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身陷重圍
環州種家軍悲痛萬分,全軍上下披麻戴孝,爲種世衡擺設了靈堂,並準備了香燭紙錢一應祭奠之物。
長子種古淚流滿面扶種世衡更衣入棺,那場面感人至深,看得種家軍十二驍將揪心似地難過,這十二人原是種世衡在世時的親信子嗣,跟種古關係極爲密切,發喪前,這十二人一起來到種古面前跪倒在地,請求出戰,發誓要一鼓作氣殺過歸德川爲種世衡報仇,血洗河西岸的西夏大軍。
此時,種古喪父,內心對西夏軍更是痛恨,馬上同意了這十二驍將,於當天中午,起兵兩萬,佈於歸德川東岸,三通鼓後,種家軍十二驍將分兵十二路強渡歸德川,血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慶曆六年,仲夏。
環州種家軍發瘋似地強渡歸德河,三次衝破西夏軍的大陣,射殺了西夏先鋒官文凱,腰斬了壓陣使泰利胡希,將西夏大軍逼退了三裡。
值此良機,種古率十二驍將一鼓作氣渡過歸德川,親自帶兵追殺西夏敗軍,種古有令殺敵十人者賞錢千文,殺敵百人者賞錢百貫,殺敵領兵者升官一級,後退者斬!
復仇的火焰、誘人的賞賜讓這些久經戰陣的種家軍更加狂熱了,追殺着西夏敗軍跑出十餘里,才收住腳步。
前邊就是山嶺、茂林了,種家軍前鋒官十二驍將之一的賀林馬上勒馬喝令全軍止步,並下令整頓軍馬,重新結陣防止敵軍反撲。隨後,纔來到中軍面見種古商議對策。
幾乎在同一時間,歸德川北順流直下來了一支船隊,爲首了船隻高大堅固,帆檣上懸掛着西夏的軍旗,緊隨其後的是百餘條大小船隻,船上載着殺氣騰騰的西夏大軍,直撲歸德川東岸而來。
一刻鐘後,順流而來的西夏大軍源源不斷地登岸上路佔領了兩岸的河灘,朝宋軍的連營殺去。
看守歸德川東岸連營的兩千多種家軍發現敵情後趕緊點燃了狼煙,給渡河追擊的種家軍報信,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數倍於己的西夏軍衝入連營,將兩千多種家軍湮沒在滾滾洪流中。
三刻鐘後,歸德川東岸失守。
早就做好準備的西夏大軍以迅雷之勢在兩岸豎起了六座營寨,營寨周圍又挖了數不盡的陷坑、拒馬,營與營之間長槍林立,並布以強弓硬弩,以便遠程射殺。
這次的西夏軍領兵人物,便是滄隆的好兄弟,瀚海十一部落聯盟的頭人岩石大酋長。
他按照滄隆的計策,迅速佔領了歸德川兩岸,並佈下了重兵,打算困死種家軍。
臨行前,滄隆告訴岩石:“此戰,我賭上了咱們瀚海十一部落所有精銳的性命,引種家軍出戰,不是我死就是他亡,兄弟保重啊!”
岩石拍着胸脯告訴滄隆:“放心吧,老種一死,他們手腳大亂,環州唾手可得!”
……
15.趙澤解救種家軍
環州西北戰事連連,塞外的戰馬不知幾次衝過了橫斷山。
這一次,西夏國主元李昊命瀚海十一部的大英雄滄隆、酋長岩石進攻環州,元昊的命令很簡單,要麼攻下環州宋軍死,要麼等宋軍先打過來,瀚海十一部亡。
瀚海十一部正好擋在環州和西夏王城興慶府間,有十一個大部落居住在這浩瀚的如大海一般廣闊的沙漠中。
這些部落都是西夏的奴隸,他們聽命於聯盟的酋長岩石和一戰成名的大英雄滄隆。
爲了生存,瀚海十一部調動了五萬精壯之士,只爲破環州,打殘宋軍,保衛家中老少。
經過一整夜的廝殺,種古渾身是血,親兄弟般的十二驍將死了三人,兩人失蹤,餘者各個帶傷,最嚴重的要屬先鋒官賀臨,他在率軍抵擋滄隆的盾陣推進時,中了計,被隱藏在陣中的三千西夏火槍手,在三十步內排射轟倒了一千多人,自己也中十幾槍,若非西夏的鐵砂彈丸穿透力很差,他早就命喪當場了。
饒是如此,也有幾顆鐵彈丸穿透了鎧甲進入臟腑,只是還不知道他還能撐多久。
黎明時,種家軍被逼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背後就是西夏軍佈下的陷阱,昨天應經強攻幾十次了,傷亡近萬人。
今日若是再強攻,哪怕是過去了,眼前的追兵也會趁機掩殺,到時,種家軍還能有幾個活下來,種古不敢肯定。
爲今之計,只有三條路可選。一是強攻奪取歸德川西岸背水一戰,二是原地力戰拖延時間,希望環州府的種家軍能殺過來解圍,三是朝東翻過山嶺殺過白馬川進入洪德寨。
可是,西夏大軍似乎早就料到了,已在種家軍的必經之路上布上了數不盡的陷阱。
最後,種古決定原地力戰拖延時間,消耗西夏大軍兵馬。
種家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西夏瀚海十一部人多勢衆,那些蠻族戰士作戰更是勇猛不怕死,前仆後繼用血肉之軀跟種家軍一命換一命。
半日內,西夏軍前後夾擊,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進攻,死傷無數,不但打光了所有鐵砂彈丸,還射光了所有的箭矢,西岸的一萬人馬幾乎全拼光了,岩石酋長將駐守在西岸的五千人分了過去繼續進攻。
滄隆率軍正面迎敵,用盾陣長槍步步推進,將種家軍逼到了平坦的谷地。
只要再進行兩三次進攻,不,確切地說應該是兩次,環州種家軍六千精銳便會全部死在河岸上。
忽然,轟的一聲巨響,東岸西夏軍陣中升起一團巨大的蘑菇狀黑煙,霎那間飛沙走石,震飛了大片西夏軍。
與此同時,環州境內的馬嶺河方向、安塞寨方向、惠丁堡方向涌出數萬大軍,呼喊着朝歸德川東岸殺來。
瀚海十一部聯盟酋長岩石趕緊集合剩下的五千多人馬迎敵,他已經打算好了,一定要頂住環州城中那些守軍的進攻,一定要,他們不過是些沿邊弓手、土兵不足畏懼。
但,岩石想錯了,這些根本就不是環州城內的弓手、土兵,那些人還在環州城內,這海浪般滾滾殺來的數萬大軍,乃是鄧州趙澤的全部兵馬,三萬多人。
左路軍沿馬嶺河方向北上,由楊文廣、折小蘭、晁方、郭邈山、張海五人率領,人馬六千。
中路軍從安塞寨方向正面出擊,由趙澤親自率領,偏將有狄寧、盧俊、三妹、阿寒、李鐵槍、任遷、石奸奸,人馬一萬。
右路軍從惠丁堡方向出擊,由張載率領,偏將有牧雲寒、焦演、焦振華,魯成、陳順、滕雄、湯林、吳風、吳浪、吳霞,人馬五千。
監軍富弼、石介、孫復三人負責壓陣在後,
黃奇、賈黯掌管軍器、軍糧。
上官梅、展昭、歐陽春等親兵衛隊居中保護中軍。
趙澤的中路軍中有一種土炮,名爲大桶,形狀如水缸,純鋼打造,攜帶方便,可在百步內發射臉盆大小的火藥包,落地後產生強烈的爆炸。
趙澤正是用十門這種土炮對西夏軍進行迎頭痛擊的,一時間,歸德川東岸,火光沖天,爆炸聲此起彼伏,西夏軍營地天翻地覆,三座巨大的營寨瞬間支離破碎。
被炸得暈了頭的西夏軍還未緩過勁來,趙澤的三路大軍便殺到了家門口,一頓血腥的殺伐,趙澤的三百突擊隊也到了,手持連發火銃,於跑動中開火,一頓奮不顧身地衝殺,將那些高舉着重盾的西夏兵全部擊倒,殺入了中軍。
岩石一看大勢已去,局面沒法控制了,便急忙帶着十來個族中子弟跳上小船飛也似的逃命去了。
六千西夏軍在半個時辰內,被屠殺殆盡,投降者寥寥無幾。
隨後,趙澤的中路軍又炮擊了歸德川西岸,摧毀了那裡的西夏軍營地,爲種家軍打開了一條逃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