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

“何人放他進來?且自領三十記軍棍!”寧渝沒有搭理還在將臺下跪着的李紱,轉而看向了周邊的將軍,在他看來,軍紀永遠是不能破壞的。

一直沒有作聲的高洪義跪了下來,吶吶道:“稟告大都督,此人聲稱是崔參議的故交好友,想要拜見大都督,有要事相商......如今看來,卻是此人哄騙了末將,末將自甘領罰!”

寧渝輕輕點點頭,又望向李紱,“軍中無戲言,你既然說是崔參議的故交好友,本督姑且便信你,至於你說要勸降南昌,可當真?”

李紱看着高洪義被拖下去杖責,臉上閃過一絲愧色,繼而又堅定道:“學生所言絕無虛言,可立下軍令狀!”

寧渝輕笑一聲,這文人心裡總是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比如什麼隻身入敵營勸降,以此博得青史留名,可實際上又有誰知道,多少所謂的使者,落得個被直接砍下頭顱掛在旗杆上的下場?

所謂的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從來都是一句不切實際的廢話。真正到了敵我雙方生死相搏之時,誰去跟你講究這些東西?不過此人好歹也是出於一片仁心,寧渝也就不打算苛責於他。

“先生切莫妄言,如今我復漢大軍與清廷乃生死大敵,如何能勸降?先生若是此去,便是送命之途,寧渝不忍見先生落得個刀斧加身的下場,先生且自去吧。”

可偏偏這李紱卻生得幾分傲骨,他站起身子大聲道:“大都督可有所不知,當今江西巡撫王老大人乃我鄉試座師,也曾結下過這麼一段淵源。”

“如今大都督兵臨城下,南昌孤城待守,可當今皇上早已將南昌當成棄子來牽制大都督,又何來的援兵?南昌於今時今日,不過是一處絕地罷了。”

“學生不忍見座師與城同死,亦不忍楚王和大都督的仁德守損。學生不過一介白衣,與天下已無牽掛,此番便入城勸降,若是能多活一個將士,多活一個小民百姓......”

“學生這一身皮囊,便隨他去吧。”

李紱長揖一禮,黑色的髮絲間透着些許的白髮,如今散成了一團,只是那一對眸子,卻是透露着渴求與解脫。

寧渝有些沉默,他轉過身子不再望向李紱,只是揹負在身後的雙手卻是捏了又捏。

“本督會給你半日時間,若是半日內未曾開城投降,便是大軍進攻之時。”

“如今武昌危亡之際,家父亦在生死邊緣,本督無法給你更多時間,若是不願,便就此離去。”

李紱得此承諾,便立刻騎上了適才的那匹瘦馬,向着南昌城而去,卻是頭也不回,倒是有一種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感覺。

李石虎有些不解,指着那遠方的李紱,“大都督,何必相信這酸儒的言辭?他一個人死了也就便死了,可這半日的功夫,卻是有些浪費了。”

寧渝如何不懂,在目前這緊要的關頭,別說半日,就算是一個時辰也需得抓緊,否則對於大局而言,便是致命的危害。

董策卻出言道:“我看那先生似乎對着南昌的情況也是頗爲熟悉,與那江西巡撫更是關係深厚,或許還真有可能勸降的可能......”

“看看吧。這半日停止開炮,大軍先做好準備,不要進攻。”

“是。”李石虎有幾分欲哭無淚,這好端端的一個立功機會,就這麼飛走了。

李紱很快便到了城下,大聲向城牆上叫喊着,說是使者前來。守城的校尉原本就被怕炮轟了一個時辰,正是暈頭轉向的時候,眼見得有使者前來,便忙不迭用吊籃墜下去,把李紱一個人給吊上了城牆。

等到李紱上了城牆,那校尉一看不過是個酸秀才,心裡便有幾分打鼓,莫不是楚逆糊弄人玩的?可是也不願就此放棄這一求活的機會,便詢問道:“你說你是使者,可有憑據?”

李紱在這些校尉面前卻是表現得十分淡定從容,他揮動着袖子,臉上盡是輕鬆寫意。

“去稟告巡撫王大人,就說學生李紱特來相見。”

校尉見這讀書人頗有底氣的模樣,倒確實不像是個騙子,便差人去巡撫衙門送了信,卻是約莫過了一會,便有巡撫衙門的兵丁,擡着一頂藍頂小轎過來。

“巡撫大人說了,還請李紱速速到巡撫衙門拜見,特遣人用一頂小轎來迎。”一名侍衛抱拳道。

李紱也不客氣,便坐着轎子一路緩行到了巡撫衙門大門口,整個人都顯得不急不躁,倒是有了一股名士風範。

穿過了大門,便是五進的一所大院子,上面掛着清正廉明的匾額,整個宅院都顯得頗爲肅穆,正是南昌巡撫衙門。若尋常人到此地,往往容易被這勢頭給震懾住,行爲舉止恐怕都會多加了幾分小心翼翼。

李紱絲毫不懼,邁步直接走進了正廳,卻是看到正堂爲首坐着一名身着從二品官服的老者,神情不怒自威,此人正是江西巡撫王企欽。而堂下還站着七八名大小官員,只是整個廳裡的氣氛略顯尷尬,似乎發生過什麼。

“學生李紱見過恩師。”李紱老老實實磕了幾個頭,先把這人情世故給敘了。

王企欽卻是沒有給出好臉色,任由李紱跪着,冷笑道:“既然已經從賊,又何來的師生名分,這聲恩師老夫可擔當不起。”

李紱也不以爲意,自顧自便站了起來,再看看座下其餘的大小官員的臉色,心裡大概也猜到了一些東西,笑道:“學生可還記得,康熙四十四年江西科考,學生得蒙恩師垂青,僥倖中得這江西鄉試解元,對於老師的恩情,學生不敢一日忘記。”

王企欽臉色微微好轉了幾分,嘆口氣道:“巨來,老夫當年做了這一任鄉試的科考官,也從中選取了幾個好苗子,可最爲看重的還是巨來你啊!”

“老夫曾以爲你能在這官場上大展宏圖,以實現心中偉業,卻不料世事多舛,你被今年年這一屆科考所累,丟了官身,老夫亦是心痛,也曾多方轉圜,將來或許還有重起之日。”

話說到這裡,王企欽臉色又變了幾分,頗爲痛心疾首的模樣,“可如今倒好,你不僅不曾悔過,還自願從賊,老夫今日也不得不下此狠手了。”

“來人,將此賊首級斬下,懸掛在城頭!”

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
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