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

高俅把大理國書和自己的奏摺送到京城的時候,恰逢曾韓兩人開度鬥得不可開交。和以前偏曾抑韓不同的是,趙佶這一次完完全全置身事外,臺諫官彈劾任一邊臣子的摺子他都是留中不發,最最重要的給事中彷彿也得到了他的暗示,封駁之權一次都沒有用過。

“大理這一次確實是大手筆!”趙佶看到高俅提到那三尊玉雕時,卻只是哂然一笑,“人說大理篤信佛教,信奉道教的很少,只從這一點上便能看出來。”他輕輕地敲擊着御案,見身邊的曲風並不答話,不由滿意地微微點了點頭。“曲風,你去傳嚴均到福寧殿來!”

曲風答應了一聲便匆匆往殿外走去,這已經是這些天來的慣例了。曾韓固然是鬧得不可開交,可是朝政卻並未受到多大影響。尚書左右丞趙挺之和阮大猷對此不置一詞,而朝中那些需要管理實務的官員也都置身事外,這就便宜瞭如今官職不高卻已經進入了中樞的嚴均。要知道,樞密院的幾個長官都已經老邁,真正發揮作用的全都是下頭一批年輕的副承旨,最早得到趙佶青睞的嚴均自然是最出色的一個。

“嚴卿家,你認爲冊封大理可行嗎?”

嚴均偷偷瞟了一眼座上的君王,對於趙佶的心理,他早就大概摸清楚了——趙佶在某些方面比神宗皇帝更激進,但在有些方面卻謹慎得很。他如今官職尚低,但權卻重,光是這份聖眷,滿朝上下就只有高俅一個能夠匹敵。即便如此。他卻一向立身於中,根本不去摻和朝廷的黨爭。

“聖上,當初太祖以大渡河爲界,使得大理欲寇不能,欲臣不得,因此達到了御戎於國門之外。”見趙佶微微點頭,他連忙又詞鋒一轉道,“但是,如今和當年太祖立國時的情況又有所不同!大理和當年的南詔不同,於我朝地威脅遠遠比不上遼國和西夏。甚至連吐蕃人也及不上,我朝之所以屢屢將大理拒之於門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爲西南羈縻的那些蠻夷部族州縣。如今大理謀求朝廷冊封,一來是因爲我朝富庶,二來想必也是因爲想要得大國爲援。”

“你說的有理。”趙佶若有所思地望了一眼案上的奏摺,隨即問道,“那麼,你是認爲朝廷可以派遣使節前去大理進行冊封?”

“恕臣直言。如今大理雖有稱臣之意,但朝廷要冊封卻爲時過早!”儘管知道自己此時說這種話很有些得罪高俅,但以他在樞密院多年和早年研究山川地理的經驗,他還是道出了自己的看法。“臣以爲聖上首先應該接受大理的正式入貢。然後可以接受他們的貿易請求。至於冊封,則應該再拖後一段時間,要知道,朝中大臣對於西南之地的重視遠遠及不上北邊和西北,要他們接受冊封大理這件事恐怕着實不易。”

“唔,說到互市朕倒想起了一件事。早年高麗朝貢時,也曾經派人來我大宋採買書籍,那個時候蘇子瞻便上書反對。如今若是大理也來買書……”說到這裡,趙佶也覺得有幾分猶豫。買書在民間看來固然是小事,但是在那些朝中大臣眼中,卻不免有一種天朝文化外流的憂慮,所以他也不得不小心謹慎。

“聖上,在這一點上,臣和高學士的看法相同,只要大理接受了我國文化。那麼,在潛移默化之間,他們就會漸漸被我大宋同化,這比出兵更爲合算。但是,這隻限於儒學經籍和一些醫術,有關重要技術的典籍則不能有一點外傳,以免被人反制。”嚴均說着說着突然笑道,“我倒想起前時和高學士提起的一件事,由於各國諜探都是無孔不入。我國每每在軍械上有所突破便很難確保機密,戰場上更是不時爲他人所制,這一點着實值得憂慮。”

趙佶頻頻點頭,到了最後也禁不住長嘆了一聲。他自然收到過軍器監上呈的諸多兵器樣品,深深爲其威力所震,這些東西的機密能保一時卻難保一世,着實令人懊惱。

“也罷,朕會盡早按照你的意思回覆伯章,他應該會明白的。”他突然想到了賦予高俅的權柄,嘴角登時浮現出了一絲微笑。已經有臺諫官向他上奏巴蜀不穩,他卻絲毫不爲所動,算算時間,高俅後續地奏摺也應該到了。

兩日後的朝議上,高俅的最新奏摺立時引起了莫大的爭議。西南向來是朝廷的一塊心病,巴蜀的富庶和西南蠻夷的頻頻起事一向令歷任君王頭痛萬分,可是,歸化後獲賜國姓,甚至又在進士科中奪取了榜眼,後官任國子博士的趙諗居然會謀反,這依舊令朝野上下一片譁然。有人甚至把矛頭直指高俅治蜀無方,要求朝廷加罪,這又引起了新一輪的交鋒。

“全都給朕好好看看!”

大朝議上趙佶也許還能保持平靜,但在福寧殿的小議上,他卻再也忍不住了,信手將高俅的另一份摺子扔在了地上。

“好嘛,豪族和官府中人勾結,賤買官地,而後又在貨賣商品給蠻夷的時候私扣其值,造成西南蠻夷地屢屢動亂!要不是高卿家如實直奏,朕還不知道西南居然是這麼一番景象!”趙佶冷冷地望着底下的幾名官員,竭力剋制着心頭的那一縷邪火,“有人還向朕提什麼換人,要不是高卿家這一次幾乎憑一己之利安撫了大部分蠻夷,恐怕就不是這麼一點點亂子了!出了事情倒知道找人背黑鍋,如今真是越來越會算計了!”

韓忠彥和曾布對視一眼,同時低下了頭。在御駕面前打嘴仗,這種愚蠢的事情他們當然不會幹,他們自忖在此事上並未動過手腳,因此心裡並不慌張。阮大猷和趙挺之兩人也交換了一個眼色,卻同樣沒人先出頭。終於,殿中一片沉默的氣氛還是被曾布的一聲輕咳打破了。

“聖上,辜負聖恩的人自然應當嚴懲,渝州趙氏一族受皇恩深重卻試圖謀逆,無疑是罪不可赦,應當誅之以儆效尤!至於橫行巴蜀肆無忌憚的馬幫則形同賊寇,自然也不能姑息。高伯章上任不到半年便將一場大禍消弭於無形,卻遭奸人攻擊,實屬有人嫉妒所致,以臣之見,罪皆在前任知府錢敬一身,和高伯章並無干係,恰恰相反,此功不賞則朝廷無以對天下人交代!”曾布不言則已,一旦開口自然是死死站在了高俅這一邊。此時,他得意地捋着自己的鬍鬚,臉上盡是笑意。

“曾相所言極是!”

幾乎是同一時刻,趙挺之和阮大猷齊齊躬身回答道。

這一下,三人頓時將韓忠彥推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雖然無心公然和高俅作對,但是,要他承認高俅有功,他卻絕對不甘心。權衡利弊,他只得勉強開言道:“不管如何,西南地廣人多情況紛亂,不是能臣絕對無法勝任。高伯章此次確實有功,但臣始終認爲,他首次外放就管理這麼大一塊地方太勉強了,不如另委能臣。”

趙佶斜睨了韓忠彥一眼,卻並未把這句進言放在心上。“既然諸卿如此說,朕便即日命人嘉獎高卿家。趙氏兄弟押解開封,朕倒要看看,享受着皇恩卻不知感激的人究竟會怎麼說。至於渝州……渝者,變化,謀化之兆,字義不祥。朕恭行天罰,欲改渝州爲恭州,不知諸卿認爲如何?”

這個建議被毫無疑義地通過,畢竟,有人謀反並不是什麼好兆頭,改個州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與此相比,各人心裡的算盤卻已經打得啪啪直響。

韓忠彥回到府邸的第一件事便是直衝書房,對於他來說,沒有什麼比被人熟視無睹更惱火的了。眼見已經難以遏制曾布的勢頭,他不得不向手段更強的人求助,因此韓府來往大名府的快馬始終沒有間斷過,可即使有蔡京明裡暗裡的出謀劃策,他卻仍然落在了完完全全的下風,歸根結底便是因爲他確實失去了趙佶的信任。

“只有這麼做了!”

在和幾個幕僚稍作商量之後,他親自攤開了一張信箋,略一思索便奮筆疾書了起來。不得不說,對於蔡京的爲人秉性,他很有幾分忌憚,但是,對於對方的政治才華和治理國家的方略,他也同樣是瞭若指掌。這是他生平以來最大的賭注,若是贏了,他仍舊能夠立於朝堂之上,替大宋謀萬世之業;若是輸了,他便很可能落職貶謫,沒有半點回旋的餘地。

在此之前,趙佶剛剛追尊聖瑞皇太妃朱氏爲皇太后,上諡曰欽成。自蔡王府獄之後,朱太妃便始終鬱鬱寡歡臥病在牀,儘管有御醫精心調理,但畢竟心病難醫,終究還是撒手人寰。朱太妃去後,蔡王趙似更是變本加厲地放縱無度,趙佶也不去管他。

崇寧元年三月甲戌,在韓忠彥的暗中推動下,端明殿學士,知大名府蔡京重回京城,趙佶用其爲翰林學士承旨,兼修國史。政事堂的韓曾之爭,已經漸漸蛻變爲了曾蔡之爭,在這個時候,還沒有人能夠預言孰勝孰敗。)

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16章 各顯神通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2章 烏蒙王不請自到第7章 誰家鋒芒蓋全場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20章 步步緊逼欲爲營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26章 千金女得償心願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23章 兩後臨朝天下震第12章 天下熙熙爲利來第6章 駕幸王府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21章 動色心圖謀不軌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11章 天子謀國有遠慮第18章 舊話重提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38章 各奔前程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3章 聞風聲二妃籌劃第37章 三言兩語收名臣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40章 塵埃落定第23章 夫妻夜話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29章 面聖駕王厚安心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21章 夜市遇險第3章 爲婚事兩府生波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29章 君臣促膝談前情第8章 遊西湖各得其所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9章 爭分奪秒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25章 動身回國第3章 路遇貴人第13章 本是金枝玉葉女第11章 奇妙遇合第2章 大遼密諜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5章 蔡元長笑看佳婿第22章 防微杜漸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7章 兩纏綿驚得喜訊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7章 天子私訪講武堂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第9章 人面獸心第27章 殺伐決斷第28章 高嚴對酌謀靖國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39章 春花秋月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22章 權利弊衆家俯首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4章 除夕夜合家團圓第2章 大遼密諜第21章 延帥之爭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
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16章 各顯神通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2章 烏蒙王不請自到第7章 誰家鋒芒蓋全場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20章 步步緊逼欲爲營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26章 千金女得償心願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23章 兩後臨朝天下震第12章 天下熙熙爲利來第6章 駕幸王府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21章 動色心圖謀不軌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11章 天子謀國有遠慮第18章 舊話重提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38章 各奔前程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3章 聞風聲二妃籌劃第37章 三言兩語收名臣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40章 塵埃落定第23章 夫妻夜話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29章 面聖駕王厚安心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21章 夜市遇險第3章 爲婚事兩府生波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29章 君臣促膝談前情第8章 遊西湖各得其所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9章 爭分奪秒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25章 動身回國第3章 路遇貴人第13章 本是金枝玉葉女第11章 奇妙遇合第2章 大遼密諜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5章 蔡元長笑看佳婿第22章 防微杜漸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7章 兩纏綿驚得喜訊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7章 天子私訪講武堂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第9章 人面獸心第27章 殺伐決斷第28章 高嚴對酌謀靖國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39章 春花秋月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22章 權利弊衆家俯首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4章 除夕夜合家團圓第2章 大遼密諜第21章 延帥之爭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