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

蕭縣陷落,徐州軍自上而下歡聲雷動。當然,文聘除外。

在漢軍的全力以赴下,大火終於被撲滅了。燒燬了不少屋舍宅院。但重要的地方,也被保存了下來。比如官衙、倉庫等重地。甘寧與文聘不傻,這蕭縣早晚爲他們所有,要是一把火把府庫也給燒了,這多划不來?

因爲蕭縣駐有重兵,又還擔着往小沛運糧的任務,所以當甘寧與文聘打開蕭縣府庫後,頓時就被裡面的錢糧給差點亮瞎了眼。

於是,當天亮以後,甘寧召集城中士紳父老宣佈,昨夜火災中遭到損失的百姓,將會得到全部補償的時候,城中也是一片歡騰。

民心立時便被安撫住了。口中的怨言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改而換成了對漢軍的感恩戴德。這個時候的老百姓就是這樣,只要你稍微對他好點,他就會感激不盡,記住你的好。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任憑甘寧與文聘如何控制,也只能延緩消息的傳遞而不是杜絕。當甘寧與文聘在蕭縣把手頭的事都處理得差不多的時候,這消息,終於也擴散了。甚至,還傳到了被重重圍住的小沛夏侯淵耳中。

張飛雖然率部圍了小沛,但小沛外有泗水和泡水兩條河水環繞,又豈能圍得死?當夏侯淵得知蕭縣陷落的時候,他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

不是沒想過關羽要出手,畢竟當初兗州之戰時,關羽就在背後捅過刀子。那種感覺,夏侯淵到現在還記得。

只是明明他在蕭縣做好了準備啊。以蕭縣的城防,閉門死守的話,守個一年半載的完全不在話下,怎麼又會如此快就陷落了?

想到這裡,夏侯淵也只好長嘆:“庸人誤我,庸人誤我!”也只能怪守城的沒本事了。不然還能怎麼辦呢?

在房中轉了幾圈,夏侯淵心中就生了去意了。現在豫州自西到東,都爆發了戰爭。各將自顧不暇,估計也沒法來支援他。現在關羽又插了一手,以現在的形勢來看,數來數去,就他這裡最危險。

畢竟小沛頂在戰線的最前方,前有張飛,後有關羽。夏侯淵再自負,也不敢說是這兩個猛人的對手。

剛好孟德又有新的指示,命令豫州全面防禦,而調集優勢兵力,全力爭奪豫州。既然如此,那就趁機走罷。

不要在關羽與張飛合圍之前,還留在這裡。到時關羽的兵一到,堵了後路,那就真的是插翅難飛了。

張飛將兵圍了小沛,夏侯淵又死守不出。張飛使出百般手段誘他出城,奈何夏侯淵與張飛相識多年,知道張飛的手段,不管張飛在外面如何撩撥,就是死不出來。

沒辦法,張飛在城外閒着無事,就開始帶着軍隊種地了。嗯,這會已經是十月了,來得及的話,還可以種一波冬小麥。等打跑了夏侯淵,明年這裡的小麥長成了,就全都是自己的了啊。

夏侯淵在城頭,得知這個消息後,又好氣又好笑。這張飛還真是把這小沛就當成他的囊中物了啊。夏侯淵雙手狠狠一拍城垛,混賬!要不是打不過你,分分鐘出城把你給滅了信不信?

真的是好氣啊!

日子就這樣僵持了下來。張飛在城外開荒種地,夏侯淵也沒閒着,慢慢的,通過水道,把兵卒、典冊等全運往樑國下邑。他得想辦法撤離了。趁着張飛的注意力沒有全部放在小沛身上的時候。

可惜,僥倖心理矇蔽了夏侯淵的腦袋。老虎是有打盹的時候,但見過老虎一直打盹的嗎?張飛確實是在種地,這會還挽着褲腿,滿腿泥星呢。可是,他也不至於這麼大的動靜,也不知道。不然,管亥搞了那麼久的情報工作,豈不是白搞了。

消息傳到張飛耳中時,張飛就狡黠的一笑,道:“且先不去管他。故作不知,由得他去。”

諸校尉不解,這麼好的機會,若是起兵突襲,百戰百勝啊。怎麼可以不去管?

張飛就笑道:“我來問你,是現在去抓那幾百上千人好,還是等將來去破下邑抓千萬人或破小沛擒夏侯淵好?”

張飛這一點撥,諸校尉頓時就明白了。這是想養肥獵物啊。等夏侯淵撤離撤得上癮了,然後不管是攻下邑還是攻小沛。到時夏侯淵就會陷入兩難之地。人馬撤走了一半,這下可怎麼辦?

甘寧那邊,也接到了張飛的信件,讓他們先暫緩北上,也不要去攻打蕭縣西北方的杼秋縣。免得驚動了夏侯淵。而是讓他們掉頭南下,假裝掃蕩碭縣、相縣。然後主力就潛伏在蕭縣,隨時接受調遣。

在樑國的,是李典和臧霸。他們也收到了曹仁轉達曹操的指示。正準備慢慢撤離時,剛好又接到夏侯淵的信件,欲移沛縣兵將屯下邑。李典與臧霸一聽,就商議道:“沛縣兵來,樑國當可無憂。子孝那邊催甚急,莫如且使一部兵去荊州。以助子孝。”

於是當下就決定,李典留守,臧霸引五千精銳南下荊州,增援曹仁。

這事情,做得很是隱蔽。在戰場,兵馬的調動,頻繁一點也比較正常。在一連串讓人眼花的動作之後,臧霸率了五千兵馬,已經悄然離開了樑國,到了譙縣。除了率部南下之外,他還得在譙縣,帶走曹氏與夏侯氏的一些重要族人。豫州既然保不住了,那就要早作打算了。雖然劉備不是那種牽連族人的人,但兵禍一起,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李典則繼續留在樑國,與太史慈對峙。睢陽城,自三皇五帝那會起,這裡就是負有盛名的大邑了。到了漢代的時候,這裡又是歷代樑王的國都。歷史上的樑王,可沒幾個好惹的。異姓王就不說了,孝景皇帝的弟弟,樑孝王劉武在位期間,想爭皇儲之位,把樑國那是打造得一派興旺。睢陽城就是他給後世子孫們留下來的遺產。

因爲當年孝景皇帝年間的七國之亂,也因爲樑孝王后來的那點兒小心思,所以睢陽不但大,而且還非常堅固。現在李典就集重兵駐屯在睢陽城中。他是這樣想的,任你太史慈攻城略地。我睢陽一日不下,你就一日佔不得樑地。

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七百零九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七百五十一章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決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七百五十四章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六百七十七章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七百六十一章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
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七百零九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七百五十一章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決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七百五十四章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六百七十七章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七百六十一章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