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

田豐說得氣勢十足,似乎也感染到了袁紹。他精神稍振,便笑道:“當年吾能聚天下諸侯討董,而今自然也能與天下諸侯一道討劉。元皓所言甚是,吾這便退兵往鄴城。”

話雖如此,但袁紹卻是心知肚明,如今劉玄德大勢已成,而那些諸侯們心思各異,天知道還會不會聽他的。只是局勢頹敗如此,自己這個當家人卻不能沮喪,否則人心一散,隊伍就不好帶了。

見青州軍攻打甚急,袁紹便忙令張郃斷後,然後親率三軍將士西返魏郡。劉備在軍中也在佈置任務,他與諸將道:“袁紹麾下文武,吾只圖三人:張儁乂、田元皓、沮公與。若遇此輩,可生擒之。餘皆不足道也。”

諸將牢記在心。應命而去。許攸在營中,見袁紹欲退,便去尋張郃。他心道有郭圖在青州營中,自己那點功勞何足道哉,若能說反張郃,到時方能在青州立足。張郃見許攸來尋,訝道:“子遠不隨在主公身側,來此作甚?”

許攸笑道:“特來相救儁乂耳!”

張郃心中一動,便問道:“子遠何出此言乎?”

許攸道:“依儁乂之見,如今以青州之勢,儁乂能阻乎?”

張郃沉默了一會,道:“不能。”

許攸便道:“既然如此,儁乂爲何陷在這死地而不謀個脫身之法?自古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今冀州頹敗,勢再難挽。儁乂可早作打算矣。”

張郃對道:“大將軍待吾甚厚,不忍背之。”

許攸一聲輕笑:“儁乂應朝廷之徵黃巾而從軍,又非是袁氏門客家將,又有何來背棄之說?”

許攸也沒說錯,張郃最早是響應朝廷的命令去征討黃巾軍而入伍的。後來便在韓馥麾下爲將。韓馥讓了冀州,他順理成章也隨了袁紹。後來因徵張燕、討幽州,立功甚多,此時在袁紹軍中爲寧國中郎將。他本來就是漢將,對袁紹確實也沒太多感情。所以歷史上的張郃見袁紹不納其言,見勢不對就率軍歸降了曹操。導致袁紹軍心散亂,一敗塗地。

如今許攸這麼一說,張郃也是心動不已。要說他有在此爲袁紹效死的心思,那絕無可能。不過要他主動投降,他也不願。武將胸中自有一口傲氣,如今他有兵有將,還有大營在。想要脫身以他的本事並不難。未到那山窮水盡,便去投劉備。非他本意。不過看情況,這許攸只怕是早就與青州有勾結了,真是藏得深吶。

張郃心中轉着念頭,許攸論公是冀州重要謀士;論私是大將軍故友。如此人物竟然也棄冀州而去,這冀州文武,也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在動着這樣的心思。這大樹還未倒吶,各人就要散了。

張郃在這裡沉默不語,許攸只當張郃默認,便繼續勸道:“儁乂若能陣前反戈,立得大功,何愁日後富貴?”

張郃聽許攸話中之意,竟然讓自己投降不說,還要對袁紹反戈一擊。頓時心中便是煩惱不已,心道這許子遠平時不見,關鍵時刻卻盡顯本性。此輩卻還須遠離一些纔是。

一念至此,張郃便起身送客了:“君所言,吾銘記在心。不過吾受大將軍所託,鎮守大營。縱然不敵青州,卻也不願對陣故主。”

許攸聽了,羞慚掩面而退。

有了郭圖、許攸這二人,青州軍很快就攻破了界橋大營,大營一破,青州軍歡聲動天,袁軍大譁,立時便退。大軍一旦潰散,張郃便再難止住,立殺數人也無法收攏陣形。張郃此時獨木難支,見此不禁一聲長嘆,便率部欲先突圍。誰知卻左衝右突不得出。他哪裡知道,此時他已經是青州軍的重點關注對象。只要他的將旗還在,他便會被圍死。

張郃在陣中,往來衝殺,忽然,只見這死死困住他的鐵桶大陣便分開了一條道來,蹄聲得得之間,一將疾馳而來,人未至,聲先到:“張郃哪裡走!”

張郃聞聲,調轉馬頭,只見一員大將拍馬舞刀而來,身後親軍護衛而來,一杆黃字大旗迎風飛舞。卻正是那大將黃忠。

張郃抖擻精神,挺槍來戰黃忠,數十合之後,黃忠拍馬跳出戰圈,勒馬橫刀,對張郃正顏道:“張將軍空有一身藝業,卻困於冀州,未得明主。着實可惜。此明珠暗投,蛟龍潛伏也。吾主劉青州,素來愛重英雄。今次出兵,吾主便言張將軍乃必得之人也!張將軍何不來歸,與吾等一起,助主公共襄大業乎?”

張郃聽了,心中頗爲受用。他放眼四望,只見四周舉目皆是青州軍,而己軍敗逃的就不說了,還在抵抗的,卻已經被青州軍一塊塊分割開來,清剿得差不多了。他自知此時大勢已去,若再強硬反抗,除了身隕別無他途,剛好有這個臺階在,不如便順水推舟算了。又向身後看去,只見跟隨他多年的親兵老卒們,身上皆多有傷痕,一臉期盼的看着他。心想罷罷罷,終不能忍見汝輩便死此處。遂長嘆一聲,翻身下馬,棄了長槍在旁,便欲跪伏下來:“敗軍之將,豈敢承劉使君垂注。張郃願降!”

黃忠見了,亦慌忙跳下馬來,雙手托住張郃,道:“儁乂不必如此,今後你我二人同殿爲臣,還須多多親近纔是。”

張郃也是巧變之人,順勢起來之後,便對黃忠道:“還須漢升兄多多指點纔是啊!”言罷二人互望一眼,便哈哈大笑起來。

張郃降劉,也無甚心結。前文早就言過,他本就是漢將,就是冀州換了二任主人,他也未曾向韓馥、袁紹呼過一聲主公,定下過君臣名分。劉備以及劉備身後的天子,代表着天下正統,漢室嫡傳,他這身份轉換適應得非常快。兩人並騎,張郃笑問道:“未知除某之外,大將軍還欲得冀州何人?”

黃忠便對道:“除儁乂外,主公只欲得田元皓、沮公與二人也。”

聽了這二人名字,張郃也是一陣沉默。這二人確實是當得起劉備看重。於是又問:“未知那許子遠如何?”

黃忠聽了,卻是道:“此人早便降了吾軍,只是自進營來,遍尋不見。若是折於陣中,也是其命數如此。”

張郃聽了心中便是一凜,看來這許攸卻是不得青州方面看重。

第六百八十章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七百六十三章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六百七十章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七百三十四章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
第六百八十章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七百六十三章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六百七十章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七百三十四章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