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

消息傳得很快,未幾,洛陽城中便傳遍了。沒幾天,劉備的言論便迅速流行起來。許多的年青士子動不動便把“爲萬世開太平”、“清談誤國,實幹興邦”等句掛在嘴邊。

消息傳到盧植耳中,盧植正與蔡邕等品茶小歇,蔡邕聞言便嘆:“好個劉玄德,好個劉玄德!不意子幹竟收如此佳徒!”

楊彪也道:“此子,吾不如也!”

盧植搖頭苦笑:”此子天縱之資,又何用吾教之?“心中卻還是很得意自己的眼光,劉備不但是自己的愛徒,還是自己的佳婿呢!

洛陽滿城公卿,無不爲之側目,從此劉備劉玄德這個名字,算是徹底的被記住了。

頓丘,曹操看着書信雙目精光四射:”劉備,真乃人傑也!未曾見玄德之面,促膝而談,實乃人生憾事也!清談誤國,實幹興邦,一語便中吾之心意也,玄德實乃吾之知己!“當下便修書一封,命僕從速帶回京師,交予劉玄德。

此時的曹操,還是個一心一意想爲大漢添磚瓦的熱血好官員。欲扶正直,除邪奸,使天下政教清明。直到後來爲議郎時,數次上書不爲皇帝所用,才知道大漢已經積重難返,不可匡正,於是心灰意冷,不再建言。繼而黃巾大亂後,天下搖搖欲墜,曹操一顆野心便開始慢慢滋生。此時他見了劉備所言,只當劉備如他一般志向,是志同道合的良友,怎教他如何不激動?

東萊,鄭玄謂衆弟子嘆息曰:”壯哉斯言!吾所學數十年,竟不如玄德之四句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斯言果如是也!“

遼東,長史公孫瓚率數十人巡視邊境,突然與鮮卑數百騎相遇。左右皆變色,公孫瓚大笑曰:”劉玄德,吾師弟也!嘗雲儒者當爲萬世開太平!某自幼受學於儒門,豈肯爲玄德之後哉?諸君,今日便請隨我死戰,爲遼東先開一太平!“說罷,一馬當先,手持長矛,突入敵陣,衆左右見了,鼓起血勇,隨公孫瓚之後,左衝右突,刀砍矛刺。鮮卑防不猝防,瞬間死傷數十。餘衆見公孫瓚等勇不可當,心生恐懼,便四散逃去。

公孫瓚殺散餘賊,一身是血,退入空亭,取酒與衆飲,而後大笑:”讀玄德之文而後持矛殺賊,快哉快哉!“衆人皆爲公孫瓚豪氣所懾,又敬又畏。從此公孫瓚威名漸顯。

穎川,荀家人也在品評劉備。諸人無不讚賞之。十六歲的王佐之材荀彧心高氣傲,不肯服人:”劉玄德此言雖壯,就怕是好作大言之徒!“

大侄子荀攸知道小叔父荀彧的小心思,笑道:”不然,觀劉備其人,無論格物致知,還是京師除蝗,皆可見其非空言泛泛之輩,而是言行如一注重實踐之人。正如斯言,清談誤國,實幹興邦!儒者之四句教,真豪氣干雲之語也,不亞於吾家之王佐之材。“

荀攸比荀彧只大六歲,幼時一起讀書長大,份雖叔侄,情同兄弟。所以敢最後調侃一下荀彧。

荀彧聽了,俊臉一紅,道:”公達休來取笑我,劉備之氣魄,非我所能及也。“晚上,荀彧又取出劉備上次過穎川留下的書信,細細觀之。看着信上古樸的字體,心中卻是在想,劉玄德啊劉玄德,你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後來史載:”光和元年夏,帝於太學論儒,語出四句,滿座皆驚。由是,帝海內知名。“

今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叛亂,地震,日食等就不說了,種種妖異之事也頻頻出現。夏四月有雌雞化雄。五月有白衣人入德陽殿門,突然消失不見。六月有一道黑氣墮入溫明殿中,如車蓋隆起,五色有頭,體長十餘丈,翻滾不休,形貌似龍。七月又有青虹見御坐玉堂後殿庭中……種種異像,民間一片恐慌,各種流言滿天飛,一會說天子失德,一會說要有大災難,一會說漢有天下太久,漢德已終,氣數已盡,要改天換日了。尤以後一種流言流傳得最廣,街頭巷尾,大家都探頭探腦的竊竊私語,漢家只怕是氣數已終啦!沒聽說嗎?有神人說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每當社會動盪的時候,各種妖人妖言層出不窮,大賢良師張角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收穫人心的機會,他派了無數教衆四處宣傳,散播他的言論,攪起無數暗浪洶涌。

無數大臣也紛紛上本,爲時局擔憂。皇帝也有些坐不住了。於是,在七月,皇帝召集一些臣子,蔡邕、馬日磾、楊賜、張華等人詣金商門,入崇德殿問對。這就是史上有名的金商門奏對。

皇帝讓中常侍王甫、曹節兩人問諸臣這異像紛紛,是什麼原因,如何平息流言善後?然後衆人紛紛進言。完了之後,皇帝又因爲蔡邕經學深奧,所以特詔稽問:”比災變互生,未知厥咎,朝廷焦心,載懷恐懼。每訪羣公卿士,庶聞忠言,而各存括囊,莫肯盡心。以邕經學深奧,故密特稽問,宜披露失得,指陳政要,勿有依違,自生疑諱。具對經術,以皁囊封上。“

皇帝說最近災民頻生,不知道什麼原因,朝廷焦心,我也恐懼,想聽聽其他人的意見吧,那些混蛋一個個的不肯說老實話。你學問高深,是個忠臣,我相信你,你給我說實話,到底是什麼原因?不要猶豫,說好之後,用皁囊密封給我看。

蔡邕被皇帝一誇,便信了,披肝瀝膽的上奏:”……今災眚之發,不於它所,遠則門垣,近在寺署,其爲監戒,可謂至切。蜺墮雞化,皆婦人干政之所致也。前者乳母趙嬈,貴重天下……;續以永樂門史霍玉,依阻城社,又爲奸邪……而聞太尉張顥,爲玉所進;光祿勳姓璋,有名貪濁……宜念小人在位之咎,退思引身避賢之福。伏見廷尉郭禧,純厚老成;光祿大夫橋玄,聰達方直;故太尉劉寵,忠實守正:並宜爲謀主,數見訪問……近者以辟召不慎,切責三公,而今並以小文超取選舉,開請託之門,違明王之典,衆心不厭,莫之敢言……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之禍。願寢臣表,無使盡忠之吏,受怨奸仇。“

蔡邕於是把朝廷中的種種弊端一一直言道出。說災異沒有發生在別的地方,要麼在宮門,要麼在寺署,難道還不清楚嗎?這就是婦人閹宦亂政的原因啊!又炮轟一干奸佞,舉薦一干賢臣。最後說,皇帝,我可是對您肝膽相照啦,您可得保密,不要讓我受別人的怨恨而遭禍。

皇帝看了蔡邕言辭懇切動人肺腑的奏章,心有所觸,不禁嘆息。然後可能是坐久了,要去上個廁所活動活動再回來看。結果曹節趁皇帝不在,就躲在後面偷看。這一看,完了,泄密了。

蔡邕也沒想到皇帝如此不靠譜,閹宦如此膽大包天。於是,他在奏章裡所彈劾的一衆人,知道消息後就紛紛開始行動了。如狂風暴雨般的打擊報復突然而來。

若是一般人打擊報復,蔡邕或許便沒事,朝臣哪個不受彈劾,不被指責。要是一被彈劾一被指責就問罪,朝中早就空空如也了。

但這次不一樣,這次因爲上的是密摺,所以蔡邕有的沒的都說了。於是一口氣把宦官勢力和其他彈劾的官員全得罪了。這兩股勢力一合力,蔡邕就完了。

首先是王甫和程璜等爲代表的宦官。之前蔡邕無數次在奏章中指責王甫,在去年反對夏育出兵塞外時,在論幽冀兩州刺史久缺時,在去年的陳七事疏時,矛頭無一不指向王甫等閹宦。王甫早就恨蔡邕恨得牙癢癢,這下得了機會,還不下死手?

再說程璜,蔡邕在這封奏章中指名點姓的說程璜如何橫行亂政,程璜對蔡邕恨之入骨,剛好他有個女婿,便是酷吏陽球陽方正。陽方正剛好又與蔡邕的叔父蔡質也不和,這下好了,兩下一勾結,陰謀層出不窮,於是蔡質、蔡邕被陷害而下獄。罪名是結黨營私,袒護黨人,仇怨奉公,議害大臣,大不敬等一系列的罪名,這麼多罪名,還能判什麼?棄市!

蔡邕自己寫了個陳情表替自己辯護叫屈,可惜皇帝被中常侍一鬨,哪裡還有當初好言懇求蔡邕讓他說實話的心情,理也不理。幸好中常侍裡有個好人呂強,對皇帝說蔡邕無罪啊,不應該殺他啊。陛下您不保密,導致蔡邕一家如此,豈不是有負忠臣嗎?以後您還聽得到忠言嗎?不若饒了蔡邕,全家流放,這樣天下才沒有怨氣,忠貞之路不會堵塞啊!

然後盧植等好友聞訊,大驚,也紛紛上奏陳情營救,皇帝一聽,好像很有道理哦。又想起讓蔡邕上密奏時的情景起來,於是下詔減死一等,全家流放朔方,就算是天下大赦也不能免罪。

金商門問對的有無數人,包括盧植也上疏了。他上陳八事:選用能吏,解除黨禁,免除重罪,修整武備,弘揚經學,減少官員調動,禁止請託升官,減少專權。結果碰了一鼻子灰。皇帝連理也不理。但結果已經比蔡邕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

當然,把皇帝惹毛了的還有楊賜。他言辭更爲激烈,差不多就是指着鼻子在大罵了。皇帝大怒,但楊賜資格老,當過帝師,於是免罪不問。

蔡邕一家,悽悽切切,別了衆親友,便在官差的看管押送下,一路往朔方而去。他不知道,前途還有更兇險的事等着他。

第二更奉上。

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戰呂布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八百二十五章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議廢立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八百二十三章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七百三十一章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七百零九章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八百二十四章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
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戰呂布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八百二十五章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議廢立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八百二十三章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七百三十一章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七百零九章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八百二十四章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