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兵事

崇政殿內,寬大的書案後,劉承祐以一個鬆弛的姿態側躺着,手裡拿着一份奏章,讀得津津有味的,不時點點頭,露出滿意的表情。

劉承祐閱讀的,乃是中書舍人竇儼所進的一篇政文,洋洋灑灑兩千餘言,根據當下大漢的國情,在通禮、銓選、考比、糾盜、治安、稅制等方面,進行了一番剖析論述,以獻天子。

看得出來,竇儼是用心了的,論述詳實,頗有條理,基本都言之有物,並且不乏良言善策,尤其是關於糾盜的一些建議。

“這竇儼,卻也不負‘五龍’之名,很有見地啊!”劉承祐放下手中的文章,感慨了一句。

竇家五兄弟,雖以長兄竇儀的名聲才幹最爲出衆,但剩下的也多負其才,尤其是竇儼,當然,能爬到中書舍人這個位置上,肚子裡沒點貨,也是不可能的。

不過,對於竇儼這篇政文,劉承祐也就抱着欣賞的態度讀它一遍,閱完即止。就劉承祐心思而言,不過老生常談罷了,可以誇一誇,表示讚賞。

“來人!”擡起頭,劉承祐喚道。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小的在,官家有何吩咐?”接替張德鈞爲內侍行首的孫延希,趕忙入內聽候吩咐。

自張德鈞工作重心放到皇城司後,劉承祐身邊近侍的宦官首領,已經換了三個了。一因驕狂欺下,一因收受賄賂,先後被殺,剩下一個伺候得始終不合心意,被斥退。

不到一年的時間,皇帝身邊的內侍行首,這個讓漢宮宦官羨慕嫉妒的位置,成了高危職位。這孫延希已經是第四人,原本是慈明殿的一名宮侍,瞭解到劉承祐用人不順心,故而派過來侍候。

說起來,當初的張德鈞,也是劉承祐從太后那邊討來的。結果證明,太后在調教內侍方面,卻有一定水準,孫延希還是讓劉承祐看中了,雖然不如張德鈞機靈,但看起來很本分老實,對劉承祐異常敬畏,奴性很重,行爲沒有一絲一毫的差錯。

當然,表現得太過完美,有時也會讓劉承祐生出些懷疑,是否表裡如一。要知道,即便是張德鈞,時不時的,也會犯些小錯。不過,就目前而言,劉承祐對這孫延希,還是滿意的。

看着深鞠候命的孫延希,劉承祐直接吩咐道:“傳朕口諭,賜中書舍人竇儼錢五萬、絹二十匹。”

“是!”

孫延希退下,劉承祐又拿起另外一封奏章,來自樞密院,關於大漢軍力的報告。大漢軍隊,這十年間,不斷在調整規範,而每歷戰事,都會面臨調整,發展到如今,方纔有一套勉強成熟的軍事體制。

以兩衙禁軍爲主要,輔以諸邊戍軍、道州都司兵馬,以及轉運、巡檢兵卒,再加上仍在構建的鄉勇,規模已然足夠龐大。其中僅常備的禁軍,就有十萬之衆,這是國家柱石,而包括河北、河東、西北、西南邊軍,精銳之師,有二十萬之衆。

其中,騎兵的建設,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內外加起來,已有近四萬騎。按照樞密院的測算,在維持全國基本治安的情況下,朝廷如欲大徵,可動兵三十萬。若待川蜀平定,徹底消化其丁口,還可增加十萬。

而若不計後果,動員個水陸大軍八十萬,也不是不可能。不過,劉承祐估計他這一輩子都不可能發大兵八十萬了,那不只會讓敵人震恐,自己想起來就頭皮發麻......

稍微對比了一下軍隊佈置,內外相制,更戍調動,輔以都司,正處於一種良性的平衡,問題不大,暫時不需要大的調整。

說起來,他登基以來的這十年,不斷地在收繳精兵,集中兵權,但邊軍的實力,卻在不斷提升。有的時候,劉承祐就忍不住猜忌,若是諸邊戍卒反叛了,朝廷如何制之?每思之,不由背生冷汗。

事實上,大漢如今的兵力佈置,是有不小隱患的,僅河北的駐軍,就是一大股,實力雄厚,如若反了,很可能河北失陷,中原震動。如今有他劉皇帝鎮壓天下,並不虞之,但將來呢?

當然,這只是劉承祐的憂患意識罷了,信用軍隊,也心存提防。要解決,使威脅變小,也不是沒辦法,削減兵力,削弱邊軍實力,再加強將領之間的制衡,有的是方法。

不過,那就真正變成“守內虛外”了,不是劉承祐願意看到的。這麼多年下來,大漢屢屢向南用兵,但對北方的防禦,從未放鬆,屯重兵以備戎狄,甚至不惜加強北邊將帥的權力,與其一定的軍事自主權,目的爲何?就是不願爲了因爲控制將帥,防止內叛,而自縛手腳,自廢武功,使自己疲於邊患。

凡事總有利弊,就劉承祐而言,平衡利弊的方法,就是奪回北方的天險(專指燕雲十六州),重新佈置國防,使之更平衡合理些。

不過,沒有什麼政策、佈置,是能百年不移的,只能結合當前的國情國勢,進行調整與發展......

甩了甩頭,清清腦子,回到樞密院的奏章上,想了想,提筆寫下一道制文,而後用印,吩咐下去:“將此制,發傳樞密院!”

制文言簡意賅,按照劉承祐的批示,樞密院接下來的重心,放在川蜀軍隊的整飭佈置、以及撤兵事宜上,再着重強調了一點,加強對騎兵的建設。

劉承祐突然察看起大漢兵事,不只是因爲平蜀的緣故,還因爲,他的目光再度放到北方了。在劉承祐看來,收取川蜀後,南方剩下的小半壁江山,可從容取之,不會有什麼難度。以大漢如今的實力,只要不出意外,三兩年內可定之。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承祐覺得,是時候將注意力放到北面的遼國上了。加強騎兵的建設,就是一個信號,是爲對遼作戰,進行軍事準備。

乾祐四年漢遼和議之後,已經整整六年了,大漢將士,壓抑着自己的鋒芒,也該針對性地磨礪自己的獠牙,準備向北方的大敵咬去。

這些年,遼國的發展,可一點不慢,睡王在位,似乎深暗“黃老”之道,又重用耶律屋質、耶律撻烈的等文武,國家的實力得到了長足的恢復。

十載過去,當年欒城之戰給契丹造成的創傷雖重,但十年的時間,足以使新一批的契丹少年成長起來。

不過,如今的遼國,最嚴重的弊端,還是上層權力的鬥爭。帝位在耶律倍與耶律德光這兩脈之間更替,火神澱之亂更是遺禍無窮。

耶律璟繼位之初,對契丹貴族有所安撫,廢置了耶律阮的一些漢制政策,極大的緩和的矛盾。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總免不了陰潛圖謀之輩,想要效仿耶律察割,篡權奪位的皇室貴族,可不少。不過,都被耶律璟輕易平滅掉了。

雖然耶律璟的帝位還算穩固,大權專政,但因爲帝位與權力的鬥爭,而造成的遼國上層政治的動盪,總歸難免。但是,上層的政治再不穩,對下邊部民、州縣的影響似乎並不大。

說起來,耶律璟與劉承祐同歲,都還年輕,但二人分別統治着東方最爲龐大強盛的兩個帝國,未來必有一場激烈的碰撞。

但是,劉承祐已經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並在進行軍事準備,耶律璟則不然......

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297章 怪圈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690章 拼圖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1章 大敗蜀軍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73章 紙上談兵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417章 輕狂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455章 見聞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81章 廝殺漢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6章 “座談會”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119章 回京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85章 安心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407章 麻煩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2章 王、鄭二公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45章 治安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60章 狠狠敲打第251章 壽國公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34章 東路軍第380章 投漢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86章 賜死第329章 遊市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06章 敲打第41章 小風波第148章 教誨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99章 又窮了第248章 西撤!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
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297章 怪圈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690章 拼圖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1章 大敗蜀軍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73章 紙上談兵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417章 輕狂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455章 見聞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81章 廝殺漢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6章 “座談會”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119章 回京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85章 安心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407章 麻煩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2章 王、鄭二公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45章 治安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60章 狠狠敲打第251章 壽國公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34章 東路軍第380章 投漢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86章 賜死第329章 遊市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06章 敲打第41章 小風波第148章 教誨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99章 又窮了第248章 西撤!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