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

實際上這一次國資管理司鎖推進的招商項目,並不僅僅侷限於礦產冶鐵行業,而是包括了國資掌控的多種產業,比如修橋鋪路,比如水利建設,還有相關的配套產業,比如已經在整個大楚開始風靡的石灰業。

Wωω⊙ тt kǎn⊙ ¢ O

除了這些傻大黑粗的重型工業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相關產業在進行引進,比如種茶製茶、瓷器燒製還有養蠶制絲,它們在國資管理司的引導下,擴大了相關的產業規模,並且開始嘗試大規模出口。

如今工商部下屬當中有一個海外貿易司,將會定期在廣州、上海等地舉行對外商貿大會,其目標客戶都是從西方來的海外商人,並且爲國內相關產業前線搭橋,從而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光是因此徵收到的關稅,都是一筆天文數字。

正因爲如此,眼下工商部幾乎是整個大楚最爲熱門的部門,而旗下的國資管理司更是一顆老大的香餑餑,許多人甚至不惜耗費鉅額錢財,就是爲了能夠跟國資管理司裡的小吏吃上一頓飯,因爲他們手中的資源實在是太多了,稍微漏下一點,那都是無盡的好處。

作爲國資管理司的副司長,鄧林出身也不一般,他原先是復漢軍當中的一名副師長,後來因爲某些原因,脫下了軍服轉入了政界,機緣巧合之下成爲了工商部國資管理司的副司長,不過其性格稟直,因此即便權力大增,可是他依然保持了本色。

“這一次項目是否能夠推進,我們國資管理司自然會提供幫助,可是關鍵還是在於你們雙方的合作誠意,孝感縣有資源,你們二家商會有資金,能夠聯合便能實現雙贏,國資管理司只會負責監管整個項目的過程,是否足夠公開透明。”

聽到鄧林這一番話後,劉統勳感覺自己不能再沉默了,他十分誠懇地說道:“孝感縣名爲帝鄉,可是陛下從未偏袒視之,也從未有任何的減免政策,此乃天下至公。可是作爲一縣之父母官,本官不能就這麼看着百姓繼續窮困下去......”

“這一次項目落地,孝感縣能拿出來的誠意不算最多,但是下官可以保證,一定會爲貴方創造良好的項目落地環境,一應的相關政策也會出臺......”

崔玉和程默然對視了一眼,隨後才笑道:“劉大人的意思我們都懂,這方面也會成爲我們考量的一項因素,只是咱們這一次到底在哪裡進行投資,還需要進行一定的綜合考覈,還請劉大人能夠理解。”

“理解,理解,諸位請!”

.........

“恭喜陛下,誕下龍子!母子一應安全無憂,還請陛下放心。”

“恭喜陛下,龍子出世!天下吉祥!”

........

革新元年十月十七,崔姒終於誕下了嬰兒,這讓寧渝大大鬆了一口氣,望着懷裡的小娃娃,他的心裡感到幾分欣喜若狂的感覺,自從來到了這個世界上以後,這是他第一次感覺到了血脈相連的感覺。

這是我的兒子!

寧渝抱着手裡的小娃娃,望着他皺皺巴巴的小臉,心裡卻是多了幾分憂慮,轉過頭看向一旁的葉天士,“葉太醫,皇子是否無恙?”

“啓稟陛下,目前無恙。”

葉天士也只能這麼說,其他的也沒有更多的保證,畢竟他也只是大夫,不是神仙。

在這個年代,孕婦生育不亞於過一道生死關,一個新生命誕生,很可能需要付出母親的生命,特別是產褥熱,幾乎能夠奪走四分之一母親的生命,可是沒有人知道爲什麼會有產褥熱,因此中醫要求坐月子要坐百日,不單不能梳頭洗腳(洗澡更是免提),還不能見風,種種禁忌,都是因爲產褥熱的可怕。

寧渝作爲後世人,自然知道產褥熱的由來,純粹是因爲各種細菌、支原體、衣原體引發的產褥感染,可是在這個年代裡,他根本沒辦法讓人們理解什麼是細菌。由於醫學的落後,連接生這件事情,都充滿了危險,更不用提到其他的了。

在這一方面,寧渝並非沒有做任何努力,他讓人制造出來產鉗,還讓所有人用石灰水洗手消毒,然後再幫助接生婆用來接生,爲了保證崔姒避免產褥熱,他讓人打開門窗保持通風,從而儘量防止空氣太過於污濁。

儘管這一系列的做法沒有得到理解,可是寧渝是皇帝,即便是不理解也要去執行,因此經過了這麼一番努力後,寧渝這才稍微放下心來,可是當他的兒子出世時,更多的憂慮又重新涌上了心頭,因爲新生兒的夭折率實在是太高了!

新生兒的夭折率之高,都不用看普通平民百姓,光是看名爲天下至尊的康熙皇帝,就能發現一個令人詫異的高死亡率——康熙皇帝一生繁育皇子和公主多達五十五位,可是真正能活到成年的,只有二十七位,死亡率高達51%。

要知道,平民家庭嬰兒夭折還可以歸結於民之貧苦、飢餓抑或戰亂頻頻、瘟疫橫行所害,可是對於清廷皇室和勳貴而言,這一點並不成立。可是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中,依然有一半的死亡率,它也意味着當嬰兒一旦出生之後,他的一隻腳便踩在了鬼門關上,稍有不注意便是夭折的命運。

“陛下.....”葉天士神色裡有些凝重,“殿下還未出花,尚需做好心理準備。”

民間有諺,“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纔算全。”

寧渝沉默了片刻,他聽過這個民諺,當然也知道天花在這個年代的恐怖,天花病毒自從問世以來,便帶走了大量的生命,無論是天家貴胄,還是鄉野村夫,只要感染上了天花,那麼生死便由天定。

熬過去了纔算成人,沒有熬過去,就權當只生了一半。

天花病毒幾乎是以一種最爲殘酷的方式,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

葉天士之所以跟寧渝說這麼一句話,其實還是擔心皇帝太過於開心,若皇子一旦出現了天花,恐怕會有很大的機率死去,到時候恐怕會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導致傷心過度的情況,因此才冒着風險提醒了這麼一句。

寧渝心裡明白,天花病毒真正滅絕要到20世紀了,因此想要在這個時代免除天花的威脅,只能選擇種痘,便沉聲道:“葉太醫,種痘法可曾有效?”

葉天士沉思了片刻,隨後輕聲道:“陛下,老臣對於此法不甚瞭解,可是太醫院有一位太醫卻是專研此道,他喚作俞茂鯤,不如將此人喚來。”

“嗯,也好。”

寧渝聽到葉天士這般說,卻感覺此人名字有些耳熟,可就是有些想不起來,只得將疑惑放在心裡,反正他的目的是讓太醫們想辦法弄出牛痘來,其他倒也無所謂了。

過了片刻之後,一名頭髮花白的老者走進殿中,作揖行禮,低聲道:“微臣俞茂鯤見過陛下。”

寧渝瞧了一眼此人,只覺得相貌雖然平平無奇,可是一雙眼睛卻極爲有神,心裡便多了幾分好感,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問道:“俞太醫,你對於種痘法可有研究?”

俞茂鯤輕聲道:“微臣十分了解種痘法,如今正在編寫一部關於種痘法的書籍,只是眼下還沒有編成,或許再過三年,微臣便能將此書獻給陛下。”

“此書何名?”

“呵呵,微臣目前還沒有想好,暫定爲《痘科金鏡賦集解》,還請陛下賜名。”

寧渝聽到這裡的時候,腦海裡卻突然回想起來,他在前世曾經聽說過康熙年間的一個奇人,喚作俞大家,專治種痘,雖然名氣沒有葉天士那麼大,可是他編寫的《痘科金鏡賦集解》,卻成爲後來醫家參考的方向。

“此名甚好,不必改了。只是還請俞太醫給朕講講現如今的種痘法吧。”

俞茂鯤謙卑地點了點頭,隨後開始介紹道:“種痘之法已有一百五十餘年,相傳起於前朝隆慶年間,有異人丹徒之家專司種花者,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堪稱神異,微臣也只不過是得先人之妙手。”

“此法乃取痘瘡漿液放於幼兒鼻中,或將痘痂研細,用銀管吹入兒鼻內,使其種花,百日內便可出花痊癒,謂之種痘法。”

寧渝當然知道種痘的具體過程,他還知道後世的種牛痘之法,其實也是從人痘法轉變而來,關鍵就在於這個過程中,人痘法始終存在一定的危險性,而牛痘法的危險係數會更低一些,因此寧渝纔想着將牛痘法告訴俞茂鯤。

“種痘法一出,確實造福民衆萬千。當年康熙皇帝還曾下令在全國各地種痘,朕雖然立志推翻清廷,可是對於康熙皇帝此舉還是頗爲敬重,亦願意立志效仿之。”

俞茂鯤一聽之後,瞬間大喜,高聲道:“陛下聖明,若是能夠在南方全力推廣種痘,則天花之毒無需擔憂,百姓也不用遭受天花之苦。”

“朕確實要推廣種痘,可是不是現在這種人痘。”

“不種人痘,該種何痘?”

這一下子使得俞茂鯤大爲驚訝,他自問是這天底下最懂種痘之法的人,可是也從來沒聽說過還有其他的痘可種。

寧渝微微一笑,“朕先前出征之時,曾遇奇人種牛痘,該法與種人痘相似,只不過痘苗換成了牛痘而已,其毒性得到減弱,因此給幼兒種痘更加安全。”

“可是.....可是此法從未見於典籍......”

俞茂鯤有些結結巴巴,儘管他心裡已經有幾分相信,可是終究沒辦法一下子推翻自己畢生所學,也只得這般反駁。

“先前的人痘法亦曾未見於典籍......”寧渝臉上帶着幾分決心,“種牛痘之法可先用於皇子身上,若是有效可以向全國普及。”

“陛下不可!”

葉天士與俞茂鯤同時搖頭,“豈有拿天家子嗣冒險的道理?臣等盡力製成牛痘法,或許可在民間尋找幼童接種,更爲妥當。”

寧渝心裡知道,牛痘法安全性更高,接種根本不會有事,豈會放過這個刷名望的機會?

“你們不必再說,皇子雖爲天家身份,可是更應該和朕一樣,爲萬民造就福祉,牛痘法就先用於皇子身上,一旦成功後,便可以立即向全國推廣。”

見寧渝態度堅決,二人也只得同意下來,先行退下去研究這牛痘之法。

可是寧渝鬧出來的這個牛痘法,還要先用於皇子身上,卻是引起太后惱怒,還專門派人來,讓寧渝前去長春宮給個解釋。

寧渝心裡知道遲早會有這麼一遭,倒也沒有什麼好奇,等到了長春宮之後,卻發現不光是臉色不愉的太后在,就連太上皇寧忠源也在一旁,不過他倒是顯得頗爲淡然。

“皇帝,若是國事本宮不該干涉,可是你所說的牛痘法,從未得到過驗證,如何能夠用在本宮孫兒身上,更何況這還是你的嫡長子!”

寧渝臉上露出幾分苦笑,也只好耐心解釋,“母后,牛痘之法相對於人痘之法更爲安全,使用以後皇長子將來也不會再經歷天花之厄,此舉並無風險,更何況皇家當以表率,這樣萬民纔會放下心來。”

шωш¤Tтkā n¤C O 太后見寧渝執意如此,便有些着急了,衝着寧忠源道:“你倒是說句話啊!這可是咱們的孫兒,可不能有半點閃失!若是真有閃失,如何跟崔卿交代?”

“呵呵......你先別生氣,其實渝兒此舉倒也說得過去,只是朕想問一句,此法果真比人痘安全?”寧忠源臉上帶着幾分凝重之色,寧渝小時候是接過人痘的,因此對這方面還算知曉一些,倒不至於那麼擔心。

寧渝嚴肅道:“父皇大可放心,牛痘之法相對於人痘而言,其毒性並沒有那麼猛烈,因此只會更加安全。”

寧忠源見兒子給出如此承諾,也就漸漸放下心來,反過頭來安慰太后,“此事朕看來也還算靠譜,畢竟渝兒不是那等信口開河之人,如果此事真的能做成了,對於百姓而言,也的的確確是件好事,更能以此收納人心!”

“可是.....可是.......爲何非要先用在皇孫身上......罷了,你們父子二人,以後可不要後悔便是!”

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四十章 出鞘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十二章 問責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六十章 父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
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四十章 出鞘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十二章 問責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六十章 父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