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長沙奇遇

部隊行進的行列像一條土黃色的巨龍,蜿蜒曲折地在翠綠的中南原野上蠕動。千萬人的步伐,由近及遠地匯成了猶如無數條小溪低語似的沙沙聲。

隨主力部隊出發的30多位團員,沒有一箇中途退卻的。其中,楊菊花是出了名的小個子,大家都親熱地叫她“矮子”。然而,在行軍路上,她卻是擡擔架最多、救人最多的一位。

行軍伊始,面對日益嚴峻和惡劣的困難,團員們們提出了一句口號:不掉隊,不帶花,不當逃兵,不得八塊錢。當時部隊有條紀律,如果有人在途中跟不上隊伍,就會被寄養在老百姓家裡,組織上留下八塊錢作爲生活費。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團員們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戰鬥情誼。這種情誼是以生命爲代價的。翻過九宮山界後,部隊進入了湖南地境。瘦長個發突然發高燒,並拉起了肚子,來勢非常兇猛,連路都不能走了。大部隊是不可能因爲某個人而改變行程或者放慢速度的。於隊長征求瘦長個的意見,是否把他寄放在老鄉家裡。瘦長個連話都說不出來了,但就是不肯拿八塊錢。楊菊花見狀,主動向於隊長請求,讓她來照顧瘦長個隨部隊一起行動。

一路上,楊菊花將自己和瘦長個的揹包都背在自己的身上,挽着極度體弱的瘦長個,還削了個棍子讓他支撐着。渴了,餓了,她就去找水,就着茶缸一起啃幾口冰冷的乾糧。有幾次,瘦長個看到矮小的楊菊花累得氣喘吁吁,實在過意不去,含着眼淚說:“菊花,你走吧,把我留下,不能牽連了你……”,楊菊花毫不猶豫地回答:“不!我們都不能倒下!革命還沒有成功,只要我在,我就不能把你一個人留下!”她的話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同志們,前方我們已經打了大勝仗!消滅了敵人三個師!我們要趕快趕路呀!”夏雲派出的宣傳人員用快馬傳遞着勝利的消息,他們在部隊行進的沿途路口進行宣傳,鼓舞着部隊頑強行軍的士氣。

這一招是很管用的,部隊的行軍速度馬上快了許多。

劉政委騎在馬上,不斷地表揚着夏雲,說“她就是有點子,是個好苗子。”

“她和馬光都是有能力的人,多好的一對!”高師長讚許地說道。

“就是夏雲心裡還有心結喲,”劉政委嘆口氣道。

“慢慢來吧,解開心結有一個過程的。”

“允許別人犯錯誤,也允許別人改正喲。”

“時間是檢驗一切的試金石。”高師長說完,策馬疾駛而去。

“等等我,一起走哇!”劉政委在後面追趕着。

夜幕降臨了,部隊在一處小村子宿營。

開飯前,戰士們拿着碗,排成隊,各連隊值班員在指揮唱歌。歌聲此起彼伏,劉政委聽到後,感到有點不大對頭。他把夏雲叫到跟前,說道:“現在什麼時候了,怎麼還是在唱《向江南進軍》?《打到南京去,活捉蔣介石》?我們沒有新歌呀?”

二連長也湊過來說道:“你們聽聽,我的連隊還在唱《大叔大嬸救救我》,一羣大老爺們敞開嗓門一起哭,像話嗎?沒有一點陽剛之氣,哪像一點打了勝仗的兵?夏副科長,你想想辦法,快點給咱們部隊寫首新歌吧!”

夏雲說道:“是啊,我一定儘快地想辦法解決。”

晚飯後,夏雲來到南工團的營地。她找到了陸原。陸原,1922年11月出生於河北省豐潤縣湯家嵩子村。1942年,20歲的他參加了八路軍。文化程度不高,但酷愛寫作,尤其喜歡音樂。抗日戰爭後期,他曾經到延安抗大一分校學習,抗戰勝利後來到冀東軍區獨立第13旅宣傳隊,現在參加了南工團。

兩人正在交談,有一個戴眼鏡的青年走過來。陸原連忙介紹說,這是嶽侖,我剛剛認識的朋友,他擅長譜曲。正好我們一起幹。嶽侖伸出手來,說道:“我認識你,夏副科長,你很有名氣的。”

“不客氣,我們都是戰友呀。”夏雲謙虛地說。

夏雲回去後向劉政委做了彙報。建議起用他倆。師黨委很快做出決定,陸原被任命爲師文工團的文美分隊長,嶽侖任音樂分隊長。

很快,他倆就依據解放軍從松花江打到湖南的戰鬥歷程,共同完成了一首新歌——《人民戰鬥員》。交給夏雲。夏雲把這首歌拿到部隊去試唱,戰士們卻反映冷淡,都說歌詞老了,沒有一點新意。

當時師里正在開展“寫自己,憶過去”的業餘創作活動,在連隊的黑板報上、晚會上,快板、詩歌、順口溜,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夏雲向陸原推薦了一首從連隊黑板報發現的敘事詩《槍桿詩》,其中幾句就是:俺本來是一個老百姓/放下鋤頭來當兵……,看到這首詩,一下子給了陸原創作的靈感和啓示,陸原不禁想起了一首抗日歌曲中的“老百姓/老百姓/扛起槍桿就是兵”的歌詞。兩下加起來摻和,陸原嘴裡就冒出了《我是一個兵》的歌詞:我是中華一個兵/來自苦難老百姓/打敗萬惡的日本鬼子/消滅反動的蔣匪軍。

過了幾天,陸原找到了嶽侖。飯後趁大家出去洗澡的功夫,他倆在司務處宿舍的木板閣樓上,全神貫注你一句,我一句地反覆推敲着,滿身是汗也顧不得擦。最後他們將陸原的七字一句的歌詞修改成爲了長短句:“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打垮了日本狗強盜/消滅了蔣匪軍。”

嶽侖吸取民歌樂曲和鼓點節奏,一鼓作氣譜出了《我是一個兵》的曲調,譜曲幾乎衝口而出。不到二個小時,這首傳世之作就在兩個激情滿懷的解放軍戰士手裡產生了。他倆旋風般地來到夏雲的辦公室裡。

歌曲寫出來了,首先讓文工團試唱,大家一聽歌詞就十分高興,認爲簡單、質樸、有力量。所以不到1個小時就合唱、輪唱全會了。接着師部又在直屬連隊教唱,不到一袋煙的功夫,戰士也學會了。甚至連駐地的老鄉和兒童聽幾遍後,也能唱出來。

夏雲琢磨了幾天提出建議,將原詞中“帝國主義敢來侵犯”改成“誰敢發動戰爭”。陸原直誇夏雲改得好。戰士們形容這首歌,說道:“這歌兒唱着痛快,起勁兒,又充滿光榮感和責任感。”“唱着這首歌,真比吃紅燒肉還香呢!”新歌拿到部隊裡教唱,立即引起部隊極大地反響。大家反映說,這首歌歌詞明快,朗朗上口,很有號召力、感染力。節奏感強,鼓動性大,發力上勁。

很快,《我是一個兵》這首歌紅遍了整個部隊,部隊的士氣明顯地高漲。夏雲因此受到了師政治部的嘉獎。

部隊過咸寧,佔岳陽,很快就到達了長沙城。

長沙有着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歷史上有名的“楚漢名城”。也是一塊歷盡戰火摧殘,幾度興衰的多災多難的城市。

長沙之名的由來,衆說紛紜,各種說法多達五種,至今尚無定論。是因爲地名來源較多,各說都有一定的依據。長沙地名來源之多,也正好證明了地名文化的豐富內涵。長沙歷史上因屈原賈誼的影響而被稱爲“屈賈之鄉”。

長沙歷史源遠流長又歷盡滄桑,飽嘗戰亂之苦,遠的不說,就是在抗日戰爭中蔣介石的“焦土抗日”就讓長沙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1938年11月12日晚的“文夕大火”,成爲長沙城最爲悲慘的事件,全城各種歷史文化遺蹟幾乎損失殆盡。這次大火是長沙歷史上毀壞規模最大的一次人爲的火災,也讓長沙與斯大林格勒、廣島和長崎一起成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毀壞最嚴重的城市。

文夕大火毀滅了長沙城自春秋戰國以來的文化積累,地面文物毀滅到近乎於零。長沙作爲中國一個2000多年城址不變的古城,文化傳承也在此中斷,在歷史研究上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這場恐怖而又無情的大火一直延燒了5天5夜,造成了空前的浩劫。3000多人在大火中喪生。90%以上的房屋被燒燬,共計5.6萬餘棟。大火造成經濟損失100多億元,長沙的“文夕大火”與“南京大屠殺”、“花園口決堤”史稱抗戰時期三大慘案。

來到長沙城,夏雲甭提多高興了。這是她夢縈魂繞的故鄉、思念已久的家鄉啊!前方戰事報來,白崇禧正在調集兵力,以防解放軍的重兵合圍。這個“小諸葛”謹慎的很,而林彪也正在瞅準戰機。兩軍屬於對持階段,馬光所在的部隊也就暫時按兵不動。

難得部隊放一天假,夏雲和馬光準備到楊裕興麪館吃一回手工雞蛋麪。

說起楊裕興麪館,卻還有一些來歷。“楊裕興的面,徐長興的鴨,德園包子真好呷”,這是在湖南長沙廣爲流傳的歌謠,說的是長沙三種膾炙人口的著名小吃。

楊裕興麪館,創辦於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距今已有55年的悠久歷史。店主楊心田,是長沙本地人,他利用省吃儉用節餘的積蓄,在三興街租下鋪面,開設粉館兼營湯圓,爲圖利市大吉,取“富裕興盛”之意,將之命名曰“楊裕興”。因他所做的湯粉質地上乘,味道鮮美,一時食客蜂擁,生意興旺。到1922年,楊心田便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於是購置了房產,擴大門面,增加了不少品種花色。1934年,楊心田年老病重,便將店鋪交由其子楊菊掌管,楊菊苦心經營,於1937年在青石橋又開設了分店,僱工40餘人,日銷售額達400塊銀元。

然而世事難料,1938年長沙那一場“文夕大火”,將三興街、青石橋二店毀於一旦。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前夕,兩店合併於青石橋,次年建成三層新房,佔地70多平方米,聲譽更盛,生意更興,成爲楚漢古城長沙首屈一指的著名麪館。

楊裕興麪館之所以能夠享譽百年,是因爲其產品的質量和風味有獨到之處。其麪條全部採用手工擀制,面質優良、精細均勻,下鍋不粘不稠,吃起來極有韌性。其油碼選料考究、製作精良、色香味俱佳,60多個花色品種各具特色,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喜好自主選擇。最受顧客青睞的有本鮮面、醬汁面、蝦仁面、雞蛋麪、滷子面等品種以及“七星伴月”壽麪宴。

他倆來到麪館,進來就受到服務員的熱情迎接。並招呼到臨窗的小桌旁等候。坐在這裡,街道上的街景一覽無餘。一會兒,兩大碗麪條就端上來了,熱氣騰騰,香味撲鼻。他倆放好隨身攜帶的武器,端起飯碗就吃了起來。“百年老字號,味道的確不錯。”馬光邊吃邊評價地說。

吃完麪,付完錢,他倆剛要起身,突然外面傳來一陣嘶叫聲。夏雲隔着玻璃窗一看,是幾個人圍着一個女人在拉拽,那個女人發出撕心裂肺的哭叫聲。夏雲覺得那個女人身影有點面熟,聲音也好像在哪兒聽見過,但隔着窗戶,有點看不清,聽不清。

她急忙出門,馬光也緊跟着出來。來到人羣跟前,夏雲扒開人羣,擠了進去。她揮手製止住那幾個男人的行爲。說道:“你們是幹什麼的?爲什麼在這大街上欺負一個女人?”

“什麼?我們欺負她?您問問她,讓她說是怎麼回事。”領頭的是一個塌鼻子。

“不管是什麼事,你們都應該到**去解決。”夏雲說道。

“你們**管這樣的事嗎?”塌鼻子看夏雲穿的是軍裝,故意這樣問道。

“現在是人民**當家,當然要爲人民做主的。你沒有去,怎麼就知道我們不管呀。”夏雲理直氣壯地說。

“好,好,我不和你們說。走着瞧!”塌鼻子看見夏雲背後還有一個大個子軍人,正虎視眈眈地看着他。就帶着人,泱泱地走了。

夏雲上前去,扶起那女人。又幫她去撿丟在旁邊一個破皮包。待夏雲轉過身來,定神一看,她不禁愣住了:“這不是李文桐嗎?”

“李大姐,李大姐,我是夏雲呀!”夏雲在呼喚着那個女人。

那個女人擡起頭,失神地望着夏雲。眼前這個女解放軍是誰呢?怎麼這樣面熟呢,是她在叫我大姐嗎?

“大姐,李大姐,你不認識我了?我就是住在你家裡的夏雲呀。”夏雲急切地說道。

“李大姐,我是馬光。”這時,馬光也上前搭話了。

那個女人這時才明白過來,看清楚站在她面前的兩人,的確是曾經住過她們家達一年之久的夏雲和那個馬光。

“李大姐,你是怎麼來到這裡的?他們怎麼這樣對待你呀?”夏雲問道。

“說來話長了,一句二句是說不清楚的。”李文桐艱難地從地上站起來,身子晃了晃,差點昏倒。看來,李文桐好久沒有吃東西了,還是先去吃點東西充飢後再說吧。夏雲心裡這樣想道。

夏雲扶着李文桐,來到附近的楊裕興麪館,要了一碗麪,遞給她。李文桐狼吞虎嚥般地很快就吃完了。夏雲又要了一碗,她沒有客氣,也很快地吃了個一干二盡。

他們三人出了麪館,來到了一個僻靜之地。就是愛晚亭。愛晚亭位於嶽麓山下。亭閣坐西向東,三面環山。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爲嶽麓書院院長羅典創建。根據唐代詩人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山行》的詩意命名的這座涼亭名聞天下

毛**青年時代,在第一師範求學時,就常與羅學瓚、張昆弟等人一起到嶽麓書院,與蔡和森等朋友們聚會愛晚亭,縱談時局,探求真理。

他們在亭內剛剛坐下,李文桐便迫不及待的將她的情況細細地道來:

“你們走後,**對我們家很不錯,每月都發一定數量的撫卹金,我父親是按烈士對待的。逢年過節,都有人來慰問。只是,我家沒有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我是個女人家,根本不懂經營,致使藥店越辦越差。每月都是入不敷出。眼看撐不下去了,就轉手讓給一個河南的學徒了,他也姓李,反正沒有交給外姓嘛,他對我也不錯,按時給租金。可是,他也難啊,經營得十分艱難。我過慣了安逸的生活,我得自己找個出路呀!”說到這兒,她低頭沉思着。

楓葉之中的愛晚亭,被微風吹拂着,有着一絲絲涼意。身旁的水池中,一大堆白色的、黃色的、金色的有一尺多長的大鯉魚在水中上下翻騰,密密麻麻擠在一起,好不熱鬧。一對情侶在不遠處,一邊依偎着,一邊把食物拋向水中。

“後來,我認識了在國民黨軍隊當軍需官的老範。他可是個好人,也是陳清華髮展的地下黨員。石花鎮解放了,他當上了石花鎮稅務所的所長。我倆慢慢地好上了。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日子過得很愜意。可好景不長啊,他在湖南的老家裡還有一個童子親,因爲他長年不在家,那女孩慢慢長大了,又和別人好上了。還有了孩子。這下事情鬧大了,家裡叫他回去處理,。他和我說好,回去後妥善處理好此事,他不會難爲那個女人的。處理好以後,就和我光明正大的結婚。”說道這裡,李文桐的臉上泛起幸福的光彩。

“前不久,老範來信說,讓我來湖南一趟。”李文桐接着說道。

“我借了盤纏,來到湖南這裡。可我來後,就怎麼都和老範聯繫不上了。不知道他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我住在旅館裡,錢也花完了。剛纔就是旅館的人,追我問我要錢呢。我哪裡有錢給他們呢?”李文桐傷心地說道。

“謝謝你們,幸虧遇到了你們。”她感激地說。

“那你打算怎麼辦呢,你讓我們怎麼幫你呀,儘管說。”馬光說道。

“我沒有一點辦法了,老範家的地址,我也不曉得。”李文桐憂慮地說道。

是啊,如果老範找不到,李文桐可是舉目無親了。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誰來幫她呀?我們又是軍人,隨時隨地要上前線的。夏雲心裡在想。

馬光把夏雲拉到一邊,悄聲地對她說:“動員她參軍,和我們一起走,行嗎?”

“是個好主意。我來問問她,同意不?”夏雲指着馬光的鼻子,誇獎地說道。

夏雲走近李文桐的跟前,說:“你願意參軍,和我們在一起嗎?”

李文桐睜大雙眼,驚異地說:“你們要我嗎?”

“要,一定要,我回去就和師長說。”夏雲肯定地說道。

“好,那我跟你們走。”李文桐高興地笑了。

夏雲領着李文桐回到了營地,見到了高師長和劉政委。高師長一聽,說道:“好哇,我同意。我們部隊又增加了新鮮血液了,你夏雲也增加人手囉。”

劉政委囑咐夏雲和馬光,“你們一定要好好照顧她。她是李老先生唯一的女兒,現在參加了革命隊伍,李老先生地下有知,他會很高興的。現在你們走到一起來了,今後都是革命戰友,大家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喲!”

走出門口,李文桐別提有多高興了。她再三向夏雲表示感謝。夏雲笑着說道:“你這就是客氣了,我們本來就是好姐妹。我在危難的時候,你不是也在盡力地幫助我嗎?”

他們有說有笑地來到軍務科,辦理了入伍手續。又到軍需科領到了軍裝。回到住處,李文桐就迫不及待地換上新軍服,她在房東那個破舊的梳妝檯前,對着鏡子照了又照,鏡子裡映出一個漂亮的女戰士的臉龐。紅暈暈的臉蛋,白澤澤的皮膚,襯着綠色的軍衣,紅色的領章,好似一朵出水芙蓉。

夏雲看見她一副嬌柔幸福的摸樣,開心地笑了。夏雲說道:“我都有點嫉妒你了,你長得那麼漂亮!”

李文桐走過來,倚在夏雲的肩膀,說道:“夏雲,你才漂亮呢。我們沒有一個能趕上你的。那天晚上,你來到我家,我弄水給你洗了澡,換上我的衣服,那真是漂亮嫵媚,我當時都看傻眼了!天底下還有這麼漂亮的女人!”

“你又在麻我了,我沒有你漂亮喲。人家老範真是有眼光、有福氣喲。”

兩個漂亮的女人在那裡,你一句,我一句地聊起家常來。

“我沒有你有福氣的,那麼多男人在追你。哎,我的那個表弟,熊清泉可是真的喜歡你喲。他和我說過好幾次了,就是追不到你。”李文桐有點吃醋地說道。

“好哇,你這是在報復我呀,看我饒不饒你!”說完,夏雲舉手佯裝要打她。

“哎,我在湖南沒幾天,就聽說湖南妹子騷的很,是真的嗎?”李文桐趕快換了話題。

“你在瞎說,聽哪些人嚼舌根子?”夏雲摟着她的頭說道。

“難道不是嗎?”李文桐想刨根問底,繼續追問道。

“是的。我承認。不過,湖南人地道的表述是,‘蠻騷的嘛’,”夏雲一本正經地講了起來。“湖南人形容一個女人好,經常用一句話,就是“蠻騷的嘛--”。初次聽到,還以爲是說這女人**不堪呢,可接觸湖南人久了,聽多了,你也就會慢慢悟到這句話的多種含義。這就有點像東北人說女人“浪”一樣,既有形容女人性感、嫵媚、妖豔的一面,也有形容女人聰明、水靈、機敏的意思。就像那首東北民歌當中唱到的那樣:

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大姑娘走進青紗帳。

這邊的苞米已結穗,微風輕吹起了熱浪。

夏雲一邊說,一邊動情地唱了起來。

“不過,說實話,一方水土一方人,湘山湘水孕育出來的湖南女人,非常有靈性.吃着辣椒長大的湘妹子,骨子裡透着一股不服輸的勁,辣而不潑,勤勞樸實,凡事霸得蠻。從田間農婦到寫字間的白領,從政界的風雲女強人到商界女精英,湖南女人得到的尊重,是靠自己一點點做出來的,堅韌而不失柔情。”夏雲真誠的說道。

“湖南女人是,七分溫柔三分潑辣。 提起湖南女人,人們首先想到這句話:湘女多情。其實,湘女的多情,並非對誰都多情,她們只對自己喜歡的人多情。 湘女不喜歡你的時候,像辣椒沒剖開,你感覺不到味道,只能看到外表紅撲撲而可愛的顏色;湘女一旦喜歡你,那股勁兒,火辣辣的,想拒絕都難。” 接着,她補充說道:

“都說四川女人潑辣,湖南女人溫柔;其實,湖南女人是七分溫柔三分潑辣。不過,湖南女人的辣,往往辣到好處,這種辣,你多半不覺得難受,還會覺得有滋有味。 湖南女人的溫柔,不是簡單的溫柔,這溫柔像酒,有後勁,有感情寄託。湖南女人懂得以柔克剛,以溫柔控制男人的霸道。有句話說,男人統治世界,女人統治男人。這句話用在湖南女人身上,很適合的喲。 ”

兩個女人在一起,談得好親熱,好投機,好開心。夏雲說話時,一直保持着那種低沉的語調,閃動着一雙像泉水一樣亮晶晶的眼睛。

她好久沒有像今天這樣,向閨中好友傾吐心事,暢談女人心中的秘密。作爲女人,在戰爭環境裡,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性別。戰爭,只要勇敢,只要堅強,只要智慧,只要生命。不要美麗,不要溫柔,讓女人走開。

漸有暖意的紅太陽,像一隻溫柔可愛的小牛犢,緊緊蜷伏在東方地平線上,不願出來活動。田野的土地已經鬆軟,橘子洲頭上的嫩草閃着翡翠般的新綠。

前方的捷報不斷傳來, 9月13日,衡寶戰役打響。

解放軍西路軍主力由桃源、常德一線出發,分路向芷江挺進,先頭部隊第三十八軍沿川湘公路及資水向沅陵、漵浦晝夜疾進,在沅陵以西一舉擊破敵暫編第一軍後,於18日夜佔領沅陵,19日佔領漵浦。

第三十八軍第一一二師主力繼續向辰溪前進。湘西地下***的湘西縱隊配合第一一二師向辰溪進擊,21日攻佔辰溪。同日,解放辰溪縣城。守敵無暇組織抵抗與實行破壞,大部向西南逃竄。

這樣,解放軍攻擊矛頭直指白崇禧的所謂“湘粵聯合防線”的西翼據點、國民黨湖南省**臨時所在地芷江。當解放軍向沅陵、辰溪急進時,白崇禧將第一〇三軍自永豐西調。該軍第二三四師第七〇〇團於27日進至懷化花橋,構築工事,與解放軍第三十八軍第一一三師駐中和鋪以南部隊形成對峙,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前進,掩護芷江之敵轉移。

爲攻下芷江,第三十八軍於辰溪地區稍事集結後,便兵分三路奔襲芷江:第一一二師、第一一四師直插芷江以西;第一一五師由北向南逼進;第一一三師沿川湘公路攻擊前進,三面包圍芷江。同時,第三十九軍由石門、公安一線揮兵南下,攻佔了安江(今黔陽),並派出第一五二師阻擊可能由寶慶而來的西援之敵,保證芷江的解放。

夏雲所在的部隊急促地向前運動着。戰士們已經連續行軍三天四夜了,還是沒有接到就地待命的命令。馬光現在已經是先遣團的團長了,他依舊行進在部隊的最前面。他看了看手錶,是凌晨四點鐘。他決定部隊就地休息一個小時。

團政委趙亮走過來,他是一個知識分子出身的軍人。早先是燕京大學的學生。後來參了軍。他有知識、有文化,上進心很強,作戰也很勇敢,特別是槍打得準。贏得了基層官兵的喜愛。做政治思想工作很有一套,不講大道理,善於用一些具體的實例來打動戰士的心靈,啓發大家的階級覺悟,具體生動,便於接受。

他和馬光組班子,是完美組合。相互配合,相互彌補,上級交給的各項工作(戰鬥)任務,在團裡總是迅速得到落實,經常被劉政委所表揚。這不,他看到馬光這幾天很累,但還是走在部隊的最前面,和戰士們打成一片。就說道:“團長,你趁機會打一下盹,我到前面看看。”

“好吧,尖刀連是大個兒李帶隊。”馬光知道老夥計在關心他。

馬光找到一棵低矮的、有碗口粗的樹,坐了下來,他的頭歪靠在樹幹上。-------

“他發現他站在一個坡度不大的山崗上,天上飄着幾朵被陽光照耀成金黃色的雲塊,除了雲塊,就是蔚藍色的天空。天空的遠處,是天地合一的地平線,在那遙遠的地方,升起了一幅蘑菇雲狀的圖案,現在展現在馬光眼前:阿凡提的童話世界,基督山伯爵的海島,還有福爾摩斯詭異的、在英國倫敦大街第108號的偵探寓所--------。”

他正要向福爾曼招手,忽然聽到夏雲在叫他。是夏雲的聲音。可他用眼睛巡視四方,沒有看到一點夏雲的蹤跡。他好迷惑,夏雲還在喊他。啊!這回看見了,夏雲從一棵小樹下面出現了。他激動地跑了過去。看四周無人,他伸出雙手想抱她。她躲閃着,有點不高興。馬光問她怎麼了?她突然哭了。他急忙追問,夏雲就是不願意回答。最後,她讓他抱了。他們在一個山坡上並排坐了下來。

馬光感到好興奮,他們好久都沒有像這樣單獨在一起了。坐了一會兒,夏雲說她要到坡下看看。一眨眼,夏雲就不見了!馬光好焦急,她到哪兒去了?他到處尋找,找呀找,他又聽到了夏雲的叫聲。循着聲音找去,發現夏雲正被一夥歹徒欺負,夏雲被他們壓在地上,欲行**------,馬光大喝一聲:“住手!”

他的手被人抓住,他醒了!眼前的人,不是夏雲,而是趙亮。原來,趙亮巡視完尖刀連後,就轉回來找馬光。見他發出囈語,就搖醒了他。

“老夥計,是不是又在想夏雲了?”趙亮對他知根知底,關心地問他。

“是的。哎,不說這個了。你說說,我們一直是這樣的行軍,是不是有大仗打了?”馬光想考考趙亮,試探性地問道。

“是啊,我有這種感覺。上級肯定有重要的安排了!”趙亮回答道。

兩個戰友在那裡探討着未來戰局的走勢。休息的時間到了,部隊吹起了出發號,部隊浩浩蕩蕩地又向前行進着。

就在馬光他們在前面行進時,師部接到上級的加急電報,黨中央要在北京成立中央人民**了!要建國了,這可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大事啊!上級要求,迅速在全軍傳達開來。並利用這個特大喜訊,鼓舞全軍的士氣,激勵全軍指戰員們奮勇殺敵,打好最後一仗,拿下大西南,解放全中國。

同時要求,宣佈的時機要把握好。建國消息的宣佈,是由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的向全世界宣告,定於10月1日上午10時。部隊宣傳把握的時間要適當,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後。毛**主席宣佈後,部隊就立即宣佈這個重大消息。

師政治部立即行動起來,劉政委召集各科室負責人研究佈置工作。

夏雲建議,要立即製作有關的標語、口號,以提高宣傳效果,擴大影響。考慮到部隊還在行軍中,召集大會不可行,可在部隊通過的路段,要道,提前設置固定標牌,由專人負責,內容用布遮蓋,時間一到,就迅速揭開。宣傳口號以各種形式散發,可以寫在揹包上、槍桿上、行軍鍋上等地方,部隊行軍一路,宣傳一路,讓廣大人民羣衆及時瞭解、相互轉告這個重大喜訊,分享喜悅。

關於先遣團的喜訊傳達問題,夏雲建議,考慮到他們離大部隊較遠,先遣部隊實施的是無線電靜默,可派人騎馬去,及時傳達、宣佈喜訊。

劉政委讚許地點了點頭,同意她的建議。至於派誰去先遣團呢?夏雲自告奮勇,要求派她去。劉政委說道:“好哇,我同意。去了還可以看看馬光嘛。”政委的這句話,說得夏雲臉刷地紅了,“政委,什麼時候了,您還在開這個玩笑。”夏雲有點不好意思了。

今天就是10月1日,夏雲交代好科裡宣傳相關事宜後,已是上午9點了。她急忙喊上李文桐和另一名戰士,騎着馬就出發了。

早上還是陰霾的天氣,這會兒,太陽露出了笑臉。烏雲在慢慢地散去。

夏雲他們一路上策馬飛馳,把山嵐、村莊、河流遠遠地拋在身後,很快他們就趕上了馬光的隊伍。看到馬光,一下馬,夏雲就急切地問道:“ 現在幾點鐘了?”

馬光有點不解,心裡想,你不是剛剛到嗎,怎麼就急着要回去了?見夏雲那急切的樣子,他連忙伸出手來看錶。一看,時鐘正好指向10時。看到時間到了,夏雲立即轉過身去,面向行進的隊伍大聲喊道:“同志們,現在我宣佈一個重大喜訊,剛纔我們的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成立了!”

聽到這個特大的喜訊,馬光、趙亮他們的眼眶裡立即噙滿了淚水。是啊,多少年來,中華民族飽經了多少苦難,中華兒女經歷了多年的奮鬥,終於換來了今天的輝煌勝利,犧牲了的烈士們,你們終於可以安息了,你們不是盼一個紅彤彤的天嗎,你們不是爲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奮鬥嗎,今天,你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馬光和夏雲相擁而泣,他們這一對夫妻,當時參加革命,就是爲了不滿封建制度,追求自身解放而參加革命隊伍的,隨着革命覺悟的不斷提高,上升到了爲民族解放,爲勞苦大衆翻身,爲新中國的建立而奮鬥了。今天,他們的理想願望終於實現了!

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成立的消息,迅速在人羣中,在老百姓中傳遞開來。特大喜訊傳到了前線部隊,正在浴血奮戰的指戰員們羣情振奮,戰鬥情緒更加高漲,戰士們高呼着“打到廣西去,活捉白崇禧!”“將革命進行到底!”等口號,衝上敵陣。行軍途中的許多戰士把這些口號寫在揹包上、槍桿上,寫在日記裡,家信中,激勵着自己英勇殺敵,決心爲新中國的成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請看第二十二章《哥倆相認》。

第十三章 希望(二)第五章 熊家兄弟(二)第四章 逼婚(二)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五)第二十五章 桂東剿匪第八章 送信(一)第二十章 南下途中(一)第九章 青水石板 (二)第二章 喋血蒼峪(二)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二)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五)第一章 楔子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五)第十一章 危險選擇(一)第六章 初試鋒芒(三)第三十四章 失蹤的電報局長(一)第十九章 鹿門斗智(二)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九)第三十一章 高平遇襲第三十四章 失蹤的電報局長(一)第七章 智鬥(三)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三)第三十四章 失蹤的電報局長(一)第六章 初試鋒芒(三)第十九章 鹿門斗智(二)第十五章 考驗(三)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一)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一)第十三章 希望(二)第二章 喋血蒼峪(一)第八章 送信(一)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四)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二)第三章 營救(二)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二)第二十二章 哥倆相認第三十章 水口關烽煙第八章 送信(二)第三十五章 歸鴉啼月(二)第二十章 南下途中(二)第三十五章 歸鴉啼月(二)第五章 熊家兄弟(二)第二章 喋血蒼峪(三)第八章 送信(二)第八章 送信(二)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九)第二十九章 柱子當兵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五)第四章 逼婚(二)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五)第七章 智鬥(二)第八章 送信(一)第十章 反目(三)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二)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一)第十六章 新生(一)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九)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九)第三十四章 失蹤的電報局長(二)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九)第八章 送信(三)第三章 營救(一)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六)第三十五章 歸鴉啼月(一)第三章 營救(二)第三十二章 夢泊古鎮第二十五章 桂東剿匪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三)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二)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一)第八章 送信(三)第四章 逼婚(一)第六章 初試鋒芒(三)第四章 逼婚(一)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九)第七章 智鬥(三)第十章 反目(三)第三十四章 失蹤的電報局長(一)第三十章 水口關烽煙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五)第八章 送信(三)第七章 智鬥(二)第十三章 希望(一)第八章 送信(三)第十四章 神路(二)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二)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四)第五章 熊家兄弟(三)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四)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二)第四章 逼婚(一)第十章 反目(一)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三)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二)第三十一章 高平遇襲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二)第二十章 南下途中(二)第十五章 考驗(二)第二十九章 柱子當兵
第十三章 希望(二)第五章 熊家兄弟(二)第四章 逼婚(二)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五)第二十五章 桂東剿匪第八章 送信(一)第二十章 南下途中(一)第九章 青水石板 (二)第二章 喋血蒼峪(二)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二)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五)第一章 楔子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五)第十一章 危險選擇(一)第六章 初試鋒芒(三)第三十四章 失蹤的電報局長(一)第十九章 鹿門斗智(二)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九)第三十一章 高平遇襲第三十四章 失蹤的電報局長(一)第七章 智鬥(三)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三)第三十四章 失蹤的電報局長(一)第六章 初試鋒芒(三)第十九章 鹿門斗智(二)第十五章 考驗(三)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一)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一)第十三章 希望(二)第二章 喋血蒼峪(一)第八章 送信(一)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四)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二)第三章 營救(二)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二)第二十二章 哥倆相認第三十章 水口關烽煙第八章 送信(二)第三十五章 歸鴉啼月(二)第二十章 南下途中(二)第三十五章 歸鴉啼月(二)第五章 熊家兄弟(二)第二章 喋血蒼峪(三)第八章 送信(二)第八章 送信(二)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九)第二十九章 柱子當兵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五)第四章 逼婚(二)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五)第七章 智鬥(二)第八章 送信(一)第十章 反目(三)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二)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一)第十六章 新生(一)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九)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九)第三十四章 失蹤的電報局長(二)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九)第八章 送信(三)第三章 營救(一)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六)第三十五章 歸鴉啼月(一)第三章 營救(二)第三十二章 夢泊古鎮第二十五章 桂東剿匪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三)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二)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一)第八章 送信(三)第四章 逼婚(一)第六章 初試鋒芒(三)第四章 逼婚(一)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九)第七章 智鬥(三)第十章 反目(三)第三十四章 失蹤的電報局長(一)第三十章 水口關烽煙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五)第八章 送信(三)第七章 智鬥(二)第十三章 希望(一)第八章 送信(三)第十四章 神路(二)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二)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四)第五章 熊家兄弟(三)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四)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二)第四章 逼婚(一)第十章 反目(一)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三)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二)第三十一章 高平遇襲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二)第二十章 南下途中(二)第十五章 考驗(二)第二十九章 柱子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