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

麴義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原因很簡單,因爲他自從隨袁紹攻破公孫瓚之後,便被袁紹奪了兵權,閒置不用到如今。

此時朝廷的分崩離析,事實上的朝廷軍隊已經消失。而豪強門閥並起,他們爲了在這亂世中保護自己的家族和產業,大肆建立塢堡、招募私兵,甚至是參與角逐天下。這種私人武裝,屢見不鮮,並得到了各地諸侯的承認。

曹操、袁紹等各大諸侯,他們手裡的兵,要麼是以私兵爲骨幹、要麼是把朝廷的軍隊變爲自己的私兵。所以他們麾下的將領們,也一個個都是私兵頭目。比如曹操軍中的于禁,就是泰山兵的領袖,李典也是一大私兵將領的代表。像白波軍、黑山軍、涼州諸將這種,他們的部隊更是隻聽自己將領的命令。天子與朝廷早就已經失去了對他們的指揮權。而江東孫氏,歷史上更是大肆鼓勵部將自己去招兵買馬擴充實力,以對抗江東宗族勢力。

話說回來,麴義在冀州,其實就是一個私兵頭子。麾下擁有一支以家將、奴僕爲骨幹的私兵。這些年來,他前佐韓馥,後輔袁紹,仗越打越多,兵力也越來越雄厚。麴義又不是袁紹的心腹,自然會引起袁紹的提防。歷史上視周瑜爲骨肉兄弟的孫策,在周瑜棄了袁術來投奔的時候,擁兵數萬的孫策都只肯給兵二千,馬五十匹。就更不用說麴義了。削弱麴義,成了袁紹的不二選擇。於是在公孫瓚敗亡之後,袁紹便讓麴義安心養傷,然後以麴義養傷無法領兵爲名,輕鬆的便把麴義的兵權給拿走了。在袁紹看來,這是爲了冀州大局。在麴義看來,這卻是袁紹氣量狹小怕他功高震主所以對他起了提防之心。

現在麴義的麾下,只有他那支以家將和奴僕組成的本部人馬還在追隨他。雖然袁紹北上之時,託之以軍政大事。讓他有權指揮調動魏郡甚至是冀州境內的留守部隊。但麴義仍然不想出擊。

在袁紹已經把精銳盡數帶往北方的這個時候自己帶了人馬去打張飛,所能依靠的便只有自己的本部人馬。贏也好輸也罷,損失的都是自己的力量。麴義纔不會去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僥倖打贏了,袁紹也只會口頭安慰再賜下一點不實際的東西作爲獎勵;打輸了,自己再被削弱的話,袁紹收拾起自己來,可就真不會手軟了。歷史上也確實是如此,袁紹殺了麴義,然後兼併其衆。

在麴義的堅持下,袁譚聽從了麴義的意見,但坐城中,對過境的青州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袁譚究竟是年輕,沒有麴義的膽大包天,糾結了半晌,乃問道:“將軍,若父親迴轉州中,問及此事,如何應之?”

麴義笑道:“此有何難,吾自遣軍遠綴於張飛之後,到時主公若還,便對曰青州軍來襲魏郡,吾等逐之出境便可。”

麴義壓根就不怕謊言被戳穿,有了袁譚這個袁紹長子頂在前面,他怕什麼。實在不行,到時便與張飛假打一場好了。只要魏郡沒啥損失,袁紹也沒理由責罰他。

張飛亮明旗號一路行軍一路提防冀州兵來攻,結果出了鄴縣都沒看到敵人,只有斥候來報說有一支小部隊遠遠綴在軍後。

張飛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心道這魏郡留守是誰,膽子這麼小?

這邊張繡到了濩澤縣,再往前行就是幷州境內了。於是駐紮下來,問賈詡道:“賈公,前方便是幷州,不知呂布何在?”

賈詡正欲遣使去問,忽然前方道口,蹄聲得得,一支軍便突然出現。看其旗號,正是呂布。張繡凝神觀之,見呂布一騎當先,身後諸將尾隨,抖擻精神,躍馬而來。不禁嘆道:“呂布真驍武之士也。”

呂布當然厲害。這個時候的人出仕,一般都是舉孝廉,然後州郡甚至朝廷闢之,唯有呂布,估計出身不怎麼好,不是士族,所以史書上只說了一句,以驍武給幷州。以個人勇武出仕的人,能不厲害嗎?

呂布到了張繡陣前,揮手止住,隨後出列前行,張繡見了,亦與賈詡出陣,行至陣圓處,張繡與賈詡在馬上施了一禮,道:“張繡、賈詡見過呂將軍。”

呂布頭上還掛着個假節、儀同三司呢,名義上職位要比張繡和賈詡高,所以生受了這一禮,這纔回禮,而後道:“張將軍、賈大夫,天子何在?”

於是張繡與賈詡便引了呂布等一道入中軍,拜見天子。到了中軍,呂布率了荀攸入內拜見天子。

“臣溫侯、奮武將軍呂布;臣黃門侍郎荀攸,拜見皇帝陛下!”

自從長安一別,天子也很久沒見過呂布了,賜座之後,便與之敘話。談了一陣,天子心道歲月無情,便是當年武勇無雙的溫侯,如今也是滿面風霜了。又轉過頭問荀攸:“卿如何在呂將軍營中?”

荀攸是穎川名士,天子搞不懂荀攸怎麼與呂布這種武夫攪到一起去了。荀攸於是便把自己出奔洛陽之後的諸事細細道來,天子與諸臣聽了,不禁訝然。想不到荀攸還有如此曲折離奇的經歷。不過見了荀攸,天子與百官心中也是高興得很。荀攸的親叔叔荀彧,正在青州爲劉備效力呢。荀攸在身邊,到時與青州的陌生感,必然又要少上幾分。

兩軍會師,天子歡喜,於是下令設筵,宴請羣臣。

第二日,賈詡便來尋呂布,問道:“呂將軍,自此到漳水,可有障礙乎?”

呂布笑道:“文和勿憂,有我在,必保前途無事。”呂布不是吹牛,他雖然攻長子縣城不下,但牽招派出來的斥候,卻是被他麾下鐵騎滅了個乾乾淨淨。如今上黨要途經的道路之上,到處都是他佈下的耳目。牽招要是識相不來招惹他便罷,否則便要讓他知道,他呂布也不是好惹的。

好在牽招很理智,在無數斥候一去不回之後,便果斷的停止了這種送人頭的行爲。只要堅守縣城抵禦呂布就好了。其他的便不要管了。

於是呂布在前頭開路,張繡引了大軍於後跟隨,一路順順利利,沒過幾日便到了漳水。諸將在漳水紮下營寨,開始到處收集船隻,準備渡河。

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六百七十章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七百一十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七百六十九章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中攻略(十六)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七百五十二章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
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六百七十章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七百一十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七百六十九章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中攻略(十六)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七百五十二章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