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

劉備就這麼讓郭圖跪了近一個時辰,這才冷哼一聲,把他給打發走了。朝中經過這幾天的醞釀,對曹操與孫堅的封賞也下來了。

拜曹操爲鎮東將軍,開府、兼督兗、豫兩州諸軍事;封譙侯。至於三公、州牧之位,還是別想了。作爲交換,曹操與劉備兩家罷兵,曹操退出河南尹。

拜孫堅爲鎮南將軍,開府、兼督揚、荊兩州諸軍事;封吳侯。

不給兩人州牧的名頭,只是讓其以四鎮將軍的名義開府併兼督兩州軍事。這是劉備的意思。而且在無視兩家瓜分荊州的實際情況下,讓孫堅督荊州軍事,到時若孫堅發展起來了,也給了孫堅一個找碴的藉口。要是兩家真能因此打起來,那劉備就要高興得笑了。

曹操和孫堅接到聖旨,都不太滿意。相比起袁紹的封賞來,劉備這邊要苛刻得多。奈何這天下只有臨甾一個皇帝了,除非他們自己扯旗造反,否則便沒得選擇。是以兩家再不情願,也只好捏着鼻子認了。

曹操接旨之後,心中實在是不暢快,於是命河南尹的駐軍退兵。把洛陽給讓出來。不退也不行,太史慈與趙雲就要渡河了。然後兗州這邊,也準備撤退了。既然還得披着漢臣這身皮,自己暫時就沒理由和代表着朝廷的劉備進行軍事對抗。還是早早回荊州去吧,把水軍操練熟悉,然後趁機進軍益州。

孫堅那邊,接旨之後,孫策年輕氣盛,便對其父孫堅道:“青州何賤視吾哉。他年定當揮師北上,攻破臨甾,以雪今日之恥。”

孫堅笑了笑,沒做聲。形勢比人強。不受臨甾之封,沒了名分,自家這個小集團搞不好就要四分五裂。當然,自家兒子心氣高,他也沒必要說得太明白打擊兒子的志氣。

曹操南撤,太史慈與趙雲兵不血刃佔領河南尹。到了如今,劉備治下便已經擁有青、徐、幽、並、冀五州再加上司隸校尉部河內郡與河南尹。天下十三州部,劉備一個人佔了幾乎一半。劉備這些年東征西討,連敗強敵,聲威已經是如日中天。在剿滅袁紹,曹操、孫堅等先後上表請封之後,更是威震天下。

這時,便有傳言,說劉備簡直是以一人之力,扭轉乾坤,如此殊功非大將軍之職可酬。應當封王。

這番言論也不知道是誰說出來的,瞬間便傳遍了大街小巷。對於這條流言,大將軍府沉默了。朝廷也沉默了。

劉備在府中,略顯疲憊的靠在椅上。這番言論,不是他說的。但說這話的人,卻與他關係匪淺。這人便是孔融。

孔融掛個太中大夫的名頭,整日裡在書院打滾。他天性好客,又好清談。之前在書院裡不知怎的便與禰衡和楊修看對眼了。三個狂人便經常在一起對天下事品頭論足。

禰衡是恃才傲物,楊修是世家名門,孔融是名士風範。這三人老聚在一起,劉備也怕他們搞出什麼驚人之論出來。於是幾年前便把禰衡給送去當地方官,楊修則讓他在自己府中打雜磨練。心想把這三人分開,只孔融一個,也隨他去。

結果這幾人偃旗息鼓許久,都快讓劉備把他們給忘了。突然之間就搞出這麼個大新聞來。讓劉備頭痛不已。

話說孔融這日在家設宴,宴請好不容易回來一趟的禰衡,順便也把楊修給喊過來了。這三人許久不見,酒一入腸,便控制不住了。

先是說了一通瑣事,然後又說這天下之事。嘲笑了曹操與孫堅一番,不知怎的,便說起青州這蒸蒸日上的勢頭來。

三人那是感慨萬千。在座三人孔融年齡最大,黃巾之亂的時候,他已經出仕多年了。而楊修與禰衡也已經開始記事。從那會起,這天下亂象,這三人便耳濡目染。都以爲這大漢朝估計要完蛋。誰曾想這許多年過去,又成了如今局面。

黃巾起義是這天下亂起的源頭。董卓入京是這天下崩潰的開始。黃巾起義給予了大漢朝廷沉重的一擊,而董卓卻開啓了地方割據勢力無視朝廷權威的勢頭。當時天下各州、各郡,各自有主,朝廷無法控制地方,地方也基本上不搭理朝廷。甚至連皇帝都出現了兩位。

這三人曾經一度認爲,這天下要麼歸袁氏,要麼會分裂很久。結果劉備強勢崛起,袁術、袁紹接連敗亡在劉備手裡。而劉備的勢力也大肆擴充,控制五州之地。

這讀書多的人,自然不會與平民百姓一樣把皇帝當成所謂的“天子”。孔融等人自然也沒把皇帝太當一回事。這天下姓誰,自有定數。陳勝起事的時候便直言不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漢統治天下數百年,現在有分崩離析的跡象也正常。哪裡有世世代代相傳的基業?所以這天下間的士人與諸侯們,早就做好了漢王朝覆滅的準備。一個個的不是四處尋訪明主,便是屯積兵馬糧草心懷異志。

劉備剛開始在天下諸侯間並不突出。一個普普通通的破落宗室之後,有點才能。但這天下才子異人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於是剛開始也沒多少人把目光放在劉備身上。結果董卓死了,涼州諸將敗亡了,公孫瓚、劉虞覆滅了,劉表、袁術、袁紹、王匡、陶謙、劉繇……一連串的實力派系,他們的勢力紛紛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卻是劉備雄踞北地。這樣的成就,怎不教人感慨萬千?

於是孔融、禰衡、楊修這三個酒足飯飽,然後便把劉備好生一通誇。劉備不但事業輝煌,學術成就也是大有建樹,其他不說,光一個格物學說,便能讓他青史留名了。禰衡和楊修都是混過書院的。對劉備那套理論和各種奇奇怪怪的試驗,感興趣得很。對劉備更是欽佩得不得了。

然後誇着誇着,便歪了。這個說若無大將軍,這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那個說若無大將軍,這劉漢早亡矣。

然後孔融說道:“大將軍再興漢室,如此功績,史上罕見。今袁紹敗亡,不知天子當以何來酬大將軍之功?”

楊修一拍桌子:“漢高曾有白馬之盟。大將軍有功於社稷,又是宗室之後,當裂土以封王!”

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議廢立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七百七十章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
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議廢立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七百七十章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