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

有了劉備這股生力軍,孫堅後顧無憂。兩軍合力,先是大破區星於長沙城郊。黃忠披堅執銳,於萬人中梟區星首級而還。

而後兩軍又討平零陵、桂陽之賊,旬日之間。三郡悉平。劉備、孫堅齊上表至朝廷,未幾,朝廷封賞下來,進封劉備爲廣陽侯,封孫堅爲烏程侯。

時關羽在側,回營後心有不忿,道:“主公昔年以一己之力討平荊州黃巾,又數有軍功於國,至今日方得縣侯之封,孫文臺何德何能,竟一戰而與主公並列?朝廷何其不公也!”

劉備責道:“雲長,休得胡言,朝廷自有法度,且汝亦親見文臺之功,可曾有虛?”

關羽退下後,劉備心中也自疑惑,他倒不是嫉妒孫堅封侯。而是疑惑孫堅在朝中究竟有誰相助。大漢慣例,不歷縣之令、長,不得爲郡守。袁紹也好、曹操也罷,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歷來出仕大致都是郎官、縣令(長)、然後有政績者或入中央或外放爲郡守。鮮有未歷令、長而直接升遷至太守者。就跟後世,沒有基層經驗,沒當過鎮縣一把手,高升部級以上的大員就會很艱難一樣。

孫堅數任縣丞不見升遷,而後轉入軍中,雖屢有軍功,但比之皇甫嵩如何?比之朱儁如何?比之盧植、曹操、劉備如何?皇甫嵩、朱儁也不過縣侯、鄉侯之封,盧植、曹操未見有封爵,劉備方面之帥臣,屢有殊功,也不過是亭侯、鄉侯。孫堅若無人奧助,怎會從軍司馬、議郎直接拜長沙太守?破了個長沙賊,怎麼會直接就縣侯之封了?

劉備帶着深深的疑惑,返回了帳中。

不過劉備也沒打算去試探。他此時的身份和地位,還不足以去拉攏孫堅。且再看看罷。

冬月,太尉崔烈罷,大司農曹嵩爲太尉。

十二月,休屠各胡叛。

從這時起,大漢徹底亂了,四方兵寇無時不起。叛亂不休,天下騷然,四海動盪。

中平五年春,大赦天下,休屠各胡寇西河,殺郡守邢紀。

二月,有星孛於紫宮。

黃巾餘賊郭太等起於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東。自號白波軍。

三月,休屠各胡攻殺幷州刺史張懿,又與南匈奴諸部胡人合縱,殺羌渠單于。

四月,汝南葛陂黃巾起,攻沒郡縣。

六月,益州賊又起,賊首馬相托名黃巾,合聚疲役之民數千人,先殺綿竹令,又破雒縣,殺益州刺史郗儉。旬月之間,連破蜀郡、犍爲等郡,聚衆十餘萬,自稱天子。一時聲勢無兩。巴郡太守趙部徵發大軍討伐,反被馬相擊破,殺趙部於陣前……

以後諸月中,天下各地,無有不叛者。或託名黃巾,或是依附之義從。攪得天下動盪,難以安寧。漢家朝廷兵力不濟,一時之間不禁焦頭爛額。

如果說黃巾賊兵復起,還在朝廷意料之中的話,南匈奴叛亂,那就真的是出乎意料之外了。

南匈奴自內附以來百餘年,向來唯朝廷之命是從。此番叛亂,起源於張溫徵發烏桓突騎之事。

要說漢家朝廷,以夷制夷的手段還是玩得出神入化的。史料中明載的徵發異族蠻兵平定叛亂的事例多不勝數。前番,張溫徵發烏桓擊羌人。烏桓突騎因軍糧不繼而叛亂歸國,與張純等人勾結叛亂。天子又下詔書着南匈奴發兵討伐勾結在一起的烏桓、鮮卑叛兵。

南匈奴單于羌渠倒是很聽話,他本是前護匈奴中郎將張脩殺了單于呼徵所立。張脩爲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以他對漢廷的命令向來是貫徹到底,說一不二。接到天子的詔書後,羌渠命長子左賢王於夫羅領了精壯出發。

結果於夫羅帶了部衆剛跑到河東地界,國中部衆就發生了叛亂,原因很簡單,有人造謠說大漢如今動盪難安,以後只怕戰事不斷,要這樣的話,漢廷不斷徵發族人,那部落精壯豈不是要死傷殆盡?

結果國中部衆就信了,剛好休屠各一部又在造反。休屠各,又稱屠各或休屠,南匈奴十九種中血脈最尊貴者,可以說是南匈奴的王族,歷代單于便出自此脈。王族都有人叛亂,那還說什麼,就一起反了吧。

剛好休屠各部對羌渠單于不滿,懷念枉死的單于呼徵,於是便聚衆十數萬,一起把羌渠也給殺了。

殺了羌渠,諸部大人議立單于,本來要立於夫羅,但諸部大人覺得自己剛殺了於夫羅他爹,再立於夫羅爲單于,要是這熊孩子繼位之後對自己部落進行報復,提起屠刀大開殺戒怎麼辦?

商量來商量去,剛好於夫羅又統兵在外,又心向漢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另立了須卜骨都侯爲單于。

這也是漢室日漸積弱,否則南匈奴豈敢如此?

於於羅在河東,聽聞消息,大驚失色,進退不得。只好駐兵河東,自己率了親信進京哭訴。漢廷自己內部亂成一團,還有心和於夫羅打太極拳。告訴於夫羅暫時不要回去,先幫大漢平了張純等人的叛亂,然後大漢自然會支持你登位單于。

於夫羅也不是傻子,見漢廷態度**,索性就停留在河東觀望,並使人暗通白波賊。

大漢朝廷的威信也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平四年,涼州刺史耿鄙被叛兵所害。今年三月,幷州刺史爲休屠各胡所殺;六月,益州賊馬相又殺益州刺史郗儉。

短短年餘,屢失重臣。天下惶然,一時之間,三州所在守令,紛紛棄官,望風而逃。於是太常卿劉焉上表,奏曰:“……是時四方兵寇,而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輒增暴亂,不若改建牧伯,鎮安方夏,清選重臣,以居其任……”

劉焉,江夏竟陵人,大漢宗室,魯恭王之後,曾任南陽太守、宗正等職。他也是見大漢亂象紛紛,估計氣數難繼,於是提出這個建議,想全家遠遷到交州去避亂。結果天子一聽,大感興趣,表示要考慮考慮。

後來天子一想也對,不如就置州牧,讓三公九卿此類重臣擔任,讓他們擔負一州軍政重任,來替自己分憂解難。公卿出使地方,自己又可以重新提拔一批人。而地方的煩惱,則全推給州牧,他們解決不了,便治他們的罪。反正不讓地方事務再來煩自己了。

天子第一回難得沒有聽中常侍的勸,一反常態的批准了建置州牧的提議。又覺得姓劉的宗室還是比外人要靠譜,於是出劉虞爲幽州牧、劉岱爲兗州刺史、太僕黃琬爲豫州牧。

至於劉焉,本來求爲交州牧,但在等候旨意期間,有術士陰告他說益州有天子氣。於是劉焉心中一動,覺得天下如此亂象,而益州與中原隔絕,自己可能沒有機會了,但說不定培養培養兒孫,這王氣是否就能應在後輩身上?

於是劉焉使錢買通中常侍,詔書下來,出劉焉爲監軍使者,領益州牧。

因荊州刺史王敏征討武陵蠻之時不幸陣亡,而荊州刺史之位空缺,於是劉備也在議中,可惜他向來不喜歡結交內朝官,又與何進等勳貴不熟。朝中無人替他說話,而中常侍更是恨他恨得牙癢。於是以劉備年歲太輕,資歷太淺爲由,拒絕其職位討論。

朝堂之中波詭雲譎,暗底下無數較量數場,於是各地職位紛紛補齊。而其中,卻沒劉備什麼事。荊州刺史去了王敏,又來了一個王睿。這傢伙,劉備真不知道是從哪兒冒出來的。估計又是在朝中使了錢的。 wωw ◆ttKan ◆¢Ο

劉備就這樣,不尷不尬的客居荊州。天子也不讓其解散部隊,也不讓其領一地太守之職以養軍,也不調其去涼州或幽州平叛。反正就是不聞不問不管了。

不過劉備也不在乎。像他一樣的人多着呢,皇甫嵩在三輔,帶了一枝軍,也沒人管;於夫羅在河東,也沒人管……

劉備知道,雖然自己是處於放養狀態,但這種狀態也維持不了多久了。到明年,天子身體不大好時,肯定就有詔命下來。就算來不及,自己也不用擔憂,到時孫堅孫文臺不是要討董嗎?自己一道起兵討董好了。

劉備此時,不禁有些痛恨起自己的名聲起來。名聲所累,註定他不能像董卓一樣,無所禁忌,爲所欲爲。董卓他可以拒不奉詔,擅自行動。但他劉備不行。無數雙眼睛在看着他呢。

於是,他很有可能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董卓進兵洛陽,眼睜睜的看着董卓禍害得大家忍無可忍,關東聯盟一道起兵討董時,他才能夠有機會參與其中,兵發洛陽。

至於到時以荊州爲基業,還是以幽州爲基業,劉備還沒有想好。幽州和荊州都是好地方,幽州邊兵精銳,民風悍勇,又是自己桑梓之地。若能以幽州爲基業,而後俯攻中原,天下可定。但幽州邊釁不斷,異族虎視眈眈,這也是一個麻煩。

而荊州,地廣民富,沃土千里,又是四戰之地,順江而上,可取益州,順江而下,可取揚州,出南陽兵鋒可指司隸、豫州,出零陵、桂陽又可直面交州……這麼一個好地方,劉備也不想放手。

到時,再和荀文若商量下好了。現在去和荀彧說,劉備就成荀彧眼中妥妥的漢賊了,實在是不智。

劉備忍了又忍,終於抑制住去和荀彧探討天下大勢的衝動。打算靜觀其變。

感謝書友無名神火的打賞和支持,謝謝大家的點推藏。但我還是要說一聲臥槽,我奶奶摔了一跤,輕微中風症狀,已經行走無力,言語不清,真是什麼破事啊?

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六百七十章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七百八十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258徐州之亂(五)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七百三十九章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七百四十五章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十八章 涿縣初見(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七百十六章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
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六百七十章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七百八十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258徐州之亂(五)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七百三十九章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七百四十五章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十八章 涿縣初見(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七百十六章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