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

革新五年六月,寧渝所率領的禁衛師抵達天津碼頭,只見碼頭上除了隨處可見的軍人之外,還有大量的直隸百姓們,他們在寧楚的治理下開始逐漸擺脫先前的貧困狀態,因此大多都自發地前來迎接皇帝。

在歡樂的氣氛當中,天津知府袁忠泉也老老實實帶着官員們,站在碼頭前面迎接皇帝,人人臉上洋溢着笑容,這是寧渝下船之後所見到的第一幕場景,卻是讓寧渝的眉頭微微一皺,隨後很快又重新平靜了下來。

然而,對於官場中人而言,往往慣於察言觀色,皇帝的神情變化自然不會瞞過他們的眼睛,頓時場中氣氛便出現了一些微妙變化。

天津知府袁忠泉心中一個咯噔,連忙輕聲道:“啓稟陛下,臣等絕無組織百姓前來迎接聖駕,實在是百姓感念聖上,自發前來迎接之故,臣實在不忍拂逆民意,故而未曾勸離,還請陛下明鑑。”

寧渝這才露出了些許笑容,用一口湖廣話慢條斯理道:“既然情有可原,朕也就不怪罪你們了。只是百姓感念朝廷,官府也需要做好引導,朕於兩京來往密集,倘若每次這般迎接,實屬擾民之舉,更易出現踩踏之慘事,當引以爲鑑。”

“陛下恩德,臣等知曉。”

揭過這一道小風波之後,寧渝也就乘坐着御輦朝着京師出發,而隨駕的禁衛師也將會一同前往,到時候會在京郊大營中進行休整,準備後續的北征之事。

說起來,寧渝對這一次北征多多少少是感覺有些倉促的,倒不是擔心打不過俄人或者是準格爾,而是擔心畢竟纔拿下漠南蒙古,對於漠南蒙古的控制也才進入初始階段,如果再一口氣拿下漠北,只怕朝廷會力有不及之處。

不說其他,光是官員配備便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像漠南蒙古就被劃分爲三個省份,上上下下的官員配備就不是一個小數,而將來拿下漠北蒙古之後,又要劃分三個省份左右,這樣一來就需要更多的官員,如果想得更遠一些,一旦征服了準格爾汗國,那麼又將需要大量的官員建立統治。

對於寧渝而言,如果只是擊敗準格爾,雖然能夠算得上赫赫戰功了,即便是朝廷上下也都是頌揚之聲,可是對於寧渝而言,卻還是有些不夠,因爲戰爭絕不僅僅只是戰爭,無論是在經濟方面還是政治方面,都需要考慮到。

可是眼下局勢卻不一樣了,原本預計策妄阿拉布坦還會繼續領導準格爾汗國一到兩年,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準格爾汗國即便要打喀爾喀三部,也不會有那麼快的進展,還會顧忌到寧楚的反應——可是現在的局勢卻變化得十分迅速,噶爾丹策凌的上位使得雙方的戰爭變得提前了。

寧渝心裡也明白,局勢不會跟着自己的想法走,眼下既然已經出現了變化,那就跟着變化走好了,只要堅決徹底地打垮噶爾丹策凌,到時候北疆的局勢就還是由大楚來主導。

等車架抵達了京師之後,次輔李紱、樞密使寧忠義還有孫嘉淦等人當下便迎接了上來,衆人的神色中透着些許振奮。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聖體安康。”

“朕安。”

寧渝揮了揮手,然後便坐在養心殿上的御座上,平靜道:“先前朕在南京的時候,原本還以爲準格爾汗國的動作不會這麼快,畢竟策妄阿拉布坦已經老了,無論他多麼梟雄一世,都難以掩蓋老邁這個問題。”

衆人紛紛點頭,他們都已經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畢竟先前的康熙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無論他曾經多麼英明一世,可是在歲月面前終究顯得是那麼虛弱,而策妄阿拉布坦也不會例外。

寧渝終究只是隨口一提,他明白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不過既然要打,朕也不會擔心,此戰一旦開啓,那麼什麼時候結束將由我們決定。”

“爲了準備這一戰,朕讓內閣準備了三千萬銀元的軍費預算,,其中一千五百萬由特別軍費劃撥,另外一千五百萬會進行戰爭國債發售,而這也僅僅只是第一筆軍費,如果不夠將會繼續發行戰爭國債。”

聽到寧渝的話,衆人紛紛點頭,他們已經通過先前的戰爭國債嚐到了甜頭,特別是在北伐結束之後,大量的戰利品和土地使得大量國債進入了償還階段,讓不少人都賺到了錢,因此發行國債,將更容易被百姓們接受。

寧忠義在知道皇帝的決心之後,心中自然大喜,他朗聲道:“陛下,眼下軍隊方面已經準備妥當,而漠南諸部也派遣了許多族人蔘加復漢軍,目前被編入了獨立第一騎兵師,其中師長由孛兒只斤根敦擔任,副師長王木生,參謀長董玉和,暫定滿編人數爲八千人。”

寧渝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這個師的戰力如何先不論,但是至少可以說明這半年以來,漠南蒙古諸部族已經開始逐漸融入到大楚中來,而這也充分說明了前面漠南蒙古對策的成果,這對於後續收復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具備很重要的意義。

“好,有此一舉,更能說明人心之向北,咱們這一戰已經有了八成的勝算!”

就在衆人興奮之際,孫嘉淦卻拱手道:“陛下,當下尚有一策未用,若是陛下能用之,當有十成勝算。”

“哦?孫卿難道還有什麼良策不成?”寧渝臉上略微帶着幾分猶疑,而一旁的次輔李紱卻露出一絲瞭然的微笑。

孫嘉淦輕輕點了點頭,然後輕聲道:“陛下當前僅有一後一妃,雖有上古先聖之風,可畢竟後宮凋敝,於國不利。當下正值親征蒙古之際,還請陛下在蒙古選妃,一來充實後宮佳麗,二來籠絡蒙古人心。”

寧渝的臉色頓時有些陰沉,他一向都反對將國事與自己的私事牽扯在一起,可是這個孫嘉淦卻好像不知道一樣,還是大大咧咧獻上了這樣的計策。

當然,寧渝心中知道,與蒙古和親是清廷能夠籠絡蒙古的一個非常好的政策,幾乎貫穿了整個清廷的前中期,像努爾哈赤在一統建州女真之後,便迎娶了科爾沁部博爾濟錦氏,用通婚的方式成功的分化了察哈爾蒙古,同時也拉近了滿洲與蒙古的關係。

而後到了清廷入關之後,清廷爲了更好的籠絡蒙古人,控制其舉動,便依舊保持與蒙古的聯姻,像順治也好,康熙也好,其實都與蒙古有過和親舉動。

而眼下孫嘉淦便也是出於這個心理,來給自己獻上的和親政策,無論如何其實也不能怪他,只是讓寧渝自己心裡有點不舒服罷了。

“孫卿,朕以爲後廷之事與前朝之事不應該牽扯太深,此計就算了吧。”寧渝的神色還是比較和顏悅色的,他不想爲這個問題去打壓這位頗具能力的重臣。

然而孫嘉淦還沒有說話的時候,李紱卻又開口了,他低聲道:“陛下,臣以爲孫大人所言甚是,至於陛下所言後廷之事,可亦是天下之事,若是能夠通過和親之策,促進與蒙古諸部族的關係,又何嘗不可呢?相信喀爾喀三部之所以猶豫不決,便是缺少了陛下的親自表態罷了。”

寧渝微微一怔,他有心想要反駁,可是自己的那些話卻又很難說出口,畢竟李紱所言不無道理,在這個時代想要讓人相信對方的誠意,那就是跟對方做親戚,無論是和親也好還是聯姻也罷,都是一種戰略上的對策。

“也罷,孫嘉淦,你就去漠南和漠北走一趟,告訴他們,朕準備在蒙古選妃,然後出兵漠北,擊敗準格爾!”

“是,陛下。”

孫嘉淦臉上大喜,有了皇帝的這一道旨意,將來的漠北之戰,恐怕會有更多的部族站在大楚這一邊了。

........

鄆春城,如今大清名義上的行都所在,然而出現在此地更多的卻是金髮碧眼的俄人,不得不說簡直是莫大的諷刺。

在鄆春城中心,便是當今大清國皇帝乾隆的所在地,而這處所謂的皇宮也只是簡簡單單的四重院子,並不顯得多麼起眼,而在皇宮旁邊的幾件小房子當中,則住着當今大清國的柱石老臣徐元夢、張廷玉以及其他的宗室大臣。

而在一件小房子裡面,此時卻是一片愁雲慘淡的景象,大學士徐元夢臉色灰白地躺在牀上,胸口處則幾乎看不到起伏的動靜,唯有兩顆還在轉動的眼珠子,卻在告訴所有人,他徐元夢還沒有死。

張廷玉此時正坐在病牀前,臉色也是灰暗無比,他雙手握着徐元夢的手,眼淚幾乎都要流出來了,畢竟沒了這位大學士,大清恐怕要更加頹唐了。

“善長公,俄人剛剛派人來說了,他們要準備打仗了,到時候會跟楚逆交戰,要求咱們也要出戰——哎,這屋漏偏逢連夜雨,您又躺下了,大清該怎麼辦呀?”

徐元夢努力地擡了擡頭,卻感覺渾身上下都十分費勁,終於他選擇放棄了,低聲喃喃道:“不能......不能打........俄人狼子野心......靠不住.......”

張廷玉心中一悲,嘆氣道:“可不是,這俄人無非就是希望咱們的人去給他們當炮灰,到時候誰管咱大清的死活?只是眼下咱們的兵權都在他們的手裡,固然有幾個佐領還能聽咱們的話,可是他們的處境也不好了........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怎麼想的.......”

一說起皇帝來,徐元夢卻是輕輕嘆了一聲,連同張廷玉也跟着嘆了一口氣,原因便是當今的大清皇上,已經徹底不想再考慮大清那攤子爛事了,每天就借酒澆愁,然後和幾個宮女終日玩樂。

徐元夢輕輕閉上了眼睛,喃喃道:“衡臣啊,復興大清是不想啦,你將來要是有機會,就投了寧楚吧........只要能保住皇上一條命就成........”

聽到徐元夢吐出這麼一番話來,卻是讓張廷玉有些愕然,他輕輕搖了搖頭,臉上浮現出一片慘然,“眼下寧皇帝恨不得殺了下官,又如何能夠接受下官投效?善長公實在說笑了。”

只是此時的徐元夢卻是再也沒有了生息,他終於死在了鄆春,而雙眼卻始終都睜開着,臉上則徹底失去了紅暈,幾乎變成了一根又瘦又小的乾柴。

當乾隆皇帝得知徐元夢身故之後,他並沒有表示太多的悲傷,只是跟張廷玉確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寧楚短時間還不會打過來——就繼續投入到了自己的繁衍子孫的大業中,他似乎已經將亡國的悲痛徹底隱藏在了心裡,再也不會表露出分毫來。

然而就在張廷玉將徐元夢葬下之後,薩拉務拉伯爵便派人過來,將張廷玉請了過去,而張廷玉自然是無力拒絕,跟着一名俄人軍官到了鄆春城內最高的一座城堡中。

薩瓦烏拉伯爵似乎心情還不錯,他看到了張廷玉進來以後,還頗爲熱情地打了一聲招呼,還讓人給張廷玉泡了一杯溫熱的黑茶。

“張大人,咱們眼下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你想知道哪個?”薩拉務拉伯爵甚至還開始跟張廷玉開起了這樣的小玩笑。

張廷玉並不習慣薩拉務拉伯爵的玩笑話,他輕輕嘆口氣,“壞消息莫不是要跟楚逆去打仗?”

“不,這是好消息。”

薩瓦烏拉伯爵放聲大笑,然後意味深長道:“只有打仗,我們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對於俄羅斯帝國而言,自然就是東方的統治權,而對於你的大清而言,便是曾經的土地,當然不包括遠東。”

張廷玉已經不對恢復大清抱有任何期望了,即便是有俄人的幫助,他也不認爲能夠擊敗寧楚,只是眼下寄人籬下,自然也不好表示明確的反對,只是臉上擠出一絲乾癟的笑容。

薩瓦烏拉筆伯爵似乎並不在意張廷玉的想法,而是自顧自地繼續說道:“至於壞消息嘛,也不算那麼壞,寧楚比我們想象中擁有更多的勢力,根據準格爾汗國的老對手傳來的消息,他們這一仗似乎至少會有十萬人。”

說到這裡,薩瓦烏拉伯爵臉上浮現出一絲冷笑,“當然,也只不過是區區的十萬人。”

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
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