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黃鬚大奇

曹丕不是自己來的,還帶着老婆甄氏和兒子曹叡——小傢伙今年七歲了,生得虎頭虎腦,瞧上去倒也挺機靈。

雙方見禮,隨即是勳就叫曹淼領甄氏和曹叡到後面去玩耍,自己單獨與曹丕對談,問他說:“聞大王欲放公子於外,未知所擇何處?今來辭吾乎?”曹丕說我正是來向姑婿辭行的,此外還想請姑婿一封書信,好方便我在任所行事。

原來當日曹操問三子何所願往,曹丕就說了:“請往河內,不拘大小縣。”他倒是也想出去歷練一番,既長長本事,又能刷出點兒政績來讓老爹瞧見自己的能耐,但不打算跑太遠。否則真若曹操有易嗣之意,自己隔得十萬八千里的,那就很難趕回來跟兄弟們相爭啦。當然太近也不行,開口就要安邑屬縣?老爹多敏哪,定然會懷疑自己的真實用心啊。

因此他便挑選了河內郡,曹操按圖索驥,任其爲野王縣令。於是曹丕找到是勳,說河內郡最大的世家乃溫縣司馬氏,司馬家次子司馬懿是姑婿你的弟子,你跟司馬家關係匪淺,所以請求一封書信,傳遞給司馬家的大家長、河內中正官司馬防,請他遇事多加照顧小侄。

是勳聞言,不禁一皺眉頭,心說不妙啊。在原本歷史上,司馬家以司馬懿爲代表,就是抱曹丕大腿的,這我如今若把曹丕介紹給司馬家,他們不會一拍即合,形成一個新的政治集團嗎?我可還沒打算扶保曹老二上位哪——仲達是我的,豈能讓給你?!

可是曹丕這麼要求了,於情於理。又無法不答應。他只得敷衍道:“司馬建公昔有恩於大王(司馬防曾爲尚書,舉曹操爲雒陽北部尉),子桓何不就大王求書?”曹丕連連搖頭,說老爹肯定不會寫啊,他會覺得對我其他兩個兄弟不公平哪。是勳又問:“司馬伯達見在都邑。何不往求?”曹丕說我跟司馬朗沒什麼交情,不便開口。

曹丕意志甚堅,是勳也不好拒之於千里之外——要是過於推諉,那也就等於表態我絕對不支持你啦——最終只得寫下一封書信,向司馬防介紹曹丕,然後交給曹丕帶去河內。

他還跟這兒鬱悶呢。誰想曹丕走後不久,曹植卻又找上門來,目的同樣是辭行和索求書信。曹植的心思跟乃兄一般無二,然而既然曹丕去東,他便往西。挑選了京兆,同樣任取一縣。於是曹操便任命曹植爲杜陵令,曹植隨即來找是勳,請他給雍州刺史司馬懿寫信紹介。

是勳這個煩啊:你丫也來搶仲達?!不過轉念一想,在原本歷史上司馬懿是抱曹丕大腿的,估計兩人相性比較合,換言之,那肯定跟曹子建八字相沖啊。他未必就能上了曹植的賊船。而且自己纔剛給司馬防寫信介紹曹丕,如今再給司馬懿寫信介紹曹植,這也算是在二子之中找個平衡點吧。於是沒跟對待曹丕似的諸多推諉。便即寫信相付。

然後他就跟家中琢磨,這倆都來了,那第三個會不會跟進呢?曹子文究竟挑選了何郡何縣?謎底很快揭曉,第三個上門的正是曹彰,開口就說:“侄將易吳季重返都也。”

當日曹操相詢,一個哥哥。一個兄弟,全都挑了近處任所。只有曹彰沉吟不語。曹操就問啦:“子文欲何往,可得之乎?”曹彰拱手答道:“阿父可記前日教兒讀書。兒何所答耶?”曹操說我記得,你當時回答道:“丈夫當爲衛、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何能作博士邪?”可是這回我不打算把你們兄弟區別對待,他們都做縣令長,你也必須做縣令長,別打算混進軍中去——而且暫時也沒仗可打啊。

曹彰答道:“鮮卑、烏丸尚在塞外,阿父何謂無戰?今但求朔、並之縣,近胡人者,則胡人不擾便罷,若敢來,兒必披堅執銳,臨難不顧,爲阿父御之!”曹操聞言大笑,想了一想,說吳質在廣衍也做了好多年的縣長了吧,考績都挺不錯,只爲彼地近胡,旁人未必敢去,乾脆,你去替換他回來吧。

於是曹彰就跑來央告是勳:“吾頗思高闕,然昔相逢時尚幼小,恐見面不識也,因倩姑婿一書相付。”“高闕”乃是魏之字,他在建安十二年底跟隨是勳前往許都,覲見天子,也跟曹操幾個兒子照過面。當時曹彰纔剛成年,最好弓馬,跟那條鮮卑粗漢頗爲投契。

是勳忍不住擡頭瞟了一眼曹彰。他原本心說,也就三年前的事情,說什麼“尚幼小”,怕“見面不識”呢?然而這一瞟之下,倒也恍然。因爲曹彰的外表近幾年來變化很大,他可能是曹家諸子中天生毛髮最爲濃密的,三年前脣上纔剛露點兒茸毛,如今可是一腮幫子的大鬍子,還不是正色兒黑,而略顯焦黃——斯所謂“黃鬚兒”是也。這年月若然已有攝影技術,把他現在的照片跟三年前的照片相比,十個人裡面有九個不會相信那是同一人。

是勳瞧瞧曹彰的高身量,再瞧瞧他的黃鬍子,心說汝真不肖乃父者也——你跟自家親兄弟相貌差得好遠,跟是魏倒彷彿姑表親似的……也不知道卞夫人是不是有胡人血統……啊不對,曹丕、曹植可絲毫也無粗魯氣啊,難道是返祖現象?

從曹彰的選擇來看,似乎並無爭嗣之心,所以是勳對他比對他倆兄弟要更熱情一些,當即寫下一封給付是魏的書信,並且詳細向曹彰介紹了朔州北部胡漢雜處的情況。是勳說匈奴已不足爲大患,但也要小心別出亂子,胡人縱馬,來去如風,小亂子很可能串聯起來變成大亂子。至於鮮卑,要把握好“以夷制夷”之法,利用拓跋部來制約其他各部,毋使一家坐大,北地乃得安矣。

曹彰走後,是勳不禁心說:看起來政無小事。曹操放三個兒子出去,我本打算站幹岸上瞧着的,誰想到這一個個全都跑過來找我,想徹底抽身真是難上加難啊。既然如此,那便不得不萬分小心地加以關注了。於是喚來關靖、逄紀,說你們安排一些人手,隨時探查三位公子的動向……對了,過幾日他們出都的時候,也幫我盯着點兒,瞧瞧都有哪些重臣前往相送啊。

對於這後一點,大庭廣衆之下,要打探情況還是非常方便的,於是三子出都當日,便有消息傳來。根據離城先後,首先送別曹植的有秘書監楊修,以及故司隸校尉丁衝二子——門下掾丁儀和右刺奸丁廙。

是勳心說曹子建還是原本歷史上的班底嘛,都是些書生而已,就靠着這票貨色,估計他在這條時間線上還是得敗。

第二個離城的是曹丕,關靖稟報說:“陳長文、毛孝先皆往相送也。”是勳聽了不禁皺眉啊,心說陳羣抱曹丕的大腿,此情理中事也,可毛玠你怎麼也上了賊船了?在原本歷史上並沒有這麼一出啊……

最後曹彰離城,相送之人名單遞上,是勳更嚇了一大跳——竟然包括了剛從關中趕回來述職的“諫議大夫領都護將軍曹子廉!”而且曹洪不僅僅去送別曹彰,竟然還奉上祖道之金五千錢。雖說五千錢在這一階層中實在算不上什麼大數目,然而……竟然出自一向慳吝的曹洪之手,那簡直比曹子廉穿女裝更讓人跌落眼鏡啊!

我靠孰謂曹子文無意奪嗣?他都把手伸入軍中去啦,而且一把就揪住了曹洪這般重將!怪不得原本歷史上,曹丕稱帝后便找藉口要嚴懲曹洪呢,敢情不僅僅因爲曹洪不肯借錢給他,而因爲曹洪是曹彰一黨!雖說原本歷史上的事兒未必與此世相同,但若作此假設,那情理便全都說得通了呀!

嗯,以曹洪的性子,他確實會在曹操諸子中比較欣賞曹彰,說不定還在心裡鄙視餘子呢——子修你懂個屁打仗?子桓你以爲會舞兩下劍,會左右馳射即爲能武嗎?不過匹夫敵耳。至於子建,除了馬術尚可外,你小子還有什麼本事?只有子文,乃可託付大事者也,若此行能於朔州破胡,大王必然屬意於卿——卿其勉哉!

曹彰是很能打仗的,就連曹操都說:“黃鬚兒竟大奇也。”但不知道爲什麼,在原本歷史上,似乎他一開始就被排除在繼承人序列之外——曹操寧可考慮老四曹植,也不考慮他這個老三。這倒跟袁家有得一比,倘若不算原本歷史上早死的長兄曹昂,則曹丕可比袁譚,按照禮法乃第一繼承人選,曹植可比袁尚,爲其父所屬意者也,曹彰則比袁熙,都是爹不疼、娘不愛,缺乏存在感的中子……

不過是勳仔細比較了他們兄弟幾個的性情、能力,卻猛然發現,其實對於曹家,甚至對於自己來說,曹子文也是個不錯的繼承人選啊。曹昂迂腐、曹丕奸滑、曹植魯莽——別瞧他外表文質彬彬的,其實好酒任性,做事往往不經大腦——但是曹彰,雖然文學水平上差點兒,論軍事才能正有其父的影子。就不知道那傢伙在政治上究竟如何了……史書上評價說他歸藩以後,“北州諸侯上下,皆畏彰之剛嚴”,說不定私德就比他親哥哥要好。

未知在這條時間線上,曹彰還有沒有機會啊。(未完待續)

第32章 天下第一第7章 包辦婚姻第13章 深肖乃父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6章 良宵聞變第1章 兩面三刀第20章 秦因何亡第30章 繫鈴解鈴第18章 公臺不懌第10章 臨陣手談第26章 老成謀國第24章 所志既從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3章 幽州諂臣第9章 見性成佛第4章 漁陽豪強第31章 不可遽廢第29章 銅雀臺上第5章 朝鮮新冢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7章 舊相新相第7章 吾青州人第25章 大盈若衝第9章 明察秋毫第16章 臨陣三射第10章 不合邏輯第18章 扣舷獨嘯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章 分州荊襄第18章 先發制人第4章 詩歌免談第16章 後史先見第5章 鮮花牛糞第13章 深入虎穴第24章 日薄西山第7章 道出無終第21章 朔州互市第13章 行海索第13章 孟門之山第14章 客已滿矣第21章 采采榮木第15章 擾會驚吳第13章 曹魏五京第12章 阿承醜女第8章 願爲雲敞第6章 建安石經第24章 婦人衣冠第6章 有如神鬼第16章 屯敵必取第17章 以身爲餌第6章 建安石經第15章 人生易過第18章 二事不朽第23章 豈可無馬第38章 須三萬金第16章 奮死報國第20章 忙中得閒第22章 故人重逢第13章 深肖乃父第34章 丞相司直第31章 不可遽廢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5章 不王而王第20章 通權達變第27章 漫天箭雨第21章 老馬戀棧第24章 風傳虛證第25章 大地爲球第13章 十命可受第25章 一國將相第24章 取質三韓第13章 人之大欲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章 分州荊襄第15章 解衣衣之第28章 內外兼修第31章 兵權誰屬第38章 須三萬金第31章 烈風襲寨第14章 再會梟雄第1章 內科聖手第5章 神鵰大俠第19章 嶺南烽煙第12章 趙達彈狀第9章 請救無辜第4章 無米之炊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1章 成都驚變第25章 天地之力第15章 窈窕淑女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5章 汝國何在第33章 謀取涼州第14章 三不可立第29章 伏地氣絕
第32章 天下第一第7章 包辦婚姻第13章 深肖乃父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6章 良宵聞變第1章 兩面三刀第20章 秦因何亡第30章 繫鈴解鈴第18章 公臺不懌第10章 臨陣手談第26章 老成謀國第24章 所志既從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3章 幽州諂臣第9章 見性成佛第4章 漁陽豪強第31章 不可遽廢第29章 銅雀臺上第5章 朝鮮新冢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7章 舊相新相第7章 吾青州人第25章 大盈若衝第9章 明察秋毫第16章 臨陣三射第10章 不合邏輯第18章 扣舷獨嘯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章 分州荊襄第18章 先發制人第4章 詩歌免談第16章 後史先見第5章 鮮花牛糞第13章 深入虎穴第24章 日薄西山第7章 道出無終第21章 朔州互市第13章 行海索第13章 孟門之山第14章 客已滿矣第21章 采采榮木第15章 擾會驚吳第13章 曹魏五京第12章 阿承醜女第8章 願爲雲敞第6章 建安石經第24章 婦人衣冠第6章 有如神鬼第16章 屯敵必取第17章 以身爲餌第6章 建安石經第15章 人生易過第18章 二事不朽第23章 豈可無馬第38章 須三萬金第16章 奮死報國第20章 忙中得閒第22章 故人重逢第13章 深肖乃父第34章 丞相司直第31章 不可遽廢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5章 不王而王第20章 通權達變第27章 漫天箭雨第21章 老馬戀棧第24章 風傳虛證第25章 大地爲球第13章 十命可受第25章 一國將相第24章 取質三韓第13章 人之大欲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章 分州荊襄第15章 解衣衣之第28章 內外兼修第31章 兵權誰屬第38章 須三萬金第31章 烈風襲寨第14章 再會梟雄第1章 內科聖手第5章 神鵰大俠第19章 嶺南烽煙第12章 趙達彈狀第9章 請救無辜第4章 無米之炊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1章 成都驚變第25章 天地之力第15章 窈窕淑女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5章 汝國何在第33章 謀取涼州第14章 三不可立第29章 伏地氣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