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人與禽獸

是勳現編的寓言故事很簡單,說有個老頭兒臨終的時候,留給兒子一百畝地,說其中藏了十萬錢,兒子不懂種地啊,只當是真有埋錢,就僱人去挖,連挖三年,屁也沒有。他當老爹是在騙自己,一怒之下就把地賣給鄰居了,鄰居善加耕種,僅僅三年,農產品的收穫就值得十萬錢啦。

當然啦,寓言歸寓言,地價、糧價,那都不能細揪,百畝、十萬錢云云,只是隨便給個虛數而已。是勳的意思是說,西域本來是塊肥田,好好經營,將能有很大產出的,結果漢武帝不懂其中道理,用不得法,所以才使得晚年國家貧弱——這還真不是經營西域所必然造成的惡果。

“孝武皇帝五度出塞以擊匈奴,兵卒多喪,戰馬十不歸一。軍用不足,乃重課商賈,中人之家十破八九。即無輪臺之戍,乃可久長乎?且戍輪臺者,不過數千兵也,漢之大,豈數千軍需難以資供者耶?”

又不是派了好幾萬遠征軍團出去,一打數千裡的,哪有這點兒閒錢都掏不出來的道理呢?

說到這裡,話題突兀一轉:“前在中原,各將當道設卡,以剝行商,所得以充軍資。吾乃奏之魏公,使皆罷撤,各郡定稅,以輸朝廷,商賈繁盛,所得不菲。魏公乃能芟夷羣雄,虎踞河上,所得二力,一曰屯田,二曰興商。乃知商賈之道,古已有之,斯殷人因此而名,於國非病。

“昔秦末播亂。土地荒廢。人從末業(商業)。高皇帝以是遏止之,以商爲賤。然農爲國本,商亦其枝,本不固而木死,枝不繁木亦無以爲茂也。人之所需,豈獨在田地之間、織機之上耶?鹽鐵因商而布,錢帛因商而流,使其百里之內。不相販鬻,老子所謂小國寡民者是也,非我煌煌之漢也。”

當然啦,這年月的士大夫,沒人會真想把商業行爲給徹底禁止嘍,但同時也很少有人足夠重視商業。在他們看起來,商人之於國家,就好比是灑掃之傭之於家庭,離了這類傭人,家裡就髒了。但真不會有誰認爲這種傭人有多麼重要,必須給予鼓勵和賞賜。

此外士大夫們還對商人有種天然的敵視。而這敵視分明來自於嫉妒——好麼,我寒窗苦讀,詠史誦經,終於能夠做官了,連朝廷俸祿帶貪污所得,還沒你們商人隨便跑幾趟賺得多,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旦得着機會,我就要讓你們破家,把錢財全都給我繳上來!

所以是勳還必須更往深一層解釋。他說啦:“人之所欲,無窮盡也,有所欲乃能立志,無慾者於國無益……”說白了,人類的**纔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比方說有個窮山溝,不通商賈,其居民就光知道耕作果腹,織麻禦寒,那麼勞作成果只要夠自己一家人用的就成了,其餘閒暇都可以用來發呆或者造人。某天有個商賈來了,給他們帶來了鐵器,帶來了陶器,使他們花更少的精力就能夠獲得更多的產出,只是短時間內必須生產出比平常更多的產品才能購買得起。於是部分農人憧憬着更悠閒的將來,就被迫要在近期內更加努力勞作啦。

過了一陣子,又有商賈到來,帶來了牲畜和絲織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於這山溝裡的農人也算是奢侈品啦。想要得到這些奢侈品,就必須更辛苦地勞作才成,可是勞作之後,生活也變得更舒適,更充實,更有意義了。

“孰謂食肉衣帛,爲奢靡耶?國方貧弱,吾不得不爲耳;國乃富強,人人得而食肉衣帛,吾勤勞所得,何謗之有也?孟子見梁惠王,雲:‘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爲其時國弱而民貧也。今吾衣帛而食肉,豈貪腐奢靡者耶?”

咱們幾個可全都沒到五十歲啊,更別說七十歲了,按照孟子跟梁惠王說的,那都沒有穿絲綢衣服和吃肉的資格。難道說咱們都是奢靡腐化之徒嗎?因爲今時不同往日,就算大亂未終,現在的漢朝也比過去的樑(魏)國要富強多啦。國強民富,這不正是咱們所追求的目標嗎?爲了這個目標,就應當放縱百姓的**,開闊他們的眼界,而振興商賈,正是最好的刺激手段。

楊阜聽了,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可是又挑不出錯來,不禁捻鬚沉吟:“縱人之慾耶?有欲而恐放辟邪侈,無所不爲矣。”

是勳撇嘴一笑,心說我這套說詞確實跟傳統的儒家理論離得有點兒遠,咱還得想辦法給兜回來——“是以乃須謹庠序之教,申孝悌之義,教化因此而興。古時人如禽獸,逐食而走,然卿等得見狼豺否?即此兇暴之屬,亦知得食而羣分之,知贍養同種之幼,豈狼豺之仁過於人耶?孟子故云‘人之初,其性本善也’,斯乃禽獸之性也。人之與禽獸異者,有所欲而能逞其欲,逞其欲而能不失仁心,斯所謂儒矣。”

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但這種善良還並不脫離動物性,只有能夠改造自然,追求並獲得更大的**,同時還不泯滅這種本性,纔是人之與禽獸相異之處。儒家所要引導的,就是這樣一條道路。否則大家夥兒都窮着就好啦,“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全都半飢半飽的,並且小國寡民,三五成羣,保證內部最和諧了。但那跟普通的羣居動物又有什麼區別?

楊阜、姜敘是徹底聽傻了——一則是勳所言,確實有點兒超前,二來他事先沒有準備,東一榔頭西一錘的,系統性不強,但偏偏言辭便給,圓融自洽,你還挑不出什麼漏洞來。旁邊兒閻行更是滿腦門的霧水,最終把手一攤,說我是大老粗啊。侍中您能說得更簡單明瞭一些嗎?

是勳說要簡單的。也有啊。垂下頭去瞧了瞧食案。蘸點兒唾沫粘起一粒漏網的芝麻來,展示給三人看:“此胡麻也,即張騫通西域所得。昔孝武皇帝使徵大宛,獲天馬,若以之儲御苑,止逞君王私慾耳,若以之配凡駒,漢馬所以耐戰。張蹇並得苜蓿。若以之植上林,止娛君王耳目矣,若使繁衍廣佈,漢馬所以蕃息……”

閻行一拍食案,說您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關於戰馬的事兒,我比他們都懂啊。我們涼州所以能產好馬,一是種好,故老相傳就是因爲從大宛國引入了天馬爲配,二是食料精。很多地方都種了苜蓿,馬最愛吃那種草啦。由此看來。經營西域也並不能算是純粹賠本的買賣嘛,光這兩點好處,就值得咱們把那片土地給牢牢看起來。

是勳說不止這些,張騫從西域引進的物種很多,還有胡麻(芝麻)、石榴、胡蒜(大蒜)、胡瓜(黃瓜)、蒲桃(葡萄)、胡椒,等等等等,豐富了咱們的餐桌,同時也給了農人更多的種植選擇。大家夥兒都知道,人不是光靠吃糧食就能健康的,各種蔬果得夾雜着食用,方爲養生之道。可是中國廣大,並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種植各類蔬果的,引進的物種越多,可選擇性也就越大。

關鍵是——“瀕海之人,食魚爲賤,販之內陸,價可十倍;楚之產橘,淮北爲枳,若以北售,價亦十倍。商賈以是乃富,國家課其行稅、坐稅,府庫亦可充盈。班孟堅雲遠國貢翠羽、通犀,國君乃奢,然若輸以良馬,軍兵強矣,輸以旃罽,民不畏寒,稅課興利,國用饒也。

“吾知西域多荒漠,間有泉水,乃成綠洲,其地褊小,不便墾殖,然控扼商路,得稅億萬,竟砉然而能成國者矣!”

閻行聞言,不禁撫掌而笑,說我徹底懂了,控制了西域,好東西可以源源不斷地送到中國來,咱們多餘的物產也可輸出遠國,就如同與羌胡互市一般,而且還能趁機課稅,得到一大筆收入。所以只要鼓勵商業,保障商路,國家就不會困窮,到時候養幾千個兵戍守輪臺,那算多大點事兒啊。

是勳說對了,彥明你果然是聰明人啊——你瞧那倆貨可還在冥思苦想,不得要領呢,你這兒都已經快要出師了。士大夫總是如此,什麼事情都要琢磨出一個道理來,但我又不是學經濟的,還真沒法三言兩語把道理給你們說清楚嘍。其實事實擺在這兒,還需要什麼道理?興商可富,控扼西域乃可興商,就是這麼簡單。

興之所至,乾脆詠詩一首——這時候的是勳遠可非當日雷澤詩會時候的生手啦,你讓他當場做首詩超越建安七子,那是扯淡,隨便震震楊阜之類政才大過文才的地方士人,還是並不爲難的:

“河回道乃絕,絕域自有鄉。鑿空何期見?宛馬世之良。遠夷東向揖,殊珍陳未央。盛德不可食,役民不爲臧。鈴聲遙過磧,馱練出敦煌。降胡旄頭滅,自茲漢道昌。”

這首五言九成是原創,當然也有借鑑——還算不上抄襲——首先,“鈴聲遙過磧,馱練出敦煌”出自張籍的《涼州詞》“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句;其次,結句取自李白的“胡無人,漢道昌”。詩不甚佳,倒也四平八穩。

楊阜、姜敘琢磨了很久,仍然只是暫且認同了是勳的看法,大致還處於知其然而並不明其所以然的狀態——是宏輔那是什麼人啊?天下才傑之士,魏公的左膀右臂,又是經學大家,他說出來的話不可能沒有道理,只是咱們愚鈍,尚且未能參透罷了。他說經營西域不但不會給國家帶來負擔,反而能夠充實國庫,好吧咱們暫且信了,具體該怎麼操作呢?且等先通了西域,到時候再向他詳細請教吧。

可是姜敘想了半天,不禁又問啦:“侍中可將此理稟之於魏公與呂將軍乎?”是勳說魏公雄才大略,哪兒用得着我多說啊——其實曹操的思想沒他說得那麼先進,不過通過是勳竭力鼓吹振興商業和與鮮卑等外族互市,曹操多少見了點兒內貿和外貿的實利,所以才勉強應允而已——至於呂布:“暫不可使其知也。”

姜敘不明白了,爲啥呢?爲啥呂布就不應該聽聞你這番道理呢?(未完待續……)

第6章 自編自導第16章 **好淫第24章 取質三韓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0章 的盧妨主第9章 見性成佛第24章 天險閣道第16章 **好淫第12章 黃鬚大奇第3章 嫌疑之地第35章 謠言之力第18章 投鼠忌器第26章 隆中閒話第35章 定遠之功第13章 深肖乃父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章 河北愚忠第3章 天命天姓第1章 行獵上林第2章 載舟覆舟第4章 低調才傑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1章 螻蟻草芥第21章 暗夜驚魂第2章 據蜀自立第19章 難從死志第29章 駐馬浿陽第9章 先實關中第34章 錦衣馬超第34章 踏破鐵靴第22章 禪何禮也第9章 舜舞干鏚第10章 新式算法第17章 忠良被難第19章 魏之必敗第9章 見性成佛第16章 良宵聞變第27章 燙手山芋第9章 舜舞干鏚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7章 子桓發礮第21章 六氣之毒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0章 梟雄之死第16章 歷史慣性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5章 毀於一旦第23章 幼平奮威第24章 兗州叛將第6章 樂浪故人第2章 隆中之對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8章 無禮冒犯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9章 難從死志第38章 須三萬金第4章 海東來去第25章 所忠者天第19章 朕懼是卿第7章 請殺孔融第23章 烏帽子親第24章 孱陵驚魂第19章 訓詁之師第13章 從情從禮第5章 觀卿者心第7章 魏亦有亡第5章 二得二失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6章 君權相權第23章 荊州星佔第19章 覆蓋攻擊第16章 數算之道第17章 命促早終第12章 城外相見第4章 攻心之計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1章 螻蟻草芥第11章 魔鬼之聲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9章 殆天授也第5章 遠之則怨第20章 圖窮匕見第20章 前程無限第7章 取撞木來第8章 酬功謝德第27章 盡屠公孫第6章 反攻序曲第7章 受人構陷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3章 此新聲也第23章 涼州之戰第7章 取撞木來第20章 的盧妨主第26章 心喪三年
第6章 自編自導第16章 **好淫第24章 取質三韓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0章 的盧妨主第9章 見性成佛第24章 天險閣道第16章 **好淫第12章 黃鬚大奇第3章 嫌疑之地第35章 謠言之力第18章 投鼠忌器第26章 隆中閒話第35章 定遠之功第13章 深肖乃父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章 河北愚忠第3章 天命天姓第1章 行獵上林第2章 載舟覆舟第4章 低調才傑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1章 螻蟻草芥第21章 暗夜驚魂第2章 據蜀自立第19章 難從死志第29章 駐馬浿陽第9章 先實關中第34章 錦衣馬超第34章 踏破鐵靴第22章 禪何禮也第9章 舜舞干鏚第10章 新式算法第17章 忠良被難第19章 魏之必敗第9章 見性成佛第16章 良宵聞變第27章 燙手山芋第9章 舜舞干鏚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7章 子桓發礮第21章 六氣之毒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0章 梟雄之死第16章 歷史慣性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5章 毀於一旦第23章 幼平奮威第24章 兗州叛將第6章 樂浪故人第2章 隆中之對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8章 無禮冒犯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9章 難從死志第38章 須三萬金第4章 海東來去第25章 所忠者天第19章 朕懼是卿第7章 請殺孔融第23章 烏帽子親第24章 孱陵驚魂第19章 訓詁之師第13章 從情從禮第5章 觀卿者心第7章 魏亦有亡第5章 二得二失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6章 君權相權第23章 荊州星佔第19章 覆蓋攻擊第16章 數算之道第17章 命促早終第12章 城外相見第4章 攻心之計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1章 螻蟻草芥第11章 魔鬼之聲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9章 殆天授也第5章 遠之則怨第20章 圖窮匕見第20章 前程無限第7章 取撞木來第8章 酬功謝德第27章 盡屠公孫第6章 反攻序曲第7章 受人構陷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3章 此新聲也第23章 涼州之戰第7章 取撞木來第20章 的盧妨主第26章 心喪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