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魔鬼之聲

是勳是宏輔,乃當世善辯者也,有戰國縱橫家之遺風,此事天下知聞。只有是勳知道,就自己這點點兒口舌之能,其實放到後世不算什麼,即便拉到大學生辯論比賽裡去,都未必能得名次。所以善辯,前提必須是明於大勢,並且深曉人心,當天下大勢已經徹底改變以後,當所面對的是史無所載的某個聰明人,沒有預先足夠的謀劃,他就未必能夠說服誰了。

比方說面前這個董蒙,從衛氏別業一路返回安邑郡署,路上是勳除了推理案情之外,就是反覆思量,該當如何說服董蒙纔是——當然啦,那時候他還並不知道董蒙此人可用,沒有將其收入門下的想法,說服董蒙的目的,只是爲了挖掘出事情的真相。

是勳可以通過推理猜想出事情的大致因果,具體細節,終究是無從得知的,非得董蒙親口承認才行。而即便董蒙親口承認了吧,也把主要罪責都推給了家中長老,儘量把自己描繪得跟小白兔似的善良無害——有多少真實性?注了多少水份?是勳分析不出來。

然而是勳瞧出來了,董蒙心中充溢着對族內長老的不滿。就輩分和親疏、嫡庶而論,其實董蒙在族中的地位本不應該那麼低的,倘若他肯用點兒心讀書,多少能通一經,或許當日是勳往訪,長老們就要把他將出來待客了,期望能夠被郡守相中,聘爲僚屬。是勳說他當日所見,皆“腐儒”也,董蒙深表贊同——雖然他不能明說,但表情已經出賣了心中所想,那意思大概是:身逢亂世,通經何用?長老們皆目眚者也,似我這般珠玉,卻偏偏不受青睞!

是勳最善於察言觀色,當下抓住了董蒙的心理。並且趁着董蒙精神瀕臨崩潰的時機,及時撒出誘餌去——“卿,欲爲董氏之主否?”

董蒙聞言大驚,不禁擡起頭來。愣愣地望着是勳。是勳與他四目相交,也不說話——董蒙是聰明人,很多話不必要說得過於明白,說多了,反而着相。

只聽董蒙結結巴巴地問道:“主、主公欲待如何處分董氏?”

是勳和藹地一笑:“吾何有恨於董氏?然而董氏爲郡內大姓,如此首鼠兩端,吾又如何得安?雖然,欲通袁者,皆家中腐儒也,與公盛無涉。若公盛能主族中事時,吾其無憂矣。”

這不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嗎?利用這個機會,把董家那些老朽全都扯下馬來,我扶你上臺,你從此得以一吐胸中積鬱。大展長才,而我也可以放心董家,相信他們不會再跟袁氏有所苟且,此非你我皆得其利之事乎?

——董蒙認爲是勳是這樣想的,是勳自然也希望對方認定自己是這樣想的。然而事實上,是勳的目的,是要趁機給河東顯族一大重擊。削弱他們的實力。

他在前一世曾經讀過不少穿越文,很多作者喜歡把世家門閥描繪成主導社會輿論,甚至一定程度上能夠主導歷史發展的一大勢力。寫小說肯定要如此,要豎立一個強大的敵對面,給主角創造一重又一重的壓力和危難,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世家門閥作爲一個整體的階層,確實在魏晉以後,直到唐朝前期,擁有巨大的力量,然而散至個體。卻也不過爾爾。

更重要的是,在這年月,包括世家、寒門、庶民在內,任何一個階層都缺乏足夠的階級自覺性,他們很少能夠站在統一的立場上去看待社會問題。這也是是勳敢於發明印刷術的主要原因,從歷史大勢來看,印刷術使獲得知識的成本下降,使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普及,是動搖世家根基的一柄利刃,但身處局中,很少有人能夠看得清,從而加以反對——再說了,單獨二三個體就算是先知,又能掀起多大風浪來?

曹操當年在兗州,不僅僅是處死邊讓而已,還爲了穩固自身的統治,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打擊世家門閥,後來“小霸王”孫策在江東也是這麼幹的——因爲世家出於門第的優越感和地方保護主義,不肯與外來者合作——所以才遭到反噬。可即便曹操在兗州已經搞得世家側目,要是沒有張邈、陳宮領頭,沒有呂布入兗,各家族也鬧不出什麼大事兒來。普通下點兒小絆子,豈曹孟德之類雄才所畏懼者乎?

魏晉以後,世家基本上壟斷了朝中高級職務,也就是說,朝廷皆爲各大家族所把持,所以他們的力量才能更上一個臺階,甚至可以左右天子的廢立、王朝的更迭。但在“九品中正制”出臺之前,就總體而言,他們卻還做不到這一點——單個的世家根本無法與王權、霸權相抗衡,更多的世家,則利益很難統一起來。

所以是勳在沒有真憑實據的前提下,固然收拾不了董家,但如今把董蒙捏在手中,有他的人證,那便並非難事啦。當然,董家與其他家族不同,祖上爲儒家之聖,世代還與劉氏皇族聯姻,身爲儒生和漢官的是勳,做事不能做絕,否則必遭物議。

倘若是柳氏或者衛氏,那便毫無顧忌了,可連根剷除之也。這也是董氏敢於嫁禍衛氏的緣由所在——朝中只有一個衛覬爲援,那又算得了什麼?是勳真想幹,分分鐘可將其掃平。

既然不能一腳把董家徹底踹翻,那還不如收入自己掌握之中——眼前的董蒙,不就是個最好的槍手嗎?董蒙有智慧,有野心,有怨氣,更重要的是,如今他已經被自己揪住了小辮子,輕易脫身不得啦。一朝之臣,有忠有奸,一族之內亦然,而這董蒙,分明就是個奸的,大可以毒攻毒……

“今天下紛亂,漢室衰頹,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正仁人志士奮發之際,亦英雄壯士建功之時。而卿雖抱宏圖遠志,養至德殊才,卻爲家中老朽抑壓,不得顯揚於世,吾實爲卿憾之……”

是勳的聲音是那麼柔和、深沉,在此刻的董蒙聽來,彷彿身陷夢魘之中,得聞世外之響……只可惜這年月佛教纔剛傳入,還不流行,否則他大概會本能地想到:這難道便是魔鬼誘惑世人的聲音嗎?

於是在是勳的引導下,董蒙迷迷糊糊地寫下了整件事情的過程,並且簽下姓名,按下指印。當然啦,前因後果,關鍵之處,做了微妙的修正——

董勳自去年逃離許都,來投河東董氏,族中長老商議過後,即將其藏匿於家中,董蒙並未參預此事。董氏暗通袁紹,欲使董勳刺殺太守是勳,即奪河東,以獻幷州高幹。董蒙探得蛛絲馬跡,即密斬董勳。長老等計不能授,乃另募死士,與衛氏族中宵小衛霄同謀,借送油之機誘出是勳,欲謀害之。董蒙得訊,乃親往相救,並出首告發族內之謀……

總之,把董蒙給摘乾淨了,非但無罪,抑且有功。而且他此前密斬董勳,一方面忠誠於朝廷,另方面也不欲使族中陰謀外揚,後不得已,纔始告發,真忠於君而孝於親之典範也。只可惜,自古忠孝難以兩全……

當日夜半,張既即率河東郡兵包圍了衛氏本家,示以衛霄首級,及董蒙供詞的副本。衛氏家主親赴郡署請罪,並極言不預其謀,皆衛霄個人之所爲也。是勳自稱遇刺受驚,不肯出見,只使門客王凌與之折衝,最終衛氏推了族內兩個年輕人出來當替罪羊,並獻上田百頃、糧萬斛,以資郡中所用,終於暫且撇清了關係。

董氏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翌晨,秦誼率領郡兵,在聞喜縣令的引導下包圍了董家。預先按董蒙所指,掘出了真董勳的屍體,持之相示。董氏家主攀牆而問:“太守欲族董氏耶?”秦宜祿就馬上冷冷一笑,回覆道:“董氏之罪,已上奏朝廷,三公其斷!如今能使董氏之祀不絕者,唯是侍中也!”

世家大族,廣有田產、莊院,戶口繁盛,即便突襲,其實也很難一網打盡,好在是勳本來就沒打算把董家連根剷起。大族本有家奴、壯丁無數,真要是執械相抗,沒有成千上萬的兵馬,還真未必能端得下來,所以是勳爲了保證河東郡內的安定,也並不真想跟他們見仗。要是直接說:“董氏之罪,必族!”那就再無緩和的餘地啦,起碼聞喜縣內便要大亂一場。

所以秦宜祿按照是勳的吩咐,在答話裡留了餘地,董家還有路可走,自然不敢真跟官軍相抗——這年月的世家大族瞧着挺烜赫,可要是朝中無人,還真沒膽量暴力抗法。於是董蒙便在數十名是勳部曲的衛護下返回家中,接着董家連續開了一日一夜的家族大會,最終商定的結果,長老們全數下臺,獻出其中一人頂罪,此後即由董蒙主持家中事務。

因爲年紀輕、輩分低,董蒙還不能立刻接任家主,暫且由他一名向來不管家中實務的半癱叔祖繼任一族之長。

當然啦,至於董家必須以捐輸之名獻出的田宅、錢糧,那就比衛氏更要多出三倍還不止……

ps:

戰聯一個老朋友也在起點發書了,央告我幫忙宣傳一下,我最近忙,還沒來得及品嚐……誰先看看品相如何?——義利三國(書號3148472)

第17章 巫山雲雨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6章 屯敵必取第7章 謀身謀國第17章 亡羊補牢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章 先帝遺詔第18章 巨型火炬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1章 采采榮木第15章 擾會驚吳第1章 禍起蕭牆第18章 說文切韻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章 夏侯仲父第10章 月黑殺人第12章 天命在魏第17章 延年按劍第2章 西進東歸第20章 城守秘策第4章 西走而王第29章 鎮撫關中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7章 白晝荒夢第1章 天無形質第18章 巨型火炬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8章 馮翊遺珠第10章 新式算法第28章 江南俊才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4章 李代桃僵第10章 揮斥八極第11章 三道伐蜀第28章 人與禽獸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8章 超願棄父第30章 繫鈴解鈴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章 安貧守賤第31章 江陵城下第8章 頭風復發第18章 蓋章生效第29章 城下大戰第30章 釜底抽薪第36章 遣使赴倭第19章 成陽糧運第14章 封藩涼州第27章 盡屠公孫第22章 未盡善也第5章 霹靂高車第18章 陶牧拜表第6章 此鬍匪也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2章 人心不足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1章 財政危機第37章 千年展布第31章 曾母投杼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0章 是郎才盡第15章 今古之爭第20章 厚固吾勢第2章 雷霆手段第27章 得韓徵倭第32章 殺俘不祥第11章 放下屠刀第6章 欲徵北虜第24章 中山之狼第6章 樂浪故人第18章 長生丹藥第14章 犬父虎子第2章 水力磨坊第6章 此鬍匪也第22章 拓拔歸附第1章 內科聖手第3章 納頭便拜第12章 何必當初第35章 世豪之富第10章 天降單于第4章 漁陽豪強第14章 再作馮婦第10章 明修棧道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3章 陣前詭言第3章 天命天姓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7章 初試金手第9章 煮豆燃萁第16章 誰是蕭何第9章 家事難斷第28章 不徵而徵第25章 萬人敵也
第17章 巫山雲雨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6章 屯敵必取第7章 謀身謀國第17章 亡羊補牢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章 先帝遺詔第18章 巨型火炬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1章 采采榮木第15章 擾會驚吳第1章 禍起蕭牆第18章 說文切韻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章 夏侯仲父第10章 月黑殺人第12章 天命在魏第17章 延年按劍第2章 西進東歸第20章 城守秘策第4章 西走而王第29章 鎮撫關中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7章 白晝荒夢第1章 天無形質第18章 巨型火炬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8章 馮翊遺珠第10章 新式算法第28章 江南俊才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4章 李代桃僵第10章 揮斥八極第11章 三道伐蜀第28章 人與禽獸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8章 超願棄父第30章 繫鈴解鈴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章 安貧守賤第31章 江陵城下第8章 頭風復發第18章 蓋章生效第29章 城下大戰第30章 釜底抽薪第36章 遣使赴倭第19章 成陽糧運第14章 封藩涼州第27章 盡屠公孫第22章 未盡善也第5章 霹靂高車第18章 陶牧拜表第6章 此鬍匪也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2章 人心不足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1章 財政危機第37章 千年展布第31章 曾母投杼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0章 是郎才盡第15章 今古之爭第20章 厚固吾勢第2章 雷霆手段第27章 得韓徵倭第32章 殺俘不祥第11章 放下屠刀第6章 欲徵北虜第24章 中山之狼第6章 樂浪故人第18章 長生丹藥第14章 犬父虎子第2章 水力磨坊第6章 此鬍匪也第22章 拓拔歸附第1章 內科聖手第3章 納頭便拜第12章 何必當初第35章 世豪之富第10章 天降單于第4章 漁陽豪強第14章 再作馮婦第10章 明修棧道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3章 陣前詭言第3章 天命天姓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7章 初試金手第9章 煮豆燃萁第16章 誰是蕭何第9章 家事難斷第28章 不徵而徵第25章 萬人敵也