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南下廬江

六月,弘農,三輔螟災。

八月,天子令郡國遇災者,減田租之半,其傷害十四以上,勿收責。

這些日子,劉備過得苦惱又充實。他提出格物新論之後,幽州學術界議論紛紛,有贊同的,有出言不遜的,更多的是不屑一顧。但盧植把自己與同門好友鄭玄的來信向衆人公佈後,衆人一時收聲。見到名震四海的鄭玄也在信中讚許劉備的思維觀點,諸儒便轉而擁護起格物來。

無他,鄭玄的名聲實在是太大了。這裡說說鄭玄。鄭家乃北海大族,不過到了他父祖一代已經衰落下來。但書香門第,耕讀傳家的鄭玄依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十幾歲的時候便已經展現出他學霸的特質了,十一二歲大家還在玩泥巴的時候,鄭玄便已經誦遍五經了。

接下來的幾十年,就是學霸鄭玄的一部求學史。他少年成名,被視爲神童,一直在家苦讀到十八歲,家裡實在是困難了,在古代一個人在家不事生產,專門讀書,家庭的壓力還是挺大的。於是他不得不出仕,當了個小官,嗇夫。什麼是嗇夫呢?秦漢官制,縣下面十里有一亭,亭有亭長。十亭爲一鄉,鄉有三老、嗇夫、遊徼。三老掌教化;遊徼常徼循,禁盜賊;嗇夫職聽訟,收賦稅。權利還是蠻大的,相當於後世的法院檢察院兩院院長和稅務局局長。

但鄭玄呢,卻史載常詣學官,不樂爲吏,父數怒,不能禁。到後來,鄭玄又遇到名士杜密,得以入太學深造。先後拜師第五元先,張恭祖和陳球。又遊學於幽、並、兗、豫等地,遍訪名儒和士子,共同探討學問。估計就是這段時間認識盧植的。十來年後,學霸已經是打遍山東無敵手了。漢代的山東和後世的山東不一樣。那是指函谷關,太行山以東。多大的一塊地方,大家可以找地圖看看。

史載鄭玄以山東無足問者,乃入西關。通過好友盧植的關係,拜入關中大儒馬融的門下。學成歸去的時候,馬融喟然謂門人曰:“鄭生今去,吾道東矣!”

鄭玄離開馬融那兒的時候,差不多都四十歲了。我估計要不是父母年邁需要他奉養,他一時半會還不會走。這麼好學的一個人,古今罕見,稱之爲學霸我想不爲過。

鄭玄也對得起學霸這個稱號,後來的歲月,他遍注諸經,授徒數千,獨創鄭學。最終成爲中國儒學史上光芒奪目不可忽略的一代宗師。當然,現在的鄭玄正在家裡蹲,建寧元年,天子下詔各州郡,命凡黨人及其門生親朋故舊,有任官者,一概免職禁錮。鄭玄因杜密的關係,也被劃爲黨人,被禁錮不得出仕。不過可能也正合鄭玄之意,他便在家一邊種田一邊授徒,自得其樂。

鄭玄因盧植的關係而拜入馬融門下,按說是盧植的師弟,但鄭玄比盧植大了許多。故此盧植一直視之爲兄。劉備等人也一貫呼之爲師伯。鄭玄雖然被禁錮,但盧植卻與他感情深厚,一直書信往來不絕。自己收了個得意弟子劉備,自然也要炫耀一番,讓好友知道,自己雖然收徒少,但一樣有璞玉渾金。

鄭玄是個務實開明且講道理的學霸,他追尋的是學術知識上的不斷進步,自然不會反對有人挑戰他的權威。在信中見到盧植所言劉備之新論,仔細一琢磨,覺得很有道理,不由大感興趣。要不是分身乏術,只怕已動身上幽州了。不過,他已經在授徒時,開始與弟子們進行討論了。

劉備還不知道,他的言論已經在別處開始發芽。他這些日子,在盧植的親自**下,開始誦讀諸經。他其實很想告訴恩師盧植,他志不在學術。但每次看見盧植殷切期許的目光,到嘴的話便說不出口。

這些日子,他的同門也在四處“格物”,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盧敏更是抱着《論衡》,發誓要格明白裡面的雲霧雨雪雷電。因爲王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但卻缺乏實際可靠的數據來證明他的觀點。其實我們的祖先,是非常有智慧的。對一系列自然現象,都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些見解都是十分科學的。像如何避雷,摩擦起電等現象都有記載,只是可惜的是並沒有深入研究下去。否則,也輪不到西方發明發電機和電燈等。此乃閒話,暫且不提。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的過去。冬十月,天子下令天下繫囚罪未決,入縑贖。從這便可以看出這時政治上面的混亂與黑暗了。這條命令的意思就是天下待罪還沒有審判或執行死刑的人,繳納絹帛來贖罪。這也是天子除了賣官外的另一種斂財手段了。

這個時候的劉備,大抵也弄清楚了盧植爲什麼辭官不做。今年三月,開始立太學石經的時候,盧植上書:”臣少從通儒故南郡太守馬融受古學,頗知今之《禮記》特多回冗。臣前以《周禮》諸經,發起秕謬,敢率愚淺,爲之解詁,而家乏,無力供繕寫上。願得將能書生二人,共詣東觀,就官財糧,專心研精,合《尚書》章句,考《禮記》得失,庶裁定聖典,刊正碑文。古文科斗,近於爲實,而厭抑流俗,降在小學。中興以來,通儒達士班固、賈逵、鄭興父子,並敦悅之。今《毛詩》、《左傳》、《周禮》各有傳記,其與《春秋》共相表裡,宜置博士,爲立學官,以助後來,以廣聖意。“

盧植提出了自己學術上的要求,想讓皇帝撥款派人給他,讓他研究學問,也想要把他的著作立爲碑文。結果皇帝理都沒理他,然後剛好九江蠻反,就拜他爲九江太守,打發盧植平叛去了。眼不見心不煩,省得他一天到晚在跟前鬧。平叛回來之後,估計盧植心裡不太爽,自己不就想當個經學博士,這麼小的要求皇帝你也不滿足,於是沒多久便辭了官不做。劉備弄明白後,不由暗笑,自己這個老師也是蠻有性格的。

這日,劉備與諸同門討論了諸物入水時或沉或浮的現象,並提出浮力與質量兩個概念後,便與諸人回盧府。遠遠便見盧府中門大開,走近一看,卻見老師盧植正對着天子使者稽首而拜。等天子使者離開後,衆人才知道廬江蠻扯旗造反了,皇帝因爲盧植曾經在九江平過叛,九江挨着廬江,盧植比較駕輕就熟,就拜盧植爲廬江太守,讓他即刻準備南下平叛。

盧植召集衆人,道:”天子拜吾爲廬江太守,不日將南下平叛。爾等若想繼續學業,吾可修書至康成兄處,讓康成兄收爾等爲徒,何如?“

衆人一聽,便紛紛打退堂鼓,開什麼玩笑,我等只是來借您老的名望鍍金的,有了盧植門下這個招牌便可以了,可沒想着離開幽州去鄭玄那。再說了,鄭康成可是黨人,禁錮終身不得出仕,我等再拜入他門下,將來還要不要做官了?衆人便一個個的出言,諸般藉口,婉言謝絕盧植的好意。

盧植見如此,心中不由深深嘆息:一班鼠目寸光之徒,真以爲黨錮之禍能禁師兄一輩子?又以目視劉備,見愛徒竟然也躊躇不定,不禁意態闌珊,心灰意冷之餘,正欲開言再點撥劉備,便見劉備站了出來,往自己跟前一拜,一臉堅毅的道:”師有事,弟子服其勞。小子願爲老師馬前卒,隨老師南下平叛!“

盧植不禁愕然,轉而又大爲欣喜,拜在師兄鄭玄門下的風險可比隨自己南下平叛的風險小多了。雖然廬江蠻盧植未放在眼中,可是南方氣候與北地不同,潮溼且多瘴病,一個不慎便會丟了小命。難爲劉備小小年紀,竟然如此尊師重道。當下便溫言勸道:”五郎,兵事兇險,汝年紀且小,不便長途奔波,且隨我去康成師伯處繼續學業,可好?“

劉備擡起頭來,大聲道:”老師,讀聖賢書,所爲何事?上報君王,下安黎庶也,如此方不負男兒之志!此番隨老師南下,替老師與君王效力正合我意,懇請老師允許!“說完便稽首拜下。

盧植深知劉備是個有主見的,既然決定了便再難更改。便只得允了他,心中卻是大爲暢快。不是指望劉備跟他南下能出什麼力,而是劉備這番心意。尤其是與衆弟子的表現一對比,更顯得劉備的可貴之處。之前衆人諸般藉口推脫,在盧植心中印象大壞。不說爲師效勞,我一片好心薦爾等去師兄處學習,都百般推脫,可見爲師在爾等心中地位。其實衆人推脫,盧植也未必會怪罪,但有了比較,盧植此時再看劉備,便覺得格外親切。人性不外如此。

到此時,盧植才真正接納了劉備,在心中把他視爲子侄親人,和盧敏一樣地位。

此時,一直未曾說話的只有數人。公孫瓚出來拜伏於地,道:”非不願隨老師南下,老師也知弟子心思不在學術,而在遼東。今歲鮮卑數寇幽並,乃邊地大患。廬江蠻夷,小疥也,老師翻掌可定。弟子欲回遼東從軍,對陣鮮卑,除死方休!“歷史中,他也一直是這麼幹的!

盧植輕輕點頭,公孫瓚的情況他胸中有數,自無不允。徐子平和張玄子兩人,卻是拜伏於地,懇請盧植帶他二人南下,願拜入師伯門下,繼續中斷的學業。而劉恪,卻是憨聲道:”我家大人說了,三哥去哪我便去哪,老師,我也願隨您南下!“

盧植莞爾一笑,劉恪學問稀鬆,卻耿直可愛。往日也深得他的喜歡。劉恪這傻小子要跟着他三哥,便讓劉備自行決定讓不讓他去好了。

諸事既定,盧植便把手一揮,讓衆人散去。

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七百五十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七百五十一章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議廢立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
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七百五十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七百五十一章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議廢立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