

“這是……”佐領向亮光處看去,發現那裡赫然有一大推稻草,上面可能還淋了油,正在熊熊燃燒。

在佐領反應過來之前,四周又是幾堆篝火燃起,把十幾個清軍照得無處藏身。火光中,佐領看到前面密密麻麻都是披甲的敵兵,人數多得數也數不清……

“就知道會有人來。”把十幾個清兵悉數斬殺後,吳越望先是確定無人漏網,然後指揮部下把絆馬索重新佈置好,把繳獲的戰馬牽到後方,負傷不起的戰馬就地宰殺。大批的明軍士兵擦乾了武器上的血跡,重新退回到他們的拒馬防線後。如果佐領看到這條防線一定會更加地絕望,因爲即使剛纔來的不是十幾個清兵而是更多人,也無法從明軍的拒馬工事上衝過去。

從大車上搬下稻草,淋上油脂,這時前面的篝火也差不多要熄滅了,吳越望把還在散發着紅光的餘燼踩熄,重新隱身於黑暗中,準備伏擊下一批獵物——如果還有的話。

第53節 霸氣(上)第24節 宣傳第55節 俘虜(下)第17節 衝擊(下)第42節 說客第6節 密議(下)第47節 矛盾第21節 煙霧(下)第4節 一致(下)第57節 強弱第22節 風起(下)第5節 協作(上)第40節 泥潭(下)第57節 夜戰(上)第14節 亂戰(上)第19節 一騎第30節 變化(下)第7節 演變(上)第55節 死地第54節 霸氣(下)第45節 鍊金(下)第32節 爭奪(上)第9節 海權第48節 賀禮第21節 追兵第37節 刺客第46節 接觸第49節 坦承第36節 分攤(下)第5節 協作(上)第25節 駭浪(上)第54節 議和(上)第38節 迎敵第35節 鞏固(下)第51節 夢想(上)第15節 雙贏第40節 擁立第41節 失控(下)第11節 優待第36節 方向(下)第49節 擴張(下)第42節 送行第44節 中介第3節 壓力(上)第29節 統一(上)第48節 融洽(下)第1節 代售第39節 大捷第8節 矛盾第20節 康熙(下)第59節 魔鬼(上)第47節 自救第11節 攔截第12節 強渡(下)第31節 佯攻(上)第65節 援助(下)第43節 風向(下)第38節 奔波第54節 議和(下)第58節 戰書第25節 矇蔽第43節 續戰(上)第43節 挫折第18節 登陸(上)第50節 懷疑第7節 窮途第17節 虛招(上)第5節 退兵第27節 飲血第59節 撤軍第19節 忠心(上)第45節 隊友(下)第60節 烽火第19節 防區第24節 怒潮(下)第50節 誤判(下)第21節 煙霧(下)第39節 大捷第11節 攻勢(上)第20節 康熙(下)第37節 等待(上)第22節 退讓(下)第43節 徵兵第11節 攻勢(下)第22節 退讓(上)第50節 誤判(下)第19節 帝國第40節 入寇(上)第49節 昆明第11節 優待第5節 隔閡第54節 議和(上)第3節 君臣第53節 慘痛(上)第13節 困獸第51節 求戰(上)第27節 圍攻(上)第34節 問候(下)第19節 跋扈(上)第35節 面談
第53節 霸氣(上)第24節 宣傳第55節 俘虜(下)第17節 衝擊(下)第42節 說客第6節 密議(下)第47節 矛盾第21節 煙霧(下)第4節 一致(下)第57節 強弱第22節 風起(下)第5節 協作(上)第40節 泥潭(下)第57節 夜戰(上)第14節 亂戰(上)第19節 一騎第30節 變化(下)第7節 演變(上)第55節 死地第54節 霸氣(下)第45節 鍊金(下)第32節 爭奪(上)第9節 海權第48節 賀禮第21節 追兵第37節 刺客第46節 接觸第49節 坦承第36節 分攤(下)第5節 協作(上)第25節 駭浪(上)第54節 議和(上)第38節 迎敵第35節 鞏固(下)第51節 夢想(上)第15節 雙贏第40節 擁立第41節 失控(下)第11節 優待第36節 方向(下)第49節 擴張(下)第42節 送行第44節 中介第3節 壓力(上)第29節 統一(上)第48節 融洽(下)第1節 代售第39節 大捷第8節 矛盾第20節 康熙(下)第59節 魔鬼(上)第47節 自救第11節 攔截第12節 強渡(下)第31節 佯攻(上)第65節 援助(下)第43節 風向(下)第38節 奔波第54節 議和(下)第58節 戰書第25節 矇蔽第43節 續戰(上)第43節 挫折第18節 登陸(上)第50節 懷疑第7節 窮途第17節 虛招(上)第5節 退兵第27節 飲血第59節 撤軍第19節 忠心(上)第45節 隊友(下)第60節 烽火第19節 防區第24節 怒潮(下)第50節 誤判(下)第21節 煙霧(下)第39節 大捷第11節 攻勢(上)第20節 康熙(下)第37節 等待(上)第22節 退讓(下)第43節 徵兵第11節 攻勢(下)第22節 退讓(上)第50節 誤判(下)第19節 帝國第40節 入寇(上)第49節 昆明第11節 優待第5節 隔閡第54節 議和(上)第3節 君臣第53節 慘痛(上)第13節 困獸第51節 求戰(上)第27節 圍攻(上)第34節 問候(下)第19節 跋扈(上)第35節 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