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纔是感言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1,對於趙匡胤,作者確實持欣賞態度的,作爲在歷史中排得上號的開國君主,連毛**都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並列詞作,沒理由去刻意貶低抹黑。

後繼者不肖,很多人因爲大宋後續的發展,而把鍋甩給趙匡胤,這是不客觀,也不公平的。

五代是怎樣一個時代,藩鎮之禍何等酷烈,讀過那段史料的人應該都有所認識。趙匡胤能消除舊弊,削平諸國,歷史地位與功績是不容抹殺的。

收繳兵權,中央集權,也是正確的方向,做法並沒有錯,至於矯枉過正,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至於大宋軍隊,在趙匡胤一朝,乃至趙光義初期,都可以用強兵來形容,否則一些弱旅,能平定天下?宋初之時,可缺名將?

雖然從趙匡胤開始,就已經埋下了一些禍因,但個人以爲,瑕不掩瑜。

欺壓孤兒寡母,得國不正,或許是個黑點,但是處在歷史的浪尖上,代周的選擇,也沒有什麼問題。

個人以爲,那麼多人鄙視此點,不是同情那孤兒寡母,而是爲柴榮感到可惜。畢竟很多人都說,如果柴榮多活幾年,結果會怎麼樣怎麼樣,可見對其早逝的惋惜。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作者寫這本書,也是通過暢想,彌補一下對於這段歷史的遺憾。透露一點,最開始,我是想寫穿到柴榮身上的,也是覺得柴榮早亡,很可惜。

2、有讀者覺得本書進展太慢了,都200萬字了,還沒一統天下。這是本書節奏的問題,我在裡面填充太多其他內容,水了很多字。

但是,按照書中的時間線,大漢立國11年,統一天下的進程,走到滅蜀這一步,真的不慢了,甚至還有些快。

要知道,有後周十年打下的基礎,趙匡胤也花了13 年才基本平定南方。

有人拿主角和柴榮比,我只能說,柴榮堪稱一代明君雄主,但拿他的成就與作者“親兒子”劉承祐來比,對他是不是有些不公平了?

並且,真的有拿書中歷史的發展與正史認真比較過?

柴榮能在幾年的時間內,北卻晉陽,西取秦、鳳,南平淮南,再北伐幽州,郭威那三年築基的作用是很大的。

如果在小說的位面,劉知遠也能給劉承祐打三年基礎,推演下來,是不是和現在的發展差不多?只是書中是主角自己花時間在發展改革罷了。

至於沿襲歷史的發展道路這一點,經過檢驗的選擇,難道不值得借鑑?

歷史的推演,都有其必然性與偶然性,戰略的選擇,也有其共通性。定下了先南後北的戰略,結合書中的國情局勢,從淮南,到秦鳳,再到荊湖,就有跡可循。

如果爲了出奇,不與歷史雷同,就換個順序來打,比如先取江南,再取荊湖,然後打川蜀,不覺得彆扭嗎?

當然,如果我虛構一些歷史環境,比如南唐內亂,農民起義等等,給主角創造了足以滅唐契機,也未必不可。

那樣倒是另闢蹊徑了,但不是我想寫的,基於正史的暢想與推演。

嗯,暫時就聊這麼多了,還是那句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管怎麼看待,各自保留意見即可。

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153章 削藩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04章 平息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24章 交代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201章 捐資第124章 辭表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26章 冬至宴2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世宗篇51 皇太孫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09章 衡釀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73章 日常第297章 新山陽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321章 矛盾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751章 結束了第14章 大論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11章 動心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19章 回京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73章 紙上談兵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68章 婚宴第1714章 百姓苦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6章 軍中俊才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80章 賞功第35章 室韋覆滅第66章 商業互吹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487章 “驚喜”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44章 箇中弊端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1章 請教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376章 對策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49章 邊情
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153章 削藩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04章 平息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24章 交代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201章 捐資第124章 辭表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26章 冬至宴2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世宗篇51 皇太孫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09章 衡釀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73章 日常第297章 新山陽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321章 矛盾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751章 結束了第14章 大論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11章 動心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19章 回京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73章 紙上談兵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68章 婚宴第1714章 百姓苦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6章 軍中俊才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80章 賞功第35章 室韋覆滅第66章 商業互吹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487章 “驚喜”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44章 箇中弊端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1章 請教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376章 對策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49章 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