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

自從復漢軍在革新二年時徹底定下漢陽造燧發槍的標準之後,除了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騎兵制式燧發槍,以及單獨研製六連發手銃這些事情外,後續的所有工作就基本轉向了全面生產漢陽造燧發槍,以圖早日實現全軍換裝。

在經過了整整三年的大力生產以及換裝之後,目前復漢軍全軍六十餘萬現役軍隊,已經全面完成了換裝,所有的舊式燧發槍已經全部淘汰封存,只有在全面大戰時纔會被重新啓用,因此到了這一步的時候,復漢軍總裝備部便已經開始着手下一代步槍的研發工作。

實際上,早在革新二年的時候,寧渝當時指點雷駝子他們完善漢陽造燧發槍的時候,便已經提過線膛槍的問題,只是相對於當時寧楚已經玩得很熟練的滑膛槍而言,線膛槍對於各方面的工藝要求會更高。

在經過了一些試製後,雷駝子他們發現了很多問題,其中作爲線膛槍的關鍵,即膛線問題上出現了許多問題。

雖然刻畫膛線這一關不算難,可是由於材質的限制,導致線膛槍的膛線很容易被徹底磨損,特別是由於工藝誤差的緣故,使得膛線的刻畫不能全面標準化,也就會帶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即膛線的磨平速度不一。

要知道,在戰場上這將會成爲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爲當一部分線膛槍能夠發揮線膛的作用,一部分線膛槍被磨平了膛線,就會導致殺傷力嚴重下降,也會使得指揮官出現誤判的情況,導致戰局失利。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目前寧楚的滑膛槍工藝成熟,發生故障的機率較小,使用起來更加穩定,而線膛槍技術由於需要刻畫膛線,因此不能使用鋼材,只能用熟鐵來打造,這本身也會降低槍管的壽命。

因此,在徹底完善了漢陽造燧發槍以後,滑膛槍便一直是復漢軍的主流,線膛槍僅僅只是少量製造使用,一直到復漢軍的冶鐵方法在經過了長時間工藝改進後,才發現了一些新的曙光。

武器發展永遠跟冶金工藝的發展有決定關係,其中特別是槍管部分,其中的關鍵就在於過去寧楚使用豎爐冶鐵時,用到的燃料都是普通的煤炭,所得到的熟鐵韌性比較差,如果製成槍管之後,所刻畫的膛線很容易被磨平,無法正常使用。

一直等到恩斯特從西方帶回來的冶鐵專家,在同華夏冶鐵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之後,雙方互相學習並開始針對高爐工藝進行改進,在長時間的試驗下有效改善了高爐冶鐵工藝,特別是發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工序,即改焦炭爲燃料冶鐵。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時候,寧楚作爲一個穿越者雖然提供了高爐冶鐵方法,可是並不知道要改焦炭來冶鐵,以致於復漢軍長期以來在產量上得到突飛猛進,可是得到的鐵料質量並沒有特別大的改進。

當然,焦炭冶鐵辦法也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實際上也跟衆人在實驗中,發現高爐本身的反應發生在“一升一降”之間,即煤氣的上升和爐料的下降,這就要求料柱要有很好的透氣性,使原料能被還原充分,而煤炭本身比較脆,很容易被壓碎導致高爐透氣性變差。

在明白了這個原理之後,工匠們在構建料柱骨架的時候,焦炭堆由於密度最小,間隙大的特性,便進入了技術人員的視野中,而且焦炭本身比較堅固,壘在風口區以上就能始終保持塊狀,使料柱有很好的透氣性,保持爐況順行,從而提供了高爐冶煉所需全部熱量。

在經過了這麼一步改進之後,線膛槍所使用的熟鐵工藝算是徹底大成,其壽命得到大幅度提升,再加上蒸汽機技術得到實際應用,膛線刻畫技術也開始實現標準化,這些多方面的技術推進下,才使得前裝線膛槍能夠真正開始實現量產。

寧渝正是在得到了這個消息的情況下,才真正意識到目前寧楚在工藝上的進步有多大,而這也催生了總裝備部對下一款制式火槍的思考。

當然,僅僅只是工藝的進步,自然還沒辦法徹底解決新式火槍的痛點問題,而這些問題也需要寧渝給與總裝備部進一步的啓發。

革新五年十二月十八,在即將迎來新年之際,寧渝在樞密院總裝備部官員的陪同下,前往了設置在南京城外的辛酉二基地進行視察,除了巡視目前復漢軍的軍工發展水平以外,便是爲新款步槍的研發定下基調。

所謂的辛酉二基地,便是同先前的癸卯一樣,都是屬於具備最高保密機制的研發中心,而像這樣的基地一共有四十多個,因此便用天干地支的方式來進行命名,而這一次新式制式步槍的研發,便被放在了辛酉二基地。

在戒備森嚴的辛酉二基地門前,一行穿着白色大褂的研究員在一名頭髮花白的老者帶領下,恭恭敬敬地等候着,他們當中並非全都是黃皮黑髮的華夏人,還有一些是從西方前來的技術專家,但是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卻顯得十分和諧。

原因很簡單,在如今寧楚的高層專家當中,從來都不缺乏西人,特別是像今年成立的大楚最高科學研究院當中,以恩斯特以及紐科門爲首的八十餘名西人專家,已經正式成爲了終生學者,他們當中最低也是享受正四品文官待遇,而恩斯特、紐科門更是與雷駝子等十人,成爲了首席大學者,可直接享受正一品文官待遇。

因此,得到了高官厚祿甚至還有爵位的西人專家們,對於大楚是非常有歸屬感,因爲就算是在他們自己的本國,他們也不可能得到這麼大的尊崇和禮遇,也沒辦法真正一展所長——然而在南京,他們幾乎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等到寧渝的御輦抵達了門前的時候,已經有幾分老態龍鍾的雷駝子帶着人緩步走上前來,先是深深行作揖之禮,隨後才一同高聲道:“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

寧渝穿着一身厚重的大氅,在走下御輦後臉上便帶着幾分笑容,望着雷駝子等人,輕聲道:“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這話絕非虛言,可是朕以爲還有所不夠,可以再補充一句,即科技也是第一戰鬥力,今日朕來這裡,相信你們應該明白朕的來意。”

稍顯乾癟的雷駝子臉上掛着一絲笑容,他當然能夠明白,朝廷雖然有錢,可是沒有一分錢是多餘的,更不可能放任耗費甚大的科學院浪費資源,因此每次在立項申請費用後,他們也需要拿出能夠交差的東西來。

“回稟陛下,臣等既然邀請陛下前來視察,自然是有了打算。”

寧渝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隨後便在雷駝子等人的引領下,走進了略顯神秘的辛酉二基地。

衆人來到一間十分龐大的實驗室前,只見裡面有大量的研究人員正分成了各小組進行實驗,他們每組所做的事情也都不一樣,很顯然都是從不同方向進行攻關。

雷駝子連忙走上前來介紹道:“陛下,咱們現在的研發力量十分充足,光是辛酉二基地直接擁有的研發人員就已經超過了兩百多人,現在已經被分爲了六個項目組,來進行試製新的制式步槍。”

寧渝點了點頭,隨手拿起眼前的一杆樣槍,仔細端詳了一番,然後輕聲笑道:“前番在戰場的時候,許多將士對咱們的漢陽造燧發槍還是頗爲讚不絕口,因爲跟清軍的鳥銃比起來,咱們的槍實在是要強出許多。”

說到這裡,寧渝的神色微微一肅,低聲道:“可是從先前繳獲的厄魯特火槍、俄人火槍,還有瑞典人、英國人帶來的火槍來看,咱們的火槍並不比他們強出多少,在某些地方甚至還有些落後,因此抱着一杆槍過一輩子的想法,是絕對不行的。”

由於十八世紀初期的火槍主流還是滑膛槍,因此儘管復漢軍目前所使用的火槍依然首屈一指,可是與其他國家的滑膛槍並無真正的技術代差,而在這一次對準格爾和俄人的戰事中就能體現,在排槍射擊階段,他們對復漢軍也造成了大量的傷亡。

因此,在目前的大楚軍工體系當中,大家對於射程更遠以及精度更高的線膛槍,自然是非常感興趣的,畢竟線膛槍早就已經發明出來,之所以沒有得到大規模使用,完全是受到了各種技術上的限制,可是它依然是發展的主流。

雷駝子撫須感嘆道:“陛下,大楚新一代制式步槍自然不能繼續沿着滑膛槍的路子繼續走,這一次冶鐵技術得到進步,咱們的槍管材質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可是還有兩個關鍵問題,一個是彈丸,另一個是引火藥。”

原來在此之前,寧楚所採用的滑膛槍,雖然已經開始運用了定裝紙殼子彈的工藝,可是彈頭部分依然是傳統的融鉛圓彈頭,爲了方便從槍口裝填,子彈的直徑通常會略小於槍管直徑,用起來沒有什麼問題,

可是等到了新式的線膛槍出來,才發現這種圓彈頭由於直徑略小於槍管直徑,很難保持槍膛閉氣性,使得威力大打折扣,因此無奈之下又只能將子彈的口徑做到與槍口徑持平甚至略大,可這樣也起來,由於膛線的緣故不僅導致裝填不便,還會影響到線膛火槍的射速和效率。

因此,在這麼多的技術難題下,儘管早在十五世紀就已經誕生的線膛槍,但由於彈頭的問題卻一直困擾着所有人,並不能得到世人的認可,在使用線膛槍時也是用的笨辦法,即隨身攜帶一個木槌,在裝填時通過敲擊推彈杆進行裝填,結果往往導致更危險的槍膛破裂,也很難得到世人的滿意。

這個問題並不容易解決,倘若沒有寧渝這個從後世來的穿越者,只怕還會繼續拖延下去,但是所幸有寧渝,自然也就明白後世出現的解決辦法,其中主要的解決辦法便是使用後裝子彈,以此一勞永逸,可是它對於槍膛氣密性的要求又會比較高,在目前的技術能力下基本無法實現,因此暫時被寧渝給否決。

而另一個辦法則相對比較討巧,便是使用底部擴張彈,又被稱爲米尼彈。

實際上所謂的米尼彈,也不是一拍腦袋突發奇想的產物,它本身的原理是從南印度部落使用的吹箭箭矢啓發而來,該部落的吹箭尾部是用柔軟而有彈性的木髓做成的,本身具備擴張的特性,因此在使用吹箭時,便是通過木髓的擴大而頂住吹管的內層面,防止空氣跑掉,從而把箭發射出去。

米尼彈即圓錐形底部擴張彈的出現,便是模仿了這種設計,它不再採用過去的圓形設計,而是採用了錐形彈頭,其直徑略小於槍膛直徑,然後在彈頭底部挖出一個圓錐形的空洞,用一個木塞堵住洞底。

等到火槍發射的時候,從內而外產生的燃氣會壓迫木塞擠進空洞,迫使彈底膨脹,能夠實現緊貼膛線的目的,從而封閉住彈頭和槍膛之間的空隙,使燃氣無法外泄,還可以讓彈頭在膛線的壓迫下高速旋轉,一舉解決了上面的所有技術難題。

正因爲徹底解決了這些難題,也使得這種線膛槍的威力大到讓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它的有效射程至少達到了五百米左右,而寧楚目前的漢陽造燧發槍,由於是滑膛槍的緣故,本身有效射程只有一百米到一百二十米之間。

除了射程數倍增長之外,由於線膛槍內部刻有的螺紋線,導致子彈能夠實現旋轉飛行,從而具備滑膛子彈不具備的、在高速運動中的精確指向性和長久穩定性,其精準度也達到了難以想象的程度,甚至可以在戰場上完成遠距離的狙殺。

然而,在原本的歷史上,底部擴張彈被人發明的時間太晚,因此正好趕上了後裝槍時代,而作爲前裝槍最後的輝煌,米尼槍並沒有發揮出它真正的光彩,反而如同一顆流星一般,迅速消失在了前裝槍時代的黃昏裡。

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
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