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趙匡贊北上

接觸之後,劉承祐發現,侯益這老兒,真的很聰明。身上沒有一般武夫的驕狂,又或許是在劉承祐面前收斂起來了。

還巧言善辯,通敵叛國的重罪,侃談間,不經意地便被他淡化成,思慮不周的過失,順便轉移的劉承祐的目光,將李守貞拿出來抗傷害。並且,還主動請纓,願披掛上陣,領軍爲天子與朝廷征討不臣,以彌補過錯......

欲服軟效順以苟求寬免,思想行爲上就做到了極致,從頭到尾,侯益姿態放得格外低,低得劉承祐縱使想殺都不好意思殺他了。

更何況,劉承祐還真沒有殺他的意思,侯益也是看出了這一點,否則,任你舌燦蓮花,又豈能免罪?一番交談之後,劉承祐甚至連懲罰的心思都淡了。

像這樣一個老油條,識時務,知進退,既善自保,縱使心思有貳,對皇朝的威脅也絕對不大,尤其是在經過此次的教訓之後。

不只不殺他,高舉輕放,劉承祐還決定寬免撫慰,以其爲太子太師、盧國公,留之在東京,以備諮詢。

這個老兒真的有幾分見識,劉承祐問他朝廷如何平定李守貞,直接進言,河中不叛,朝廷不動,時間在我不在賊,拖得越久,朝廷準備越充分,日後平叛就越輕鬆,甚至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河中李與此前魏博杜的情況,完全不同。甚至於,朝廷還可將恩制安撫,以迷惑李守貞。

一番論調,深得劉承祐之心,也就沒遵從一開始的打算,讓他去洛陽養老。

......

開封東北,通往封丘的官道上,一支兩百來人的隊伍,不疾不徐地,向北駛去。打着旗號,書“趙”字。這是隨趙匡贊北上幽州的隊伍,至東京後,第一時間便受到了劉承祐的召見,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過後,除依前職外,劉承祐還當廷加封他爲太尉,冊爲燕王世子。這第二日,便放其回北方。

“世子,這漢帝就這般輕易地放我們去幽州了?”趙思綰騎着坐騎,湊到趙匡贊身邊,斜了眼隨行隊伍中的兩名禮部官員,低聲問道。

“不然呢?”趙匡贊英俊的臉上很平靜,淡淡地反問道。

在和煦的陽光照耀下,更顯俊逸,這個人,比劉承祐還要帥一點。

趙思綰說:“大王擁兵在北,末將原以爲,朝廷召您到東京,是想以世子你爲質。”

“你這可是小人之心!”趙匡贊瞥着趙思綰,笑罵了一句,隨即若有所思地道:“這漢家天子,年紀雖輕,看起來卻是個有作爲的人物。同以幼齡繼位,比起前唐唐愍帝,可要厲害得多了。倘若沒有意外,這大漢朝,應該能享有些國祚。”

聞言,趙思綰有些意外,表示懷疑:“這少年天子,當真那麼厲害?”

“不厲害,能壓制住東京那幹舊臣宿將?能以寡軍,大破遼帝?”趙匡贊說道。

看向趙思綰臉上那兇惡的刀疤,趙匡贊又道:“你要也要感謝天子仁道,慶幸你的腦袋還在脖子上!”

“什麼意思?”趙思綰有些納悶。

趙匡贊給他解釋着:“我也是到覲見完天子之後才聽人說道,那王峻上表朝廷,說你趙思綰雖則驍勇,但兇暴殘酷,狼戾不仁,不加防備,異日必生禍亂。建議朝廷,把你殺了,以防後患......”

“那賊子王峻,心胸竟然如此狹隘,背後施冷箭,進此讒言,欲暗害於我!”聞言,趙思綰直接爆發出來了,指着西邊破口大罵:“異日有機會,某一定宰了他!”

“提醒過你很多次了,你的脾性得收斂!”趙匡贊教訓着趙思綰:“那王峻是漢廷重臣,受天子信任,此番又擊敗蜀軍,立了大功。他上報要殺你一個小小的牙將,若不是天子明察秋毫,你以爲朝廷會吝惜於用你的頭顱去安撫王峻?”

“沒有我等拼死衝鋒,率下攻破蜀寨,他王峻能建此功勳?沒兵敗身亡,已算他幸運了!那匹夫,真是小人!”趙思綰還是忍不住罵道。

“不過這天子確實不錯,是個明理的人,沒受其讒言蠱惑......”說着,趙思綰竟然誇了劉承祐一句。

“不過,等我們回了幽州,燕王自擁一地,就是天子,也無法奈何我們了!”

聽其猖狂之言,趙匡贊眉頭皺了皺,遙望北方,神思不定。良久,突然說道:“你以爲,到了幽州,就自由了嗎?幽州現在,就是一個泥潭,形勢根本不容樂觀。漢帝放我父子在幽燕,就是想以燕人爲屏障,爲他抵擋契丹人,緩解北部邊防的壓力!”

趙匡讚的腦子,倒是十分清醒的。

“這一點,末將也知道。天子既需倚仗大王與世子,必不敢有所欺辱壓迫。否則,我們大可與契丹人合作。”趙思綰很“聰明”地說道。

趙匡贊暗罵了句鄙夫,斥言道:“你都能想到的,天子和朝廷想不到?”

趙思綰略愣:“怎麼回事?”

趙匡贊簡單地將自趙延壽密信間,所言“幽州屠胡”與“離間風聞”的的狀況解釋了一遍。

聞言,趙思綰倒吸了一口涼氣,眨着眼睛,感嘆着:“我趙某自認兇狠,沒想到這天子還要狠,還要毒!這不是逼着燕王與契丹不死不休?”

若不是知道趙思綰的脾性,趙匡贊還真想侮他一番,你也配和漢帝相提並論?

“你以爲,天子爲何這般乾脆地放我北去?”

“不是因爲大王思念世子?”趙思綰說出表面上的情況。

趙匡贊則重重地嘆了口氣:“我父病重了!天子是找不到能頂替我父給他守備幽燕的人,怕我父有個意外,幽燕局面崩潰,爲契丹人所趁,壞了他的謀劃!”

“否則,以漢天子的城府,會對我如此厚待,直接封我爲燕王世子,這般痛快地放我北去?還不是,欲以我繼父位,替他守備幽燕。”

“非我自傲。以此時幽州的情況,除了我,再難找出一個人,能在我父病篤的情況下,協調各方,保持局勢的穩定......”

聽完趙匡讚的描述,趙思綰腦子一時沒能轉過彎,良久,才嘆道:“這漢天子,竟然如此陰險?”

“也不知我父的病情,究竟如何了?”趙匡贊則沉浸在自己的思慮之中。

偏頭掃了眼行進的隊伍,當即吩咐道:“太慢了!傳令下去,加快速度,直奔幽州!”

狀態不行,這一章,一言難盡......

第55章 拉開序幕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5章 名單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49章 降表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3章 不宜擴大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52章 六穀土豪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章 何謂開寶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48章 還京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314章 還京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65章 制舉進展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67章 遺表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02章 絕境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51章 南粵,危!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64章 楊業卻敵第42章 難得積極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33章 真正目的第347章 談話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321章 矛盾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50章 蜀亡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85章 安心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487章 “驚喜”第308章 班師還朝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82章 四件大事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216章 初夏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6章 軍中俊才
第55章 拉開序幕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5章 名單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49章 降表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3章 不宜擴大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52章 六穀土豪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章 何謂開寶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48章 還京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314章 還京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65章 制舉進展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67章 遺表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02章 絕境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51章 南粵,危!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64章 楊業卻敵第42章 難得積極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33章 真正目的第347章 談話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321章 矛盾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50章 蜀亡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85章 安心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487章 “驚喜”第308章 班師還朝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82章 四件大事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216章 初夏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6章 軍中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