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

改變世界格局,聽上去好像只是一句浮誇而不具備任何現實意義的大話,可是對於在座衆人而言,他們是完全有理由相信的,因爲以大楚的體量和這位皇帝至高無上的權柄,他的確可以做到這一點。

皮埃爾、阿爾弗雷和埃裡克鬆認真地望着寧渝,並沒有急着開口,而是靜靜地期待着下面的話語。

“華夏是一個擁有十分深厚歷史的古國,也擁有着自己的一套行事邏輯和規則,在對於朋友和敵人的關係處理上,往往也會變得更加尖銳而深刻。”

寧渝侃侃而談,“對於朋友,我們更希望的是合作瓜分利益,對於敵人,我們希望的是用盡一切力氣去打擊他們,將他們徹底踩在地上不得翻身。”

“那麼誰是朋友,誰又是敵人呢?”皮埃爾意味深長地說道,他一邊說着還不忘看了看另外兩人的反應。

“利益。唯獨利益之間的區分,纔是朋友和敵人存在的基礎。”

寧渝深深地望着皮埃爾,“如今的大楚帝國和大不列顛就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間,就看貴使要不要做大楚的朋友。”

“哦?你是說荷蘭?”很顯然,英國大使皮埃爾·古貝爾對於寧楚目前的一些做法還是有所瞭解的,當下並沒有特別奇怪。

寧渝並沒有迴應這句話,只是微微一笑。而外交部尚書宋恩銘隨後便站起身子,道:“陛下,諸位大使,請跟我來,咱們需要一個更安靜一點的地方了。”

此時的軟翠樓中的西人們,也開始紛紛扎堆聚成一團,儘管發出的聲音並不大,可是由於人比較多的緣故,也確實不太適合繼續暢談了。

衆人在宋恩銘的引導下,乘坐馬車回到了皇城中,走進了東苑的一間大廳裡面,只見裡面已經掛上了一幅巨大的寧楚地圖,只是上面的信息似乎並不是特別詳盡。

等到衆人落座之後,工商部尚書寧忠海走上前來,對寧渝進行行禮,隨後望向了皮埃爾等三人,道:“皮埃爾大使、阿爾弗雷大使、埃裡克鬆伯爵,眼下華夏與西方各國之間的貿易規模,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判斷,而如今存在的一些問題,你們應該都更加清楚。”

自從寧楚建國以來,開始強化工商貿易方面的問題,其中外貿是寧渝尤爲重視的一方面,還專門安排有司從事專門的海上貿易引導,其規模也是越發壯大,到了革新四年年底的時候,寧楚與西歐各國的外貿規模已經達到了上億銀元的規模。

就好比目前中西方之間最爲重要的瓷器貿易來說,就是一個天量的交易規模,牽扯進去的利益就連寧渝都無法忽視。

在整個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中,由於造船水平的提高和航海技術的發展,加上貨幣經濟和商業的擴張,歐洲各國就已經由大西洋向印度洋和太平洋擴張,其中瓷器貿易就是關鍵的一點,超過數以億計的華夏瓷器被運往西方,換回來源源不斷的白銀。

儘管華夏瓷器歷史悠久,在很早就已經被傳到了歐洲,可是當時基本上都是通過西亞和北非商人間接傳入,數量上十分稀少,往往被當成最珍貴的禮物送給國王和貴族,像尋常的百姓根本無法接觸到,因此在西方存在很大的市場需求。

在1573年6月時,兩艘西班牙的大帆船從馬尼拉港駛往墨西哥海岸的阿卡普爾科,船上載着綢緞712匹、棉布11300匹和瓷器22300件,總值30萬比索,折白銀7.5噸,其利潤則高達600%,從而掀開了“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的序幕。

而到了荷蘭稱雄南亞時期,瓷器貿易越發興盛,僅僅只是17世紀上半葉,就大約有超過三百萬件中國瓷器到達歐洲,而在整個十七世紀,荷蘭販運到歐洲的華夏瓷器達二千萬件,在歐洲佔據了巨量的貿易利潤,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實力也由此得到爆發性增長。

因此在荷蘭海上霸主確定的時期,華夏與歐洲的瓷器貿易主要是荷蘭人控制,哪怕是大不列顛和法蘭西這些國家,在同華夏進行貿易的時候,中間也需要經過荷蘭人的一道盤剝,因此也一直讓歐洲其他各國不滿。

如今隨着三次英荷戰爭的結束,儘管荷蘭贏得了後面兩次的勝利,可是荷蘭霸權海上霸權時代卻一去不返,特別是與法國之間曠日持久的陸戰,導致荷蘭不得不放慢在海軍上的發展,加強在陸軍上的建設,特別是爲了緩和同英國的關係,不得不在商業上做出讓步。

可問題是荷蘭百足之蟲,雖死不僵,特別是在東南亞等地區,一直都佔據着主要的引領地位,而剛剛取得霸權的英法兩國卻只是剛剛進入東南亞,還沒有進行大規模活動,力量也十分有限。

說白了,皮埃爾、阿爾弗雷眼下最關心的問題,跟荷蘭是完全分不開的,這也是他認爲雙方存在合作的基礎。

“皇帝陛下,中西方的貿易一直都是各國關注的焦點,可是自從有了荷蘭人這樣的小偷之後,他們無恥地盜走了原本屬於歐洲各國的利益。”

法國大使阿爾弗雷臉上微微漲紅,在過去剛剛結束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荷蘭人爲反法的奧格斯堡同盟提供了十四萬人的陸軍,也是出兵最多的一方,因此法國人對荷蘭人更加憤怒。

反倒是英國大使皮埃爾沒有那麼多的情緒,英國跟荷蘭之間的關係太過於複雜,就好比在奧格斯堡同盟中,英荷還爲了反對法國而成爲了盟友,因此臉上的表情也十分平淡。

寧渝輕聲道:“無論荷蘭在與不在,都不會影響到大楚與歐洲其他各國的貿易關係,但是與此同時,朕更希望各國能夠更加強化對楚貿易的關係,就好比朕爲了這一點,已經專門定製了相關的法案。”

“什麼法案?”衆人有些好奇。

站在一旁的工商部尚書寧忠海連忙走上前去,手中持着一根木棍站在大楚地圖前,輕聲道:“幾位大使,大楚同各國的貿易規模一直存在受限,原因除了外部環境的影響之外,其中還有一些內生因素,比如推行海外貿易的政策不夠持續,也不夠開放——”

“因此,爲了更好的促進貿易,我大楚決定在原來的上海、寧波、福州、廣州以外,再開放南京、武漢、長沙、鎮江、安慶、九江、煙臺以及天津等十餘個貿易城市,並且簡化外貿的相關程序,加快外貿步驟,另外針對各國官方的外貿可以進行集中籤約。”

衆人一聽頓時大吃一驚,過去寧楚雖然也在努力開放外貿,可是那畢竟是在沿海地帶的數個貿易港口,可是眼下卻不一樣了,它如今開放的區域已經深入到了武漢這種內陸中心地帶,而且連寧楚的首都南京也成爲了貿易中心。

皮埃爾心中更加吃驚,他可是相當明白武漢的地位,這座城市可是寧楚起家的地方,本身就存在太多的秘密,可是眼下寧楚卻選擇讓其成爲貿易城市,由此可見寧楚在推行外貿上的決心和力度。

瑞典大使埃裡克鬆更是暗暗下定決心,在過去的時候瑞典一直沒有堅定開展華夏貿易,其中存在很多的顧慮,那麼這次等他回到瑞典之後,一定要向國王說明開展華夏貿易的必要性,至少得像英法一樣,組成一個瑞典東印度公司。

阿爾弗雷臉上也帶着許多興奮,他向着寧渝行了一個莊重的禮節,隨後才道:“陛下的胸懷實在是無比的寬闊,法蘭西將會是大楚永遠的朋友。”

皮埃爾和埃裡克鬆也紛紛行禮,嘴裡自然說得也是這般的話。

寧渝臉上自然是笑容滿面,不過他心裡也明白,所謂的永遠的朋友就是純扯淡,將來等到英法大規模進入到東南亞經營的時候,矛盾自然也就產生了,當然這不影響現在成爲朋友。

“諸位,具體的貿易條約將由我大楚工商部尚書寧忠海與各位進行洽談,至於相關的細節部分,就由你們自行商量......”

........

在荷蘭的問題上,寧渝並沒有直接提出來,因爲在眼下的東南亞地區,英法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對荷蘭造成太大的威脅,而且他們也不會爲了大楚的利益而同荷蘭開戰。

因此在這種時候,大楚同英法之前的貿易條約下,其實還存在一個隱藏的協議,那就是寧楚將負責徹底清除荷蘭在東南亞的勢力,從而保障對英法的貿易,至於英法將從其他方面對寧楚展開支持,比如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相關情報。

不過在同瑞典的協商方面,寧渝則顯得更加重視一些,他派人將埃裡克鬆伯爵單獨請到了御書房當中,同內閣首輔崔萬採還有樞密院參謀部副部長宇治景,以及裝備部副部長許成樑等人,進行會談。

埃裡克鬆伯爵心中略微有些忐忑,在過去瑞典強勢時期,國力都不可能比得上如今的寧楚,而在眼下瑞典衰落的時期,則更加不可能相提並論。

“尊敬的皇帝陛下,瑞典國王讓我給您帶來了一封信件,希望能夠成爲兩國友誼的開始。”

埃裡克鬆伯爵一邊說着一邊將信件遞了過來,而寧渝接過信件後,臉上也帶着笑容,讓翻譯將文字翻譯完成後,簡單地看了一遍,裡面的內容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希望寧楚能夠成爲瑞典的盟友,將來一致對俄作戰。

寧渝微微沉吟了一番,道:“感謝貴國國王的好意,只是聯盟一事還需要多加考慮。”

埃裡克鬆伯爵心裡有些着急,低聲道:“皇帝陛下,當年的大北方戰爭結束後,瑞典遭受了可恥的失敗,可是這一場失敗是整個歐洲造成的,而俄國人只是一個卑鄙可恥的小偷,將我國的領土偷走——”

說道這裡,埃裡克鬆伯爵的語氣十分堅定,“瑞典需要復仇,更需要一個強大的盟友,而歐洲並不可靠,只有皇帝陛下,纔是俄國人真正的敵人。”

崔萬採開口道:“埃裡克鬆伯爵,寧渝與俄國人眼下並沒有交戰。”

“可是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了,不是嗎?”

寧渝啞然失笑,似乎在歐洲諸國人眼中,寧楚跟俄羅斯幾乎是不死不休的敵人,這一點與歐洲存在很大的區別——雖然眼下寧楚跟而俄國人還沒有開戰,可是這一天也的確快到了。

只是結盟這件事,對於目前的寧楚來說並不可接受,因爲有盟約的綁定,並不利於寧楚在歐洲的利益,而且眼下的瑞典也拿不出更加有力的籌碼。

寧渝搖了搖頭,道:“大楚不會選擇盟約,但是歡迎朋友,要知道,大楚對自己的朋友一向都是非常不錯的。”

眼見得寧渝的態度十分堅決,埃裡克鬆伯爵微微嘆了一口氣,“不瞞陛下,瑞典人需要復仇,在未來終將會有一天,瑞典跟俄國人的戰爭就會重新爆發,如果有陛下的幫助,這一天或許會來得更早一些。”

“哈哈哈哈,並不是幫助瑞典,而是兩國之間的互助互利。”

寧渝微笑道:“眼下大楚會大力發展外貿,不僅僅只是給歐洲賣去大量的瓷器和茶葉,我們也需要來自西方的技術和原材料,還有西方的市場。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國可以給瑞典更加優厚的貿易政策,比如兩國低關稅優惠......”

“那軍事方面的合作呢?”埃裡克鬆伯爵還是有些不甘心。

寧渝笑了笑,“在軍事方面的合作可以循序漸進,比如兩國可以互相派遣軍事觀察團,互相學習對方的經驗,其中特別是對俄作戰的相關資料,大楚更是急缺,如果貴國能夠給一部分資料進行學習,我國可付出一些報酬。”

埃裡克鬆伯爵點了點頭,他也略微放下心來,儘管沒有達成盟約,可是至少也瞭解到了寧楚與俄作戰的決心,等到將來楚俄戰爭爆發之後,到時候瑞典和寧楚自然可以形成事實上的軍事同盟。

想到這裡,埃裡克鬆伯爵也十分振奮,他輕聲道:“這些自然都可以,將來瑞典與大楚之間的合作,只會越來越多的.......”

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章 奴才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
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章 奴才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