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

寧渝說的這句康熙沒有六十年這句話固然是玩笑話,可是也反映了一點,在目前寧渝的心裡,對這個看似龐大的清王朝,已然毫無畏懼。

原因很簡單,那一句“胡虜無百年之運”已經開始一步步變成了真實,四十年前的三藩之亂爲何打得那麼順暢?初期幾乎是難逢敵手,除了三藩手下的綠營兵確實久經戰事,較朝廷的兵更加強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心向背。

滿洲入住中原在很多人看來都有幾分僥倖,漢人心裡是不服氣的,更何況一書剃髮令,更是逼反無數漢人。在這種情況下,三藩雖然出身不夠光彩,可是依然有很多人是偏幫三藩的,因此在戰爭的初期,三藩才能在短短時間內攻略數省。

如今的復漢軍跟三藩比起來,所面對的時局沒有太大的變化,臺灣固然不能引以爲奧援,可是西北還有一個策妄阿拉布坦呢,更何況如今白蓮教似乎有起兵的趨勢,到時候一南一北,一個復漢軍一個白蓮教,康熙面臨的局勢就是明末的局勢了。

可以說,綁在寧家頭上的鎖套已經鬆了許多了,特別是在襄陽之戰過後,寧忠源重新率領第二師回防武昌,而湖南巡撫張昌恩的三萬兵馬,被固守在黃逢山的守備團不計犧牲的打法下給頂住了,等到寧忠源會師以後,更是兩面合擊,張昌恩損失了一萬餘人,退守嶽州,遲早成爲復漢軍的階下之囚。

在這個背景下,荊州的位置可以說非常關鍵,大都督府發來指令,讓寧渝組建荊州行營,寧渝擔任行營大總管,而程之恩擔任行營副總管,在短暫修整後直撲宜昌和荊門州,而原先的第三師在程銘的率領下,負責攻克鄖陽府。

不過就在復漢軍發展壯大之際,寧渝所面臨的問題絕不僅僅只是在戰場上打贏,光是打贏還不夠,還需要安撫人心。只有凝聚好了人心,才能進一步發展。

............................

此時的武昌城堪稱一片歡騰,在戰事初起之時,很多老百姓是不支持復漢軍的,或者說不敢支持,連主動剪辮子的都沒有幾個,可如今卻不一樣了,城裡的一些百姓還是靠攏復漢軍,也將自己的辮子給絞了。

畢竟人都是人,都有躲避危險的意識,原先的復漢軍不過是叛軍的身份,隨時會被調集來的清軍給剿滅,可是這幾仗下來,卻讓老百姓發現了清軍的虛弱,壓根就沒有幾個真正敢打的漢子,像這樣的清軍,別說幾萬,就算是幾十萬也都是一片散沙而已。

因此在戰場上獲得勝利的復漢軍,在民間也獲得了勝利,許多百姓都開始跟復漢軍合作,復漢軍在各地的招兵點上也聚攏了許多人,打出的旗號更是驚人,但凡投復漢軍者,都給田十畝,不過需得服役二十年或者戰死。

這一下子可讓許多活不下去的窮苦人都紛紛絞了辮子,加入了復漢軍,不過要問這復漢軍哪來的那麼多田地?原因很簡單,在荊州光沒收的旗田就有三十萬畝,繳獲的白銀更是足足有七百多萬兩,再加上沒收那些不配合的鄉紳地主的土地和財產,這一仗打下來複漢軍是真正的吃飽了,也就有力氣擴軍了。

寧忠源原本帶着崔萬採等人,出了都督府查尋民情,此時見到這徵兵點上排起的長隊,臉上也就多了幾分喜色,這仗越打越好打了,氣色也就好起來了。

崔萬採指着那些徵兵的漢子,撫須笑道:“這一次我復漢軍恐怕能招足三萬人馬,與原先相加恐怕足足有五萬人,這也是大都督在戰場上打出來的威名啊!有了這些人,清軍的下一次圍剿也不足爲慮了。”

寧忠源微微有些擔憂,“我軍雖然這一次戰場上大勝,可也是依賴了槍炮之利,如今雖然有大量青壯加入我軍,可畢竟器械不足,恐怕短時間也難以真正發揮戰力。”

這話說得依然是復漢軍的老問題,因爲自近代戰爭模式以來,對於後勤的要求是越來越高,而目前的復漢軍起兵不過半年,底蘊嚴重不足,現在很多兵丁還用着滿清老式的鳥槍和刀牌,這也嚴重限制了復漢軍的實力。

就好比在黃逢山上,張昌恩的三萬清兵就差一點攻破了守備團,所幸炮火甚利,再加上清軍鬥志不強,這才讓戰場局勢穩定了下來,一直堅持到寧忠源,可即便是這樣,守備團的傷亡也有千人之多。

崔萬採笑道:“大都督切莫憂心,少將軍已經將那一萬餘名旗人押解了回來,除卻路途中死掉了一部分,還有一萬零八百人可以去大冶挖鐵礦石,屆時一來我軍的開礦速度會大大加快!冶鐵速度自然也能跟上需求了。”

崔萬採其實忍住了一節還沒有說,因爲在寧渝給到政事堂的意見當中,關於旗人的使用方式上,是以提高產量爲要。也就是說,所有的旗人必須下礦,而且還得是最危險的地方,至於工作強度就屬於只要還沒累死,就接着幹!

寧渝在建議後甚至加了一句話,“務必以提高產量爲先,短時間內以血換鐵是可行的,更多的俘虜將於近日送來。”對於寧渝而言,只要是不合作的到時候都會送到大冶鐵礦場,爲復漢軍的未來做出貢獻,至於死多少人,這不是關鍵。

“此外,根據少將軍的意思,馬上就會在漢陽開辦新的鐵廠和槍炮坊,並且已經定下了名稱,喚作漢陽鐵廠和湖北槍炮廠,再加上我大冶的鐵礦,這槍炮的製造速度也能跟上我軍的發展節奏。”

寧忠源笑道:“這臭小子倒是不忘本!我軍起於漢陽,這鐵礦和槍炮廠自然也應該放在漢陽,至於這名稱倒有些俗了。”這位戰場出身的綠營老兵,如今卻開始附庸起了風雅,對自家兒子這品味倒有幾分不屑。

若是寧渝知道寧忠源的想法恐怕會哭笑不得,這所謂的漢陽鐵廠和湖北槍炮廠,原本就是後世張之洞的傑作,如今他不過是照章而行罷了。

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
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