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

bookmark

見劉承祐以垂詢的目光看着自己,李少遊當即道來:“劉信既是皇叔,又是一方藩鎮,縱有罪過,官家亟行處置,還當堂堂正正......”

“朕降詔拿之,難道還不夠堂堂正正嗎?”劉承祐不待他說完,便打斷,質問道。

“臣非此意。”李少遊不慌不忙的,再一揖,說:“臣只是覺得,眼下還不可貿然拿之,需有理有據,查有實證,否則傳揚出去,恐不利於官家的名聲,且容易引起旁人內不自安,對朝廷心起疑忌。”

“再者,太后與羣臣,亦需有所交待。另外,許州節度上下,有罪者又豈皇叔一人,其所屬職官僚佐,借勢作奸犯科,欺壓良善,不可勝數。忠武軍轄下,尚有數千牙兵,其間有不少助皇叔爲惡之將吏士卒,爲免動亂,還需慎重處之......”

隨着李少遊的敘說,劉承祐的神情已然十分平靜:“你這番話裡,意味頗深啊!旁人,哪個旁人?”

“不過,你考慮事情,倒是越發妥當了。許州之事,你心裡恐怕早有考量吧!”劉承祐盯着這個表兄。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李少遊躬身應道:“官家有命,臣不敢不多加考慮,仔細思量。”

聞言,劉承祐徹底擺平了心態,擡手朝趙延進做了個退下的手勢,自個兒思量了一會兒,虛握拳頭,朝李少遊吩咐道:“朕懂你的意思,接下來,將你所查劉信的罪狀,給朕一一落實明細,蒐集固定證據,不是要堂堂正正嗎,朕就給他來一個光明正大!”

“是!”李少遊趕緊答道。

“張德鈞!”李少遊退下,劉承祐只沉吟了一會兒,冷聲喚道。

“在。”

“知會下去,御前當值的內侍、女官、侍衛,都給朕把嘴閉牢了!”劉承祐的語氣格外嚴厲。

後面半句話不用講,張德鈞哆嗦了一下,趕忙應和着。

“傳御史趙礪!”

“是!”

獨處一室,劉承祐隨意地拿起一份發自東京的奏章,是關於河東轉運錢糧的事。可惜,劉承祐有些提不起興致。懷着一個稍顯複雜心情,在屋中轉悠了幾圈,步至窗櫺前,背手而立,平靜地看了看窗外帶着帶着綠意的春景,目光逐漸冷淡而堅定。

此番南下,除了處理劉知遠的葬禮之事外,劉承祐另外存着的,還正是處置劉信的念頭。對於他這個皇叔在許州的作奸犯科,他是早有耳聞,只是在處置力度上,有所遲疑。然而,到許州後,經過此番調查,他才意識到,自己這個皇叔爲禍程度到底有多深。

事實上,到此時,劉承祐的心思已經足夠堅決,對劉信要從重處罰。雞,是需要時不時地殺一殺的,而皇叔這隻雞,份量恐怕是最重的。

......

趙礪自皇帝行在退出,自歸下處,腳步急促,神情間帶着少許的激動。此次的隨行御史中,以他官位最高,最受皇帝信任。隨着劉承祐的對監察系統愈加重視,他這個御史臺的骨幹重吏,也算是春風得意。

事實上,此番南下許州,趙礪暗中也籌謀着辦一件大事,御史臺的權威,除了皇帝支持,也需要他們搞點大動靜,以正名。而巧的事,趙礪選中的目標,也是劉信。

對於重拾京外道州的監察,御史臺也是用了心的,從近畿諸州開始,然遍觀諸州,也就許州這邊事多。這幾日間,非只武德司在調查劉信,許州的御史也在暗中體察民情,蒐集證據。

而趙礪,別看他此前,以勇於進諫,敢於直言爲劉承祐簡拔於洛陽。但此次,存着對付劉信的意思,他這心裡,實則忐忑異常。得知的消息越全面,對許州的情況越瞭解,越加恐懼,他相信,只要自己敢彈劾劉信,這皇叔絕對敢帶人將他拿下,暴刑酷法招呼着。

不過,恐懼歸恐懼,心思反而愈加堅定,畢竟是,名揚天下,聲震朝堂的機會,對於他這樣的言官來說,機會難得。當然,他也看準了,天子與劉信叔侄之間,關係並不算友善。

然而今日,趙礪心頭的那最後一次猶疑被掐滅了,一次面君,劉承祐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有點出乎趙礪意外的,天子竟然也有心整辦劉信。

“院使。”一名年輕的監察御史,奉命而來,正見滿臉幹勁的趙礪。

“蒐集的東西,都整理好了嗎?”趙礪看着年輕的下屬,頗具威嚴地問道。

聞問,御史立刻拿出了幾封冊書,恭敬地呈給趙礪:“不敢怠命,經屬下等整理,共計十條!”

“嗯!”趙礪接過,稍微一覽,嘴裡誇獎道:“進士出身,這筆桿子,真是不錯!”

“院使謬讚了!”青年御史拱手道。倒是挺謙遜,難怪能被趙礪帶在身邊。

見埋頭於案牘的趙礪,青年御史神氣面龐間浮現出少許的憂慮,拱手道:“趙公,這所列十條,樁樁重罪,皆指向許州節度。然而,那畢竟是皇親,陛下的親叔叔啊,如此,如此......”

擡起頭,看着這後生,趙礪淡定地道:“怎麼,害怕了嗎?”

御史並不掩飾自己的畏懼,答道:“這幾日,我等走訪民間,刺情探事,已引得州兵監視。下屬們,如今都不敢出去了。”

面對其狀,趙礪也不以爲哂,只是拿起手中冊頁,問道:“你倒是實在,心中有懼,也是常理。不過,爾等可忘記了,邊中丞的告誡,秉公直言。陛下的教誨,亦要我等不避權貴!”

御史默然,只是把頭埋得很低。

見狀,趙礪嘴銜着點笑意,問:“老夫入仕甚早,然一世蹉跎,四個月前,也不過西京區區一留臺御史。而今,卻蒙聖恩,得掌御史一院事,你可知爲何?”

青年御史一愣,隨即拱手道:“下官有所耳聞,是院事當初,直謁天子,彈劾西京留守史弘肇之不法,得到陛下賞識。三院之中,無人不對院事的忠正、膽略,表示欽佩啊!”

趙礪面上帶着些自信的意味,彷彿也回憶起了當初位卑之時的自薦一舉,悠然道:“彼時,老夫便差點丟了性命。”

“這一回,老夫仍舊報有此心!不爲其他,就爲許州受苦的官民,爲還許州一片清平!”趙礪一臉大義凜然。

“趙公高義!”

“呵呵!”見這年輕後生被忽悠得鄭重無比的模樣,趙礪微微一笑,又以一個輕鬆的口吻道:“不過結果,或許沒有想象中的嚴重。”

“此言怎講?”

趙礪搖搖頭,卻沒有解釋。

待屏退下屬,趙礪又沉醉於對呈報細務的審查中,良久,直起身,深呼吸幾口,似乎調節了一番情緒,表情嚴肅地提筆,奮筆疾書。

落筆所書,成數百彈劾之言。

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94章 善後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36章 虒亭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90章 關右節度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17章 潑冷水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70章 衛公辭世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這纔是感言第160章 平定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66章 朕要親征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336章 怪圈第62章 奸宦昏主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67章 國難之際世宗篇47 封禪第239章 進退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25章 頌公亭第65章 決議南征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57章 七月大朝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82章 不手軟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31章 送行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321章 合理避稅淺談兩點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75章 在滑州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25章 邢州事第416章 尾聲第207章 還京第85章 異心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11章 動心第60章 狠狠敲打第38章 殿議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13章 必成大器
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94章 善後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36章 虒亭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90章 關右節度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17章 潑冷水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70章 衛公辭世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這纔是感言第160章 平定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66章 朕要親征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336章 怪圈第62章 奸宦昏主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67章 國難之際世宗篇47 封禪第239章 進退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25章 頌公亭第65章 決議南征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57章 七月大朝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82章 不手軟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31章 送行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321章 合理避稅淺談兩點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75章 在滑州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25章 邢州事第416章 尾聲第207章 還京第85章 異心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11章 動心第60章 狠狠敲打第38章 殿議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13章 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