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

光和七年春,正月。馬元義往來荊、揚,收數萬衆,約期會於鄴。又與唐週一道,前往京師,以中常侍封諝、徐奉爲內應,約以三月初五內外俱起,同舉大事。

月底,唐周扛不住精神壓力,在洛陽向公府上書告之張角之謀。朝廷聞訊,震驚不已。不敢怠慢,立即上報於天子。天子聞訊勃然大怒,於是命司隸校尉捕馬元義、封諝、徐奉三人,車裂於市。又封洛陽十二門,令鉤盾令周斌將三府掾屬,案驗宮省直衛及百姓有事張角太平道者,誅殺數千餘人,一時之間,太平道於京師骨幹見誅殆盡,洛陽城滿地血腥。又星夜傳檄至冀州,傳令逮捕張角及其親族。

春二月,張角等聞訊,知事已敗露,來不及憤怒唐周的背叛,晨夜馳敕諸方,一時俱起。冀州鉅鹿,張角等三兄弟立於高臺之上,身着道袍,頭裹黃巾,遍告教衆,言大漢朝政敗壞,皇帝昏暗,以致天下民不聊生,餓殍遍野。今有大賢良師張角,奉天行事,欲解黎民於倒懸,拯百姓於水火。分田地,均富貴,共建太平之天下!臺下數萬狂熱的教衆,皆着黃巾爲標幟,大呼道:“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於是張角殺官以祠天,而後自任天公將軍,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張樑自稱人公將軍。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而部帥三十六方,同日反叛,安平、甘陵兩地,黃巾賊抓了安平王劉續、甘陵王劉忠,俘虜官員無數,起兵響應。

除了涼、並、交三處偏遠荒涼之州外,青、徐、兗、豫、冀、揚、幽、荊天下八州同時響應。黃巾軍攻沒郡縣,處死官吏,把府庫搬空之後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而剛開始之時,因還能約束部衆,分發錢糧予窮苦大衆,於是百姓踊躍參軍,一時之間,席捲天下。

此時天下承平日久,何嘗有此等大亂?地方官員又多買官鬻爵者,聞得黃巾亂起,殺官如殺狗,俱是心驚肉顫,一時軟了手足。哪裡還能想得到如何抵禦防備,皆是收拾了細軟棄官而去。地方守令逃亡,郡縣之中羣龍無首,又如何能抵黃巾之鋒,一時之間,州郡失地無數,而黃巾氣勢水漲船高。天下爲之震動。

消息傳到京師,皇帝跌坐,臉色慘白,喃喃道:“何至如此?”三月戊申,天子以河南尹何進爲大將軍,將兵屯都亭。天子此時只能選擇依靠自己的大舅哥,何家滿門富貴皆繫於他一身,與大漢休慼與共。想來會與黃巾拼命。又置函谷、大谷、廣成、伊闕、轘轅、旋門、小平津、孟津八關都尉。別的不說,先把京師給防護嚴實再說。又令司隸校尉統率京師,城門校尉嚴查嚴防,若有異動,立即鎖拿。

皇帝一番佈置,覺得洛陽應該無恙之後,這才心下稍安。於是詔敕天下州郡,命郡守等修理城防,簡練器械,以防黃巾。又召羣臣以商方略。是時候聽聽大臣們的意見了,這個時候的天子,還是很冷靜的,知道要虛心納諫了。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人氏。前度遼將軍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之侄。父親皇甫節,長年鎮守雁門。這也是個世代將門,皇甫嵩少習文武,通《詩》、《書》,弓馬嫺熟。初舉孝廉、茂才,當時的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連連徵辟,卻不到任。真是個聰明人,要是受陳、竇二人之闢,只怕早已成冢中枯骨了。後來皇帝登基,公車徵爲議郎,後遷北地太守。此時皇甫嵩亦在朝中,於是出列道:“陛下,如今蛾賊作亂,州郡失據,天下震動,宜開黨禁,益出中藏錢、西園廄馬,以班軍士!”

皇帝就有些小鬱悶了,那些個黨人,一天到晚嘰嘰歪歪,沽名釣譽,對朕和朝政橫加指責,煩得要命。他們又不能上陣殺敵,把這些蒼蠅放出來幹什麼?還有,國庫裡不是還有錢嗎?爲什麼要動用朕的私房? ωwш¸ тTk дn¸ ¢O

皇帝一遲疑,身邊的中常侍呂強就急了,我的陛下啊,這都到什麼時候了,火燒眉毛了你還惦記這顧慮那的,再這麼弄下去,黃巾可就得打進洛陽城了,到時大家都玩完,於是趕緊低聲奏道:“陛下,老奴以爲皇甫義真之言有理,黨錮久積,其親族皆有怨氣,若此時不赦,與黃巾合謀,悔之無救……”

皇帝一聽,都快嚇傻了,黃巾賊都是些流民和普通百姓,這些泥腿子他不怕。可是若是黨人這些社會精英也跟着攪和進去了,那就不是簡單的事情了。黨人一個個飽讀詩書,無論他們能力怎麼樣,皇帝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傢伙一個個都享有清名遠譽。若真投了黃巾,這兩股勢力一合流,這天下,只怕危矣……

一念至此,皇帝嚇出一身冷汗,他又不是傻子,怎敢放任祖宗基業在自己手中葬送?於是立馬同意皇甫嵩之建議。

壬子,天子下詔,大赦天下黨人,還諸徒者。且黃巾賊若迷途知返,既往不咎。唯賊首張角等不赦。天子又心痛自己的私房,於是命公卿出馬、弩以助軍資,讓公卿列個表,把將門子孫以及民間深通兵事戰陣的人,公車徵辟至洛陽見用。

又依四府所議,拜盧植爲北中郎將,率副將宗員,統北軍五校軍士出洛陽,進討冀州張角部。拜皇甫嵩爲左中郎將,拜朱儁爲右中郎將,率三河騎士及河南精兵進討穎川黃巾波才部。又以劉備文武兼資,拜其爲東中郎將,急詔劉備讓其自行徵募大軍,自益入荊,進討荊州黃巾。

說下中郎將,自秦至漢,本來只有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這三中郎署,主要是統領禁宮、皇室的護衛。後來到了漢平帝時,又增了虎賁中郎將以統虎賁郎,又增了羽林中郎將以統羽林軍。到了現任皇帝,他要賣官安插人,官位不夠,他就自行創造。於是又高東南西北四中郎將。是以盧植和劉備,一爲北中郎將,一爲東中郎將。

皇帝見部署得差不多了,他這些日子擔心受怕,也沒好好休息。**的牌子都好幾天沒翻了。於是打着呵欠便欲撥腿就走。

身後,中常侍呂強拉長着嗓子喊道:“有事啓奏,無事散朝!”

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六百七十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七百六十五章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七百十一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
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六百七十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七百六十五章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七百十一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