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尤其是在有有心人盯着的情況下。雖然青竹已經特意叮囑過了,可是太子剛剛進了縣主府沒多久,這消息就已經傳到了瑞寧帝的耳朵裡。
實際上,瑞寧帝對青竹和裴子墨的打壓是非常刻意的,他對西北軍雖然猜忌,可對裴子墨其實還好,所作所爲,不過是給裴子墨敲一敲警鐘而已。
但是在青竹和裴子墨他們出宮沒多久,太子就微服上門的事情,徹底激怒了他。
所以,在聽了內侍送上來的消息之後,瑞寧帝的臉色冷得像是一塊化不開的寒冰一樣,胸口起起伏伏無數次,最後大喝一聲:“來人,擬旨。”
……
皇宮裡面準備的慶功宴席很是盛大,所有正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和寧王軍中所有正五品以上的武將,以及西北軍的主要將領全部都接到了邀請。
青衫雖然不是三品大員,可他是太子的屬官,太子楊晟昊又頗爲信任他,也帶了他一起。
這宴會有內外之分,德盛殿的宴會由瑞寧帝親自主持,宴請的,都是文武大臣和珈蘭關一役的功臣。甘露殿的宴會由太子妃和淑妃共同主持,宴請的是紅妝營倖存的女官,和文武大臣的家眷,青竹也在甘露殿。
不過,宴會剛剛開始沒多久,瑞寧帝就着人來傳口諭,把青竹從甘露殿喚到了德盛殿。
開場的一曲歌舞之後,瑞寧帝笑容滿面的放下了酒杯,微微壓了壓手,等宴會上的人都安靜下來之後,才樂呵呵的開口:“諸位愛卿,朕昨日有意降低了鎮西侯裴愛卿和仁慧縣主夏愛卿的賞格,原想着看看會不會有人提出來,替他們鳴不平。結果啊,你們這些人,沒一個提出來的,叫朕說你們什麼好啊?尤其是御史言官,被朕一下,就不敢開口了麼?”
宴會上的人都沒想到,瑞寧帝會忽然說出這樣的事情來,驚異不定的同時,也齊齊請罪。以潘鳴鳳爲首的御史臺言官,更是誠惶誠恐的請皇帝降罪。
等大家都請罪了,瑞寧帝又很隨意的擺了擺手,說道:“好了好了,朕沒有怪罪你們的意思,朕就是提醒你們一下,身爲言官,就要敢言,肯言,不要怕會觸怒了朕,朕沒那麼小心眼。”
聽了瑞寧帝的話,其他的文武大臣連忙說道:“皇上聖明。”
瑞寧帝點了點頭,又道:“朕是想做個聖明之君,你們啊,也要多幫着朕纔是。罷了,昨日的事情也就算了,日後大家萬萬不可只顧着明哲保身,而忘了自己的職責。好了,王福海,宣旨吧。”
王福海是瑞寧帝身邊的內監,也是所有內監之中,品階最高的,也就是說話說的,宮廷大總管。
得了瑞寧帝的旨意之後,王福海馬上託着一道明黃聖旨躬身而出,拖長了聲音喊道:“鎮西侯裴子墨、懿德仁慧縣主夏青竹出列領旨。”
聽了王福海的招呼,青竹和裴子墨下意識的相視一眼,隨後一起出列,跪在德盛殿的正中。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鎮西侯裴子墨奉旨領軍出征……”
“鎮西侯裴子墨恪盡職守,功勳卓著,實爲大瑞之中流砥柱,特加封裴子墨爲安西大將軍,統領西北軍事,賜免死金牌一枚,欽此。”
王福海洋洋灑灑的唸了許多裴子墨的功勞,念得大家都快昏昏欲睡了,結果忽然聽到瑞寧帝對裴子墨的加封,瞬間就如同一道驚雷一般,響徹在衆人的耳中,所有人都震驚得話都說不出來。
加封安西大將軍,統領西北軍事,這是老鎮西侯裴烈曾經有過的殊榮,裴子墨雖然年輕,可這年頭的人,對子繼父業這是,倒是覺得理所當然。
所以,雖然心中無比嫉妒,可卻沒人會說什麼,最多就是覺得裴子墨太過年輕而已,但是除了說一聲瑞寧帝偏袒之外,倒也沒有太大的反響。
直到王福海說出賜免死金牌這事情,羣臣才徹底的沸騰了。
免死金牌這東西,大瑞朝有史以來,賜出的都是有數的,除了太祖皇帝開國之初曾經賜下兩面之外,這歷朝歷代的皇帝,可都沒有賜過誰免死金牌,當初瑞順帝那麼昏庸,什麼國家大事都交給何世道等人,都沒有賜過他免死金牌,誰知道這瑞寧帝居然賜了裴子墨免死金牌?
要知道,哪怕是犯了謀反這樣的要誅滅九族的大罪,有了免死金牌這種東西,都可以赦免一個人,讓你家裡頭保住最後一點血脈。再簡單一點說,那就是,如果當初何世道有免死金牌在,哪怕最後瑞寧帝要殺他全族,他也能用免死金牌保住一個兒孫。
免死金牌這東西,除非是改朝換代了,否則的話,只要這國號還是大瑞,不管誰做皇帝,這免死金牌都是有用的。
所以,王福海的話音剛落,潘鳴鳳就直接撲倒在大殿裡頭,幾乎是撕心裂肺的喊道:“皇上,不可啊!免死金牌何等重要,怎能輕易賞賜下臣!”
不怪潘鳴鳳緊張,他和裴子墨的關係,是註定了敵對,甚至說是不死不休的,怎麼可能眼睜睜的,看着裴子墨得了免死金牌,所以哪怕君前失儀也不管了,直接就當場反對起來。
潘鳴鳳的話音剛落,無數文臣紛紛附和,一時之間,倒是徹底貫徹了剛剛瑞寧帝說的,要大家大膽進言。
誰知道,瑞寧帝只是輕描淡寫的擺了擺手,說道:“諸位愛卿暫且退下,讓王福海把聖旨宣完再說。”
瑞寧帝都這樣說了,縱然心中再多的不甘,以潘鳴鳳爲首的文官們,也值得暫且退下。
等文官們退下之後,王福海又再次宣讀起聖旨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懿德仁慧縣主夏青竹,於危難之際奉皇命奔赴珈蘭關,以弱女子自身,解軍中疫痢……夏青竹醫術高明,功勳卓著,有此奇女子,實爲我大瑞之福,特進封夏青竹爲安國仁慧縣主,食邑五百,賞玉書金冊,特准其見王侯不拜,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