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

歷史上的笮融,是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爲佛教在南方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曾於初平四年在下邳花費巨資修建浮屠寺,寺廟佔地多大不知道,據史載是可容納三千餘人同時誦經。而且寺中的佛像,又高又大,內銅外金,披錦着繡。浮屠寺中還有座九鏡塔,九鏡塔上累金盤,下爲重樓。塔高九層,有八角,每一面都鑲有銅鏡,加上塔頂朝天的那一面,共有九鏡。故稱九鏡塔。

笮融爲下邳相時,讓百姓誦經唸佛,佛教徒可以免租役。此令一出,下邳周圍郡縣前後有五千餘戶遷徙過來。笮融還在下邳經常辦法事,佈施百姓。按理來說,這麼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應該很仁慈纔對。可是事實恰恰相反。歷史上的笮融,是個雙手沾滿了鮮血的屠夫。史載他先殺廣陵太守趙昱,然後禍害完廣陵之後,又殺前彭城國相薛禮。殺了薛禮混不下去了,就去投奔揚州刺史劉繇。劉繇竟然還收留了笮融。結果笮融死性不改,劉繇派他去助朱皓,這傢伙竟然又把朱皓給殺了。

這下捅了馬蜂窩。朱皓是個實誠君子,大家都喜歡他。而且他還是名將朱儁的兒子。朱皓一死,劉繇忍無可忍,於是親自出手,把笮融給解決了。

這麼一個人,簡直比呂布還可惡。呂布殺丁原,好歹是董卓來拉攏了,許以高官厚爵,是爲了往上面爬。雖然令人不恥,還是能說得通。笮融殺人,完全就沒道理了。損人不利己不說,他還專門殺熟,幾乎都是人家招待他的時候他就半途開始動刀子。

笮融殺了趙昱後,迅速返回了大本營下邳,然後先下手爲強,趁着廣陵羣龍無首,出兵佔了廣陵。然後又親自率軍往東海,圍了郯縣。時臧霸與孫觀屯兵琅琊以防兗州,陳登爲典農校尉,在外屯田。王朗出走徐州,趙昱又死。郯縣文臣只有個麋竺,武將只有個呂由。呂由見笮融已叛,其軍勢衆,來勢洶洶,自度不是笮融對手。於是便閉門不出,只是遣使往琅琊求救。

麋竺見郯縣被圍,援兵未至,便派人到笮融營中,問笮融何所求?笮融圍而不攻,自然是想迫降郯縣諸文武。不然就算佔了徐州,誰爲他治理地方。於是便對來使說:“不忍徐州基業爲外人所得,融不才,願自領徐州。”

麋竺在府中聽了使者回報,面帶苦色。千算萬算,沒算到徐州內部出了叛賊。坐中賓客張昭推席而起,忿然道:“陶公新亡,笮融便叛,真豺狼也。子仲,萬萬不可應之。”

麋竺苦笑道:“子布,笮融已圍郯城,援軍不知何日方至。不若先允了笮融,以保郯城上下性命?”

張昭性格剛烈如火,當年寧可坐牢也不應陶謙之徵闢。哪裡那麼容易肯低頭:“呂將軍已遣騎至琅琊,想來不日臧、孫二將軍便會率軍來救。到時便是笮融小兒的死期。子仲只需安定城中人心,耐心等候便可。”

張昭,徐州彭城人,少好學,擅隸書。與趙昱、王朗爲友。陶謙到了徐州,聞張昭之名,察舉他,張昭在家搞學問不願意出來做官,於是便拒絕了。陶謙以爲張昭瞧不起他,便把他抓了起來。還是趙昱這個好友伸以援手才被放了出來。張昭性格剛直,愛憎分明。陶謙雖然抓過他,但陶謙也舉薦過他。而且張昭對陶謙治理徐州的功績還是頗爲認可的。於是,陶謙死後,他便跑到郯縣來弔唁,還給陶謙寫了悼文。好不容易來趟郯縣,自然是要見一見好友們。於是張昭在郯縣逗留至今。他也想不到,陶謙一死,突然笮融便叛了。

麋竺心中壓力山大,要是隻有自己便罷了。東海王就不說了,自己一大家子,還有陶公一家子,還有諸文武的家屬。若是笮融攻城,有個閃失什麼的,自己罪過可就大了。事發太突然,徐州兵大部分在琅琊,郯縣守軍並不多。他又是文官,關鍵時刻手裡沒兵膽氣就不壯。剛纔心裡還在想,要不要先帶着諸人家屬先撤到琅琊,到時再讓臧將軍他們打回來。如今聽了張昭一說,心裡又有了幾分底氣。出城迎戰雖然做不到,但堅守些時日應該沒問題吧?琅琊援兵又不遠,怕笮融幹什麼?

於是麋竺便緊閉四門,堅守不出。笮融見了,哈哈一笑,也不去管。於是便分了一枝軍去取彭城。又遣使前往兗州見曹操。

使者見了曹操,說哪些。曹操聽了,眉頭一皺,怒道:“笮融,何許人也?匹夫焉敢佔徐州?”就要使左右驅笮融使者出去。

笮融使者抱頭鼠竄,被轟了出去。曹操猶自怒不可遏,徐州早就是他盤中的肥肉,結果自己還沒來得及下筷子,這個誰誰誰便突然冒了出來搶食,簡直就是找死!

這時候陳宮就說話了:“主公,不若便先依了笮融。”

曹操便看向陳宮。

陳宮道:“不費吹灰之力,便得一郡。豈不美哉?待主公得了琅琊錢糧丁口,便可名正言順的去平息徐州內亂了。至於笮融,是生是死,全憑主公之意。”

毛玠也在旁邊道:“琅琊形勝之地,主公得了此地,可止劉玄德南下之意。”

可不是嘛,徐州的琅琊國上面是青州的北海國,左面是兗州的泰山郡,右面是大海。自己佔了琅琊,玄德便沒理由,也沒有途徑再進入徐州了。

於是曹操又派人把笮融的使者找了過來,兩家商議已畢。想着兵貴神速,於是曹操迅速出兵,自泰山郡入琅琊,在笮融派遣的帶路黨的引導下,不費吹灰之力,便佔了琅琊國。

此時,臧霸和孫觀帶着援軍剛到東海,距郯縣只有五十里了。忽聞快馬來報,兗州兵已經佔了琅琊,不由大怒,喝道:“琅琊十餘縣,豈能皆失,但有慌報,定斬不饒!”

探子拜道:“據聞下邳相笮融爲嚮導,引曹操入琅琊。”

臧霸一口鋼口差點咬碎:“笮賊,徐州之罪人也!”於是整頓軍伍,直往郯縣攻打笮融。

這時,笮融也開始攻打郯城了。還射箭傳書入城內,向麋竺喊話:“琅琊已陷,廣陵、彭城皆降我。子仲可速降。”

徐州領五郡國,這時麋竺聽說有廣陵、彭城還有琅琊都降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正自焦急,忽聞城頭兵將歡呼之聲,如銀瓶乍破。急問之,原來是守軍看到援軍臧將軍和孫將軍的旗號了。

笮融聞臧霸和孫觀來了,也不慌亂,讓部將率衆繼續攻打郯城,自己便率人去見臧霸。他爲下邳國相,又獨霸漕運之利,往日裡也籠絡了一些人。臧霸與孫觀,他自認爲對這二位還是很夠意思的。軍中所需從未短缺不說,就是二位將軍家中,也是上上下下都照顧到了。是以笮融壓根就沒把郯縣的依靠,臧霸和孫觀的援軍放在心上。他以爲,只要他一露面,好言相勸之下,丟了後路的臧霸和孫觀,肯定會向他投降。到時,他的獨霸徐州四郡的計劃,便徹底完美了。有了四郡在手,又有臧霸和孫觀這兩員能征善戰的大將,不管誰來打徐州的主意,他都不會毫無反抗之力。再怎麼樣,總比劉備來徐州要好。

可惜笮融太高估自己了。他那點兒可憐的統率力,完全駕馭不了臧霸、孫觀這些人。這個時候臧霸等人也終於明白了怎麼回事。哦,爲了不讓劉備來徐州,你笮融先是用徐州所產以資袁術,然後過廣陵,席中殺太守趙昱,然後先圍郯縣,引我來援,隨即又派人引曹操來,讓其兵不血刃而下琅琊。現在又還想讓我們向你投降,聽你的號令?

啊呸!想都別想!

陶公新亡,你笮融便叛,不忠。廣陵太守趙昱待你如上賓,你竟然在他好酒好肉招待你的時候將其殺害,不義。曹操之前來伐徐州,所過之處,血流成河,徐州人無不恨之。你笮融竟然勾結曹操來禍亂徐州,使百姓再遭兵禍,是爲不仁。陶公有遺言,命我州中文武迎劉玄德入主徐州。言猶在耳,你出門便反悔,是爲無信。你這個不忠不義不仁不信的小人,還想讓我投靠你?做你的千秋大夢吧!

你笮融算個什麼?不是陶公,你能有今日。老子率衆縱橫州郡,擊討黃巾的時候,你還屁都不是呢,現在也想騎在老子的頭上?

臧霸、孫觀、尹禮等幾個軍頭一商量,覺得笮融這人,太不靠譜。武將大多都喜歡直來直去。像笮融這種前一秒還笑容滿面的喊着哥哥和你喝酒,下一秒就突然翻臉捅刀子的人。說實話,臧霸心裡有些發寒。

於是幾個人先率軍和乍融打了一場。笮融不敵,兵退三十里,紮下營寨。麋竺得知笮融被擊退,大喜,於是押送了牛羊錢糧前來犒軍。

麋竺在郯縣還不知道情況,等臧霸事無鉅細的和麋竺一說,麋竺心亂了。既傷心好友趙昱之死,又驚慌琅琊之失。臧霸大軍雖在,但根本已失,已是無根之萍。而東海一郡,壓根就養不了這麼多兵。而且廣陵、下邳、彭城都在笮融手裡,以東海之財力,如何與笮融拼。到時若是曹操與笮融兩面夾擊,如何是好?

這狗賊,徐州之事,竟然引外人前來。他不是想自領徐州嗎,引了曹操來,這是想幹嘛?

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七百一十章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六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七百九十八章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戰呂布第七百三十四章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七百三十五章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
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七百一十章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六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七百九十八章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戰呂布第七百三十四章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七百三十五章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