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

鮑信押運糧草至時,天已放晴。¥f頂點小說,..

劉備升帳點兵,三聲砲響,大軍直抵滎陽城。

滎陽,歷來乃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晉楚爭霸於此大戰;秦滅韓後,在滎陽外廣武山設敖倉屯糧備兵,以控制中原;秦末陳勝吳廣曾兵圍滎陽,吳廣更是戰死於此;楚漢相爭時,漢高祖與項霸王在此長期對峙,反覆相爭,最後以鴻溝爲界,平分天下……後世的李世民、李自成等都曾在滎陽發動過大戰。

鴻溝,乃戰國是魏國所鑿,引黃河之水溝通淮、泗、濟、汝等水,把河南與江淮一帶溝通起來,用於水運和灌溉,極大的推動了當時的農業與商業發展。到了如今數百年後的大漢,鴻溝仍然波濤盪漾,發揮着它的作用。

到了滎陽,離洛陽,就只有兩個障礙了,一就是滎陽城;二就是滎陽城後的虎牢關(旋門關)。

滎陽城下,劉備嘆道:“不愧天下堅城。”他紮營之後,便邀了曹操、鮑信等一同出來觀陣。滎陽有汴水、鴻溝等水系圍繞,又有敖倉、虢亭兩城互爲掎角,實在是有點棘手。更何況,看城頭飄揚的徐字大旗,便知道守將乃是董卓愛將徐榮。

董卓麾下數將,牛輔得其勇、胡軫得其急、徐榮得其穩。十數年的軍事生涯,讓徐榮得到了足夠的歷練,足以獨當一面,成爲方面之帥臣。

董卓也認爲,派牛輔或胡軫來敵劉備,搞不好就要守不住了,只有徐榮,性格穩重,以此老成之將,來守滎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翌日,劉備走馬出營,至城下,道:“還請徐將軍出來一見。”

不一會,徐榮出現在城頭,全身甲冑,手扶佩劍,目無表情。劉備朝城頭一拱手,道:“徐將軍,有禮了!”

徐榮亦叉手一禮道:“劉君侯,有禮了。兩軍對壘,各爲其主,不知劉君侯欲見我何事?”

劉備便道:“徐將軍,自你家主公董仲穎入京以來,所作所爲,你心自知。不說人神共憤,亦逃不過倒行逆施四字。是以纔有關東諸侯聯合討董之事。今三路大軍齊出,渤海出河內、袁將軍出南陽,我與孟德等兵抵滎陽。徐將軍英傑之士,當知天下之勢若何。董仲穎秉政以來,使天下動盪,人心難安。其離敗亡之日不遠矣。將軍幼習詩書,文武兼備,爲國征討近二十載。公忠體國,天下皆知。今日何不倒戈相向,助我義軍,共討董逆?到時嘉德殿上論功,少不得將軍一筆。若將軍冥頑不靈,執意助紂爲虐,到時我大軍攻破滎陽,悔之晚矣!望將軍三思!”

徐榮黑着一張臉,道:“劉君侯,某乃一老革,長於行伍。某家愚笨,只知遵奉上令。董相爲國勞費心血,而諸公卻枉自興兵作亂。何謂順、何謂逆?諸公起兵,可有天子旨意乎?可有三公旨意乎?在某看來,關東諸侯不過是一羣自私自利之徒罷了。君侯來此,竟然勸我倒戈,以逆伐正,豈不惹天下人笑?”

劉備又道:“徐將軍可知,董卓欲害太后與弘農王,乃我親救之。太后曾有旨,着令我等討董,豈曰無旨?”

徐榮大聲道:“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某家只知奉天子之令,不奉太后也!劉君侯,你要戰,我便戰,勿復多言!”

劉備見話不投機,便拍馬而還。心道,這傢伙在董卓死後不是立馬投降了王允嗎。怎麼今天卻擺出一付董卓死忠的模樣來了?說降不了那就打吧。

滎陽城外方圓數裡之樹木,早就被徐榮砍伐一空,來不及砍的,也放了一把火給燒得乾乾淨淨。劉備回營時便聽見曹操在罵:“這奸賊,放火燒林,如此一來,如何製造攻城器械!”

劉備入帳笑道:“孟德勿慌,器械我軍中自有。”

曹操疑道:“我知玄德軍中有,然則何其少哉。”

劉備便道:“孟德請隨我來。”

便帶了曹操等至自己軍中輜重營。把停靠在一旁的大車上氈布掀開,只見車上,整整齊齊的碼放着無數木製零件。

曹操一看,疑道:“這是?”再走近看時,不由呆了,這些大車,沿途劉備都讓人保護得嚴嚴實實,曹操只以爲是軍糧,誰曾想都是拆散了的井闌,投石車……

這些東西,組合起來運輸極不方便,但拆散了放在車上運輸,便極爲簡單。曹操擡頭看向劉備,狂喜道:“不意玄德早有準備!”

劉備笑而不語,他在洞庭湖軍屯數年,又豈只是簡簡單單屯田練兵而已?要知道,他曾經徵招了許多工匠隨軍。他在荊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漢尺爲標準,統一他軍中器械的尺寸和精度,然後實行流水線製作。就像投石車和井闌,標準件出來之後,便有人專門製造各種零件,然後組裝即可。如此省時省力,被工匠們大爲誇讚。他雖然不知道搞發明,鍊鋼鐵,造槍炮,但這種極爲簡單的管理辦法,還是通曉一二的。他本來接下來打算在兵器上也如此依法推行,但他沒有一塊穩定的地盤,是以沒有足夠的財力來購買鑌鐵。只能押後了。

營中叮叮噹噹的忙了一個下午,無數投石車,井闌,雲梯便出現在大家面前,曹操喜不自勝,看來看去,一個勁的點頭說好好好。他發現,雖然這些組裝起來的傢伙,比起工匠們精心製造的看上去要顯得粗糙些,但這種東西,做得再結實再精緻,也免不了被敵人損毀的命運,能用不就行了?

天空湛藍如鏡子。四周清風微拂。陽光溫暖。這樣一個好日子,滎陽城下卻一片肅穆,殺氣如狼煙般沖霄而起。城下,數萬大軍,各執兵刃,陣列於前,只待主將一聲令下,他們將義無返顧的直撲前面那堵青灰色的斑駁城牆,爲他們的主公拋頭顱,灑熱血。

號角長鳴,鼓聲隆隆。中軍臺上,劉備、曹操與鮑信皆立在臺上,衆將分列左右。這種攻城戰,素來不被劉備所喜,因爲除了用人命去填,別無他法。不過徐榮不聽他之良言,他也無法。

良久,劉備號旗一揮,大軍便踏着鼓點,黑壓壓如潮水般向城池涌了過去。滎陽城頭,徐榮雙拳緊握,大聲道:“弓箭手準備!火油準備!灰瓶準備!”然後心中一個聲音狂喊道,劉備,來吧,讓我看看,你是否真的有那麼厲害!

刀盾手們用盾護住頭臉,手中刀光一片,磕飛空中呼嘯而來的羽箭。身後,弓兵們漲紅着臉,一聲聲怒吼着把弓箭往城頭射去,盡力壓制着城頭的弓箭手,好讓己方的兄弟向前、再向前!

一隊隊彪悍的勇士,推着獨輪車,冒着箭雨火油的危險,衝至護城河邊,然後連車帶泥石一齊拋入河中。然後摸爬打滾的返回本陣,再推車衝出……

戰況一開始,就變得很慘烈。麈戰一下午,丟下無數屍首,也只不過堪堪把護城河給填平了而已。

夜晚,劉備也沒閒着,着令三軍,把火箭、火油盡力拋射入城中,此爲疲軍之策。果然,劉備只用了一少部分人馬,便讓徐榮忙活了一整夜,到處救火,還要戒備四城,恐劉備夜襲。誰曾想劉備三軍在營中好夢酣睡。

第二日一早,埋鍋造飯後,新一輪的攻城戰又開始了。昨天投石車受劉備之令,對準東面一處城牆猛砸,奈何滎陽城既高又厚,硬是沒能破防。害得劉備鬱悶不已。今天他就不打算這樣幹了,反正砸在城牆之上也只是給滎陽城撓癢,那就別浪費石頭了,搬運石塊也是很耗費力氣的。於是今天所有的投石車,經過數輪校準之後,開始集火城牆之上的守軍了。巨石、泥球,還有發射時以布包裹,發射出去之後天女散花般四處濺射的碎石塊……投石車轟鳴數個時辰,直到因強負荷而損毀趴窩,這時,井闌和攻城椎緩緩而出。

城頭已是滿目瘡痍,到處都是斷裂的磚石和哀嚎的將士,流淌的血液已經凝固,滲入泥土,結成乾枯的硬塊,變成一大塊大塊褐色,蚊蟲嗡嗡的響着,渾然不顧震天的喊殺聲,趴在它們的美食上,自顧自的享受着。

選鋒健兒們,扛着雲梯,在弓箭手的掩護下,迅速往城牆推進,攻城椎上,蓋着厚厚的溼氈以防火油。鼓聲動天中,劉備卻是深深嘆息着世道艱難。

不停的有人倒下,又不停的有人補上。終於有勇士殺上城頭了。城頭上,刀光劍影,喝罵聲,兵刃相擊聲,鮮血噴灑聲,一起奏響着死亡的讚歌。

攻城椎終於抵達了城門,在嘿喲嘿喲的號子聲中,一次又一次的撞擊着巨大的城門。數尺厚的城門後,卻是無數泥石堆積。城門顫抖着,哀鳴着,無數粉塵簌簌而下,卻仍然屹立不動。

劉備與曹操看着城頭,無比激動,在關羽、夏侯惇等猛將的帶領下,無數軍士附蟻而上,在城頭漸漸佔據了優勢。亂戰之中,勇將的作用是巨大的。只要再過一會,滎陽守軍抵擋不住,那麼……

可惜,徐榮是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的。等關羽與夏侯惇殺透重圍的時候,卻看見面前是一排弩手,而徐榮陰沉着臉,站在弩手中間,關羽只來得及暗道一聲不好,便見徐榮嘴裡冰冷冷的吐出一個字:“射!”

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七百零九章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八百十七章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七百零九章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
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七百零九章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八百十七章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七百零九章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