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

一路救濟,到最後,劉備大軍之後,竟然就是長長的流民隊伍。◎頂點小說,..對於這種狀況,關羽、張飛等將領都表示了擔憂。他們作爲軍人,不是想見死不救,而是從自己的角度提出了問題,就是一定要優先保證軍糧的供應,否則這麼多人馬,天天人吃馬嚼的,實然說要沒糧了,後果不堪設想。

劉備對此,也表示了擔心。他的首要任務,是保證自己的人馬安全抵達青州。而不是留在這裡做慈善家。糧盡唯一的結果,就是大家都玩完。

還好,在擊潰好幾路不長眼的所謂義軍後,頗有所獲。而荀彧也一再表示,糧食供應絕對沒有問題。末了,荀彧還提了一嘴,說可以用糧食,把這些流民吸引到青州去安置……

聽到荀彧這個想法,劉備不由眼睛一亮。這些年連年戰亂,中原原本繁華之地多成廢墟,十室九空,而青州也是黃巾肆虐之地,把這些人全弄到青州去實行耕屯,到時既能收穫糧食,也有了後備兵源,簡直是一舉數得。荀彧不愧是王佐之材,腦筋轉得就是快。自己還沒想到呢。

當“廣陽侯、領青州牧劉”的大旗所蘊含的意義爲廣大流民所知悉的時候,流民隊伍無疑又壯大了些。還好,一路穿州過府,劉備總是會攜了荀彧去拜訪地方官吏,一是爲了補充糧食,二是就地安置一些無法勝任長途跋涉的老弱婦孺。於是,在穿越泰山郡,抵達齊國的時候,除了劉備的大軍,就是身後衣衫襤褸、面黃肌瘦,卻仍顯勃勃生機的數萬精壯。

青州,領平原國、濟南國、齊國、北海國、樂安郡、東萊郡六郡國,治齊國臨菑。青州乃是小州,遠遠比不上相臨的兗、徐、幽諸州,更不用說地盤大得沒邊的益、荊、揚諸州了。且一州之地,還有四個諸侯王,要不是千乘國王無嗣,千乘國除爲樂安郡,青州就會有五個諸侯王。雖然這些劉氏王爺們不再像西漢時那樣,軍權財權人事權統統在握,但這些傳承數代的皇族力量,仍然不可小視。尤其是在洛陽和劉備打過交道的平原王劉碩這種老油條。

劉碩擁立有功,於是除嫡子外,數位他喜愛的王子又得封侯爵,雖然不能像他一樣霸個郡國來供養,但也總算是一生富貴,衣食無憂了。老王爺心事盡去,於是在洛陽玩得不亦樂乎,好不容易出了王府那個牢籠,大有天子不下旨,他就不回去的打算。

齊王劉承於他的齊王府中,大擺宴席,來迎接劉備這個新的青州主人。按理來說,藩王無故不得結交地方守令,更何況是一州之牧。不過,現在倒是無所謂了,大漢天子都出了兩位,還有什麼規矩是不能破的?

自第一代齊哀王劉章到現在的齊王劉承,齊國已經傳承六世了。劉章乃光武帝劉秀的親侄,齊武王劉縯的嫡子,劉縯死得早,劉章自幼被光武帝撫養長大,甚爲喜愛,在建武二年,就被立爲太原王,後又遷爲齊王。於是這一枝就怎麼傳了下來。歷史上劉承活得很久,齊王位置上一坐就坐了五十九年,直到後來曹操大手筆削除劉漢侯國,於是在建安十一年,齊國廢除。

齊王府,縱然是經歷了一百多年的風雨,依然是富麗堂皇,宮闕無數,屋舍連綿。齊王玉冠華服,居中而坐,右邊一排以下,都是王府屬官。左邊第一位,就是劉備,順延下去,便是齊國相,以及幾位所謂的名士。

酒過三巡,原本一頭霧水的劉備總算是知道齊王宴請他是什麼意思了。無非二個字,示好。自黃巾亂起以來,天下叛賊就多如牛毛,此起彼伏,連州跨郡。青州更是重災區。齊王也是擔驚受怕過好幾回。齊王也沒什麼其他的心思,就想着安安穩穩的過自己的富貴閒散日子,然後把祖宗傳下來的這份家業給傳下去就完事了。他也是久聞劉備的大名,既然同爲宗親,又見劉備兵強馬壯,於是立馬就先想着拉攏下劉備來示個好。反正一筆也寫不出兩個劉字不是?

劉備見齊王一臉小心翼翼,笑容幾近於諂媚,心中不禁就有些發堵。那個強盛無比的大漢帝國終究是遠去了。不然,皇室子弟,一位藩王怎會如此巴結他這個外臣。若是國家興盛,皇室強大,作爲王族的齊王,腰桿子怎麼的也會比現在硬上幾分罷?

劉備強抑住滿腹思緒,舉杯與齊王一飲而盡。心道,只要不是太過份,總是要保住你一生富貴無憂的,也算是酬了今日之情了。

齊王宴之後,劉備連拒無數名流鄉老的宴請,而期待着新任州牧是否有甚新動作的時候,臨菑城的刺史府中,卻徹底沒了消息。

劉備此時早就不在城內,而是率了一衆心腹出了城。青州叛亂四起,百姓拋家棄子,流離失所,而因盜賊四起,商路堵塞,是以境內無良商賈一個個囤積居奇,使得物價飛漲,民冤四起。這些都是劉備急需解決的問題,然則劉備卻先把這些事給壓了下來,拋之腦後。他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整軍。

自黃巾起義以來,劉備領軍也有數年了,之前因爲朝廷和自身官位的限制,於是在軍隊編制構成,軍費,軍器等等各方面,都無法大範圍的調整,而只能偶爾做做小手術。現在洛陽和長安兩位天子你來我往,打嘴仗打得不亦樂乎。而他也是躍居一州州牧,成爲方面重臣,執掌青州一地軍政大權。是以可以再無束縛,百無禁忌的拿軍隊進行整改了。

在和衆將、荀彧商量、討論無數次以後,大體方案如下。軍隊改名爲青州軍。軍隊中基本單位爲伍、什、隊、屯、曲、部、軍。伍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一隊,百人一屯,三屯爲曲,三曲爲部,三部成軍。自部以上,另設後勤單位,部上設後勤曲,軍上設後勤部。後勤單位又包括輜重營、衛生營。於是一曲爲三百人、一部爲一千二百人、一軍爲四千八百人。

青州第一軍,關羽爲主將,黃廣爲副將;青州第二軍,張飛爲主將,葉蛟爲副將;青州第三軍,黃忠爲主將,周偉爲副將;青州第四軍,嚴顏爲主將,黃蜀爲副將;另外劉恪統率二千親軍,羅耶珂統率三千板循軍。全軍編制共計二萬四千餘人。

搞定編制之後,劉備就開始思考軍銜職階了。東漢軍隊中,職階太簡單了,從下到上,伍長、什長、隊正、屯長、軍侯(軍司馬)、校尉、中郎將(將軍),然後就完事了。以劉備看來,如今天下正多事,四處征伐不休,這種簡單的職位,是無法滿足軍隊的需求的。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連年征戰下來,校尉要升遷,中郎將(將軍)們也要升遷,再往上,就是四徵四鎮前後左右四將軍以及車騎將軍、衛將軍、驃騎將軍和大將軍了。這些高級軍職,總共就十來個,而這些職務,也是目前作爲青州牧的劉備,無法任命的。再者,私底下,這些職務將來劉備也打算不輕授。劉備頭疼的揉了揉眉頭,那麼,就只能在軍銜上動動心思了。參考了記憶中唐朝、宋朝與明朝的軍制與軍銜後,再結合自己的想法,新鮮的青州軍軍銜火速出爐了。

暫定軍職:伍長、什長、隊正、屯長、軍侯(軍司馬)、兵馬使、指揮使、行軍總管。

暫定軍階:下等兵、上等兵;武功郎、武節郎、武忠郎;果毅尉、武騎尉、雲騎尉、飛騎尉、驍騎尉;陪戎校尉、仁勇校尉、禦侮校尉、宣節校尉、翊麾校尉、致果校尉、振威校尉、昭武校尉;都尉;中郎將;定遠將軍、寧遠將軍;宣威將軍、明威將軍;忠武將軍、奮武將軍。九階二十三級。這也是目前劉備所能設置的極端了。設置如此繁蕪複雜的職階,劉備也是爲了將來好兌現對將士們的封賞。軍隊就這麼多,而軍職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數量有限,不能亂提拔,那麼征戰之中,有功將士怎麼辦?可以提升你的軍階啊。你戰功多,沒地方安置你,那就提升你的軍階,給你多發俸祿錢財,這樣總沒怨氣了吧?這就是劉備的目的。如果可以,他恨不得再設置得多一些。

至於倒騰出這麼多職階來朝廷認不認可,劉備已經懶得去管了。這些職階,將會與軍餉待遇直接相關,朝廷不認可沒關係,他認可,青州軍體系認可就行了。什麼?朝廷會降罪?兩個朝廷現在誰也顧不上,只顧着吵架了,誰會關心這個?再說了,不久之後,老曹或者袁紹就會帶頭,讓軍中校尉與中郎將氾濫成災,各種雜號將軍滿天飛。從此,原本在大漢屬於高級軍職行列的校尉與中郎將一職,徹底淪落了,漸漸成爲中、低級職務。

軍職與軍階定下來之後,關羽等主將,就被劉備任命爲中郎將。比如關羽,他的職階就是撫順中郎將、青州第一軍指揮使。而黃廣,則是騎都尉、青州第一軍副指揮使。至於劉備,則是廣陽侯、青州牧、青州行軍總管,天下兵馬大元帥啦(最後這個是劉備心底瞎想的,哈哈哈。)然後,轟轟烈烈的軍中選拔,也隨之拉開了序幕。

弟弟五一結婚,這幾天一直在忙着買東買西,搞衛生,各種雜事,累成狗,然後家裡網也不好,斷了幾天不好意思。這章也是忙裡偷閒碼出來的。

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八百二十二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七百十六章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談談匈奴與班超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議廢立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
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八百二十二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七百十六章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談談匈奴與班超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議廢立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