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

寧渝聽完寧羅遠解釋後,卻是笑了,笑得有些意味深長。

江南沈家在別的方面不好說,在領會皇帝心思上卻堪稱獨到,因爲沈家爲了自保,做下的這幾件事情都正符合寧渝的想法,也是寧渝一直希望士紳們去做的事情。

首先沈家將自己手裡的田地賣出,就說明他們充分明白了寧渝的意思,也是這一次危機的根源——寧渝根本不希望這些大族將田地死死攥在手裡,若只是擁有個幾十上百畝根本沒事,就算是有個幾百畝,也不是特別大的問題,可如果手裡有幾千畝甚至是幾萬畝地的時候,可就別怪皇帝翻臉了。

要知道,自從寧渝在登基以來,想要獎賞勳爵或者是宗室,從來不授地,通常授出的爵位,本身都是空頭爵位,其貴重與否只看年金多寡而已,跟土地是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因此甚至有人覺得寧楚的爵位不如明清的爵位值錢。

不僅如此,即便是皇室本身,寧渝也無意多掌田地,而是將所有的資金都放在了皇室財團上,每年皇室的花銷,也都是從皇室的財團身上出,而皇室實際擁有的土地大概也就一千來畝,也是用來作爲相關的產業園使用。

寧楚不是沒有土地的,僅僅沒收的旗田還有滿清的官田,就已經有幾千萬畝了,再加上長期以往堅持的拓荒政策,目前寧楚掌握的耕地足足多達五億三千萬畝。

而這些田地,一大部分是由寧楚的士紳地主掌握在手裡,還有一部分是由富農和普通農民掌握在手裡,剩餘的一部分則是作爲寧楚的官田,主要是作爲軍功田,授予給入伍的士兵,以及立下戰功的士兵們,還有一小部分是租給了破產的流民耕種。

因此,當勳臣派和皇室本身都不掌握土地的情況下,寧渝針對士紳地主出手是必然的,只是看時間的早晚而已,而如今士紳地主竟然主動來捋虎鬚,寧渝自然也就不會客氣了。

如今的沈家爲了保全自己,直接將自己持有的耕地平價發賣,便是表達了一個意思——不想跟朝廷對着幹,另外他們還派人聯繫商會,要求將賣地的資金投入到工商之中,也就代表了另一個意思——緊跟着朝廷的腳步走。

光是這兩點,寧渝對沈家的觀感就好不少,再加上沈家給春苗基金捐獻銀元,這就讓寧渝對沈家更有好感——因爲春苗基金是皇后目前所主持的一件德政工程。

所謂的春苗基金,便是指針對孤兒的救助基金活動,不過跟寧渝當年救助那二百孩童的目的不一樣,春苗基金所救助的孩童不限性別,不限年齡,只要在十四歲以下的孤兒,都可以享受到春苗基金提供的幫助。

通過春苗基金,孤兒們可以進入到雛鷹營的附屬機構當中,接受相關的教育,不過這種教育與雛鷹營的軍事化訓練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而這些孤兒們將有機會在十四歲後,通過考試來判定是否具備進入雛鷹營的資格。

無論如何,春苗基金從運作開始,便已經在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兩年來救助的孤兒已經多達了一萬餘人,在寧楚的高層當中名聲彰顯,已經有不少人向春苗基金捐過款,而這一次沈家捐助的十萬銀元,也算一筆很大的金額。

“沈家做事還是比較得力的.......”

寧渝低聲笑了笑,“眼下的士紳們,實在是太不懂朕的想法了,若是有沈家在前面當個榜樣,似乎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聽到了這句話,寧羅遠微微點了點頭,他明白沈家是不能繼續動了,便做了一個順水人情,笑道:“陛下,在之前那沈家的家主給臣也送了一點小禮物,他希望能夠得到陛下的恩准,讓沈家長子沈惟俊入南京國立大學讀,臣不敢有所隱瞞。”

“他這是故意送給朕看的,要不然怎麼也不會給你這個六角樓看門人送的,一件小事罷了,你去辦就行了。”

寧渝叮囑了一句,隨後輕聲道:“眼下真正的要事還是明日的士子集會......登聞鼓朕會讓他們敲,可至於是什麼結果,現在還是說不準,可是唯獨有一件事情要做好,那就是在士子集會之時,把那些藏在後面的老鼠,都要給朕揪出來!”

“如今有了名單,不過是按圖索驥罷了,臣已經做好了準備。”

“恩,下去吧。”

“是,陛下!”

等到寧羅遠退出之後,寧渝才輕輕嘆了一口氣,與士紳集團的反覆糾葛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如今終於能夠得到一個算總賬的機會......可是寧渝心裡也清楚,即便再怎麼打擊士紳集團,將來他們依然會頑強地繼續生存下去。

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士紳一家獨大,寧渝明白這一點並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無論是扶持勳貴還是扶持閹宦,都沒辦法與士紳實現真正的抗衡,眼下扶持的資本力量還比較薄弱,也很難實現正面交鋒,只能讓寧渝親自來佈局了。

就好比寧楚眼下的這個所謂朝廷,雖然看上去還不錯,比清廷廉潔一些,高效一些,忠心一些,單純一些,可是利益是不會變的,立場也是不會變的,他們只在乎自己的身家富貴,只在乎生前的榮耀能不能繼續傳承下去罷了。

對於寧渝而言,他能做的並不是將這個朝廷直接踹散架,而拉一派打一派,扶持新生力量,直到資本的力量開始大於士紳,或者實現持平,到時候問題雖然不會變簡單,可是寧渝只需要居中調節就可以了,並不像現在這般費勁。

“等到這件事結束後,朕好歹也能稍微過幾年省心的日子了......”

寧渝喃喃道,手裡拿着硃筆,在寧羅遠剛剛呈遞的摺子上,狠狠畫了一個叉,紅色的筆跡看上去血淋淋的,卻是顯得殺氣十足。

.......

革新三年,五月初八,天色纔剛剛亮起一點微光的時候,在南京城內主幹道,也就是在朱雀大街左近開店的店家們,一個個已經收拾妥了一切,拆下了門板要開始準備迎客做生意,卻不料剛剛開門的時候,就被嚇了一跳。

因爲在他們眼前可以看到,此時的朱雀大街上已經站着了許多人,約莫足足有數千人之多,他們一個個穿着長衫,手裡或是拿着摺扇,或是舉着孔聖人的畫像,簇擁在了一起,神情嚴肅而憤懣,朝着午門的方向前進。

好傢伙!這是唱得哪一齣?

店家們很快就意識到了不對勁,看着士子們的方向,前面可就是紫禁城的午門,那邊上是有登聞鼓的,這麼多人難不成是去敲登聞鼓的不成?

在南京城裡,敲登聞鼓本身就是一件稀罕事,因爲隨着如今的大理寺制度得到革新以來,基本上沒有所謂的冤情,需要去驚動天子,從初審到複審,再到最高大理寺,中間會有好幾道過程,可以更加全面的覆蓋。

然而,這一次不一樣了,這些士子們沒有去找大理寺,而是直接準備敲擊登聞鼓了!

沈洛川和許翟二人就混在了士子當中,除此之外還有徐姓士子,他們三人臉上帶着幾分興奮之色,因爲當這麼士子都出現在朱雀大街上,他們的訴求也就越發輕易被皇帝所接受了。

一想到一切都可以迴歸到原來的樣子,沈洛川心裡便有些振奮,他望着天邊初生的太陽,不由得感慨道:“許兄,徐兄,今日便是我等飛黃騰達之時.......等事罷之後,或許也能謀得一官半職做做。”

“沈兄,今日我等都聽你了,咱們走吧!”

“沈兄,小弟以你爲馬首是瞻,只爲澄清玉宇,一掃陰霾!”

在二人的吹捧之下,沈洛川心裡也是有些隱隱得意,他年少便有文名,只是這文名還沒等到轉化成實際的名望和財富時,復漢軍就已經打了過來,以致於沈洛川一直都沒有參加科考,特別是寧楚在建國之前舉辦的第一次科考,也是因爲沈洛川心裡畏懼的緣故,沒有前去參加,生怕將來會連累到他身上。

可是沈洛川也沒想到,由於他前面畏懼的緣故,沒能及時參加科考,以致於等到革新二年想參加的時候,卻因爲報名人數太過,被直接刷了下去。再到革新三年,科舉改制,沈洛川一個從來沒學過新學的人,卻是再也考不上了。

一想到考不上了,沈洛川心裡便有些着急,他這才憤然地拉上了同窗好友許翟,一同來到南京,就是爲了討個說法。

如今見到這麼多人跟他一樣,沈洛川心裡的失落感便淡了些,可是卻又升騰起了一絲幻想,倘若朝廷下旨恢復到從前的時候,他指定能考上一個進士的,到時候入翰林院,然後就可以輕輕鬆鬆當大官,何必像今天這樣爲了一個秀才苦苦掙扎?

就在士子們開始朝着午門的方向前進時,混在隊伍後面的還有三個人,便是沈惟俊、周維清、王用其等人,他們也是一早就過來了,只是有意不往前面擠,一直都在保持着低調的姿態。

周維清望着前面擁擠的士子人潮,臉上露出一絲冷笑,“等他們鬧,鬧夠了咱們也就能解脫了.......”

王用其小心地望了望周圍,臉上帶着幾分擔憂之色,“要是軍隊來了可怎麼辦?咱們眼下這個位置是不是有些太近了......要麼咱們別跟他們混一塊吧。”

周維清冷哼了一聲,“你個王用其,平時就知道你膽子小,可也不知道小到這個地步......真有軍隊出來,事情也就鬧大了,事情越大咱們反而越安全!”

沈惟俊臉上帶着淡淡的笑容,“二位兄臺不必爭執了,無論會不會出動軍隊,跟咱們的關係都不大......今天帶二位過來其實只爲了一件事,那就是控制好態勢的發展......”

“沒錯,咱們聯繫的士子們都在這裡頭呢,他們現在拿了錢,敢不辦事?”

周維清臉上帶着得意洋洋的神色,他自從將這個計劃稟告了父親之後,還受到了誇獎,與此同時也得到了這些大族們的看重,因爲這的確是一個可以將士紳們摘出來的好辦法,畢竟法不責衆嘛........

一旁的沈惟俊只是微微一笑,卻是不再說話,三人便靜靜地望着士子們結成了一隻龐大的隊伍,開始朝着午門的方向前進。

然而,當士子們還沒抵達午門的時候,卻受到了另一撥人的阻攔,他們便是那些通過了科舉試的新學士子,也可以說是預備官員。

這些人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商賈之子,再加上一些原先的失意士子,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選擇學習新學,卻沒想到一下子就考上了秀才,而且馬上就要授官了,這讓他們喜出望外的同時,也分外重視自己這來之不易的一切。

上千名新學士子早就知道了這些腐儒的打算,他們也不甘示弱,擋在了那羣舊學士子的身前,不讓他們通過午門去敲登聞鼓。

在新學士子當中,當初與朱毓彥結伴的好友秦禮、薛言,二人此時也在這人羣裡面,正在跟舊學士子進行對峙。

二人當初在知道好友朱毓彥要考陸軍軍校的時候,還有些隱隱失落,只道今後便難得一見,而後二人在領取了新學的課本之後,回去也是好好鑽研了一通,發誓要考個秀才回來。

當然,像薛言這般有名師教導的,自然是輕輕鬆鬆就通過了新學科舉試,而秦禮雖然無名師教導,可是自己也還算聰穎,加上新學考試內容粗淺,因此也成功通過了考試。

雙方在午門前僵持着,誰也不肯相讓,一時間也是越說越氣,卻有人開始動起手來,儘管這些士子們平日裡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之輩,可是在前途面前也是不肯相讓,一個個揮舞着王八拳便打成了有一塊。

“恁孃的,你來啊!”

“娘希匹,你過來啊!”

儘管大家手裡都沒有拿兵器,再加上打起來也不成體系,可是遭不住有人下黑手,僅僅只是過了片刻,便有士子已經頭破血流倒在了地上,只是說起來也怪,平日裡無處不在的巡邏警察還有城衛,此時卻半個人影都沒有看到,一直放任着他們廝打。

因此一時間,喊打喊殺聲,怒吼廝叫聲,卻是響成了一片,雙方就這不分彼此地打着,讓人看着都覺得眼暈。

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十二章 問責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
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十二章 問責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