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誘惑

真定城內有一待賢館,佔地雖不算廣,但勝在環境幽靜,馮道等十餘名地位崇高的前朝文武公卿便被劉承祐安置在此處,周邊安排了不少士卒,以作保護。

館東北一處獨立小院的守衛尤其嚴密,禁絕內外,顯然很重視,不過比起其他廂舍的保護,此處軟禁的成分明顯要大一些。

事實上,就是軟禁。而被軟禁之人,便是燕王,趙延壽。此前,耶律德光死後,有意結燕兵以自主,並喊出了“我不復入龍沙”的口號,可惜力量懸殊,人心不齊,行事遲疑,被耶律阮率先發難,派人鎖下囚禁。

劉承祐率軍夜襲的時候,在混亂中爲一些忠心的屬下所救,受了傷,亂戰後被慕容延釗的第四軍將士所俘。對趙延壽,劉承祐只接見了一次,便命人將之嚴密羈押着,其後百事纏身,更是不聞不問。

小院中有一口井,趙延壽便坐在井沿上,低頭盯着井中看,目光中有一絲悽迷,沒有要跳井的意思,只是有點出神。

盛夏已至,天氣異常炎熱,自深井中釋放出的絲絲涼意,倒使人頗覺舒適。趙延壽這段時間以來,過得還算不錯,身爲階下囚,除了自由被限制外,並沒有發生什麼折辱的事情。

吃穿也未有短缺,雖然比較簡陋,但整座城都是節省着供應,另外還有大夫治傷,趙延壽是好好地修身養性了一波。同時,面對如此“禮遇”,他心裡也有了點底,性命是肯定保住了。

至於被軟禁在此地的目的,他暫時還猜不出來,但他相信,劉承祐肯定有什麼目的。

遭逢大變,總歸不免反思總結一番。趙延壽回顧了一番自己的前半生,發現最巔峰的時期還得屬後唐時期,娶了當了明宗駙馬的那幾年,一路飛黃騰達,在京則樞密同平章,出鎮則爲使相。

北入契丹之後,雖然爲耶律德光所重視,委以幽州事,幾乎爲契丹漢人第一人,但終究寄人籬下,日子能好過到哪兒去。原本還有個被冊立爲中原皇帝的念想,結果費盡心力輔助滅晉後,耶律德光很是自然地來了一手過河拆橋,卸磨殺驢。

思及後來的發展,若不是劉承祐夜襲遼營,趙延壽可以肯定,自己恐怕活不了多久。

“也不知吾兒匡贊現今如何了?河中,可從來都是個是非之地!”突兀地,趙延壽想起了自己那個在河中當節度使的兒子趙匡贊。

“想來,也不容易吧!”

思慮間,幾名甲士突然闖了院中,心下一驚,趙延壽擡眼一看,只見那個年輕得過分的二皇子施施然地走了進來。

見着坐在井邊的趙延壽,劉承祐冷淡的神情間透着自信與強勢,輕輕地說了句:“燕王!”

趙延壽自覺一世英雄,想在劉承祐面上端一端架子,但終究不得不低頭,在劉承祐玩味的目光下,沒能堅持住,帶着一種複雜的心情,起身相迎。

“燕王近來可好,傷恢復得如何了?”沒有在意趙延壽那點矜持的矯情,劉承祐隨口說道,一張嘴,一股子勝利者的姿態撲面而來。

“有勞皇子殿下掛念,已無大礙!”下意識地摸了摸手臂,受創處尚有疼意。

“此前俗事纏身,不及探視,還請燕王切莫見怪纔是。”劉承祐說。

“殿下歷戎機,理案政,階下之囚,豈敢勞煩?”趙延壽說道。

應付劉承祐,趙延壽顯得很是小心。在他看來,劉承祐正當少年得意之時,竟然擺出這樣的姿態,絕對有問題。

劉承祐臉上沒什麼太大的變化,就像念臺詞一般:“孤此番,帶了些肉食,欲與燕王共享!”

言罷,便慢悠悠地,往房中去。

不大的屋子中,桌案佈置簡單,與趙延壽對面而坐。李崇矩拆開手中提着的幾個油紙包裹,攤開,一股子肉香味便飄散開來。

肉,是羊肉。做法很簡單,看起來還挺油膩,味道很重,但吃得很爽。在物資稀缺的當下,能沾點油星,便是美食了。

估計是這段時間以來的清淡日子太熬人,趙延壽吃得很帶勁兒。

“孤已下了禁酒令,只能以茶代酒而敬了!”舔了舔嘴脣,劉承祐拿起一杯清水,示意了下。

趙延壽立刻相應。

飽餐肉食之後,趙延壽來了精神,看着劉承祐那張年輕的臉,沉着聲音試探問道:“不知皇子殿下此來,有何見教?”

從趙延壽的語氣中,劉承祐能感受到些許急躁,丟下手中剩下的一塊骨頭,拿起一方手帕擦了擦手,不答反問:“燕王可有意回幽州?”

“嗯?”趙延壽稍微愣了下,疑聲道:“殿下此言何意?”

“燕王爲契丹經營幽州十載,但因漢臣的身份,便飽受契丹貴族的猜忌。十年辛苦,化作一抔煙塵,甚至性命不保,燕王是否甘心?”劉承祐繼續發問。

眉頭凝了起來,趙延壽眼神中懷疑之色愈濃了,看着劉承祐,也不刻意裝什麼小心謹慎了:“殿下來訪,究竟有何目的,且直言吧!”

見狀,劉承祐也不兜圈子了,他本不是個喜歡兜圈子的人。與趙延壽對視着,劉承祐直接說:“孤欲放燕王北歸幽州,並奏明天子,以幽燕之地爲封地,世襲罔替!”

聞言,趙延壽看着劉承祐那張平靜的面孔,眉毛揚了揚,卻沒什麼興奮,譏誚:“好大的允諾,可惜,卻毫無實處,幽燕可還在契丹人手中。難道,還要我親自去奪嗎?”

“正有此意!”劉承祐卻是很坦然地點了下頭。

趙延壽直接被氣笑了:“殿下若是來戲弄我這個階下囚,那你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孤,可沒有什麼閒情逸致與燕王相戲!”劉承祐面色如常:“燕王在幽州經營十載,再加先父遺澤,可謂根基深厚,拉起一支隊伍,並不算什麼難事吧!”

趙延壽呆了一下,沉下心思量了一會兒,慢慢地,眼神中閃過一道亮色:“你是欲讓我攪亂幽州局勢,牽制契丹精力,爲你家江山緩解壓力,甚至成爲你們面對契丹的屏障!”

“可以這麼理解!”劉承祐點頭。

趙延壽直接冷笑道:“這是讓我去送死!”

“這是一場賭博,就看燕王,願不願意賭了!”劉承祐悠悠然地說:“燕王如今,已不容於契丹,於新朝,或許我父仁慈,不取你性命,但今後,恐怕只能做一田舍翁了。燕王正當壯年,可甘心?面對契丹人的背棄,就沒有報復的想法?”

聞言,趙延壽搖了搖頭,表情間似乎有點輕蔑:“這等激將之法,於我無用!”

面對他的反應,劉承祐仍舊一副心如止水的樣子,自顧自地說着:“欒城一戰,契丹損失慘重,可謂傷筋動骨,國內局勢必然動盪。南下滅晉,幽燕的漢民胡人,都被過度壓迫,隨時可掀起一場變亂。孤聽聞,那永康王耶律阮,集兵於幽州,奪取帝位之心,昭然若揭。契丹的情況,燕王想必也有所瞭解,那皇太后述律平,能允許東丹王之子爲帝?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情況......”

劉承祐慢悠悠地說着,語氣中怎麼都透着一股誘惑與鼓動。趙延壽默默地聽着,且漸漸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孤與燕王,推心置腹。還是那句話,就看燕王敢不敢賭這一次?”

劉承祐的聲音再度響在耳邊,趙延壽回過神,看着他:“裂土封王,你有這麼大的權力?”

“自然沒有!”劉承祐說:“不過,如燕王之言,幽燕之地可還在契丹人手中,新朝並無力北上。與其讓我漢家國土淪落異族之手,讓我漢民飽受胡虜欺凌,莫若交由燕王統治。我有信心,說服天子!”

聞言,趙延壽晃着腦袋又笑了:“你可真是高看我了,我可沒那麼大的本事,在幽州起事!”

“孤爲燕王準備了一支軍隊!”

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15章 冬月第84章 滅佛伊始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14章 大朝會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40章 封王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6章 告一段落第93章 噩耗連連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21章 登乾元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21章 大朝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10章 坦白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67章 請辭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84章 示警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240章 家宴第118章 查抄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21章 禍從口出第82章 矛盾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80章 過鄴都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24章 辭表第85章 少壯派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96章 缺人了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457章 鄭州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章 取士不公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164章 監國第6章 告一段落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3章 夜宴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6章 態度迥異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3章 臺懷之事第50章 喜訊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53章 兵制改革
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15章 冬月第84章 滅佛伊始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14章 大朝會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40章 封王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6章 告一段落第93章 噩耗連連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21章 登乾元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21章 大朝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10章 坦白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67章 請辭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84章 示警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240章 家宴第118章 查抄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21章 禍從口出第82章 矛盾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80章 過鄴都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24章 辭表第85章 少壯派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96章 缺人了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457章 鄭州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章 取士不公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164章 監國第6章 告一段落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3章 夜宴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6章 態度迥異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3章 臺懷之事第50章 喜訊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53章 兵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