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金沙灘上修築着一個簡易的水寨,說是水寨其實就是一個木頭搭的棧橋,橋頭建了一座望樓,上邊站着一個荷槍實彈的守衛,守衛時刻注視着遠處水面上的動靜,若遇到強敵出現就點燃烽火通知山上。
這一天午後,阮小寶吃得很飽,出了黑風口後一路下了山直奔棧橋而來,今天是他的弟兄當值,得來看看。阮小寶邊走邊得意,嘴裡哼着歌:打魚一世蓼兒窪,不種青苗不種麻;酷吏贓官都殺盡,忠臣報答趙官家!
每回唱這支歌時,阮小寶都甚是得意,今朝更是,以至於越想越開心,越想越高興,真個打算立刻跳出這個大水窪,衝去京師報答下趙官家。這是阮小寶的心裡話,老實話,沒什麼別的意思,他一個疏籬曬網、枯樁系舟的落魄打漁郎能有什麼歪歪道,小寶所想的事概括成一句話無外乎就是:小爺這身肉就交給官家了,小爺願爲官家拋頭顱灑熱血,從今往後跟西夏狗勢不兩立。
其實,要說阮小寶以前那是根本沒有這樣地覺悟的,他那時想得很簡單,打打漁曬曬網,今朝有酒今朝醉,過幾年討個好女人,生一堆娃,女人看孩子做飯他在河裡打漁,逍遙快活僅此而已。
直到那一天,村中來了三個人,三個傳道的人。
這三個人自稱是什麼王母娘娘教的後人,來到這裡是爲民造福的,只要他們加入教會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吃的穿的用的,不用累死累活的去受人欺壓。有這等好事誰人不動心啊,更何況,那三個人真不是吹的,半個月不到就帶領村人走出了苦海,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
儘管後來,大火才明白那個是挖了山上樑孝王的古墓得了大塊的金銀才過上了如此好的日子,可是那又能怎樣,這樑孝王也算做了件善事,他們也沒虧待他,不是把他好好安葬了嗎。
若非如此,他們還在喝西北風呢,這就是窮富的差別啊。
"這又沒什麼大不了,又沒挖我家的祖墳"阮小寶胡思亂想的時候已經來到了棧橋上,一擡頭見到幾個兄弟在那偷懶,擠在橋頭指手畫腳的,小寶幾步竄上棧橋,每人屁股上踢了一腳,笑罵道“吃飽了去放哨,叫外人上了山把你們扔水裡喂王八”
捱了一頓揍後,這幾個人一溜煙跑開了,只剩下小寶叉着腰站在那,本想坐下來歇歇氣,曬曬太陽,哪知眼前忽地暗下來,一個龐然大物駛進了棧橋。
“這?”小寶心中一緊,趕緊後退,邊跑邊朝望樓上喊“兔崽子,怎麼不叫你家爺爺,這是什麼東西來了”
望樓上的人回答“寶爺,這是船啊,你沒看到啊,三教主在上邊呢,還有聖女小白”
聽了望樓上的人這麼一說,小寶才醒悟過來,急忙擦了擦眼睛,後退幾步定睛這麼一看,驚得下巴差點掉出來,立刻跪倒在地連聲高呼:願王母娘娘保佑、祖師爺保佑、教主保佑,我等心甘情願奉上一切,只願逍遙一世別無所求!
這邊小寶呼天搶地的拜謝了半天,那艘大船才停靠在棧橋邊上。
拋錨後,船上的人一個個走了下來,揹包的、挎筐的、拖兒帶女的一個跟着一個,螞蟻搬家似得離開了大船,上岸後自覺地聚集到金沙灘前的草地上,等着船上的大人們來安排。
沒等餘下的那幾位大人上岸,小寶站那數了數,不一會功夫這岸邊上就站滿了一百二十八號。
“這麼多人,哪來的,來這作甚?”
就在小寶納悶之際,深山中“咚咚咚”連響了三聲號炮,只要是梁山泊上的人都知道這號炮是什麼意思,想到這小寶立刻集合岸邊放哨的弟兄,叫他們排好隊,穿好衣裳,等着教主法駕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