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

廝殺了數個時辰,津鄉城搖搖欲墜,可每次卻又被黃巾軍守住。關羽張飛數次上了城頭,卻被無數明晃晃的刀槍給逼了下來,劉備見天色已晚,便鳴金收兵,收拾旗鼓,待明日再戰。

到了晚上,關羽道:“主公,要不要趁夜襲城?”

劉備一揮手,道:“算了,看今日形勢,那李大眼只怕早有了防備。夜襲不可取。待明日再作計較。”

關羽想了想,覺得也是。便退了出去。

深夜,劉備毫無睡意,披衣出帳,漫步營中,只見夜風輕拂,星斗滿天,不由思念起涿縣的親人起來,雖然有叔父於樓桑照看,畢竟不在自己身邊,希望黃巾不要去涿縣纔好。又想起還在巴郡羣山之間的羅耶珂和幼女起來,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等黃巾平定,自己安穩了,便把孩兒接到自己身邊,要教她們讀書習字,要帶她們玩耍,要永遠寵着她們……這一世,過得纔算有滋有味呢,劉備心中溫情無限。

忽然,前營中傳來一聲慘叫,而後刁斗聲大作。劉備大驚,急入帳中,着了甲提了劍,再出來看時,便見關羽張飛等俱在,見劉備出帳,便隨護左右。劉備聽着前營的呼喝喊殺聲,皺眉道:“出了何事?”

張飛赫然道:“不意李大眼這賊子,率了賊軍出來偷營,好大的狗膽!見我軍防備森嚴,無機可趁,便又退了回去。”

劉備聞言,哭笑不得,這李大眼該改名叫李大膽纔是,不知道他是無知者無畏還是天生膽大,居然敢來偷營?自己還沒去襲城呢,他倒好,先來了。

騷亂平靜後,劉備一問,才知道自家死了兩個巡邏的衛士,而李大膽留下了數十具屍體,率了人一鬨而散。

原來劉備營前,都有熊熊火堆,若有人來偷營,必定無處藏身,李大眼見近不了身,便往營中發射火箭,被巡邏的士卒發現,然後雙方你來我往的反擊。李大眼見偷襲幾乎成了強攻,便自退走,而營中將士不知敵人深淺,便也未追。

第二日清晨,將士用飯畢,劉備又着黃廣於城下勸降:“城上的弟兄們!官兵大軍已至,江陵已然陷落,何況津鄉小城?別再負隅頑抗,以卵擊石啦!想想自己的父母妻兒,枉死在這小城,值不值啊!不若降了官兵,大家同享富貴!”

城牆上的黃巾軍一言不發,李大眼怒喝道:“給我射!”便見一陣箭雨呼嘯而下。

黃廣嚇了一跳,撥轉馬頭,怒道:“李大眼,你他孃的不降,到時可別後悔!”

李大眼哈哈大笑道:“老子死也不悔,你這個背主之賊,滾吧!”

黃廣氣得胸膛不停起伏,劉備見招降無果,便把手一揮,衆卒士推了無數投石車出來。擺在陣前。昨天顯得有些急了,今天換個打法。於是劉備便讓人繼續去製造投石車,然後讓投石車往津鄉城發射。劉備想道,不派一兵一卒,先把你這烏龜殼給砸破了,然後看你等往哪逃。

劉備一聲令下,便見空中無數石彈往津鄉城射去。不過這年月,投石車容易壞不說,準頭還極差。這一輪發射,只有若莫五分之一砸中了城牆,成爲有效攻擊,其他的,不是偏了就是近了。

不過,這投石車的效果着實是驚人。砸在城牆上的,一砸就是一個大洞,有些倒黴蛋被砸中,頓時就成了肉餅,喊都來不及喊上一聲便嚥了氣。這威力,無疑極度打擊了城上黃巾軍的信心。

李大眼也不再叫囂了,估計是下城躲石彈去了。劉備於陣前擺了張案几,悠然自得的攏着手,讓士卒們自行發揮。

於是萬餘人馬一動不動,就看着石彈紛飛。然後袍澤們力竭了,便在軍官的指揮下再換上一批人。

投石車砸了一上午,城牆沒砸塌,倒是把城牆之下的地面砸得到處都是坑,劉備傻眼了,這樣一來,要是自己進攻,這滿地的石頭反而是自己的障礙了。

事已至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劉備咬着眼,繼續砸吧,大不了用石頭把這面城牆給淹埋了。

早先還能聽得到城牆之上的怪叫聲,現在一點聲音都沒有了,伴隨着砰砰聲,一團團塵土四濺。到了下午,津鄉矮小的城牆再也吃不消,被一塊大石頭砸中之後,引發了連鎖反應,整段都垮蹋了下來。

劉備見狀大喜,把劍一揮,道:“攻城!”

漢軍潮水般涌入。

李大眼節節抵抗,卻挽轉不回局勢。他知大勢已去,便與親信道:“可趁亂出城,往投南陽。”

親信道:“將軍不走麼!”

李大眼慘笑道:“走,走得了麼?到了南陽還不是要與官軍廝殺?天下之大,我又能往何處去?”

罵走親信,李大眼退入府中,高罵幾聲賊老天,然後舉火自殺。劉備正率衆追殺,忽見城中濃煙滾滾,不由大驚,道:“快去探來,莫燒了府庫!”

不一會,有小校來報,言賊首李大眼於家中舉火自盡。劉備一陣無語。衆賊見頭領已死,一個個便充械停止了反抗。

還有一部人馬,出了北門,一路往襄陽而去。

劉備之前還在替黃巾感傷,見了津鄉所存錢糧,又不禁大怒。黃巾不事生產,所得皆爲掠奪。這如此之多的錢糧,卻不知害了大漢多少良家,使多少人家破人亡。

津鄉既定,劉備又遣數將,分赴各地,於是華容,當陽等地一一光復。未幾,除了襄陽之外,南郡全境皆被劉備所掌控。

此時襄陽一部黃巾,屯軍阿頭山,與襄陽城互爲犄角。又有漢水天險,易守難攻。劉備思來想去,決定放棄攻打襄陽城,休整大軍後兵進江夏,而後平定南方數郡。最後合兵直取南陽。反正按目前所得信息,南陽還撐得住。

卻說皇甫嵩與朱儁各領一軍,進逼穎川,欲解京師之急。卻不料黃巾賊勢正盛,朱儁竟被波才、彭脫等擊敗。朱儁一想,自己兵精而少,只怕不是黃巾敵手,既然蛾賊勢大,不如還是與皇甫義真合兵一處罷。於是與孫堅一道,引了兵直往長社而來。

皇甫嵩兵據長社,與朱儁兵合一處。正商討方略,忽聞報波才、彭脫等率了大軍前來,把長社團團圍住。

皇甫嵩與朱儁等出營觀陣,只見城外黃巾漫山遍野,旗號無數,望不着邊。不由嘆道:“賊勢如此,不可敵之鋒銳也!”於是閉門不戰。

孫堅見己軍士氣衰落,便勸道:“將軍,若一直閉門不戰,軍心盡喪也。”於是旬日間,衆人各領了將領於城下廝殺,互有死傷。

皇甫嵩等出城搦戰,鬥得一陣,見勢不妙便退入城中。長此以往,漢軍士氣竟有所復。士氣真的是一個奇怪的東西。一軍之主要是表示出不怕死的氣概,大抵軍中兒郎也不會有什麼畏懼的了。要是一軍之主軟弱退縮,軍中便必定人心紛亂。

皇甫嵩每日搦戰,卻又暗地寫了援書,命甲士疾馬送往京師不提。

倒是盧植在冀州,打得張角連連敗退,收縮兵力,退守要塞。

漢軍主力已經全在這了,荊州、穎川、冀州三大戰場。至於幽州,東郡等地黃巾,朝廷已經無能爲力了,好在天子已經下詔讓各地郡守自行募兵抵禦,否則形勢將更爲混亂。

鄭玄在東萊,劉備曾有書信來,讓鄭玄避禍樓桑,或至自己軍中。奈何鄭玄不肯。結果東萊黃巾大起,想走也走不了。幸好黃巾賊畏懼鄭玄名聲,也知道他無油水可撈,便也不來騷擾。

劉備兵進江夏,大軍到處,所向披靡,一路收降無數。剛定江夏,表奏朝廷,便有使者疾報,張曼成陣斬南陽太守褚貢,攻破宛城。

劉備腦袋轟然一聲,自己前番書信往宛城,囑咐又囑咐,據守待援即可,千萬不可出城與黃巾交戰。事情爲何如此?

卻原來褚貢見劉備光復南郡,兵進江夏,所到之處,凱歌高奏,便眼紅心熱,動了心思。以爲黃巾賊就算人馬衆多,卻也不過如此。若非不堪一擊,那劉備劉玄德緣何屢戰屢勝?

人總是自負的,總以爲自己不比別人弱。褚貢便是如此。他乃歷年老臣,見劉備這個小年輕屢立戰功,又如何坐得住。閉門避戰雖然可以守住宛城,可是守土本來就是自己之責,又有甚好說的。不若募了勇士出城,擊破黃巾賊子,立下殊功,說不好日後論功行賞,自己也能撈個侯爺做做。

想到美妙處,褚貢便再也不願等了。不顧左右苦勸,一意孤行,執意要出城與黃巾交戰。張曼成率了十萬餘衆,攻城攻得累死了,見褚貢出城,不由大喜,正中下懷。於是先虛敗一陣,再誘褚貢來追。然後待褚貢離宛城漸遠,不可能再逃脫了,於是一聲令下,黃巾賊衆便把褚貢團團圍住。

張曼成陣斬褚貢,漢軍精銳全部戰歿。

劉備得報,不由大怒,罵道:“蠢材死則死矣,害我漢軍精銳,害我宛城百姓!簡直死有餘辜!”

低燒37.8,四肢疲憊無力。不過雖然更得晚了,但還是保證了二更,對吧?希望大家繼續支持。

第八百十八章 艱難局面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八百十七章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七百零九章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七百十一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七百九十九章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
第八百十八章 艱難局面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八百十七章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七百零九章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七百十一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七百九十九章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