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

鄖陽府,在清廷眼裡,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一直都是一個大大的麻煩和火藥桶。這個火藥桶也不是在清朝時纔出現的,而是從元朝時就已經出現了。

早在元朝至正年間,鄖陽一帶就已有流民聚此,如果只是如此也就罷了,可是這裡的地理形勢十分複雜,西起終南山東端,東南到桐柏山、大別山,東北到伏牛山,南到荊山,山巒連綿,川回林深,流民只要往山裡一躲,官府基本上就沒有好辦法了。

因此當時的官府是將這一代作爲封禁區的,不允許百姓遷入,到了明朝依然實行封禁政策,曾派遣衛國公鄧愈率兵到房縣清剿,“空其地,禁流民不得入”。

可是自明中期之後,由於土地兼併等原因,再加上連年的災害,導致大批的農民破產淪爲流民,而當時成批成批的農民背井離鄉,四處逃亡,其中湖廣荊襄地區就是非常大的流民聚集地,來自鄂、豫、陝三省的流民匯聚於此,總人數高達一百五十多萬人。

這些沒有了土地的流民,爲了活下去發起了兩次荊襄流民起義,第一次發動起義的劉通自稱“漢王”,義軍人數高達數十萬人,聲勢之大幾乎前所未有,後來被明軍給鎮壓了下去,而後第二次又有流民發動了起義,這一次的規模比前一次更大,流民響應者達百萬,天下都爲之震動。

而這一次被鎮壓之後,明廷終於開始尋找其他的方式來解決流民問題,於成化十二年設置了勳陽府,並允許流民在山區附籍爲民,開墾荒地,永爲己業。可是這樣問題就徹底解決了嗎?依然並沒有,明清之際的勳陽府,依然處於不太穩定的狀態。

目前復漢軍拿下了勳陽府,同樣需要面對這樣一個複雜的問題。而這一次寧渝便是前往勳陽府,一方面是爲了招募驍勇善戰的勳陽兵,另外一方面便是爲勳陽府找出一條出路,因此在大婚之後不久,便急匆匆開始了出巡。

從武昌到勳陽府的路途十分遙遠,再加上這一路上道路不靖,因此寧渝加上警衛營的人馬,前前後後走了數日,沿途的初春風景雖然也十分養人,可是寧渝內心的焦慮卻又多了幾分,原因很簡單,自從過了襄陽府以後,這一路上的景象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窮。

不同於原來雲夢縣那般的窮,勳陽府的窮更是多了幾分無可奈何,本身地勢處於羣山之間,耕地數量自然有限,很多人家都是直接從山上開闢田地,產量極爲微薄。

到了勳陽府內,寧渝才發現邊境處有一行官吏正等候與此,其中爲首之人,正是復漢軍前不久正式任命的勳陽知府。

勳陽知府穿着打扮並沒有多麼奢華,只是一身簡單的粗布衣衫,漿洗得乾乾淨淨,頭髮剃得乾乾淨淨,留着一層蹙青的頭皮,臉上的皺紋疊着皺紋,第一眼看上去倒多了幾分苦相,他快步走了過來,對着寧渝深深行了一禮。

“下官勳陽知府郭崇見過少將軍!”

聽到郭崇這個名字,寧渝這才從記憶當中快速搜索到了這個人,當下有些驚訝,因爲根據復漢軍的資料中所述,郭崇原本就是勳陽府的豪族子弟,可這豪族子弟如今看上去倒更像一個在田間勞作的老農。在復漢軍進軍勳陽府之前時,郭崇便率衆起義,投了復漢軍,於是便被任命爲勳陽知府,以便於穩定局勢。

寧渝不由得在心裡多了幾分揣度,此人莫不是在我面前裝腔作勢?

看到上官神色有異,郭崇苦笑着搖了搖頭,嘆口氣道:“下官這番打扮絕非是對少將軍不敬,實在是因爲下官從小便習慣瞭如此打扮,如今也不曾顧忌到官威官體,實在是因爲勳陽太窮了些。”

此話一出,寧渝反而多了幾分好感,能夠認識到自己治下目前的現狀,便依然是很不錯的守牧官,這全天下更多的,是那些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官。

“在元朝時,勳陽窮困,到了明清還是窮困,如今在我復漢軍手上,一定要改變這種局面。”寧渝堅定道,這件事很困難,可是必須要去做,只有解決好了勳陽的大麻煩,才能轉化成伐清的助力。

郭崇輕輕點點頭,“下官是勳陽人,對這種局面更是痛徹骨髓,只是大人這一路走來,想必也曾見過,我勳陽既無田地礦產,又無商旅溝通,除了悍勇無匹的漢子,便再也沒有其他了。”

這話說得倒是不假,勳陽人向來能戰善戰,哪怕是在清朝時,也曾有民衆反清作亂,郝搖旗就曾據此地力抗清軍,等到再過上幾十年,川楚白蓮教起義的初端,同樣源自於勳陽,形成一場席捲川楚等地的大亂。

想到這裡,寧渝也就開門見山:“如今我軍正處於關鍵發展階段,同樣需要大量的青壯入伍爲兵,每個月五兩白銀津貼,立功後會授田,戰死後亦會授田。”

“可當真?要多少人?”郭崇自然喜不自勝,若是能夠將勳陽的青壯盡數派出去當兵,那不僅能夠養活勳陽的無數百姓,還能減少許多不安定的因素,自然是大力支持了。

寧渝輕輕點頭,“此事自然不假,不過在徵兵之前,我想先去勳陽下面的各縣走訪一遍,看看那裡的實情。”

想要將勳陽府發展穩定起來,只有親自下去看看,寧渝心裡纔會有底,徵兵一事此時反而沒有那麼重要了,先往後放放吧。

郭崇反而有幾分猶疑,似乎有些話想要說,可一直在嘴邊卻說不出來。

寧渝沒有興趣跟他猜什麼謎語,當下也很直白道:“若是有什麼困難,你可以現在提出來,我這次來勳陽,就是爲了解決問題。”

郭崇已經不知道自己今天已經嘆了多少次氣了,咬牙道:“如今我勳陽全府畢竟剛剛首府,鄖縣和鄖西雖然已經初步恢復,可其他地方仍然處於混亂狀態,若是有人冒犯少將軍虎威,下官擔待不起。”

寧渝卻是深深打量了郭崇一眼,道:“我這次帶了一個警衛營,尋常清軍都難以損我半分,更何況四處的流民匪徒?至於招待一事亦無需郭府尊擔憂,此次出巡我軍已備好了乾糧,不會取地方一分一毫。”

這最後一句話卻讓郭崇老臉一紅,他是那種真正爲民考慮的能吏,因此生怕寧渝這一行人去大索地方,如今得了寧渝的承諾,倒覺得自家不開眼,不免有些羞愧。

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
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