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

七月赤陽高高懸在天上,整個南方也到了一年四季最熱的一天,空氣中都透着一股灼熱感,讓人喘氣都有些困難,酷熱甚至在之前熱死過人,因此許多人都不敢隨意出門,一直待在家裡等着渡過這段日子。

可是百姓們能夠待在家裡渡過暑熱,而大冶的幾座礦山裡面,卻依然在進行着辛苦的勞作,密閉狹小的礦洞裡涌着熱浪,時不時蒸騰而起幾乎讓人直接避過氣去,這種極端惡劣的環境裡,根本就無法使人類正常生存。

寧楚麾下目前的礦山數量還是非常多的,然而正常的礦山早在幾天前都已經宣佈停工,等待酷熱過去再繼續開工,可是在大冶庚午兩個序列的礦山上,卻依然在辛苦勞作着,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庚午兩個序列的礦山根本就是清軍戰俘所負責的。

特別值得重點一提的是,這兩座礦山裡的清軍戰俘,基本上都是罪大惡極的綠營兵和絕大部分的八旗兵,就連清軍的一些名將都在這些礦山裡,像之前活捉的傅爾丹還有還有一些八旗的都統等,爲寧楚的鐵礦揮汗如雨。

“父親,喝口水吧.......”

一名十七八歲的少年端着半碗渾濁不堪的水,小心翼翼地一步步走進了礦洞裡,放在了一名躺着的漢子面前,他只感覺自己的嗓子在冒着火,對於眼前的這碗水,他比誰都想喝下去,可是卻強行忍住了。

傅爾丹強行掙扎着坐起來,用手拍了拍少年的頭,“哈達哈,你先喝一口吧。”

那少年聽到這句話,終究是忍耐不住,端着污濁不堪的水狠狠灌下去一口,頓時一股清涼的感覺涌上心頭,嗓子裡也變得好多了,他有些想繼續喝,可是終究是止住了,只是他低頭看了看水,終於是忍不住,發出痛苦的哀嚎。

傅爾丹聽到少年的哀嚎,並沒有去制止他,不要說他的兒子了,就連他都有無數次想過一頭直接撞死在這裡的衝動......

當日在戰場上,傅爾丹帶領的殘軍被寧渝徹底擊敗,他本人和其次子哈達哈被俘,長子兆德戰死,而後就被送到了礦山上去。

在如今的庚午兩個系列十來座礦山上面,有超過兩萬名八旗俘兵在辛苦勞作,而他們原本的數量多達三萬多人,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先先後後累死了一萬多人,剩下的人也只剩下了半條命。

就連昔日的內侍衛大臣傅爾丹,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吃盡了苦頭,可是他一直堅持活下來,便是因爲他要看到清軍有一天能夠打到這裡來,到時候他將發誓用漢人十倍的血來償還.......雖然他還不知道康熙皇帝已經死了。

一旦想到了這一個目標,傅爾丹就不願意死,他掙扎着接過那碗污濁的水,只剩下了四分之一左右,一口便給喝光了,他努力吞嚥着,努力的忘記那碗水是多麼的腥臭難聞,就如同當年在京城喝的那些酒一般,心裡便充滿了對生的渴求。

與此同時,一名穿着整齊紅色軍衣的復漢軍少尉,一步步走向了傅爾丹所在的礦洞,他的步子堅定有力,縱使在這麼炎熱的天氣裡,也沒有解開領釦,只是臉上透着一種冰冷的味道。

等是少尉走進礦洞之後,見到躺在地上的傅爾丹父子時,當下微微皺了皺眉頭,厲聲道:“傅爾丹,你們組本月的目標依然沒有完成,將執行罰鞭,請集合你的隊伍到出來!”

傅爾丹似乎沒有聽見一般,他依然躺在地上一動不動,一直到少尉重複了一遍之後,他才慢悠悠跪了下去。

“是!傅爾丹知道了。”

“回答不及時,自領罰鞭十記!”

“是!傅爾丹知道了。”

礦山上的規矩很多,特別是針對這幫戰俘的規矩更是數不勝數,比如俘兵們被劃分爲許多個小組,每個組人數都在三十人左右,也都有每月的挖礦指標,連續兩個兩個月未完成的情況下,就會罰鞭。

傅爾丹和其他的俘兵們被綁在了木柱上,他們將會分別接受罰鞭,其他每個人是十鞭,而他傅爾丹是二十鞭,可千萬不要小看這種鞭刑,實際上每個月都有人被十鞭給鞭打致死,因此縱使是傅爾丹,心裡也有些發虛。

行刑人員手裡拿着長長的藤鞭,在每次鞭打之前都會放進鹽水裡浸泡一夜,一方面是使之充分吸水,增強柔韌性,另一方面是因爲這些俘兵們還要繼續勞作,所以用鹽水能起到消毒的作用。

“啪——”

第一鞭打在了傅爾丹的背上,只見他的背上出現了一道深紫色的鞭痕,劇烈的疼痛感讓傅爾丹幾乎想要暈厥過去。只是還沒等他暈過去,第二鞭又緊隨而至,原先鞭痕的位置瞬間皮開肉爛,鮮血四溢。

很多人在這種鞭刑下,都挨不到十鞭便暈死了過去,可是對於傅爾丹這樣的武人而言,身體的抗擊打能力還有比尋常人好上不少的,他一直堅持着完成了二十記罰鞭,身上的衣物似乎也都被鮮血徹底浸泡了一番,成了一個血人一般。

哈達哈在一旁咬着牙,卻不敢哭出聲,因爲很快他也會接受鞭刑,如果現在哭出聲來,被行刑人員察覺到了後,行刑時會加大力度,到時候可就不太好過了。

火辣的疼痛伴隨着熾熱的陽光,讓傅爾丹有些分不清現實和幻想,他望着衆人張了張嘴,似乎想要說些什麼,可是還沒等他說完,便徹底暈厥了過去。

等到傅爾丹醒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不在礦洞之中,身邊也沒有那些臭烘烘的礦卒,只見一個年輕人揹着手站在他的面前,整個人的氣質似乎與周邊所有人都不一樣,只是略微有些熟悉的感覺。

“傅爾丹,你醒過來了?”

年輕人的聲音響了起來,清朗悅耳,略略帶着幾分從容的味道。

傅爾丹沒有說話,他雖然沒有想起來這個人是誰,可是也敏銳的察覺到,此人應該來頭不小,當下便保持了沉默。

“當初在戰場上,你可不是今天這副模樣,看來這環境還挺能改變人呢。”年輕人輕笑了一聲,似乎並不是在嘲笑他。

可是年輕人的這一句話,瞬間提醒了傅爾丹,他很快便察覺到了什麼,擡頭望了一眼年輕人的背影,便確定了心底的想法。

“你是寧渝?”

“住嘴!當今陛下面前,豈敢放肆!”

還沒等年輕人開口,不知從何地冒出來一名中年人,手裡提着寶劍,望着傅爾丹透着幾分殺氣。

“鳳池,你先退下吧......”

寧渝面上沒有絲毫表情,他揮了揮手,甘鳳池也不好繼續作態,便退到了一邊,但是手已經按在了劍柄上,若是傅爾丹有任何的動靜,他都能在瞬息之間斬殺此人。

傅爾丹卻彷彿沒看到甘鳳池一般,冷哼了一聲,道:“當今皇上只有我大清康熙皇帝,爾等賊子也敢妄言稱帝?”

寧渝不慌不怒,慢吞吞道:“康熙都死了一年多了,當初你被俘之後,朕在安慶打了一場大勝仗,直接打垮了康熙的十萬大軍,而後他回京後便死了.......如今大清朝在位的可不是康熙,而是雍正,也就是雍親王。”

“什麼?”

傅爾丹如同雷殛一般,他有心以爲寧渝所言是假,可是卻又知道,對方不可能來給他開這種明顯藏不住的玩笑,當下便臉色煞白,心如死灰,這其中固然有他對康熙的忠誠在裡面,另一方面也對自己的前途感覺到幾分渺茫。

康熙皇帝死了,自己怎麼辦?

寧渝的這個消息,徹底震懾住了傅爾丹,他開始胡思亂想起來,當初的那一幕幕在他腦海中不斷閃過,那是多麼美好的時候啊!

可惜,自從復漢軍出來後,這種日子便徹底宣告結束了,如今的傅爾丹,在聽說康熙死了,主力大軍也被打垮了,整個人的心態都有些變化了。

康熙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都毀滅了,還有什麼能攔住復漢軍?還有什麼人能擋住面前的這個男人?

雍親王?他不行的.......傅爾丹根本不相信雍正能夠做出什麼事情來,畢竟內有八爺黨,外有復漢軍,這個局面太艱難了........

“傅爾丹,朕今天本來不是來見你的,只是聽說你被行了鞭刑,這纔過來瞧上一瞧......如今見到你,朕心裡卻是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想不想聽聽?”

傅爾丹沉浸在康熙身亡的消息裡,一時間卻是沒有聽明白寧渝在說些什麼,他喃喃道:“皇上駕崩,奴才也不願獨活.......”說着話的時候,便奮足了力氣將腦袋往牆上撞,只是他身子虛弱無比,卻是被甘鳳池給擋了下來。

寧渝望着傅爾丹冷哼一聲,“康熙雖然死了,可是八旗還沒死完呢,現在你不爲自己考慮,也可以爲礦上的兩萬多俘兵考慮下,還有你的兒子哈達哈。”

傅爾丹閉上了眼睛,“成王敗寇,沒什麼好說的,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如果要殺了你們,朕不會等到今天來問這樣的愚蠢問題,實際上對於朕來說,你們的生死無關緊要。但是,若是有但凡一二價值,也未嘗不可利用一番,當然於你們而言,也能夠保住性命,朕的想法可謂雙贏。”

“什麼想法?”

“朕跟你說的,不僅僅是現在礦山的兩萬人,而是事關整個八旗的生死。朕也不怕名言告訴你,最遲三年,朕就會一統大江南北,到時候八旗之存亡便盡在朕一手之中,若是你八旗還想活,就得跟朕換個談法。”

寧渝的一番話卻是擊中了傅爾丹內心的那點東西,實際上他已經對自己的生死是徹底置之度外了,特別是在知道康熙皇帝身亡的消息,整個人更是投着絕望感,可是對於八旗,他還是有幾分關心的,畢竟無論怎麼說,他都是八旗子弟。

“朕跟你明言,到時候這江山社稷,沒有八旗的容身之地,哪怕是關外之地,將來也只會都是漢人,沒有多餘的一寸土地留給八旗。”

“朕想告訴你一點,眼下的八旗看似還佔據了半個華夏,但是朕也不瞞你,你們所在的礦,每日裡能出的鐵礦能煉出兩千斤的鐵來,而這樣的礦朕已經有一百多處......你應該明白朕的意思。”

寧渝臉上帶着幾分笑意,這些東西雖然也算的上是機密,可是也只是眼下的機密,因爲寧楚的開礦速度,將會在後面達到一個巔峰,到時候這個數字還會翻上幾番,因此告訴傅爾丹也無妨。

而對於傅爾丹來說,他自然能夠算明白這筆賬,他自己所在的礦每天能出兩千斤的鐵,這是能夠估算的,如果根據寧渝所說有一百多處,那麼每天出鐵就在二十萬斤左右,一年下來就是七千兩百萬斤。

可問題是根據傅爾丹所知道的相關機密中,大清在康熙五十八年的出鐵才四千五百萬斤.......這四千五百萬斤可是集中在全國,其中南方鐵礦就佔據了一部分,因此現在丟掉了南方以後,怕是一年三千萬斤的鐵都難保了。

不過造成這個局面的不僅僅是復漢軍,還有清廷統治者自己的鍋,實際上清廷的產鐵量一直都被有意控制了下來,因爲中國曆代的產鐵量都比清朝高,其中宋朝由於長期持續鑄造鐵錢的需求,還有大量鐵兵器的需求,產鐵量是有過一個爆發期的,大概最高的時候年產量在九千七百萬斤左右,而到了明朝嘉靖年間,產量鐵量則是高達三億斤。

但是自從滿清入關之後,清廷的統治者便有意控制鐵的產出,像康熙還曾經下令關閉全國許多鐵礦,並且對餘下徵收重稅,以致於目前的產鐵量才慘不忍睹。

如今復漢軍的產鐵量高達七千萬斤,都已經比康熙全年時要高出一大半了,沒有了鐵,也就意味着在裝備兵器等方面,會嚴重滯後於復漢軍,這讓傅爾丹有些垂頭喪氣。

寧渝眼見得火候差不多了,便冷哼道:“朕告訴你這些,沒有別的意思,那就是如果想打仗,朕願意奉陪到底,這七千萬斤的鐵,就算均分到八旗的頭上,每人都能分到四五十斤,朕靠鐵就能把你們全都壓死!”

“若是八旗還想活下去,就得學會跟我寧楚合作。唯有合作,將來的八旗纔有一條生路可言!”

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十二章 問責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四十章 出鞘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二百七十八章 壓榨殆盡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
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十二章 問責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四十章 出鞘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二百七十八章 壓榨殆盡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