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笑談中風捲殘雲

說起此番外出的見聞,趙鼎便收了笑臉,臉上露出了深深的凝重之色。

“人說江南富庶之地,我也一向如此以爲,如若不是此次以遊學士子的名義住進尋常民宅,我還不知道百姓的生活如此清苦。就拿我在臨平鎮落腳的一戶人家而言,這戶人有三畝的薄田,當家人還在鎮上擺了鋪子賣點心,原本我還以爲那是小康之家,誰知道當我拿出五十文錢酬謝的時候,他們還是千恩萬謝。我後來才知道,他們家人口多,每年完稅都要靠平常積攢,所以半點不敢浪費,而他們家的老二儘管頗有點天分,但還是早早退出了鎮上的公學。不過,這些都是應有之義,我並不是爲這些而吃驚。”

說到這裡,趙鼎略頓了一頓,突然咬牙切齒地道:“真正讓我吃驚的是,據他們所言,鎮上的最大富戶,竟是靠收了銅錢之後熔鑄銅器而起家的!”

此話一出,高俅不由臉色微變,見李綱依然是原先的模樣,他不由暗歎了一聲。此中情弊,李綱生在江南長在江南又怎會不知,臨平鎮一地就已經如此,放眼整個江南,這些情況還會少麼?

“我早就知道,朝廷年年鑄錢數千萬,市面上的銅錢卻依舊不夠,這都是因爲有黑心的商人私下收了去鑄造銅器,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這其中還有朝廷官員的乾股!臨平鎮長安鎮都屬於鹽官縣,據他們所說,僅僅是鹽官一個縣,每年流入臨平鎮賈家的銅錢就有數百萬文之多,而這些人倒手出去便是兩三倍的利……”

“元鎮你先不要說了!”高俅擺擺手示意趙鼎暫時止住,這才閉上了眼睛。後世的鐵證已經擺在那裡,貪官是殺不完的,以朱元璋開國時那樣的嚴刑峻法,尚且不能肅貪。更何況是從不殺士大夫的大宋?和後世任何一個時代比起來,大宋的士大夫的待遇都是最好地,說是高薪養廉也不爲過,吏治也還算勉強過得去,所以,他的任務不只是懲治幾個貪官,而是要思索一條制度。

鑄錢、鹽課、漕運,這本來是國家取利的大道。但是,現如今鑄錢是年年虧損年年加鑄,而後世雍正朝改變鉛銅比例的鑄錢法已經證明不可行,而查禁又存在制度上的困難,所以市面上便呈現出大量缺錢的景蕤他不說話,旁邊的李綱卻突然開了口:“高相公,自江南福建沿海一帶每年流失出去的銅錢都有數億之巨,既有入高麗日本地,也有到交趾蒲甘真臘等地,我朝的銅錢在那些國家。比他們自己的錢都要好用。商人重利,即便用官員嚴防,也難以阻擋那些小吏與之勾結。所以是防不勝防。比起鑄造銅器的那些錢來,我卻認爲,運到海外的銅錢更加嚴重。”

這些話和自己當初對趙佶說的何等相似?高俅暗地嘆了一口氣,忍不住露出了一絲苦笑。元朝他是不清楚,明清兩代也同樣缺錢,但是,缺口卻不像大宋這麼大,原因很簡單,明清兩代銀兩的流通性遠遠大於宋朝,而究其原因卻是通過貿易從海外輸入的。而那些白銀的真正產地不是別處,正是美洲。如今哪怕真的不遠萬里把商品運到歐洲,恐怕也別想換回什麼貴金屬。這年頭,歐洲連矇昧地中世紀都沒到,那裡地貴族連大宋的小地主都不見得能比不上,購買力就更不用提了。

趙鼎見李綱侃侃而談,發覺高俅不作聲,不禁有些焦躁。思量半晌,他突然咬咬牙道:“恕我直言。其實,當年我們幾個好事的士子聚在一起地時候,曾經提到過,既然朝廷鑄錢年年虧本,爲什麼還要一再加鑄,少鑄或不鑄不就成了麼?”

“趙大人這不是開玩笑吧?”李綱聞言臉色大變,情不自禁地皺起了眉頭,“如今的銅錢就已經不夠用,倘若朝廷不鑄,那麼,市面上的錢從何而來?若是一再缺錢,再被敵國諜探造謠生事,恐怕天下便要人心惶惶!”

“雖然只是我們那時的一句戲言,但是,其中關鍵卻有一點。”趙鼎並沒有因爲李綱的質疑而收回先前的話,反而是坐直了身子正色道,“高相公,伯紀兄,我朝太祖開國時,年鑄錢數百萬貫,卻是堪堪夠天下人使用,而如今每年鑄錢五六千萬貫,爲什麼反倒不夠了?私造銅器是一樁,流落海外是一樁,百姓私藏作爲積蓄是又一樁,只不過,在市面銅錢不夠使的情況下,爲何物價從未在很大程度上下降過?”

“沒錯,若是銅錢真的少了,那麼物以稀爲貴,一文錢能夠買到的東西應該更多,物價應該下降纔對,但是,自神宗年間起,物價卻是節節攀升,同樣一文錢卻買不到多少東西,所以說,這不合情理!”李綱一拍旁邊的几子,臉上也露出了幾分異色,“之所以銅錢太少,無非是因爲銅貴錢賤,倘若一文錢能夠買下地東西和其中的銅價一致,那麼,也就不會有這些紛爭!朝廷若是能夠鑄大錢,以一當十……不,哪怕是以一當三,也許便能夠解去銅錢不夠的窘境!”

高俅先是頻頻點頭,最後卻幾乎忍不住翻了白眼。這不是蔡京的當十錢法麼,怎麼變相從李綱的嘴裡說出來了?他強忍住反問質疑的衝動,伸手朝兩個已經很有些激動的年輕人虛虛一按。

“好了,你們兩個少安毋躁,雖然乃是時弊,但是,一時半會要找出主意並不容易,而伯紀的那個法子更不足取。倘若真的以一當十,恐怕到時民間私鑄成分,頭痛地又是朝廷。此事元長公也曾經提過,聖上也頗爲心動,最後還是按捺了下來,就是因爲有諸多不妥。伯紀既然和元鎮對此事上有興趣,以後不妨再細細深思。現在別跑題了,元鎮說的那件事,我會派人再查,總而言之,無論是真是假,總是殺一儆百的好。”

趙鼎連忙欠身道了一聲是,面上卻仍舊有猶豫。雖說經過哲宗紹聖元符那七年之後,又有如今趙佶即位這幾年,紹述之說已經空前擡頭,但是,若是從心底來說,他卻對於新政並無多大好感,但是,他也不是什麼堅定不移的舊黨人士。念及仕途剛剛起步,他也不好一開頭便諫勸這種事,考慮再三便又詳細說起了在臨平長安兩鎮的見聞,這一次沒有岔到別處,一說便是小半個時辰。從土地天候到人情官吏,竟是面面俱到,也多虧他記性好,這一番說下來竟是沒有一處停頓,小 說 wWw.16K.cn 文字版首發更是沒有明顯的錯處。

到了這時,高俅已經認定趙鼎此人可用,當面便連連嘉許。眼見夜色已深,他便喚人送夜宵,不一會兒,兩個小童便送來了滿滿一個木盤的糯米糕,看上去熱氣騰騰香氣四溢。

看到這些,趙鼎方纔想起自己連晚飯都沒用,一時更加感到飢腸轆轆,肚子裡更是傳出了一陣異聲。這下子,其他兩人的目光頓時全都集中在了他的臉上。

情知失禮,他正想起身告辭,卻不料高俅卻搖頭笑道:“要是早知道元鎮你尚未用晚飯,剛纔我就該早些叫人送點心的。不過,這些雖然是江南特產,卻算不得什麼好的東西,況且晚上用糯米的東西不易克化,更不能空着肚子吃!來人,吩咐廚下熬一鍋八寶粥送來,看看還有什麼東西,只要不是糯米的就成!”

尷尬不已的趙鼎不由連忙欠身道謝,不多時,高升便親自端了一碗麪上來。”啓稟相爺,這是夫人親自手攤的麪條,說是給相爺宵夜用的。原本因爲相爺愛吃糯米糕,所以廚下就備了許多,這會正在趕着熬粥,小人尋思趙大人既然餓了,就先請示了夫人,夫人說讓趙大人先用……”

“好了好了,有面條就好,說這麼多廢話幹嗎?”高俅不耐煩地揮手示意高升把麪條端到另一邊的几子上,這才笑道,“元鎮趁熱先在那裡墊墊飢再說!”

趙鼎本想推辭一番,但擡頭望了高俅一眼便把所有話都吞了下去。

他回來之後只匆匆用了早飯,中飯晚飯都沒吃,再過一會肯定要餓昏了鬧笑話。當下他便謝了一聲,連忙起身走到角落那邊開始填肚子。

這一邊高俅和李綱一人一塊糯米糕細嚼慢嚥,那邊趙鼎卻是如同風捲殘雲。不過,快則快矣,這趙鼎悶頭大吃的時候卻仍是吃相頗佳,一碗麪下肚,他方纔覺得不像剛纔那般餓得慌,擦了擦嘴便站起身來。此時,他才發覺高俅已經不在書房。

見趙鼎臉色有些茫然,李綱便起身招呼道:“高相公剛纔吩咐,說若是趙大人用完了,今夜便先歇在這裡,明日再回去,高升已經去安排宿處了,廚房待會也會把點心和一應用品送過去!不過,我看左右也是在我住的那個院子!”

趙鼎終於回過了神,驚訝不已地道:“伯紀兄,原來你竟是住在這裡!”)

第27章 峰迴路轉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4章 緊鑼密鼓第37章 巧處置恩威並濟第6章 笑談中風捲殘雲第39章 出重拳腥風血雨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17章 出人意料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19章 爲拜師才女設限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26章 禁宮火起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12章 查弊政驚聞異訊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13章 晴天霹靂第1章 花魁雙姝第39章 公平交易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37章 蔡王府獄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19章 似是相識故人來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15章 閹宦手段第8章 初識童貫第29章 面聖駕王厚安心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36章 談將帥痛陳時弊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22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10章 三英聚首圖大計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25章 議出使天子阻行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33章 大行善舉第16章 選遞補煞費苦心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15章 蘭心蕙質第33章 婚事亦需從長議第31章 大相國寺遇故人第19章 遼使告哀第22章 防微杜漸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32章 得寸進尺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18章 鉅商雲集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1章 生財有道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3章 不老神翁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章 召宰臣議改樞府第25章 花中澄心第13章 借外力胸有成竹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16章 朝會風波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3章 不老神翁第8章 往事成灰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第26章 聞諫言迅捷應對第28章 諸臺諫心繫同僚第31章 聞金使郡王氣恕第24章 遼主天祚第31章 反目成仇第18章 一朝風水輪流轉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
第27章 峰迴路轉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4章 緊鑼密鼓第37章 巧處置恩威並濟第6章 笑談中風捲殘雲第39章 出重拳腥風血雨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17章 出人意料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19章 爲拜師才女設限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26章 禁宮火起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12章 查弊政驚聞異訊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13章 晴天霹靂第1章 花魁雙姝第39章 公平交易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37章 蔡王府獄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19章 似是相識故人來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15章 閹宦手段第8章 初識童貫第29章 面聖駕王厚安心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36章 談將帥痛陳時弊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22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10章 三英聚首圖大計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25章 議出使天子阻行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33章 大行善舉第16章 選遞補煞費苦心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15章 蘭心蕙質第33章 婚事亦需從長議第31章 大相國寺遇故人第19章 遼使告哀第22章 防微杜漸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32章 得寸進尺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18章 鉅商雲集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1章 生財有道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3章 不老神翁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章 召宰臣議改樞府第25章 花中澄心第13章 借外力胸有成竹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16章 朝會風波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3章 不老神翁第8章 往事成灰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第26章 聞諫言迅捷應對第28章 諸臺諫心繫同僚第31章 聞金使郡王氣恕第24章 遼主天祚第31章 反目成仇第18章 一朝風水輪流轉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